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思念.缅怀]文明祭祀|鲜花换纸钱 丝条寄哀思

[思念.缅怀]文明祭祀|鲜花换纸钱 丝条寄哀思

时间:2019-07-31 23:58:00

相关推荐

[思念.缅怀]文明祭祀|鲜花换纸钱   丝条寄哀思

(百家号讯 余盈莹报道) 4月4日,高安市公益大联盟爱心平台、高安水滴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高安市文明办倡导的大力宣传绿色文明祭扫,开展“鲜花换纸钱”、“丝条寄哀思”等活动。旨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大力推广网络祭拜、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新形式。

时间流逝,岁月如梭。年年清明,岁岁怀思。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2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深远的文化内涵。清明节结合了上巳节、寒食节的习俗,于是,今天的我们清明节不仅踏青、游玩,还重视祭祖。清明祭祖已经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习俗,表达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高安市公益大联盟爱心平台从开始起连续开展清明期间志愿者公益活动。4月4日,为助力文明祭扫,志愿者们来到高安市公墓区,开展文明祭祀志愿活动。

4月4日,志愿者们五、六点就起了床,谢凤珍及王春莲两位一起骑电动车去值守岗位。高安市殡仪馆公墓园已经迎来了众多前来祭扫的市民。人们手捧鲜花,表情肃穆。志愿者按岗位要求纷纷到位,不辞辛劳,有的志愿者引导市民正确祭扫进园扫码,有的志愿者劝阻市民别带违禁品入园,有的志愿者为市民们做着登记测温,有的提醒路人园区路线“只进不出”。年龄大的王春莲志愿者一上午都站着为市民服务、测体温,同时还劝导着部分市民不要带违禁用品入园。而志愿者张郑丽早上空腹一直忙于提醒祭祀参拜者不要带绢花入园,按防疫要求对进园者测量体温,直至九点多才啃几口饼干。

人流量很大,大家都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而志愿者们也正为他们真挚的情感所触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引导市民正确祭扫的服务中。

志愿者们的不辞辛劳换来祭扫者们良好心情及人生心态。大部分市民遵守政府防疫规定及文明祭祀,免费提供的鲜花受到市民欢迎,有些祭祀市民年纪较大,不会扫码或忘带手机,这些时候志愿者便方便市民只作登记处理,管理非常人性化。而少部分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带鞭炮、绢花、祭祀用品硬闯进园,其中有些人被志愿者制止后,脾气火爆仍不听劝解。但志愿者们坚持引导广大市民践行文明行为,拒绝落后祭扫习俗实现清明文明祭扫,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最终都得到了规劝。

从清晨到傍晚,志愿者们见证了人群的往来,寂静的陵园从热闹复又安宁,唯有一束束鲜花表露着人们的心意。陵园的祭祀秩序也少不了志愿者的维持。

清明原先只是节气的名字,后来据说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为节日。相传晋公子重耳流落在外,既贫且饿,万分火急之时是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汤献给了重耳。然而等重耳十九年后继位,重赏身边之人却独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离开后,他方才后悔,为了找到隐居的介子推,他采纳了小人的计谋,放火烧山以期逼出介子推,然而大火却把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活活烧死。晋文公悲痛欲绝。后来,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我们如今清明节的前身。

寒食节禁火,强调的是祭扫者内心的情感,不正和我们如今提倡的“文明祭扫”所契合吗?

清明祭祀源于春秋,成俗隋唐。北宋文学家修水人黄庭坚《清明》诗抒发了扫墓人的心情:“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祭祖彰显了血脉的传承和历史的责任。

推行“文明祭扫”,既是扬时代新风,也是传承文化;而志愿者们一直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为心怀思念的祭扫者们送去一片赤心慰籍!

如果觉得《[思念.缅怀]文明祭祀|鲜花换纸钱 丝条寄哀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