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中国武术行不行”系列1:武术打不过散打?

“中国武术行不行”系列1:武术打不过散打?

时间:2018-11-20 03:56:30

相关推荐

“中国武术行不行”系列1:武术打不过散打?

有些岁数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少年的时候,无论在街面上欺负人的还是被欺负的,是不是都渴望能得到高人指点?有些痴迷的还试图从武术杂志的边角广告里寻找一位高人投靠过去,甚至有的人怀着好奇与诚信,把登过刊物的都拜访遍了。

因为那短短的一点文字,凝结着追梦者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搏杀技艺的美好想象。

“中国气质”的功夫

如果说泰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泰国气质”;跆拳道与韩国国旗一般,可以成为“韩国气质”的符号;踢拳与空手道、柔道的对比发展又能够代表擅于改革而又不失民族精神的“日本气质”;西方的综合格斗又是倡导开创吸纳创造历史的精神代表,那么中国功夫,却很难引用哪一个流派做代表。

好多年前李小龙先生的努力得到了非常强劲的回应,可惜李小龙的地位环境、发展历程以及早夭的遗憾,都注定他那备受瞩目的武学气质始终无法替代中国武术。

“民族气质”的定向,是一切民族化产品包装上极为根本的问题。

从老式散打演变而来的现代体制内散打,技术清晰规范,怎么看都和国际接轨,全无民族气息。人们渴望的中国功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想是那些带有明显“中国标志”的吧?比如和尚、道士、尼姑、乞丐这些武侠中的世外高人所用的,带有门派特征的格斗形式?

或者唯有所谓的“内家拳”一出,方能谁与争锋,所向披靡吧。

你打死我这也是散打,不是武术

其实,中国散打并非大多人认为的以前是模仿了拳击、踢腿加摔跤,现在又在糅合泰拳、踢拳技法的没有根基的四不像。如果排除秘而不张的深层武技,去掉江湖速成的取命伎俩,揣着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的虔诚敬意,散打,尤其老式是可以作为武术散手的代表的。

在散打的发展过程,至少在初期,与并行发展的军警格斗体系一样,传统武术中的少林、通臂、摔跤、查拳、形意、戳脚翻子、八极等拳种给予了有力支持。

比如在留着流派特色的老式散打中,由少林拳边勾铲踹演变的踹腿,通臂拳转环掌演变的巡天雷,十字飞球腿演变的边腿,都在拳台上下展示过特别的效用。直到现在,散打选手应对踢馆甚至比赛中,也会动用一二这类手法,不控制力道的话,打死打残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这也是许多老一代教练的独特记忆。

一位散打冠军的师父季老先生,是最早一批散打教练,后来许多有名的教练,也都在他门下进修过。老先生很不赞成弟子在比赛中运用喜鹊蹬枝腿。到了猿猴身法的时候,出腿速度跟力度会非常快,抢占先机打阻截腿绝对不是问题,可一但用上了内劲,无论是高、中、低哪一段的腿法,踹上都就把人弄废了。

这位冠军的师哥转环腿用的最绝,打全国散打赛的时候,就用这腿给人把肩膀震脱环了。实战中运用一下步法,自前出手,却能踢人后脑,一下就要命了。

如果用拳诀讲,也不过是提膝摘胯几个字,但要说起内劲门道来,就不是一般练习者能摸索到的了。

那时代的散打与现在的散打风格还不同,当时还在演变阶段,带有许多传统拳种的特点,说白了就是戴上了拳套、制定了规矩的传统拳法。各门各派,愿意出头的都有发展。真是有用的技术,都是会被吸收借鉴的。其实也确实从各派散手中吸收了许多常人容易理解的高效动作,细微运劲的差别,就是各门各派的事情了。

散打的国际化

只是后来演变着,就不再从传统武术中吸取养分了,而是改革开放了。散打运动员许多是少年时候就被看重的好苗子,自然也是以散打技术培育起来的,而且散打运动员就擂台巅峰时的年纪也不会太大,因为技术发展更多也是分析国外的竞技技术了。

发展到现在,跟早期的散打就有了本质的不同,随着老一代散打运动员的退役,竞技散打无论从规则上还是技术风格上,都越来越向国际发展了。

因而给人的感觉,除了因为战术需要有了重心置前、置后、防护手位置高低不同等一点小区别外,打击路线跟技术规范却都差不多了。打比赛也就跟下棋似的,规矩一样、技术相仿,就看怎么发挥了。

而流派的形成,风格越鲜明,体系越完善,反而越会为了更好地发挥本门特殊功底而舍弃掉许多不太适当的招式,它的发展也是趋向简化的。

这是传统武术有意思的地方,但也是大多爱好者忽略的地方,他们宁可去用一种自认为的高明格斗理念去包装一知半解的技法,争胜虚荣之心盖住了探索本质的愿望。这种心态极容易导致武术流失。

片面地列举一二,比如散打还是趋向放长击远的展撑式攻击,而组合也往往是斜叉的,这个特点从早期以侧踹与快摔为特长时侧面对敌的格斗式就能察觉到。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也使得散打反而容易吸收拳击、踢拳的一些技术。换做传统武术的太极、八卦之类,就很难灵活吸收了。这也是长拳打法的特点所致,换做少林(散手梅花炮一类)、通臂两门就没那么难以融合了。

而今天的许多拳种,在原本就遗失了原味的情况下,又从非技击方面去过分阐释文化元素,重构武学体系,甚至变易了根基。最主要的现象是“不能打了”,也上不了擂台了,这个现象是诸多散打练习者在受到传统武术群体质疑根基的同时,也反过来把传统武术等同于套路表演而视为花架子的原因。

下一篇我们将接着分析《武林风》《中国真功夫》这类武林赛事的兴办和发展中,“功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现代擂台上的“功夫”又该如何真正地去欣赏?

或许最终的问题最后会回归到,究竟什么是“传统功夫”,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功夫”,对吧?

让我们沿着这个思路,“请循其本”。

——铁萼奇兰国术武技论文

如果觉得《“中国武术行不行”系列1:武术打不过散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