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散文】金鸡鸣叫的地方

【散文】金鸡鸣叫的地方

时间:2022-04-07 01:08:17

相关推荐

【散文】金鸡鸣叫的地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万年桥

文/彭晓斌

知道“金鸡布”这个村名,盖因县里实施全域旅游,曾于去年在此村大张旗鼓地搞了一次全县第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

金鸡布的大名,一夜间广为人知。对于钤山镇,我只知道,它是由原来南乡的苑坑、新祉、松山、大岗山等几个乡镇合并而成,因属山区,地广人稀。

我久闻金鸡布,却不曾识得其庐山真面目,幸喜今次县作协前往钤山采风,遂偿心愿。

到达金鸡布,早上下起的滂沱大雨已经停止,推门下车,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令我不由想起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中的一句:“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下过雨后的钤家岭山顶,云雾缭绕,有如人间仙境。山色黛绿,白色桐花大面积地在山上开着,被雨水淋后,即使隔着一个田野的距离,我似也看见了它们娇羞的模样。

田野青绿,禾苗长势正好,漫山遍野都在响着生长的节奏。我把目光落在进村路口右边那栋楼房的墙壁上,那儿,整堵墙画成了一幅颇富诗情画意的写意画:“金鸡报晓,渔舟唱晚。”

金鸡布系钤山镇的北大门,北临钤阳湖,新祉河从其门前流过。

正德《袁州府志》载:“县水南二里,山自红花仰延绵数十里,有新泽水出于右。”新泽水即今新祉河,亦即金鸡布门前的这条河流。

据当地万家族谱记载,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已有三百多年。金鸡布原名金鸡铺,说起它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久很久以前,钤家岭背阴的山那面曾经栖息过一对金鸡,有一次,它们来到面阳的这边,见山光水色,风情无限,不由心生艳羡,舍了背阴那面的窝,到面阳的这边另寻佳处做窝巢,于是一只飞到了金塘铺,一只飞到了金鸡铺。

传说多么地美好,而岁月流逝,金塘铺早已消失无觅,唯有金鸡铺的村名由方言演变为金鸡布,沿用至今。

村里的道路,早已修得四通八达,主要干道铺上了柏油。

走在村里,即使大雨亦无惧泥泞。湿面的清凉里,举目望去,处处绿意盎然,仿佛,植物们都热爱上了这块土地,所以竞相生长,竞现生机。

路边的树木,原本和野草、灌木、荆棘为伍,荒草长满野地,此时野地俱被修整,或开为菜园,或葺为篱落,种着蔬菜和花草,树木被这样的大背景一衬托,宛如时刻在哼唱一首幸福的歌谣。

拿手机捕捉镜头,里面的植被、花草、篱笆、草堆、旧屋等,竟然没有不是美的。

村有老井,原是全村人饮用之水源,现已不用,砌青石以围之,因刚下过大雨,水变得浑浊。

站在井沿,只见青石累累,似是向大家暴露悠长岁月里的沧桑。由此,我不免忆起小时的井边故事,心中感慨,想金鸡布的这口老井,故事诸多,也将如井边生起的青苔一般,渐渐被时光湮没。

一口井,挑起生活的背影和炊烟,金鸡布人没有忘记往日的艰辛,保留一口井,即是留住旧日的生活故事,让后人品味、解读。

沿道路穿过村庄向田野而去,格桑花开满路的两边,多像村里派出的使者,要护佑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水田里绿油油的,种的不是水稻,是高标准草坪草,这已是村里的特色产业,规划种植面积600亩,是产业扶贫的一个项目。从小,我即见父母和兄长朝出晚归,在田地里忙碌,只为家里多挣得一点口粮,及长,自己也深入田间地头,头顶炎热日头,汗滴掉进土壤,那种农耕之苦,是我要跳离农村的缘由和动力。

现在,金鸡布人舍弃了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向产业要收入,向产业要明天,向产业要富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接待我们的是金鸡布村年轻的村支书万耀根,他其实已经事业有成,在宜春的同行里颇有口碑,当村里的领头人,起始非他所愿,而是村民们的信任。

说起村里脱贫的产业,他双目放光,头头是道,很明显,他已经融入了这些产业之中,在用他商人精明的头脑为村民脱贫筹划、构想、付诸行动。

空气中又有了雨的味道。

细细的雨丝晃晃悠悠地飘着,动作那么轻,似怕惊醒一根草、一片叶子的梦。

远处的山上,雾气仍在缭绕,山头隐约,山腰、山脚的桐花,白色的尖叫还在打动我们的心。

新祉河的奔跑已经在望,浑浊的激流掀起波浪,从老桥、新桥下滚滚而去。

水泥做的码头不大,被风雨吹打得成了灰黑色,和浑浊的河水一结合,便深增了几分岁月的沧桑。

万耀根说,如果不下雨,河水很清,村里下一步打算依托河流,就在码头这里搞个漂流。

我曾在枫溪河上漂流过,那里的水量和流量都及不上新祉河,想来项目开张之日,游客定会激增。

从河上顺流而下,一路山光水色,田园风情,不知那只金鸡,还会否再回来,为村庄续添美丽的新传说呢?

钤山是分宜的名山,此刻,它静静地偃伏,不受风雨的干扰。

面对村庄,它一定见惯了村民耕整田地、打鱼捕捞的日常生活场景,炊烟唤醒生息,鸡鸣萦绕瓦屋。

时代的洪流,早给金鸡布人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他们农忙时节之外,分赴全县、全国各地捕捞作业,大显身手,用一双泥腿丈量生活的长度。

在供人休憩、观光的廊道里,万耀根继续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地谈着他们产业扶贫的做法、感想和未来的蓝图。

廊道前后左右的田地里,种植的都是茶树,嫩嫩的茶叶,经雨水洗淋,愈显生机,它们寄托了一村人的梦想,此刻正拼命地从泥土里汲取养分,茁壮生长。

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户一人,万耀根说,村里的茶叶产业,实施的是“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免费提供化肥、技术,统一收购,不愁销路。现在,村里的茶叶面积有近千亩,种植着黄茶、龙井等品种,从种植、护理、采摘,让许多找不到活干的老人、妇女等都有了创收的机会。

小小的茶叶,百里千里来到金鸡布,带来的,是发家致富的福音。

我悄悄起身,走到了茶垅地头,大雨让脚下的泥土松软。

蹲下身,凑近茶叶去嗅,可以闻到鲜嫩的气息,沁人肺腑。金鸡布在山区,又有着广大的田地,钤山、钤家岭上树木蓊郁,古老的新泽水从不停息地汇入袁河。

有好山,有好水,自然有好空气,难怪村里要发展茶叶产业。由有这样经济头脑的领头羊带着,我想,古老的金鸡布村绽发生机活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真不是白日做梦。

金鸡布村名的来历,还有另一个版本,采取悬木周知的方式,挂在老井旁边。

故事说,西汉新朝王莽时期,有一只金鸡见这里山水灵秀,民风淳朴,便舍不得离开,在这里落了脚。

金鸡化身一个商人,引导村民们放眼村外,开市经商,还在村头挖井,净水便民,做了许多好事。

后来,村里的人为纪念他带来的恩德,把村子叫做了金鸡布。

从这个传说故事,我读出了两个“知识点”,

一是自古以来,金鸡布村的人并不是只在田地里谋生,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商业的细胞;

二是金鸡布的村民知恩图报。

如此,我似乎有点明了许多村民奔赴全国各地当捕捞能手,他们在用从小练熟了的手艺来扛起生活,也似乎有点明了万耀根为何舍得放下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而回家乡做一个劳碌的村支书了,因为家乡养育了他,他要报恩。

回村途中的某处,有大鸡小鸡在草丛里觅食,怡然自得。

见我们到来,一个个抬起头,似作倾听状,莫非,它们也知我们是一群会写文字的作者,所以想听到一首诗或是一篇文?突然,一只公鸡跳上篱落,昂起头,欲要鸣叫。

在这刹那,我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那只金鸡,又在引领村民走向一条康庄大道。

——金鸡鸣叫的地方,正是希望升起的地方!

万年桥微刊第60期

策划:张爱华

审校:李曲燕、张玲云

编辑:钟伟丽

作者:彭晓斌

投稿邮箱:2331643755@

仙女湖畔的文艺花园

万年桥边的心灵驿站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如果觉得《【散文】金鸡鸣叫的地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