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饮食上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饮食上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时间:2021-09-09 07:12:00

相关推荐

饮食上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此疾病对人体有着非常大的伤害,特别是对肾脏部位的伤害。专家说,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原因有助于防治。那么,糖尿病肾病是如何引起的呢?如何饮食来预防糖尿病肾病?糖

1糖尿病肾病是如何引起的?如何通过饮食预防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此疾病对人体有着非常大的伤害,特别是对肾脏部位的伤害。专家说,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原因有助于防治。那么,糖尿病肾病是如何引起的呢?如何饮食来预防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如何引起的呢

1、糖尿病控制不良。专家介绍,生活中有些糖尿病肾病患者 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由于糖尿病的病情没有控制住,最终引发糖尿病肾病,这一点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2、高血糖。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专家指出,这样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

3、遗传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专家表示,家族中若是有过患病史,也会引发后代,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如何饮食来预防糖尿病肾病

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

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紊乱和肝昏迷,所以,应节制含钾饮料、含钾水果的摄入c蛋白质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且以易消化的鱼类、瘦肉为佳,因为植物蛋白不易吸收,会增加肾脏负担。另外,蛋白质中含钾较高,控制蛋白质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限钾。

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 和锌、钙、铁等,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金维康中微量元素种类多,比例适当,服用方便,每日一片即可。维生素E可用至每日 11国际单位,维生素C每日0.3 克,它们的量稍大一些也无妨。

血糖控制至失重要

血糖持续升高,会诱发脂肪胆固醇代谢障碍,促进肾小球。肾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变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控制血糖的关键一是严格限制热量摄人,二是坚持服用降糖药物,王是避免情绪激动、感染等可以引起血糖波动的各种因素。

食盐摄入应有限制

为了保护肾脏,减轻其工作负荷,糖尿病人菜肴应尽可能味淡一些,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7 克以内,严重肾衰时还应限制摄入水量。

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多数人不主张过早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认为血中肌酐在4mg/dl以下时,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可和正常人一样,高于4mg/dl是在适量控制。并应以动物蛋白代替植物蛋白。

糖尿病肾病的食疗偏方

1、芡实白果粥:芡实30克,白果10个,糯米30克。将白果去壳。与芡实、糯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本方可用于治疗症见小便淋浊、尿中大量蛋白排出。

2、黑豆炖猪肉:黑豆50克,瘦肉100克。先将猪肉置于水中,上火煮沸,去汤,再加水下黑豆共炖,待肉、豆烂后加适量调味品,食肉饮汤。本方有补肾、利尿、健脾的功效。

3、山药汤:鲜山药100克,莲子10个,莲须10克,同加适量水煎服。1剂/日。 功能健脾,固肾,利水。主治糖尿病肾病;症见蛋白尿长期不消。

2糖尿病肾病饮食如何安排

糖尿病肾病饮食如何安排?这几年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在治疗该病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选用健康合理的饮食,特别应注意忌口。该病饮食方面的忌口因人而异的,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掌握。糖尿病肾病饮食,既要保证热量和营养充足,又要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那么糖尿病肾病饮食如何安排呢?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要控制饮食热量摄入。应控制饮食总能量,保证供需平衡。能量摄入不足,会通过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来产热以维持生命所需,结果会使糖尿病肾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毒素水平增高、营养不良。过剩则引起高脂血症、肥胖等问题加重病情。

糖尿病肾病饮食尽可能多摄入必要氨基酸,在低蛋白膳食时,热量供给必须充足,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可以选择一些含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像土豆、藕粉、粉丝、芋头、白薯、山药、南瓜、菱角粉、荸荠粉等,膳食总热量达到标准范围,保证供需平衡。

糖尿病肾病饮食应该长期采取高蛋白膳食,可能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同时增加体内有毒的氮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从而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要适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以减少肾脏损害。限制蛋白质的总量。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按照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给予,还要在限制范围内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时,蛋白质限制应更加严格。

如何选择糖类食物是关键。糖类的选择是糖尿病饮食原则的要点也是难点所在。传统观念误认为,糖尿病淀粉会使血糖升得更高,对糖类限制越低越好,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后,必然要求减少饮食蛋白质。另外,糖尿病肾病患者常食欲欠佳,故应食物品种多样化,色香味形好,可口美观以增进食欲。

3糖尿病肾病要当心 糖友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下面赶紧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吧。

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系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1、遗传因素

男性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女性为高;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非洲及墨西哥裔较白人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同一种族中,某些家族易患糖尿病肾病,凡此种种均提示遗传因素存在。1型糖尿病中40%~50%发生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在观察期间也仅有20%~30%发生糖尿病肾病,均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2、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

糖尿病肾病早期就可观察到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且增加蛋白摄入后升高的程度更显著。

3、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

血糖过高主要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引致肾脏损害,其中代谢异常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①肾组织局部糖代谢紊乱,可通过非酶糖基化形成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②多元醇通路的激活;③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④已糖胺通路代谢异常。上述代谢异常除参与早期高滤过,更为重要的是促进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肾小球毛

4、高血压

几乎任何糖尿病肾病均伴有高血压,在1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平行发生,而在2型中则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前出现。血压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肾病发展密切相关。

5、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其中包括RAS,内皮素、前列腺素族和生长因子等代谢异常。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本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②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③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18.7/12kPa,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

诊断和鉴别诊断

糖尿病病人临床上出现肾脏损害应考虑糖尿病肾病,家族中有肾脏病者、明显高血压、胰岛素抵抗,GFR明显过高或伴严重高血压者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志。微量白蛋白尿指UAE持续升高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尿肌酐为30~300μg/mg。

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线索,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起病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则在确诊糖尿病时应同时检查。但一次检查阳性,还不能确诊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月内复查,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则可确诊;如为阴性,则应每年检查一次。

微量白蛋白尿还与糖尿病的其他多种并发症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一定就代表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其出现以后是否必然进展到明显蛋白尿进而慢性肾衰退尚存在争议。在几个较大系列的长期观察中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中仅有30%~45%转为临床显性蛋白尿,另有30%微量白蛋白尿消失,这在2型糖尿病中更明显。因此应多次检查、连续随访才可判定。

明显蛋白尿(>500mg/d)或肾病综合征等均提示肾脏病变明显,在1型糖尿病中,凡有蛋白尿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青春期后的病人,几乎可以确定为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之前必须仔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尤其对于不能明确发病时间的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肾脏病:①有明显蛋白尿但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急性肾损伤;③肾炎性血尿,尿沉渣以畸形红细胞为主或有红细胞管型;④不伴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⑤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等。出现上述情况应考虑肾活检以除外其他原因的肾小球病。

4饮食上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饮食疗法,帮你预防糖尿病肾病!饮食,不仅是人体能量摄入的基本保证,同时还是人体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通过饮食,人体可以得到成长,身心得到愉悦。因此,饮食对于我们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肾病(DN)已经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于是假如防治糖尿病肾病就成了重点,首先要积极纠正异常糖代谢、严格控制血压以及纠正脂质代谢异常,然而与上述措施同样重要的措施就是限制蛋白摄,但往往却未被糖尿病患者所正视。

研究指出,糖尿病一旦肾小球滤过率 下降达60%以上,或合并有蛋白尿时,必需实施限制蛋白摄入。在一般情况下,逐日摄入蛋白量宜小于0。8 g/kg,严峻者可以更为严格。为什么将限制蛋白摄入做出如斯明确的划定呢?这是由于低蛋白饮食中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有防治作用。

异常血活动力学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条件,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可泛起,且高血压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相称高而且严峻,因此这种过高的压力就可以直接传入到肾小球内,一方面促使蛋白尿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到损害,终极可导致肾脏病变的发生与并趋严峻。高蛋白可以显著增加肾小球血流量,从而加剧肾脏损害,而低蛋白则显著减轻了这一过程。

为了更好的治疗您的病,您应该及时的到肾病医院诊断治疗,这样才能恢复健康,自己好了,也是家人的福气。

5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30%的糖尿病患者7年后将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在我国,20%的血透病人是因为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是高达50%。

糖友应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中,50%的人为糖尿病肾病。肾病不仅会加重糖尿病患者原有的病情,还会引起或加重 心、脑、眼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然而,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糖尿病会损害肾脏,等到出现严重浮肿、泡沫尿时才就医,错失控制时机。

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此外,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也是本病的重要促发因素。其他诸如吸烟、反复泌尿系感染、脂代谢异常等也是糖尿病肾病的易发因素。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浮肿加重并出现,是预后不良的征象。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多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有明显肾功能衰竭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

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减少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对早期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均有利。抗高血压治疗可延缓肾脏滤过功能下降的速度。多种治疗指南中均推荐选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出可降低血压外,还可以减轻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美国糖尿病协会告诫初诊糖尿病病人,至少每年筛查一次微量尿白蛋白。有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视力下降、四肢发凉等微循环障碍,血压升高的糖尿病病人,(整理)至少3个月进行一次微量尿白蛋白检测。如果有水肿或普通尿常规检查到尿蛋白,糖尿病肾病若发展到第四期,属于控制阶段,虽不可逆转,及时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延缓尿毒症的发生。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出现肾衰竭和尿毒症,只能依靠透析、换肾来维持生命。

另外,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控制需要综合手段,联合用药。在正确使用降糖药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血管,稳定血压,调节血脂,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肾脏。

如果觉得《饮食上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