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患者运动应配合服药时间

糖尿病患者运动应配合服药时间

时间:2023-08-30 21:30:00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运动应配合服药时间

血糖:控制好了半月查1次监测血糖的次数,要根据血糖控制的好坏而定。控制得比较理想的糖友1—2周复查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的数值是,空腹血糖为4.1—6.1毫摩尔/升;餐后

1糖尿病患者做检查 要规划好时间

血糖:控制好了半月查1次

监测血糖的次数,要根据血糖控制的好坏而定。控制得比较理想的糖友1—2周复查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的数值是,空腹血糖为4.1—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为5.0—7.8毫摩尔/升。

需要提醒的是,若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监测次数。

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查1次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反映糖友最近两三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一般认为,一次血糖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表明平时血糖控制得不错;一次血糖正常,而糖化红蛋白升高,表明此次测量前较注意控制血糖,但最近2—3月血糖控制得不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高,表明一段时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

血脂系列:1—3月查1次

血脂系列检查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1—3月复查一次。若血脂降为正常后,可3个月至半年查一次。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来选择或调整用药。

2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标准〔图〕

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每周至少保证3~5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应不少于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可以用心率确定适合的运动强度。

运动锻炼应持之以恒,但是运动强度要有一定限制,既不能盲目大量运动,也不能运动量过小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一般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左右为宜(即170-年龄),如果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一切以身体能否耐受、有无不良反应、达到健康锻炼目的为度。

3糖尿病患者运动应配合服药时间

出去运动,很多糖尿病人喜欢拔腿就走,很随性。其实这样是比较危险的,因为运动要听从于服药时间,糖尿病人不妨设计一个时间表,以服药时间为中心,再安排运动和其他生活,这样防止出现低血糖等危险的发生。

一般来说,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在餐后一小时左右开始活动,因为运动能够降低血糖,饭后一小时降糖药物的“威力”也已经开始减弱,从而避免了降糖作用的叠加,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几率。而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注射后马上就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量,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没有吃降糖药物,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整血糖,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运动时间自然也可以随意些。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糖尿病有害。

当然,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最佳,如跑步、游泳、打球、爬山、跳舞等,而老年人以及有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重度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选择散步等方式。

4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时间和频率

糖尿病“运动治疗”主要采用中等强度节律性有氧耐力运动。运动的形式应根据病情、体力及客观条件选择适合个人特点和兴趣的运动项目。最好选用尽可能动员较多的大肌群的运动,这样的运动能量消耗大,对呼吸循环系统也能够产生有效的刺激。

目前推荐的运动形式有散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及各类健身操、太极拳、球类、划船、爬山及上下楼梯等。不必是单一的,可以是交换组合的。要避免快速高强度运动,如快跑、快速游泳、体操、网球等。此外,除了无并发症的轻度糖尿病人以外,赛车、举重、拳击、游泳等运动也不宜参加,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β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血糖升高。步行安全,简捷而易行,是最易坚持的一种锻炼方式,是首选的运动项目。

运动量和强度一定要适中,而且要个体化。运动过度反而会使血糖过大波动,使病情加重;运动量过小,对肌肉没有足够的刺激,达不到“运动治疗”的目的。

对没有无合并症的轻中度糖尿病病人推荐中等强度运动,即指运动时耗氧量占本人最大耗氧量的60%。

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推荐糖尿病患者餐后1至2小时的体育锻炼,认为此举有很好的降糖作用。日本学者对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餐后90分钟运动比餐后30分钟及60分钟的降糖效果好,而餐后30分钟进行的降糖作用最差。另外,运动的时间因人而异,视所用药物品种而异,锻炼应在药物发挥最大效力之前进行,如注射普通胰岛素以餐后30分钟至90分钟为宜;优降糖时的高峰浓度为服药后90分钟,故在餐后30分钟至60分钟锻炼即可,运动时间应避开药物高峰作用时间及空腹时间。有资料表明,停止锻炼3天,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故频率以3至5天/周为宜,如果能坚持1次/天最为理想;运动的持续时间为20至60分钟/次/天,包括5至10分钟的热身和放松运动。

5糖尿病患者是胖还是瘦好?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少),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轻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继续下降,且较为明显。1型糖尿病患者终(整理)身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体质指数BMI大于28)或超重(BMI大于25)。2型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及恶化与脂肪代谢密切关联,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反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反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不少糖尿病患者的BMI都在25、26左右。所以,即使稍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而在2型糖尿病的瘦患者身上,胰岛素反抗似乎没有那么明显。但这类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病程长,体内胰岛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体重有所下降。有些人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变瘦,就是转成1型了,这是不对的。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和遗传,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遗传背景下由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所以,二者并不会互相转化。

外瘦内胖,更要警惕糖尿病

上文中提到,中国及所有亚裔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并不高,但为何糖尿病的发病率却一路走高呢?这涉及到一个问题——腹内脂肪。有些人看起来不胖,但其内脏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容积却很高,表现为“外瘦内胖”。这类人的一个特点就腰围较大或腰/臀比较大,因此也被称为“腹型肥胖”或“向心型肥胖”。他们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反抗,假如不采取限制饮食或运动等措施减少内脏脂肪堆积,则可能使胰岛细胞受到损伤,从而促发糖尿病。

减肥就是治疗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把体重减下来,胰岛素反抗也会有所减轻。所以说,减肥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控制饮食是最要害的,胖病人应根据目标体重来确定天天的热量摄入值。“假如现时体重为70公斤,而标准的目标体重为60公斤,则应按照60公斤的营养需求来吃饭。”郭晓蕙说。正确的糖尿病饮食原则是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搭配,以满足身体需要。其中,碳水化合物约占55%—60%,脂肪约占25%—30%,蛋白质约占15%—20%。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患者每日的热量摄入为1200千卡—1600千卡,成年女性患者每日热量摄入为1000千卡—1200千卡。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快餐等,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都对减轻体重有帮助。

除此之外,给自己制订一个运动计划也非常重要。郭晓蕙教授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多参加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因为这类运动能起到消耗能量,增加能量‘支出’的作用。”相比较来说,哑铃、俯卧撑等无氧运动,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了。

药物影响体重

糖尿病病情会影响患者的体重,各类药物由于药理作用不同,在治疗中也会对体重产生不同影响。

二甲双胍能减体重

二甲双胍能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代谢、降低体重,但不影响血清胰岛素水平,单独应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因此,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属于首选药物。此药服用后,体重下降属正常反应,因此患者不必担心。

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药物增重

胰岛素不仅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为细胞供给能量或以糖原形式储存能量,还能促进脂肪储存、防止脂肪分解。因此,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中的一个潜在问题。使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的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葡萄糖不会从尿中白白丢失,加之患者食欲旺盛,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因此,在用胰岛素的同时,需限制一天总的热量摄入,并适当增加运动。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同属于胰岛素促泌剂。这两类药物的基本作用原理是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其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的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细胞。而格列酮类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可保护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这两类药物或增加胰岛素分泌,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结果都能使身体储存能量的机能增强,让体重增加。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运动应配合服药时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