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阴虚湿热的病证特点

阴虚湿热的病证特点

时间:2018-12-17 22:52:27

相关推荐

阴虚湿热的病证特点

阴虚湿热证的形成广泛, 尤其地属湿温之乡, 人多感暑湿之邪, 湿与热交合,结而不解, 若治不得法, 冒然用大剂攻伐之剂, 湿热未解, 反入里殃及阴血。同时,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 经常身有奔波劳顿, 饮食肥甘厚腻, 或烟酒应酬, 或夜生活失节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日久耗阴, 内虚更易致暑湿外袭。再则, 现代医学对湿热认识不足, 一些不合理的治疗用药也日益成为这一病证的常见诱因, 比如本已是体虚气机运化不及之证, 经大量的输液后, 致水湿内停, 郁而为热, 徒增湿热之邪; 或本是湿热内蕴之候, 又经放疗、化疗、手术等损伤性的治疗后, 内伤气血及脏腑真元, 补养不及, 反使阴分亏虚, 这些情况均可导致病症的漫延、病机的转变, 从而产生阴虚湿热病证。

辨证要点(1) 舌脉: 舌体多胖, 边有齿痕; 舌质鲜,色淡或鲜红; 苔较厚腻, 或上有灰黄晕色; 脉浮取濡, 按之则细或滑, 或迟缓, 或滑数。(2) 二便: 大便结, 但便质多软而不实, 或大便溏软次频, 常粘于厕壁; 小便淋沥, 有灼热感。二便排解多不爽, 常有急胀感。(3) 燥湿之象同现:常有口渴而不思饮; 饥而不欲食, 或食后泛呕恶; 汗出而热不解; 干咳, 痰少色白、或微黄。

阴虚湿热证的病理

一是气阴均显不足, 阴虚湿热日久不得解, 湿热久羁, 耗伤气阴, 是其常情, 同时气属阳, 阳气舍于阴血中, 阴不足则气无以依附, 所谓“吐下之余, 定无完气”, 失津、脱液、亡血的同时多也耗气, 因而阴虚者常伴有气虚。

二是热象多不显著, 此类病证内有气阴不足, 正虚则无力与外邪抗争, 且热在湿中, 热象常彰显不盛。

治疗应在中焦脾胃。“湿土之气同类相召, 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 终归脾胃。”可知湿热之邪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 故治疗湿热的重点应在中焦脾胃, 土能胜湿, 脾胃健运, 则水湿之邪得以祛除, 湿去而热孤, 热邪也不能久留; 其次, 治疗气阴不足的关键也在中焦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胃乃后天生化之源, 故益气健脾助运, 可保后天生化之源, 水谷得以化生为气血津微, 而脏腑之气阴不足方能得以恢复。

益气养阴药可除阴虚湿热补气药大多入脾胃经, 益气健脾有利于湿热的清除; 养阴药有滋补与清补之分, 清补药大多性味甘凉, 既可补益阴气, 又能清泄余热。

因此,益气养阴能达到治疗阴虚湿热病理状态的目的,

对于阴虚不甚或湿热不盛者, 可用为主治方法。

方药的选用

基础方药: 人参(生晒)、生黄芪、灵芝、生白术、云茯苓、薏苡仁等。方中生晒人参、生黄芪、灵芝、白术健脾益气养阴, 生白术、云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 合用之, 通过扶助中焦脾胃, 一则促使水谷化生为气血津微, 补充脏腑之气阴, 二则水谷化生为气血津微, 可断水湿生成之源, 三则健脾之物多能功兼渗利水湿, 清补气阴之品又可功兼润燥清热。因此, 主以益气养阴, 既补其气阴耗伤之正虚, 又除湿热之邪实。

病在上焦: 补气阴选加麦冬、五味子、玄参、百合、金石斛、生黄精、北沙参、天冬、玉竹, 祛湿热可参用杏仁汤; 病在中焦脾胃: 补气阴可用西洋参易生晒参, 选加石斛、山药、麦冬、党参、太子参、扁豆、天花粉, 祛湿热可参用甘露饮。病在下焦肝肾: 补气阴选加白芍、熟地、山萸肉、当归、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制首乌、阿胶、龟版、鳖甲, 祛湿热可参用猪苓汤或滋水清肝饮。

由于补气阴药多滋腻而碍脾助湿, 祛湿药常温燥而损耗阴血, 清热药又多苦寒而伐伤脾胃, 故选药需多斟酌。临床体会到治疗此类病证选药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 益气养阴而不助湿热: 主要从脾胃经选药, 选用功能健脾益气之品或养阴清补而不滋腻之品, 如生黄芪、生晒参、生白术、莲子、扁豆、怀山药、黄精、金石斛、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等, 这类药性味多甘寒, 补气益阴而不滋腻助湿热。(2) 清热利湿而不伤阴: 选用甘平淡渗之云茯苓、生苡仁、薏苡仁、滑石、淡豆卷、泽泻、车前子、川通草、生甘草梢等,渗湿而不伤气阴,有明显热象可加用地骨皮、芦根、知母、白薇清热而不燥阴。

如果觉得《阴虚湿热的病证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