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恬淡自适——田黎明《阳光少女》亮相首届武汉文博会拍卖现场

恬淡自适——田黎明《阳光少女》亮相首届武汉文博会拍卖现场

时间:2023-12-27 14:21:58

相关推荐

恬淡自适——田黎明《阳光少女》亮相首届武汉文博会拍卖现场

我在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等中国画没骨水墨表现方式,并在传承传统没骨法基础上深化和完善,在创作中将中国画色彩向着澄怀精致、平淡天真的理念,去拓展和呈现清雅含蓄、自然清新的表现方式,以意象的中国画色彩风格表现时代审美意蕴。在笔墨中,创造气韵生动和朦胧斑驳的天光云影,寄托我对山水田园诗意生活的向往和当代人醇厚、清澈若水般的生命境界,让笔墨境界生发在情感与艺术语言的融合,写时代劳动者真善之美,写传统人文气象之美,写平凡生活之美,写时代奋进者之美,写心体感悟时代的纯净之美。——田黎明

▲ 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

艺术品拍卖活动精品

Lot 157

田黎明 《阳光少女》

镜片设色纸本

钤印:田黎明(朱文)

尺寸:83×55cm 约4.1平尺

田黎明(b.1955),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擅长于中国画山水、人物。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北京市美协理事。

作品历史画《碑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肖像系列”之一《小溪》获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大奖。2000年他的作品被选入上海双年展。出版有《田黎明画集》(荣宝斋)、《田黎明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田黎明专集》(荣宝斋)、《当代新文人画大系·田黎明画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等。

备注:该件拍品收录入《三砚堂藏品集》,武汉出版社出版

绘画风格创新

田黎明先生在中国画没骨法的基础上,探究出新的艺术方法有:

融染法

在宣纸上画一块很平的墨色,或者一块有水纹的墨色,用饱含着带水份的色与墨,一笔一笔地衔接。在作画的过程中根据纸张的性能,掌握好接笔的快慢。接笔快则笔触就隐约,接笔慢则笔触清晰,还可以把胶或者粉掺入墨中,增大墨的胶性从而使墨色在纸张上出现平展的效果。这样的运笔方式把大片的墨色舒展地辅开,淡淡的水痕留在纸上,则形成好似画出了时间感觉,并通过笔触的行走带来了空间的浮现。如创作于1988年的作品《小溪》,田黎明通过用水的感觉和体验,以没骨方式把水色充分铺开,让墨和色通过水墨气韵的融染、铺排营造画现一种平染的感觉,并以传统的没骨画法塑造人物,将光感引入画面表现出清新淡雅的视觉效果。在作品的创作中,田黎明试图以融染的方式让墨色来体验一种心性的情景,以自身的形式质地来转化一方精神空间,让墨色的语言纯化出人的自然、自然是人的一种意象。

▲ 小溪 190x90cm 纸本水墨 1988年

连体法

先后两笔淡墨附在所要表现的结构的高处,让淡墨与淡墨之间留出此形结构的空隙,再施以灰或者较重的墨色与其中,此时画面上一条水湿的线显现而出。显现出线条可硬可软,完全由淡墨的水分来定性,也可以根据水分中含胶含粉的感觉来控制。因为运笔时笔笔相同,而对结构的表现也呈现出一种阴阳互补的过程,从中墨色获得一种自由的空间,并可以此来借着表现物象,把握其结构的生长方式。如他在“游泳的人”系列作品中画水时,他充分利用宣纸吃水的特点,注重用水的感觉和体验,体会含水的色与墨在宣纸上形成的笔触感,从而营造出水波粼粼的视觉图式。

▲ 游泳 139cmx70cm 纸本设色 1993年

围墨法

围墨法是田黎明在一次偶然的作画中,由于笔头水份较大,不经意一滴水滴到宣纸上,墨从上面铺过后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斑点,他由此联想到是光影的斑点,也是水上的光班。在日后的创作中他并将此方法用于光斑的表现,并结合连体法把光点扩展为光的块面,他把这样的运笔方法称为“围墨法”,在他日后的创作中这种“光”的表现成为了他独特的绘画语言,从而也使他的作品别具一番风味。

围墨法在《三个游泳者》这里特别明显,看到墙上那些斑驳的光晕了吗?它是用笔先在画面上蘸水点个点,然后在点的周围点一点墨,形成斑驳、阳光的效果,画面充满了生机,不再是沉静的存在。田黎明绘制的阳光并不单单指生活中必须的阳光元素,还有人物内心的阳光写照。

田黎明除了没骨画法的肖像画系列,还有广为熟知的萨满光斑的作品。强调绘画中光的处理。这里的光更多的是来自画家自己意向中的光,来自内心的光源,它在画面上无处不在,圆的,椭圆的,斑驳的阳光给画面带去了活泼自然的气氛。作品《阳光少女》,有着宁静、朴素的味道,画中人物面貌不去刻意描写,外轮廓由浅色线条勾勒。画面中层层叠叠的光斑,通过较灰的墨围在画中,形成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光点,丰富了画面效果,也实现了新的技法突破,这便是围墨法。

面对人物肖像画,田黎明保留了以线造型,体面构成,但内部轮廓是以大片纯色交织下少许的墨色辅染,淡化线条。让笔痕水痕层层累积融染,墨彩相容,产生生动的艺术韵味和视觉美感。田黎明对于笔墨的体会,曾这样说到:“所谓笔墨人生是将中国文化融入笔墨本性和时空的宁静里。此笔墨精神是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而它的协调方式是依靠自然”。在画家的意识中,凝聚在画中的生命力表现在崇尚自然的观念,把生活中体验自然的感动化为心灵的情感。田黎明是特别喜欢读庄子、老子的, “物我两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在传达大自然与人和谐的相融,这般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恰似画家内心的写照。

总之,田黎明画作中呈现着一种透明、轻灵的纯净之美。围墨法的出现,让光点的斑驳感进入画面,《阳光下》《松下》《云松图》等,以及后期表现都市的水墨作品,无论是乡村人物还是城市景观,通过意向中的光对内容和形式作出了统一,阳光的气韵依靠水墨表现更接近传统的审美意蕴。画家的艺术思想不忘传统文化之精髓,将传统思想与现代语境结合,架起了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

田黎明通过淡逸的笔墨虚化人物造型,淡化中依然保留笔势,形成了新的创作手法,不仅丰富了没骨画法,也开创了自己人物画探索中特有的“融染法”。

▲ 红 纸本水墨 70x40CM

我们把田黎明的艺术语言的创新,称之为“淡”的发现。对于田黎明来说,“淡”是一种艺术的整体。不仅是墨,还有色。

田黎明绘画对色的新的发现,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外各种各样的绘画流派大规模地被引入到中国有关。在新的艺术语境下,中国画的发展呈现一种新的趋势,就是对色彩和新颜料大规模地运用和开掘。这种开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段,使传统中国画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但这种开掘和运用,经常还是集中在常规意义上的。田黎明的用色,可以看到印象派注重外光的明显影响。

那些飘落在人物脸庞和躯干上的光斑,是他对印象派外光的理解和消化。更重要的是,田黎明的用色有自己的巧妙用心。和他的淡墨一样,九分水一分色,色溶于水,极淡极淡,淡到大地、山川、林木、庄稼和人物的色彩,都有了一种离纸而去的漂浮感和轻盈感,把中国宣纸吸水、化水的特点用到了极致。这是一种境界。应该说他对色彩的运用,是非常规的。以水色、水墨渲染形成的水汽迷蒙的块面,构成田黎明绘画的主体。人物和景物徘徊在平面和立体之间,再加上他用色的纯净,就有了一种视觉上似是而非的朦胧诗意,有了一种心理上宁静纯澈的安详稳定感。

田黎明的画,某种意义上有点像20世纪80年代初的朦胧诗,飘忽、朦胧。但是,朦胧诗指向晦涩,总是要人注解,否则很容易产生歧义。在当年,关于朦胧诗产生了很大的争论。而田黎明的画,好像并没有引起很大的争论。因为他的朦胧指向了清晰、清新——形象物象是大体清晰的;情绪主题是清新的。我看他的画,就像自己走在早晨的田野里,有雾气扑面而来,低下头就可以看见草丛中露珠的感觉。田黎明描写的是心理上属于“清晨大地的东西”。他对极淡色调的发现和运用,完成了对美的追求。

因为他的朦胧指向了清晰、清新。形象物象是大体清晰的。情绪主题是清新的。我看他的画,就像自己走在早晨的田野里,有那种雾气扑面而来、低下头就可以看见草丛中感觉的露珠。田黎明描写的是心理上属于“清晨大地的东西”。他用极淡的色调的发现和运用,完成了他对美的追求。

▲ 蓝 纸本水墨 70x40CM

田黎明的画风圆融和煦、透亮丰富。田黎明把传统的没骨技法和现代的光影、色彩研究相结合,巧妙地把自然光转变为中国画传统的主观色,做到了见笔与没骨的统一,摆脱了现代中国人物画的单纯靠素描支撑困境,较好地解决了人物画不依靠单纯素描关系而能深入的问题。他追求客观光影的随机性与主观色形式感的统一,不走西画的立体表现路子,在传统中国画的平面表达上实现了光和色彩的丰富性,大大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田黎明擅长中国画山水、人物,他的作品追寻中国文化平淡天真的美学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作法则,在中国水墨画中运用了光的表现方式,并以人文感知来体验自然、社会、人的精神境界。

田黎明在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出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等中国画没骨水墨表现方式,并在传承传统没骨法基础上深化和完善,在创作中将中国画色彩向着澄怀精致、平淡天真的理念去拓展,以意象的中国画色彩风格和清雅含蓄、自然清新的表现方式表现时代审美意蕴。

田黎明先生的作品,不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画家的中西结合的创新元素,更让我们看到一种自然情感的表达渐渐取代了国画中的主观写意。他将光与色融入到国画创作中,让人从他作品中读到的“空气”和“阳光”等元素,也让人身心感到舒适。

▲ 绿 纸本水墨 70x40CM

如果觉得《恬淡自适——田黎明《阳光少女》亮相首届武汉文博会拍卖现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