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的按摩穴位

糖尿病的按摩穴位

时间:2024-04-05 04:01:37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按摩穴位

1

按摩承浆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口眼歪斜、面肿、龈肿、齿痛、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小便不禁、癫狂等,承浆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方法/步骤

承浆穴属于任脉穴位图,承浆穴位于人体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按摩承浆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口眼歪斜、面肿、龈肿、齿痛、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小便不禁、癫狂等

按摩承浆穴的功效:连通体表体内

3

【温馨提示】

承浆穴位配伍:承浆穴配风府穴缓解治疗头项强痛、牙痛;承浆穴配委中穴缓解治疗衄血不止。

针刺承浆穴的方法:承浆穴斜刺0.2-0.3寸。

艾灸承浆穴的方法:承浆穴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承浆穴的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承浆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2分钟。

承浆穴按摩:接起势丹田开合后,两手以剑指相结合,中指指尖轻置于承浆穴上(下唇沟凹陷处中间),先正(左转),后反(右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即呼气时轻轻按下,吸气时略微抬起,如此缓慢地手指在穴位上呼按吸松共3次)。最后两手自然松开放下,本法主治消渴。

2

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中脘穴的位置:肚脐向上4寸,详见本文图解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中脘穴的位置】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见突到肚脐的中点处(肚脐向上4寸)。专家提醒:经常按揉中脘穴可以抑制人的食欲。食欲降下来以后,就要促进胃肠蠕动,让体内多余的垃圾脂肪排泄出去。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②)。

【穴位含义】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

(1)“中脘穴”。“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中间也。“脘”,空腔也,这里指的是胃部、胃腑。古人认为本穴位于胃部的中间,所以称为“中脘”……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穴”。“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穴”。“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穴”。“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穴”。“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功能作用】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中脘穴位的作用功效】

1、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2、缓解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3、缓解治疗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4、缓解治疗喘息不止、恶心、痰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

【作用功效】中脘穴,健脾和胃、补中安神。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

【中脘穴位配伍】中脘穴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中脘穴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中脘穴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中脘穴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脘穴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中脘穴配阳池穴、胞门穴、子户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中脘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头痛、失眠、惊风。

【拔罐方法】用气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头痛、黄疸、便秘等。

【刮痧方法】用角刮法刮拭中脘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腹胀、呕吐等。

【点揉法】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再松开,直到症状减轻。

【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减肥的穴位:中脘穴(详细点击:穴位按摩减肥视频》》)

中脘穴的按摩方法:

点击法: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 一般3-5分钟。

按摩中脘穴的手法:推揉中脘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黄疸、头痛等。

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人体的脏腑器官出现疾病,往往是通过穴位的异常表现出来的。人体都有哪些穴位,又都主管哪些器官呢?怎样按摩穴位可以驱除疾病呢,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人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给自己治病吗

有一个病例:以前有一个女孩子想让自己身体瘦一些,饮食不太注意,净节食,同时还喜欢吃凉的东西,她得了胃脘部的不适症状,开始觉得不消化,然后就胃疼的不行,难受,就去检查,先去西医院里边检查,做了一系列的诊断,检查的结果得了胃瘫痪(准确的来讲叫:胃动力不足)。这种胃动力不足说明胃的蠕动功能已经下降了。食物吃下来以后不能充分的融合、搅拌,也不能正常的分泌。胃的消化功能就极度下降,最后检查来检查去,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服药,吃了药就好一些,不吃药就又不好。后来她就找到我帮助看看病…

我当时选的主穴就是中脘穴,以中脘穴为主然后再配上其它两三个相关的穴位,就这样的治疗一周的时间,她的胃动力不足,瘫痪的病症完全好了,一直到现在都非常健康。

中脘穴是一个交汇穴,是不同的经脉交汇在一起的穴位,这些经脉是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这些经脉都交汇在人体中脘穴的位置上,足阳明胃经这条经脉走在我们人体的胸部,在中脘穴的两侧有几个胃经的穴位,上面叫作:不容穴,下面叫作承满穴,往下叫作梁门穴。这三个穴位代表我们吃饭应该吃多少。我们吃东西吃梁门的位置是正好。这几个穴位的位置也恰恰和中脘穴相邻,又交汇在这里。所以中脘穴治疗消化系统的病症,特别是胃的病症特别有意义和作用。

正常情况下按揉中脘穴不会有副作用。如果一个人经常面黄肌瘦、消化不好,尤其是女性朋友特别关心自己有眼袋,眼袋其实就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因为阳明胃经恰恰起始在我们眼睛的下面,如果想去除眼袋的问题,中脘穴就有很好的作用。就是胃经往下走,汇集在中脘穴的位置。

胃是消化系统,有消化的功能,对人体不仅是消化营养,水分也要通过它来消化运转。有些人脾胃功能差的人就会出现脸肿、眼睛下面肿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归脾胃来管理,所以按揉中脘穴对消除眼袋有帮助作用,每天坚持揉有很好的效果,顺时针、逆时针按揉都可以,一般来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中脘穴还有美容的作用,而且还能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改善面色。人的面色,女人,包括男性,看他身体是不是很健康就看他脸色是不是很红润,一定是红和润,是说这个红分布的很均匀。在《黄帝内经》里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这里对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周期进行了描述,女性以7年为基数,男性以8年为基数,其中有一句话很关键:女子四七筋骨坚,身体盛壮,这是女性最好的时间,也是生育最佳的年龄。但是到了五七35岁的时候,阳明脉衰于上,面妈焦、发始堕,脸色开始发黄(黄脸婆),这时脸色开始发生变化,这是衰老最早的表现,就是从脾胃脉(阳明脉)开始衰老。加以女性的保养延缓衰老,中脘穴就可以保护我们人体阳明脉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经常按摩中脘穴就是促消化、促气血的化生源头就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延缓女性的衰老。

中脘穴按摩:两手相叠(内外劳宫相合,男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则相反)置于中脘穴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先正(左转)后反(右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手掌呼按吸松3次)。本法可健脾和胃。

3

中医认为,关元穴是女子藏血、男子藏精之处,按摩关元穴能治女性痛经、补肾虚,还能治疗糖尿病,下面我们来看看按摩关元穴的功效与作用。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关元穴有什么作用

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用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主诸虚百损。肾间动气禀受于先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此原动力,在人出生后,需要由小肠不断地吸收营养来充养,才能继续发挥作用,这就是灸关元以后天补先天的道理。只有持续灸关元,才能起到暖丹田、壮元阳、补肾精、益骨髓的疗效。对于肾虚,结肠炎,顽固便秘,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前列腺疾病胃炎,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脑梗,脑血栓,心脏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治愈。

按摩关元穴的效果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3、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5、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6、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7、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8、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

9、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10、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剌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方法

第一步,找到关元穴的正确位置。

第二步,搓热掌心。一定要用搓热的方法,用温水洗手来暖手是不行的。因为外在的热只是让皮肤表面发热,这种热很容易散发掉,而搓热掌心是从内向外发出的热,不易散失。刚开始搓几下的时候,皮肤表面就会有热的感觉,但是这还只是在表面,要坚持搓至少一分钟,直到感觉到有热从掌心里面发出为止。

第三步,把温热的掌心轻轻地放到关元穴。手耍五指向上翘起,手掌变成一个弧形,尽可能让劳宫穴贴近关元穴。先做摩法,力量仅仅是在皮肤的表面,没有向下的力,只是在皮肤的表面做回旋形动作。频率由慢到快,范围由小到大,直到有发热的感觉。

关元穴按摩:按摩关元穴(肚脐与耻骨连线中点),方法同上。本法可补虚益损,对尿频、尿淋浊症状效果较佳。

4

期门穴归属足厥阴肝经,有治疗胸胁满痛,呕吐,呃逆,腹胀,胁下积聚等作用;期门穴的位置: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详见本文图解期门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期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期门穴的位置】

【期门穴的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与巨阙穴齐平)

【相关记载】另说“在乳下四寸,第三筋(肋)端”(《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乳旁开一寸五分,直下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在乳直下四寸,乳根下微外,日月上,横直巨阙”(《针灸集成》)。布有第六肋间神经,第六肋间动、静脉。

【穴位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穴名解说】

【期门穴】经穴名。出《伤寒杂病论》。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别名:肝募穴(肝经募穴)。

【穴位含义】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1)期门: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期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 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 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2)肝经募穴:理同其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散行于天之中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进入穴内后循肝经下行。

【功能作用】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期门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还有治疗肝病、荨麻疹等。

【穴位配伍】配大敦穴治疝气;配肝俞穴、公孙穴、中脘穴、太冲穴、内关穴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临床运用】由于刺激期门穴能起到疏肝清热、利胆和胃、降逆止痛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等肝胆和胃肠的病症。现代研究表明,刺激期门穴能显著改善消化道症状,促进黄疸消退及肝脏炎症消退,有利于肝功恢复。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

《千金方》:主喘逆卧不安,咳胁下积聚。

《铜人》: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痢,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

《大成》:胸连胁痛,期门、章门、丘墟、行间、涌泉。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刺灸方法】期门穴,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艾灸方法】期门穴,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3-10分钟。

【按摩手法】先用手掌轻擦双侧胁部至微微发热,然后用拇指指面着力于期门穴之上,由轻至重,待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后,再施以按揉的方式, 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3-5分钟,每日两三次。

【注】期门穴,击中后,冲击肝、脾。

期门穴按摩:两手分开置于胁下,以手心抚于期门穴(乳头直下两肋间),先正(两手同时由外向内转)后反(两手同时由内向外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本法有平衡血糖的作用。

5

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详见本文图解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肾俞穴的位置】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首先人要直立或者是正坐,然后吸气,我们先摸到我们的肋骨的下缘,在侧腰部,沿着肋骨的下缘画一条水平线,交叉在我们的腰两旁的肌肉上,这就是肾俞穴。)

肾俞穴调补肾气,肾俞穴的位置: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命门穴的准确位置:位于第二腰椎下(系裤腰带的地方,和肚脐眼是对应的);肾俞穴的准确位置:位于命门旁开一寸半。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穴名解说】

【肾俞穴】 Shèn shù(BL23),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别名:高盖。

【穴位含义】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1)“肾俞穴”。“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穴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高盖穴”。“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肾脏之热。

【肾俞穴位的作用功效】

1、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2、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

3、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

【穴位配伍】肾俞穴配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肾俞穴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临床应用】按揉肾俞穴对治疗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的效果。肾俞穴有调补肾气的作用,1、增强肾功能,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50次,以感觉胀痛为宜。2、突发心绞痛时,只要用右手拇指按揉疼痛侧肾俞穴,便可迅速止痛。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腰膝酸软、月经不调、水肿。

【拔罐疗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小便不利、水肿等。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而下刮拭肾俞穴,力度微重,出痧为度,可治疗腰痛、小便不利。

【刺灸疗法】 直刺0.5~l寸。

【按摩疗法】用拇指按揉肾俞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月经不调、阳痿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拍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 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拍打双肾俞穴,每次拍打30~50次。

严重警告:肾俞穴是不能重敲击的。特别是有肾病,肾积水 的患者,如果敲击会加重病情的!

擦肾俞穴的方法:第一步:要搓热掌心,搓热掌心后,把两手放到肾俞穴上;第二步:掌心在肾俞穴上做擦的动作,一上一下的擦动,通过擦的动作可以让你的腰部 的肾俞穴位发热,而且是从里面往外发热。(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 发热。)适合人群:存有神智问题、记忆力下降、头发早白脱发、眼睛干涩、耳鸣。

治腹泻,可以用手指按揉,但是最好用艾灸,先灸命门穴,在灸肾俞穴,一般灸个两三分钟就可以了;或者反复来回灸,这样要灸个五六分钟。详见点击:缓解治疗腹泻的穴位》》

专家视频讲解肾俞穴的位置及自助按摩方法

肾俞穴按摩:两手内劳宫穴置于腰背后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先反(由内向外转)后正(由外向里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本法主治水肿、消渴。

如果觉得《糖尿病的按摩穴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