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发现中医 | 姚梅龄:一生所系 只为救人

发现中医 | 姚梅龄:一生所系 只为救人

时间:2022-03-25 05:52:36

相关推荐

发现中医 | 姚梅龄:一生所系 只为救人

发 现 中 医

【高山仰止】

追溯往圣先贤之足迹,感悟医国医民之仁心。

【见贤思齐】

对话明医圣手之思辨,探寻走方串铃之幽微。

【杏林结义】

聆听悬壶济世之心悟,寻访天涯海内之知音。

这是一次朴实而深刻的访谈,这是一次深沉而感动的对话。他是一位创办岐黄国医书院,坦言中医教育探索有成效有失误有偏差的中医;他是一位退休后73岁高龄仍兢兢业业,只为“救人”二字的老人。最近,他还要邀请熊继柏、刘方柏、皮持衡等大家一起开课讲授疑难急重病症的中医诊治理论的经验。无疑,姚梅龄姚老是所有中医人的标杆,而访谈中他对中医的教育、传承和发展的看法亦值得每一个中医人深思。

访谈人物

▲姚梅龄

姚梅龄,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首任院长,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江西省名誉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脉学等中医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创新颇多;近二十多年来用纯中药治疗了不少公认的“不治之症”和疑难疾病,其中有二十种以上现代医学认为不可能根治一例的病种中的半数以上已完全治愈;对急性发热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尤佳。近期内重点开展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内科疾病所致瘫痪、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皮肌炎、忧郁症、自闭谱系障碍、牛皮癣(银屑病)以及发热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门诊诊治。

除临床、教学之外,还悉心钻研、整理其父亲姚荷生教授(江西中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的遗稿达之久,使理论及临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姚梅龄本人的代表论著有《临证脉学十六讲》、《中医辨证的鉴别诊断方法》等。

--对 话--

■中医家VS姚老

高龄讲学,只为“救人”

中医家记者:

非常高兴能够代表中医家数十万的用户跟您对话。您今年已经73岁高龄,按理说应该安心在家颐养天年,为什么不顾年高,邀请熊继柏、刘方柏、皮持衡等深耕临床的大家,一起参加江西中医药大学杏林国医研究院组织的《疑难急重病症中医诊治理论与经验讲习班》?

姚老:

目的只有一个——救人。

第一,我们讲的病并没有什么诊断上的疑问,是治疗上有难点;第二,我讲出来的内容都是针对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没有办法治好的疾病,可见其难,难到什么程度呢?老实一点或者武断一点的西医,都会公开讲这个病是治不好的。那么病人就会陷于一种绝望之中,病人家属也会感到心里负担沉重。有的病人就真的在等死,死路一条。有一些病,比如红斑狼疮,对病人讲这种病跟癌症差不多,就是等死。那么就会造成病人走投无路,甚至死路一条,等于给判了无期徒刑,跟死刑一样。其实这只是科学发展阶段性的认识而已,它并不是终极的真理。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应该说它就基本上是可治之症了。

还有巧克力囊肿,所谓妇科的腺肌症,以及皮肤科的牛皮癣,很多医生都会讲这是不治之症,巧克力囊肿痛苦,牛皮癣既痛苦又难看,治疗起来也麻烦。这些病人,比如巧克力囊肿,在我们治疗且保留完整的7例病例当中,就有6例是断了根的,人家不会每次来月经就痛得死去活来。治疗牛皮癣的病例,我今天才接到统计资料,还没来的及看,治愈的大概有10多例,除掉1例是由于他在好转的过程当中,一种霉菌性的中耳炎引起复发,没继续来看;还有1例是生活上不注意,也有点复发;其他全部治愈。牛皮癣全部治的比他发病以前都漂亮。所以像刚才说那样,下无期徒刑、死刑,是不够科学的,也不够明智,结果也很不人道。所以,我们是为了救人。

救人先救医,挽救错误观念

那要救人就要先救医。我们中国的传统古书上有一本《医医全书》,是为了什么呢?端正医生的认识。而且我们还要补充他的知识,要拿创新点告诉他们,才会更广泛地救治病人。所以某种程度上,想救人,还要先救医生。有些医生会很顽固地觉得,肯定治不好,而且甚至肯定中医也治不好,有点小气青年的门户之见。这种人的态度要纠正,也是挽救他,挽救医生的观念。

第三点是深层次的原因。现在有些处于高位、头上光环很充足的人,认为中医的创新只有一条路,什么路呢?中医跟现代科学知识结合,甚至误解为跟所谓西医的现代观念结合起来就是创新。这种看法是局限的。为什么?用传统的方法同样可以创新,它的空间还很大,它创新的路还可以走得很远。而有些同事不够重视传统,既不重视传统的理论,也不重视传统的合理略则,更不重视传统的研究手段。所以他们好像觉得传统的跟现代的加在一起就叫创新。传统里面是有好多好东西、新东西等待被发现的,有一些现代医学观念跟中医加一起,结果就把中医的传统给搞丢了,退步了,而且甚至被消灭了,都有这种可能。从这个角度讲,有些高层次的同志,讲话要注意,要小心。他们对传统的不注意、不深入的研究,不但障碍了救治病人的效果,而且障碍了中医的大发展。

中医结合现代很重要,现代的科学是非常重要的,但首先要对传统知识有深切的了解和真真实实的领悟基础上,结合现代才能结合得对,否则就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呢?跟我们俗话说得一样,驴头不对马嘴,结合的东西非鹿非马,更没有实用价值。在实用的角度来讲,大踏步地后退了,变成这样一个结果。有些同志名声较大,但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做法,却造成极度严重的后果,造成了中医传统的大消亡、大退步、大萎缩。如果他真正地研究了中医传统的医学和技术,会发现中医传统的研究方法远没有走到尽头。

我在跟西医交流的时候,他们强调哮喘不能断根,但我们治疗的哮喘断根率超过了75%。摆在面前的现实都敢不承认,这样的同志没有科学的基本素养,这样说话不太好,咱们要实事求是。所以救人两个字,某种程度还是救他们,挽救他们的错误的理念、方法和思路,才能更多的挽救病人。

也就是说,救人两个字至少有这三层含义。

对于热心中医的、专一虔诚努力的同志来讲,我们开这个会议就是一次学术交流,第二是传承,传统医学的传承,同时又有创新观点的交流。但是最终目的还是救病人。

回归健康,以平为期

避免治病不救人

中医家记者:

医者父母心,说到底还是为了病人。

姚老:

对,为了治病救人。现在医学里面有一部分所谓的治病但不救人的手段,暂时的止痛、止痒,让症状减轻和暂时消失,但这个病却因此被保留了。保留的结果呢?本来中医几次就可以治好的病,比如所谓的过敏,结果由于止痒这样的手段,导致人家生病生一辈子。也就是说出于治病的目的,结果没有救到人,反而使人长期生病。这样的治病方法也不可取。所以我们目的就是两个字,救人,不要出现治病不救人的情况,要断根,要让他恢复健康,而不是靠天天吃药来对付一下。

治病不救人,这样的情况太常出现在医界,其实是害了病人。我们不光是救命,还要让他们恢复自然平衡的一种健康状态,就是中医两千多年《内经》提出的“以平为期”的目标,要让病人回归健康,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幸福。这也是某种程度意义上的救人,不是说光救了命,没有健康,我们还希望多数人能完全恢复自然的健康状态。救人的含义有这样一层。

从治病演变出来让病暂时不发作,这是下策,但也是一个策略,迫不得已的方法。很多中西医,尤其西医同志,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穷对付,这种穷对付的办法有些还越想越好,为什么?没有什么副作用,就对付了人家一辈子,这也比没有对付的办法好。但是将治病划到了对症治疗上,这个治病观念,我们就不太赞成,所以我们集中到救人两个字上去。我们的最高目标还是要回归“以平为期”,“以平为期”是最好的结果,这个吃一辈子药的对付办法终究是下策,不是上策。我们要追求最佳结果,我们的目标不能放弃。

纯中药治疗传递信心

中医家记者:

其实传达出来的,也是我们传统中医药的一种信心,因为这些病例全是单纯用中医药来治疗的。

姚老:

对,我们报道出来的病例可以说几乎没有用过西药的,实际上几千个病例中只有两三例是用过一下西药,不是有意回避西药,是确实有些西药用下去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还有一个,传统中药能解决的,我们就给病人省一点,不用西药。另外一个情况是,我们需要单纯用中药,看看中医理论和中药的效果,因为加了西药,你反而评价不清楚中医的理论是否能指导临床,产生康复的最佳结果。

中医的优势在急症、危重症

中医家记者:

您一直说,医非小事,中医是用来治病、用来救命的。但现在很多老百姓有一个误区,认为中医是用来调理慢性病的。

姚老:

中医是从治急症起家,在治重症危症中站住脚跟的。从第一部临床专著《伤寒论》来看,多少危重症啊!所以中医的优势首先在于常见病、急症和救治危重症,其次才是治慢性病有很多优势、很多特点。

我们治疗的发烧,最常见的感冒,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风湿性疾病,也就是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内科性疾病,相对于西医治疗来说,都是中医更快、更好、更稳、更断根,疗效更长久。只是西医的给药途径快,中医要捡药要煮药,这个就花时间多一点,但效果是中医快得多。

岐黄国医书院的探索经验

中医家记者:

中医是靠疗效立足于临床的。但我们知道,中医的传承一直都是父传子、师带徒,相对来说比较局限。您担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院长以来,结合中医传统教育和现代院校教育的特点,进行了中医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可以说硕果累累。现在您退休了,回顾过去的工作,怎么评价岐黄国医书院进行的探索?

姚老:

首先我要讲的,岐黄国医书院是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而且在教学改革上有些创新。这个成效的取得,和江西中药大学乃至国家中药管理局的领导人,还有一些专家,比如路志正国医大师、太湖文化论坛严昭柱主席等等令人敬仰的人物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其次,岐黄国医书院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包括姚荷生研究室集体成员的努力。我在里面做得不怎么好,有失误有偏差,但也是尽了一份力,全力以赴做了。目前是取得了一些改革的成果,或者教学的一些收获,这是客观的事实。第二个,对于教育的探索还要经过几辈子的努力,要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才能解决的,这也是事实。

这里面我想指出几条我的理性认识和实践体验。哪几条呢?

第一条是中医还是必须坚持走现代教育发展的路,这不能丢,不可以简单地退守到低效率、低扩散、低传承的这样一种师带徒的办法。师带徒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这肯定没错,但是不能用师带徒取代现代化的教育,我甚至要突出强调,从师带徒变成现代教育模式是一大进步。

第二条,现代教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到今天为止也没有尽善尽美,所以我们要用各种思路和方法去逐步完善、补充、发展它,岐黄国医书院的形式有不少可以参考,师带徒的形式可以补充它的不足。家传也是一种师带徒,只是接触得更亲密而已。当然也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你光靠家传,那样的教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学科发展的需要了,那只能作为一个特殊手段之一。现代教育还要发展,还要补充,还要完善,这是我要补充的第二点。

第三条,中医教育跟其他教育还有点不同之处。从整体来讲,中医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过程,就是解放初期,我父亲上书给毛泽东主席的文章讲的,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过程。我们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不对头的,因为我们新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花了非常多的财力物力来支持教育。成立这么多机构,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全面挖掘、系统整理的任务,这点是我们中医人惭愧的地方。严格说起来,是我们对不起政府,对不起老百姓。正因为没有经过全面的挖掘系统整理,所以要端上现代讲堂,还有很多学科是有发展上的先天缺陷。只有经过了全面发掘、系统整理,形成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严密的学科知识,才有资格端上大学的讲堂。

我们中医建设得非常差,做得很不好。现在要端出两个大成果来,一是姚荷生领衔的藏象学说,二是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的哮喘专辑可以算大半个,所谓全面发掘、系统整理的成果,到今天应该说只有这两项。今年完成的973计划,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基层研究所潘桂娟研究员领衔的973计划,完成得怎么样我不知道。

这里面我们还要突出地讲,全面收集的综述不等于系统的整理。从传统的角度,全面的挖掘、系统的整理方面,我们中医做得很不够。如果要举例,完全不符合系统整理条件的大的项目,我可以举出很多,但不便举。

所以我们岐黄国医书院也试图做过一些工作,比如我们想在全面挖掘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严谨的分门别类整理,从概念判断、推理到临床,到大数据,或者至少有中数据的这样一种整理,包括很合格的病例的收集。有新开的课,比如《症状鉴别诊断学》、《伤寒论症候分类学》,还穿插地讲过一些所谓的六经表证,以及四诊技能的培养实训等等。但是我在位的短短三四年,并没有拿得出很完整的一个系统出来,只是一个开始的尝试。

我们这些新开的课,全中国没有,而且一旦拿出来,那些参观学习的大学校长们都耳目一新,很受启发,非常振奋。但我们清楚,我们远没有完成,没有做到系统整理,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没有从理论上全面挖掘、系统整理,更没有跟临床系统衔接的课程。

我们想防止教育的错误,不要轻易地开,大的开放,不要轻易地下死定论。大家要慎重一点,因为教育的错误会全面影响后学,会影响学科的未来,教育比临床还要更慎重。但是这样一种思想,贯彻得并不太好。有些人抱着一个好心传承知识,可惜没有做全面挖掘和系统整理的工作,讲出来的东西有的挂一漏万,有的讲得有偏差,有的似是而非,对于这样的讲课,虽然其情可嘉,其心可宥,但是如果失行,我们就不赞同,讲偏差我们也不赞同,在台上讲课还是以慎重为好,不能胡言乱语。不但要积极,而且要慎重,我们希望教学队伍里面能够尽早达成这种共识。

谈退休生活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甚至没有资格逍遥”

中医家记者:

您的总结非常实事求是,肯定会让很多老师和教育部门的领导非常受益。

最后一个问题,中医家的用户,包括所有的中医朋友们,都比较关心您现在退休后的生活。

姚老:

我现在年纪大了。从1962年到现在,严格说起来,我平均每天睡眠的时间不到5个小时,原来我身体很好,现在真是有点垮了。我违反了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要生活有度,起居有节,适寒温,劳逸要处理得好嘛,超负荷的消耗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所以我的寿命不可能很长了。我至少有四度面临过内科疾病的死亡,生病之前就知道自己要生重病,但因为总想把一些事情干好、干完再休息,其实永远没有这一天,好几次都是累病、累垮了才停下手上的工作。

现实社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想它更好点,而且很多危重病、复杂病症、不该死的病人死了,我用的是“很多”两个字,很多可以康复的,人为的变成康复不了,这样的情况也由不得我所谓的安逸度晚年。我好像没有安逸度晚年的机会,何况学术界很多工作要理顺、要做好,要花费很多时间。

有些人把中医讲得很容易,其实人是一个最复杂、最奥妙、最系统、最精密、责任最重大的对象,但在网上热潮的渲染之下,结合网下的鼓动,很多人听了短短几节课后就敢给病人开方,提出医疗保健的建议,那叫开玩笑。还有比人更复杂、更奥妙、更系统、更精密、责任更大的对象吗?没有。医学非常复杂艰深,但是很多人拿治病、保健当儿戏,这个问题就不小了,不由得我们不大声疾呼。美国培养一个医生,最短的周期是,成年以后开始算。凭什么你学几个月,听了几节课,就敢给人治病呀!这是科学素质极差的表现,只说明讲课的人、听课的人科学素养都极差,不是差,而是极差。那些把阶段的、不完全正确、不完全可靠的一些结论,当做终极真理,作为手段来处理、救治疾病,导致很多病人死于非命。

认识一些阶段性的疾病观,就此办法勒令病人天天服药,就造成全世界每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都被医保所深深套牢,无一例外。天天吃药就搞得政府入不敷出,哪个政府吃得消?全民套牢,全部首脑被套牢,各行各业都被医药套牢。作为一个医生,一个医学研究工作者,看到这样的现状,而且有一点办法解决,我能够安心吗?我能停顿手下的工作吗?所以我只是把我当成一个普通医学医疗工作者吗?你问我老年生活,我就这样定位的。因为我甚至没有权利,没有资格逍遥,没有资格悠哉悠哉,我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这个资格嘛,就这么简单。

医学远远落后于人类的需要,落后于整个生物圈的需要,更落后于整个自然界的需要,而我们发现了里面一些问题,发现了一些解决办法。这个问题牵涉面又广、又大、又系统、又全面、又深,我们发现了一点就做一点,尽自己的能力做一点工作,就这么简单。

中医家记者:

但是您一定要好好注意身体,这个才能纠正更多的错误观念,传递给我们更多的信心。

姚老:

我力争活久一点,能活八十岁就不要七十岁以前死亡。我尽量做到而已,这里面的平衡点很难找到、很难掌控的,有些现实很无奈。

中医家记者:

以后您可以严格地安排下时间,到点了您必须休息啊。一定要注意身体!今天晚上非常高兴能和您对话,也非常抱歉打扰您休息的时间,您一定要注意身体,才可以给我们这些后辈留下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姚老:

好,谢谢你。

中医家记者:

那您早点休息,再见。

后记:

访谈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姚老身负传承,生命已然不属于自己,其中的悲喜饱含历史的沧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中医的历史长河中,像姚老一样甘愿为中医付出一生的前辈还有很多,但历史毕竟是历史,姚老现在就在我们身旁,如暮日孤峰,磅礴悲壮,令人仰止。

愿时光留情,愿姚老安康。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参加《疑难急重病症中医诊治理论与经验讲习班》,建立起中医人应有之自信,宽慰姚老的良苦用心。

点击“疑难急重病症中医诊治理论与经验讲习班”查看详情,并可直接报名!

漫漫中医之路,

从以前的形影相吊,

到现在的惺惺相惜。

加入中医家,

你不再是一个人。

医路相伴,不孤单。

■本文为中医家独家采访,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朱丽莉

记者|陈剑城

我是一位中医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

全世界的中医人,

可以在我们自己的社区里自由地飞翔、交流。

我梦想有一天,

每日精彩纷呈的社区、新鲜医案,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品读互动。

我梦想有一天,

无论身在何时何地,

我都可以轻松管理我的患者和他们的健康。

中医家会承载您的梦想

起航,为您圆梦

如果觉得《发现中医 | 姚梅龄:一生所系 只为救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