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

时间:2020-01-15 09:51:42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

让快乐常在,让好运降临,让健康常驻,关注糖尿病知识少不了。今天小编要向大家介绍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感兴趣的朋友赶紧看过来!

1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一般不是很明显,虽然糖尿病会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但是一般糖尿病患者体现出来的糖尿病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给糖尿病的确诊造成一定的麻烦。对于神经病变症状来说,可能在早期的时候有些患者也会体现出这种症状表现的,只是不太容易被发现而已,所以到晚期的时候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才会更突出了。那么,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主要有哪些呢?

1.周围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

2.自发性疼痛:也就是在患者休息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感觉到痛,尤其是夜晚更严重,给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麻木:糖尿病患者还会使身体感觉到麻木没知觉,这时候患者走路的时候会感觉到双脚踩在棉花上一样。双下麻木则不能辨别物体的形状;针刺样麻木的感觉非常难受,这种感觉与长时问采用一种姿势,而恢肢体麻木的感觉相似。

4.感觉异常:感觉异常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会感觉到对冷热不那么敏感、不知道疼痛或者有时候会有蚂蚁爬过的感觉。

通常糖尿病引起神经病变的时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现象,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足部等皮肤的护理,以免不小心而造成截肢等现象,所以对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的了解对患者在糖尿病的护理过程中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手足麻木是糖尿病症状表现吗

身体没有力气是糖尿病症状表现吗?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杀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是每个病人都避免不了的。不说治疗糖尿病是多么的痛苦,就是坚持长期治疗心理就很难让人坚持下去,但为了避免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只有坚持。所以没有患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做好预防,那么要做好预防就要找出糖尿病病症。然而身体没力气是不是糖尿病症状呢?

医学临床发现,“三多一少”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状。糖尿病的代谢是因人而异的,由于人体的大血管、微血管、周围神经及人体的重要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在医学临床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引发了糖尿病并发症而来就医的,例如,恶心、呕吐,其实是有些人发生了酮症酸中毒,还有的人皮肤瘙痒、手足麻木,其实是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还有的人眼底出血,其实是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

不平衡的糖代谢导致了人体热量的不足,就会有疲惫的表现,所以,出现这种症状时,就算是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也要检查是不是引发了糖尿病,最好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尿糖、血糖检测),以防止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果确定了糖尿病症状之后,就要做好预防糖尿病的心理准备,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原因之一。如果不及时的预防,就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出现,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以上就是糖尿病症状的一些表现。

3手脚麻木是糖尿病吗

出现手脚麻木很多人都怀疑是脑血管出了问题,其实,如果去神经内科排除了脑血管的病变,就要赶快去内分泌科查查血糖。

临床上有不少人,是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了手脚麻木,他们感觉手如同戴了手套或脚穿了袜子一样,做了很多检查,却漏掉了最应该查的血糖。还有些人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已经发展到并发症——糖尿病足,往往感觉麻木,连图钉扎破脚都觉察不到,还没有进行降糖治疗。据临床统计,糖尿病足因感染造成的截肢率比正常人高出25~40倍。可见手脚麻木,伤口不易愈合,手脚没感觉时,要及时到医院测测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在服降糖药时仅仅“跟着感觉走”,感觉舒服了就会停药。其实,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是血糖及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如果仅仅靠“感觉舒服”来服用降糖药,而没有做到持久降糖,自然会出现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讲究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的综合控制,许多人只注意控制血糖这个单一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异常的问题。其实,糖尿病是一个代谢性疾病,伴随血糖的异常,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质异常、体重超标等,因此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才能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4为什么糖尿病病人会肢体麻木?

患上糖尿病时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神经纤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包括能量及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神纤维肿胀以至变性,从而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象针刺样、烧灼样或蚂蚁爬等的感觉,通常以下肢较上肢严重,两侧肢体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典型时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有时表现为痛觉过敏,很轻微的刺激即感觉到明显疼痛,严重穿衣服及盖被子亦会觉得疼痛。患2型糖尿病的病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如喝水多、吃饭多、小便多及体重下降)却常常不明显,而主要表现肢体末端麻木、疼痛等,容易漏诊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治疗吗?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要早期治疗。主要是严格控制血糖,国外的大规模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另外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早期使用维生素B12类制剂特别是甲基维生素B12可收到部分效果,如联合使用维生素B1及B6则效果可能更好,但最好还是去医院看医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了可引起肢体疼痛外,还可引起肢体痛觉及温度觉下降,即对疼痛及温度的感觉功能下降。因此,病人通常对外伤所引起的疼痛及高温不敏感,很容易引起肢体损伤及烫伤。周围神经病变时,足部受力发生变化导致足部受力不匀,很容易发生足部损伤。同时由于糖尿病病人愈合能力较差,神经病变又可致肢体血管功能障碍而引起缺血。因此当肢体损伤或烫伤后很难愈合。这些损伤发易发生于下肢,如发生于足部则称之为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病人截肢的最常见原因。

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甚至未发生神经病变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肢体损伤。鞋袜要柔软舒适,最好不要穿皮鞋。定期修剪指(趾)甲,防止指(趾)甲太长而损伤皮肤,但修剪指(趾)甲时又要注意不要损伤手脚。注意肢体清洁卫生,瘙痒时要小心以免抓破皮肤。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另外还可穿特殊的鞋以改变脚部的受力,从而减少脚部损伤。

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肢体破损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尽快使伤口愈合,否则不但截肢的几率很高,而且还可能发展到危及生命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自己处理。临床上我们遇到的肢体损伤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而最终导致截肢病例不少,少数甚至失去生命,决不是危言耸听,希望大家警惕。

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有几点一定要注意:要严格控制血糖,防止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则要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并防止发生肢体损伤;一旦发生损伤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获得及时合理的治疗。

5艾滋病早期症状 双下肢麻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可导致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病变,前者主要为机会感染导致的脑膜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以及HIV相关性痴呆等,后者主要表现为远端轴索性感觉(运动)神经病[1]、多发性单神经炎、多神经根病、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病等。近日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1例以双下肢麻木为首发症状而外院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艾滋病(AIDS)患者。

病例:患者,男,导游,53 岁。因双下肢麻木5 个月及双上肢麻木4 个月伴间歇发热入院。患者于 年10 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麻木不适,无发热,无肢体乏力,未予重视,11 月起双下肢麻木症状加重,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并出现双上肢麻木,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呈手套、袜套样改变,外院就诊考虑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中药、针灸等治疗。患者服用中药2 个月余,麻木、乏力症状有所缓解。 年2 月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4℃,持续约10 d,查外周血,白细胞为3.3×109/L,自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后体温自行消退。患者于 年3 月17 日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咳少许白黏痰,四肢麻木、下肢无力症状有所加重。

查体:体温39.3℃,脉搏80 次/min,消瘦,体质量42 k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0 次/min,律齐。神经系统检查:脑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5 级,右下肢近端肌力4+级,左下肢近端5 级,双下肢远端肌力4+级,双下肢膝关节部位以下针刺觉过敏, 四肢腱反射及腹壁反射均消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5.7×109/L,淋巴细胞0.78×109/L,CD4+细胞6.6% (50/mm3),CD8+ 细胞60.6% (473/ mm3),CD4+/CD8 + 为0.11, 血红蛋白107 g/L, 白蛋白19 g/L, 高敏C 反应蛋白21.9 mg/L,红细胞沉降率98 mm/h。

X 线胸片报告: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散在斑片结节影。胸部CT 平扫+增强:两肺广泛渗出,两肺上叶炎症,两肺多发条索影,两肺间质性病变,左肺上叶局限性气肿,左侧胸腔积液。头颅MRI 平扫+弥散成像:左额叶小缺血灶、筛窦炎。

颈椎MRI:颈椎退行性改变,C3/4、C4/5、C5/6 椎间盘膨出。肌电图检查: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明显延迟,大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低平或极低平(个别神经有传导阻滞),所测肌肉肌电图(EMG)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四肢周围神经病变(脱髓鞘病变为主)。诱发电位:F 波显示下肢神经潜伏期明显延长, 离散度明显增大。左侧脑干诱发电位(BAEP):各波引出,Ⅰ波较低平,其他各波清晰,潜伏期、波间期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EP):全视野模式翻转刺激,P100波引出,形态稍差,潜伏期属正常。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刺激,双侧P40 波均未引出。结论:双侧SEP 异常,四肢F 波潜伏期延长;BAEP、VEP 属正常范围。

患者抗HIV 抗体阳性,蛋白印迹确诊试验阳性。患者自述约15 年前曾有冶游史。

该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HIV 感染后)、艾滋病、肺部感染”。

讨论:1985 年Mishra 等[2]首次报道了HIV 感染相关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AIDP,也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根据文献报道,HIV 感染相关的神经病变往往在AIDS 未发病前即HIV 感染早期甚至在HIV 血清抗体转化期发病[3]。有学者对格林-巴利综合征与HI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一项来自津巴布韦的研究显示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HIV 的发生率为55%, 而普通人群中的HIV 感

染率为4.3%[4], 坦桑尼亚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HIV 的发生率为30.5%[5]。国内尚无相关数据报道。大多数HIV 感染相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为单相病程,但有少部分患者可复发或演变为慢性病程。Brannagan 等[6]报道其随访的10 例HIV 感染相关性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有3 例患者演变为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本病例 年11 月份的临床表现符合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表现,2 个月后该患者主要症状缓解, 但仍遗留慢性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病变。

HIV 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往往在HIV 感染早期发病, 且不伴有明显CD4+细胞的减少(其计数往往》500/mm3), 其发生机制可能为HIV 感染后免疫功能调节失衡所致。然而,有少部分患者是在AIDS 发病时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Morgello 等[7]报道1 例AIDS 患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该病例有2 个特点:①其CD4+细胞计数少于50/mm3;②检查发现该患者感染了巨细胞病毒(CMV),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该患者症状好转,提示在AIDS 发病期出现的外周神经病变可能为嗜神经毒性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本病例在AIDS 确诊前5 个月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由于HIV感染后往往有2~10 年的潜伏期,因而该患者并不是在HIV感染早期发病,且患者CD4+阳性T 细胞计数已经降低至50/mm3 左右,考虑CMV 机会性感染导致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大,但缺乏病毒学和病理依据。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重要依据,蛋白细胞分离是其重要特征,HIV 感染相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脑脊液中蛋白增高的同时, 往往有淋巴细胞的增多,可达10~50/mm3,因而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提示HIV 感染相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应进一步行HIV 筛查。

我国HIV 感染的人口数呈直线上升趋势, 与HIV 感染相关的神经病变也在逐年增加,且表现形式多样,国内亦有相关报道[8],因而HIV 感染相关性神经病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尽量减少漏诊。

如果觉得《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