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黄帝内针医案 | 咽喉周围不适一案的实践与反思

黄帝内针医案 | 咽喉周围不适一案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0-10-15 14:33:40

相关推荐

黄帝内针医案 | 咽喉周围不适一案的实践与反思

昨天,我发送了一篇学生带教作品“黄帝内针践行 | 眼球转动不舒服,少阳太阳来帮忙”,留言区收到一位朋友的回复,他提醒我要考虑“少阴经”,提到少阴经,我回想到一则与少阴经有关的医案,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内针学人能有所帮助,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病情简介

前段时间在南方医院出诊时,遇到一位女患者,问诊辨证时,留意到患者说她的咽喉周围疼痛已久,内外均有不适。我询问她当下状态的咽喉部位有没有不舒服,患者说有的,并且可以明确指出当下不适之处的位置,患者明当下状态,医者可以用黄帝内针来缓解当下的不舒服。

二、治疗过程

(一)三焦经络

1、三焦:上焦

2、经络:任脉(太阴)、阳明、少阴、督脉(太阳)

咽喉位于前正中线,首先考虑是任脉,取其交会穴列缺(照海),位于太阴经;正中线旁开一点属阳明经,任脉无法解决时要注意阳明的问题,阳溪或解溪可选。如果喉结的后面有不舒服,则要考虑督脉的问题,可在督脉的交会穴后溪或申脉进针,本例患者喉结后方没有不适,故未选取。

(二)上下左右

患者当下的不适之症出现在前正中线,遵照内针法则,按“男左女右”取穴,在右侧进针,优先选取下肢进针,上病下治在内针总则中允许进一步倒换,为了方便,在患者右侧上肢进针。

(三)阿是取穴

1、在任脉交会穴(上焦,同气相求)列缺穴附近选取阿是穴进针,进针后对患者进行导引,即通过询问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当下不适的变化。

医生:吞一口口水,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缓解?

患者: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医生:请问是仍然不舒服还是感受不到不舒服?

患者:仍然不舒服。

医生:如果0分是很舒服,10分是非常不舒服,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

患者:7分吧。

医生:进针前呢?

患者:8分左右,好像进针后缓解了一点点,变化不大。

医生:那证明还是有变化的,放轻松,我们再进一针感受一下。

患者:好

2、在太阴经肘部(中焦,阴阳倒换)尺泽穴附近选取阿是穴进针,进针后再次引导患者关照不适之处的变化。

医生:现在感觉怎么样?

患者:有所缓解,比刚才要好很多,但还是有。

赖梅生医师:

在任脉交会穴进针,如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在阳明经考虑上焦同气。

3、在腕部(上焦,同气相求)阳明经阳溪穴附近选取阿是穴进针,进针后再次引导患者关照不适之处的变化。

医生:现在感觉怎么样?

患者:有所缓解,医生我这情况好久了,会不会好得很慢?

医生:先不要想那么多,闭上眼睛,感受当下。

患者:好的。

4、在与第三针同名经的肘部(中焦,阴阳倒换)阳明经曲池穴附近选取阿是穴进针,针后继续“导引”。

医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不舒服的感受往哪里走了?

患者:好像往喉咙后面走了。

医生:好,那可能是到少阴经的区域了,我们再进一针感受一下。

赖梅生医师:

对于以往的患者,咽喉区域的不适,在任脉的交会穴列缺进针,或在阳明经的上焦同气穴位进针,不适往往就会解除,而对于本例患者,在任脉和阳明经的同气部位取穴后,效果不甚明显,当应回到内针法则,考虑是否还有其他经络巡行过咽喉呢?

二届医道传承班的李雪丽同学说:足少阴肾经,“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喉咙部位的不适,还应考虑少阴经。

5、在少阴经(上焦,同气相求)通里穴附近找到明显酸痛点,进针,进针后再次引导患者关照不适之处的变化。

医生:现在怎么样?

患者:又好了一点点,这一针比较明显。

医生:好,那我们要不要再加强一下?

患者:可以。

6、在少阴经(中焦,阴阳倒换)少海穴附近选取阿是穴进针,进针后再次引导患者关照不适之处的变化。

医生:现在感觉怎么样,给自己当下的不舒服再打个分。

患者:好像只剩一点点了。

医生:现在呢?

患者:又好了一些,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了。

医生:好,那休息一下,不要玩手机,把注意力关照在不适之处,感受它的变化,半小时后给你取针。

患者:好的,谢谢医生。

三、用针疗效

留针期间,询问患者是否还有不舒服,患者自述已没有明显不适,留针半小时后取针,再次询问,患者自觉舒服很多。

四、本案总结

每进一针后,与患者沟通,发现患者的情绪状态在一点点变化,渐渐的有了信心,有了自信。患者虽取得了较好的针效,但反思起来,这种取穴方式仍有进步空间。医者再遇到同类型的患者,可进一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是关于“上病下治”的法则,当时排队的患者较多,为方便,在权衡中,征得患者同意,选择在较为方便的上肢进针,如果在下肢进针,可能不需要这么多针,仅取“同气相求”,也许就会让患者少进几针。

第二是关于“左病右治”的法则,上下肢可以倒换,但左右是“定中之定”,我们可以同时取“右手+右脚”、“右手+左脚”,但是绝对不可以在双侧手或双侧脚进针,如违背了这个法则,便自不属于内针一系了,可能就很难保证有“桴鼓”之效了。

第三是对“角度与深度”的思考。深与浅是一对阴阳,调整角度的偏向亦是“调中”。对于同一个穴位,调整针的深度、角度,就完成了一次“阴阳倒换求”,如若在预选的三条经络各取一针,留针一会,也可能会有作用的。

第四是对于“找准同气”,这可以从医者和内针学人两个身份进行反思。作为医者,切不可因为治过相似的患者就先入为主的按经验只取之前扎过的穴位,每扎一针前,医者的心中都应过一遍“6-3-2-1”即“六经-三焦-阴阳-阿是穴”的推断,做到心中有数,明针理。作为内针学人,遇到内针学人,当需尊重,因为每一位学人都有经他们实践有效,对我们有帮助的内针医案,当时我听取了医道传承班同学的建议,选取少阴经进针后,效果明显,如果不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建议,就可能错失很多学习提升的机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如果觉得《黄帝内针医案 | 咽喉周围不适一案的实践与反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