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9月26日┃个案研究┃应用行为分析干预“学习困难型”学生的个案研究

9月26日┃个案研究┃应用行为分析干预“学习困难型”学生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2-05-01 11:18:24

相关推荐

9月26日┃个案研究┃应用行为分析干预“学习困难型”学生的个案研究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其他老师☝

应用行为分析干预“学习困难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宣懿楠任莉逯姝洁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以1名高校“学习困难型”学生小宁作为被试, 分析造成其课程考试不及格的原因, 通过改善学习环境, 运用应用行为干预等方式, 以促进期望行为的发生, 减少不期望行为, 该学生的问题行为最终得到解决。由此证明, 对问题学生运用前提操纵可提高期望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 使问题行为发生改变。

关键词:应用行为分析;问题学生;行为矫正;前提操纵;

作者简介:宣懿楠 (1988-) , 女, 河北崇礼人, 河北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会计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工作。

基金: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GJXH-167);河北北方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QN015);

行为矫正是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方法,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识别该行为产生的原因, 并实施相应的程序和方法来帮助个体改变他们的行为

[1]。尤其对于问题学生, 行为矫正方法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问题学生是指经常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或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不良行为习惯的个体

[2]。如何对他们的行为和人格进行矫正和教育是高校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 高校辅导员应该及时地根据行为发生的原因, 采取各种有效行为矫正方法, 纠正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一、研究对象被试者小宁, 男, 出生于1995年3月, 现就读于河北省某本科学院移动通讯专业二年级, 父母均为农民且体弱多病, 家庭收入微薄。任课老师反映其课堂表现良好, 但完成作业情况和课程考试情况均表现出不良行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完成作业主动性和准确性较差且课程考试不及格, 由此造成学习兴趣下降,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二、研究目标

案例的研究目标在于帮助小宁增加期望的良性行为, 减少不期望的过度行为, 并改变不适当行为, 从而提高小宁的学习兴趣,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三、矫正行为方案

案例主要针对“问题学生”课程考试不及格进行行为矫正研究。首先, 对被试者小宁的目标行为进行定义。其次, 通过观测、访谈和记录等方式对被试者小宁的问题行为进行评估, 分析目标行为形成的原因。最后, 从行为改进角度出发, 结合行为矫正原理, 实施具体方案。(一) 定义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行为必然有其规律。不管这种行为恰当与否, 它的出现是受不同的情境控制的, 或者说是情境变量作用的结果

[3]。案例将目标行为定义为小宁平时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少。假设在学习中所投入的时间是由触发刺激引起的, 且触发刺激包含了一定的前提和后果, 通过收集与问题行为发生有关的前提和后果将有助于推断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二) 描述目标行为实施方案之前, 辅导员要求小宁描述一下干扰他学习的障碍。从谈话中得知, 其实没有障碍, 只是小宁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 宿舍同学在一起都不学习, 而是上网玩游戏、聚餐和聊天。每次他刚开始学习, 都会停下来和室友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结果, 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 只能通宵达旦地学习试图考试能够及格。(三) 分析目标行为通过访谈获得了研究对象目标行为的前提和后果, 综合上述小宁所反映的情况, 将其目标行为的前提和后果进行归纳, 结果如图1所示:目标行为前提:学习环境不良。目标行为:平时在学习上所投入的时间少。目标行为后果:学业困难 (不及格) , 进一步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

图1目标行为前提和后果的因果关系

通过对研究对象目标行为进行分析, 认为该研究对象的行为是一种可前提操纵的行为。这种前提操纵行为可以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某些方面进行改变来促使期望行为的发生, 并降低竞争行为的出现概率, 最终实现问题行为的改变。四、具体实施方案

小宁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决定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使用控制行为影响被控制行为出现的频率。因此, 小宁与辅导员共同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制定用来调整目标行为和竞争性行为的前提和后果, 这些计划使被控制行为 (目标行为) 更有可能消失 (表1) 。表1小宁学习计划详单

序号

行为

前提操纵

1

每天找出效率最高的两个小时用于学习

在每日时间簿上红字标识

2

图书馆学习

因为图书馆离宿舍很近, 而且他的舍友通常都不去

3

找一位每天坚持学习的朋友, 结伴学习

监督、促进

4

每天将学习计划写在一张纸上, 把它贴在桌子上

告诉室友在这些时间内他要学习, 不要打扰

5

将书装进书包, 以便有时间学习

如果当天某节课被取消, 或课间休息

6

在宿舍的日历上标出所有考试和交作业的时间, 每天晚上划掉一天

可以清楚地计算离考试或交作业的时间还有多长

7

与辅导员签订一份学习时间承诺书

监督

以上7个步骤帮助小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每个步骤都包括对期望行为的前提操纵或对干扰学习的竞争性行为的前提操纵。(一) 呈现期望行为的学习刺激小宁在试图增加的学习时间里呈现了必要的学习刺激。学习刺激是在安静的地方有一张书桌, 上面有书和笔记本。当小宁面对一张放着书的桌子时就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他用“将书放入背包里到图书馆学习”的方法来呈现学习刺激, 消除了聊天和玩游戏等行为。辅导员为了呈现小宁的学习刺激采取了几个步骤:将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在每日安排簿上标出是对学习的一种刺激促进;将学习计划表贴在桌子上也是一种刺激促进, 每次看到这张计划表就会提示他学习;找一个朋友和他一起学习, 这是一种反应促进, 这个朋友会主动来找他或相约到指定地点促进他学习。(二) 建立行为与强化的相倚辅导员规定了两件事使小宁的学习更具强化结果。1.他在日历上标出所有考试和交作业的时间, 每天晚上划掉1天, 看到日历上考试的日期在接近, 会使得学习更具有强化性。假设小宁在看到考试一天天接近会产生焦虑或不愉快情绪, 而学习恰恰可以减少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因此, 学习得到了负性强化。然而, 感到焦虑和想到失败这种不愉快的情绪是隐私行为, 尽管个体可以报告这些隐私行为, 但这些行为不能被他人观察。因此, 只能假设他们在强化学习中的作用得到了提升。2.小宁与辅导员签订了1份每天学习两小时的承诺书, 内容如下:

这份承诺书使得学习更具有强化性, 因为他成功做到每天学习两小时, 就可以得到辅导员的赞同和奖励, 否则将受到惩罚。假设这份承诺书制造了一个不愉快的状态, 如因为不学习感到焦虑, 或者想到辅导员对自己不学习的状态不赞同感到焦虑等, 可以通过每天学习来消除这种状态。因此, 每天学习两个小时可以规避或回避由承诺造成的不愉快状态所产生的负性强化。(三) 降低期望行为的反应难度小宁将书放到背包里, 可以很方便地拿到书, 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拿出来学习, 如果他把书放到宿舍里, 想学习时需要回宿舍拿书, 反应难度就大很多。(四) 消除不期望行为的刺激减少不期望行为发生的方法之一, 是消除对不期望行为有刺激控制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期望行为的刺激存在, 从事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室友的存在是小宁参与聊天或聚餐的负性刺激;电脑的存在是玩游戏的负性刺激, 为了消除这些竞争行为的刺激, 小宁到图书馆去学习, 那里没有电脑和干扰他的室友。此外, 他通过张贴学习计划表并要求室友在计划时间内不去打扰他, 也消除了竞争行为的刺激。因此, 他更能在计划时间内好好学习。(五) 增加不期望行为的反应难度到图书馆学习时想要聊天和玩电脑相对比较困难。若想要聊天或玩电脑, 小宁必须将书装回书包, 从图书馆走回宿舍, 反应难度相对较大。如果在自己宿舍学习, 停下来和室友聊天或打开电脑玩游戏就相对容易很多。因此, 到图书馆学习具有两种功能:消除了不期望行为刺激, 对不期望行为安排取消操作, 并增加了竞争行为的反应难度。五、结果与反思在与辅导员坚持执行计划5个月后, 小宁完成某课程作业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程考试不及格门数明显减少, 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 结果结果采用A-B-A-B设计, A为基线阶段正确完成作业百分比, B为干预阶段正确完成作业百分比 (图2) 。基线阶段, 目标行为被记录, 但干预尚未进行, 正确完成某课程作业百分比均值为73。干预阶段, 行为操纵发生时, 行为的频率增加了, 正确完成作业的准确率也有所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当行为契约在干预期内实行时, 小宁正确完成作业的准确率才会得到提升, 学习行为才能得到改善。

图2基线阶段和干预阶段正确完成作业率对比

结果采用A-B设计, A为基线阶段课程考试不及格门数变化, B为干预阶段课程考试不及格门数变化 (图3) 。该图表明了前提操纵对小宁课程考试不及格的影响。基线阶段之前, 目标行为被记录, 但尚未进行操纵, 不及格门数保持在4科以上。干预阶段实施前提刺激, 不及格门数逐渐降低, 呈梯形走势, 原因可以概括为随着小宁学习时间增多, 降低了课程考试不及格的发生概率, 提高了学习兴趣出现频率, 形成了一种良性态势, 且每段考试次数间隔拉长, 致使不及格门数均保持较低水平。

图3基线阶段和干预阶段课程考试不及格门数变化

(二) 反思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小宁问题行为的出现受到环境时间的系统性影响, 只有当了解了引发小宁问题行为的环境事件时, 才能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中的程序来改变问题行为

[4]。因此, 对小宁学习环境的某些方面进行前提操纵, 促发期望行为, 降低竞争性不期望行为的出现概率, 对其学习行为的改善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但小宁并不会因此完全脱离受竞争性学习环境的影响。所以, 前提刺激并不能彻底消除他的这种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35(01),110-113


☞点此免费加入课题群☜

一次购课,永久有效,赠书一本,还赠送70个WORD版优秀课题文本材料!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加入课程抢最后20本赠书!

如果觉得《9月26日┃个案研究┃应用行为分析干预“学习困难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