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刘尚荣:东坡文集选本考述

刘尚荣:东坡文集选本考述

时间:2020-04-26 14:35:08

相关推荐

刘尚荣:东坡文集选本考述

东坡文集选本考述

文/刘尚荣

明朝中叶以后,内忧外患,政局动乱。思想界出现了李贽为代表的反道学的"异端",文坛上前后七子复古的摹拟之风引起普遍反感。于是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为主力的唐宋派,袁宏道为中坚的公安派,钟惺、谭之春的竟陵派先后举起反对复古主义的大旗。他们不约而同地转向丰富多彩、如行云流水的苏轼散文去汲取营养。明末小品文盛行一时,作家们也以苏文为样板。这时期的印刷技术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套版印刷大受欢迎。于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选评的刻印精良的一批苏轼散文选集,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深受读者喜爱。宋元以来旧有的某些苏文选本,也被明人改头换面,广为传刻。此外又陆续出现一些挂名苏轼的伪作。

这些苏文选本,对我们深入理解苏轼研究的时代特点,探讨文学发展规律,以及在马列主义指导下重新编选、评注、赏析苏轼散文,都能提供有益的借鉴,是一笔值得重视的文学遗产。

本文拟对主要是明朝传刻的这些苏文选本逐一加以评介,撰写提要。我们将尽量详尽地记述其书名、编者、评点者、编选目的、选文内容、材料来源、版刻时地及特点,兼记馆藏,旨在为专业工作者提供资料线索。偶尔涉及各本得失,全面研究则有待来日。

收入总集如《》、《》等书的东坡文,以及单纯的苏诗选、苏词选,皆有专文另作评介,不在本文论考之列。至于诗文合编的选本,则酌情评述,重点仍在苏轼的散文。近、现代苏文选本则从略。

苏文选本既杂,分类亦难。为叙述方便及利于查检,谨以各书内容及版刻先后,略分四类加以考述。即:一、综合性选本,二、专题性选本,三、地域性选本;四、伪作。

馆藏一项主要记录北京、台北及日本几家大图书馆的收藏现状,其它地区因善本书目阙如而未能予以全面反映,特此声明。挂漏者留待日后增补。

一、综合性选本简介

1.《》二卷

据《》,此书为明朱睦桔编,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朱氏刻本,二卷一册。朱睦桔为明宗室,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橚六世孙,聪颖好学,曾就宅西建万卷堂,储书极富。

卷首《》二篇。朱睦桔序称:"左使葵山郑公博闻好古,雅志述作,旬宣之暇,乃取文忠公表启二卷,命余删其繁重,掇其菁要,得若干首,因为序之。"署名"玩易山人"之序称:"苏长公命世奇才,雄视百代,文章之妙,汗漫澄清矣。至于表启四六,尤极工致,婉丽俊逸,若不经思而意独至。"由此可见其书编选缘起及经过:朱睦桔乃校订者,发起人则为"葵山郑公"。郑某事跻无考。

正文顶格题"苏文忠公表启卷之上",次行下署"东陂居士睦桔选校。"卷上收表七十首,卷下收启九十六首。半叶十行,行二十字;上下单边,白口,中缝标书名及卷叶数。题低二格,文顶格,接排。无圈点评语。此本即阮元编《》著录之本,今存北京图书馆。

龙的传人按:在“周定王”后补入“橚”字。周定王橚,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王。七年,有司请置护卫于杭州。帝曰:“钱塘财赋地,不可。”十一年改封周王,命与燕、楚、齐三王驻凤阳。十四年就藩开封,即宋故宫地为府。二十二年,橚弃其国来凤阳。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世子有炖理藩事。二十四年十二月敕归藩。橚次子汝南王有动告变。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已,复召还京,锢之。成祖入南京,复爵,加禄五千石。永乐元年正月诏归其旧封,献颂九章及佾舞。明年来朝,献驺虞。帝悦,宴赐甚厚。以汴梁有河患,将改封洛阳。橚言汴堤固,无重劳民力。乃止。十四年疏辞所赐在城税课。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验。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词。橚顿首谢死罪。帝怜之,不复问。橚归国,献还三护卫。仁宗即位,加岁禄至二万石。橚好学,能词赋,尝作《》百章。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名《》。辟东书堂以教世子,长史刘淳为之师。洪熙元年薨。

2.《》

明钱士鳌选,凡二十二卷附《》一卷。共收各体苏文六百六十二篇。

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福宁府刊本,卷首有钱士鳌自序、总目。正文每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有藏本。后世无再刻。

3.《》三十卷

明崔邦亮选,杨四知序。崔氏又选黄山谷文,二书并予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于大梁。今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有原刊本一帙又残本二帙,见该馆《》。

此书就"苏集"各体诗文择精入选,计收:赋十四首,辞五首,四言古诗七首,乐府杂调十一首,五古五十六首,七古七十一首,五律十八首,五言排律九首,七律三十三首,五绝十三首,六言绝句三首,七绝四十二首,诗馀四十二首,策一首,上书五首,状十六篇,箭子十五首,策略二十五篇,表十八篇,启二十篇,书六十八篇,论四十四篇,试论十二篇,序十篇,记三十四篇,传九篇,碑五篇,铭十五篇,赞十四篇,颂二篇,青词一篇,祝文二十六篇,行状一篇,墓志铭五篇,神道碑二篇,杂著三十四篇。

这是一部大型、全面、综合性的东坡集选本。惜无特色,不切实用。

4.《》十六卷

明李贽(1527-1602年)选评。贽号卓吾,晋江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反对礼教束缚,抨击假道学,自标"异端";在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抒发"童心",曾评点《》,颇为后人看重。事迹附《》二二一卷《》。

李贽评选《坡仙集》,旨在借书知人, "使世人不待读长公之全集,而能得长公之全人" (见万历庚子本《》)。故入选之文,"俱世人所未尝取者", "俱系彼(东坡)精神髓骨所在" (见卓吾先生《》)。此书体现着李贽一贯的反潮流性格。

全书凡十六卷。卷一收诗赋八首,颂九篇。墓志铭八篇,铭二十七首,偈三首,赞二十六首;卷二收传四篇,碑五首,记二十七首,叙七首;卷三为祭文七首,祝文十四首,志林四条,杂作三十一首;卷四为经说八首,论七首,表状七十首,乐语四首;卷五为启四十九首,书柬二十首,卷六续收书柬六十一首,卷七为策问、对策及策略等二十篇,卷八至卷十为奏议(共四十七篇)及内制三十一篇,外制十五篇。以上为正集。卷十一至十五为别集,共录东坡事实四七二条,大抵本于王世贞《》;卷十六为年谱、年谱后语、本传(节录)。正文有圈点,有旁批,有题下批语、文后评语等,皆画龙点睛,简明扼要,发人深省,可见出评点者思想主张。如《》于"自其变者而观之"句旁批:"正好发挥,可惜说道理了。"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句旁批"俗气甚。"《》题下批: "趣甚。"《》题下评曰:"事奇。""《》题下评曰:"好"。《》题下评曰:"可感!"

此书的选材、尤其是评语,为晚出的苏文选本提供了借鉴。如同李贽其它著述一样,此书亦屡禁而不绝,传刻颇多,今简述于后:

(1)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焦竑序刻本《坡仙集》十六卷。卷首有焦竑《》,卓吾先生《复焦秣陵书》,校阅者李流芳、王宇春等十八人姓氏,《》及总目。《凡例》称:"是集翻刻既多,原本亦有淆讹,""兹悉从诸善本中一一搜正"。可见此本并非初刻。今北京图书馆及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内大木文库均藏原版焦刻本。

(2)明万历四十七年(16)程明善重刻本《坡仙集》十六卷。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一帙。

(3)明末叶重刊本。台湾有两部。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似亦为此本。北京图书馆有残帙。

(4)钞本《坡仙集》十六卷,存北京图书馆。

此外又有《》三十八卷,系由陈继儒订补李贽选评的《坡仙集》,调整内容编次卷数而成。卷首确焦■序、陈继儒序。明万历间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台湾及日本"内阁文库"均有收藏。

龙的传人按:1、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焦”后补入“竑”字。2、引用汲古得修绠新浪博客网文“《坡仙集》十六卷”,可知:《坡仙集》一書,《》竟有兩部萬曆二十八年刻本,一本為繼志齋刻本,一本為焦竑本。皆有萬曆二十八年焦竑序。繼志齋乃金陵陳邦泰書坊,此時焦竑亦在南京,同年同地怎會有兩書?必有一本為翻刻。繼志齋有大牌記,云:萬曆庚子歲錄梓於繼志齋中。萬曆庚子即萬曆二十八年。此本才是焦竑原刻。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謂的焦竑本,字體有明末風格,當是以後翻刻無疑。俱見書影:

3、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焦竑序刻本与明万曆二十八年(1600)金陵陳大來继志斋刻本实际上是两个版本。后者系原刻,后者为翻刻。

5。《》

明王基俞选评。基俞字纳谏,号观涛,江都人,晚明学者。

小品原指佛经之节本,借为文体名,则指深入浅出、夹叙夹议之短篇杂著,于明末盛行一时。王基俞选东坡短文小章,以求"一饷之欢,而非千秋之志也",意在投时所好(见纳谏序)。故该书所选以题跋居多,次则尺牍、杂记等。

此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由基俞之友人章万椿(古生)作序付梓,是为心远轩刻本,凡二卷。后不久吴兴凌启康重编此书为四卷,以朱墨二色套印,在天眉或篇末,除基俞原有评语外,又添补了十余家评语。以上两种刊本,今藏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此书在清代似未有翻刻,至民国三年(19)又有北京正蒙书局铅印本一册传世,系据陆大坊家藏凌氏套印本(四卷本)排印的,其批语又有增添。今首都图书馆有铅印本两部。

四卷本之卷一收赋二首,序二首,记七首,传一首,启二首,策问五首,卷二收尺牍廿九酋,颂二首,偈五首,赞七首;卷三收铭十一首,评史九首,杂著八首,题跋七首;卷四收题跋四十七首,词一首,杂记三十首。正文圈点为王基俞所加,眉批及文末总评主要有王基俞(纳谏)、唐顺之(荆川)、茅坤(鹿门)、姜宝(凤阿)、钱毂(文登)、楼■(迂齐)、李贽(卓吾)、陶望龄(石篑)、吕雅山、蔡菜之、袁宏道(石公)、陈继儒(眉公)、刘士磷(越石)、郑之惠(孔肩)等十余家。

评语中虽不乏画龙点睛的真知灼见,然亦有荒诞错误者。如卷三《》总评曰:"东坡幼年作此铭,曾祖称之,命佳楮手写,装饰订于所居壁上。"按此条转抄自《》,"曾祖"云云谓苏籀之曾祖即苏轼之祖父苏序。今人有失于审核者,竞误以为是东坡之曾祖。因此,对诸家评语不可轻信,而应详察细审。

6.《》二十二卷旧题明焦竑批点,夜郎杨文骢阅,钱塘徐象樗梓。明天启词徐氏曼山馆刊本。

卷前有万历四十六年(16)焦竑自序,及天启元年(16)辛酉西安方应祥、庐陵杨师孔二序。无总目,各卷篇目分载各卷之前。

所谓"二妙",系指尺牍与诗馀。取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吴兴茅维刊七十五卷本的《》,而略有增删。其中:

《》二十卷。卷首署琅琊焦竑批点,茂苑许自昌校,钱塘徐象樗梓。取自茅维本《东坡全集》卷五十至六十一,惟将十二卷改编为二十卷,删去茅维本所收的《》一首,《》一首,《》一首, 《》二首,《》一首,《》一首,《》一首及《》一首,凡九篇。此书共收东坡尺牍一千二百七十七篇。正文有圈点。书眉偶有评语,颇为浅陋。

《》二卷,署琊琊焦竑编次,江夏黄居中订正,茂苑许自昌校阅。取自茅维本《东坡全集》卷七十四、卷七十五,又增补了《》二首,《》二首,《》二首, 《》三首, 《》一首, 《》一首,《》一首,《》一首,《》七首,凡二十首;外加重出的《》一首,其收东坡词(诗馀)三百三十七首。文字偶有校改,多数雷同。

因焦竑自序不见于《》,焦氏评语又未见高明,故有人疑为坊贾依托,尚待详查。又尺牍各卷所署校阅者姓氏也不尽相同,除见于书前、卷首的杨文骢、许自昌、黄居中外,尚有武林冯汝南、沛国朱蔚然、南谯彭昌治、仁和张尧翼、盐官翁彦登、仁和陈绍英等人。可见《》的编成,得力于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并非一人之功,但因此也留下坊刻之迹。

焦竑(1540-16),明江宁(今南京市)人,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万历十七年以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受学耿定向、罗汝芳,而与李贽交笃。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试图引佛入儒,调和二家之说,时颇以禅学讥之。著有《澹园集》,《》等。《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北京图书馆、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有原刊本。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单栏,自口,单鱼尾;鱼尾上题"东坡二妙",下题"尺牍(诗馀)卷×",下记叶数。中缝下署"曼山馆"三字。

本书对校订东坡尺牍及东坡词有重大参考价值,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各篇尺牍题下标明写作地点,为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龙的传人按:依前例于五处补入“竑”字。在“琊”补入“琅”字。

7.《》五卷

编者题名颇不一致。台湾《》著录为"明盛文明选编",《》著录为"明凌朦初选",还有的著录为"明钱椟编"。

此书为明凌潆初朱墨套印本。凡表三卷,六十五篇;启二卷,八十二篇。卷前有吴郡钱椟序、凌潆初序。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

台湾及日本"尊经阁"均藏此书。颇疑此乃朱睦桔编《苏文忠公表启》的改编本。

龙的传人按:据布衣书局 >布衣论坛 之博文“国内部分大学图书馆藏珍本”中“03183 苏长公表启五卷(宋)苏轼撰(明)李贽等评 (明)钱椟辑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在“明钱*”、“吴郡钱*”两处补入“椟”字。

8.《苏长公合作》

明虎林郑之惠(孔肩)评选,凌启康增编。是书在明万历间刻印二版。

初刻本不分卷,而分内外篇。据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年)重九日郑之惠撰《苏长公合作内外篇叙》,该书编选目的是以"长公之文为今业举子者训语",即为科举考试提供教材。

内篇为制举经济文,以《上神宗皇帝书》为开卷第一篇,共选书■七首,策二十三首,论二十四首,表十首,启八首,内外制六首。

外篇为海外论著禅喜小章,共选词赋十一首,记三十三首,碑五首,铭九首,赞十七首,颂偈七首,序跋十首,祭文五首,杂文十首,书谏十六首。

正文无圈点评批,唯文末时有总评,亦寥寥数语而已,评语似郑氏一人所加。凌启康增选的三十多篇文章,题下均标明"增正"字样,与郑孔肩所选者混编。

初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中缝上标书名,中标文体类别,下标叶数。文题低二格,评语低一格,正文顶格。在中华书局及首都图书馆等处均见收藏。

凌氏重刻本为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永陵氏歧阁朱墨兰三色套印本,是书打乱了郑孔肩原编内外篇的体例和文章次序,■为八卷,以赋为首。凌启康增选的各体苏文五十八篇单编为补遗二卷,不与郑选者相混。此外凌氏还增补了本传、杂说、评论等。在诸家评语中,以明高启、李贽为主,郑之惠的评语反而不占重要地位。

重刻本首列万历庚申江左钱一清、菇芝居士凌启康二序及郑之惠原叙,次凡例十则,次总目。正文墨印,高启及各家评点用朱印,李贽及诸家考释用兰印。日本"尊经阁"、台湾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及东大图书馆均有此书。印制精良,在各种苏集选本中是首屈一指者。

9.《东坡文选》二十卷

明钟惺评选。惺字伯敬,竟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擢福建提学佥事。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晚逃于禅以卒。他是竟陵派的代表作家。

该书选苏文二百零一篇。与袁宏道选、谭之春增删之《东坡诗选》(收苏诗七百余首)同享盛名,反映不同文学流派的选文标准。

该书在明代传刻颇多:(1)明万历四十八年(16)刊本。二十卷,日本"内阁文库"有其书,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也有收藏。(2)明天启间刊本。二十卷十册,存台图。(3)明刊朱墨套印本。二十卷十册,存台图。

10.《东坡集选》五十卷

明陈梦槐选。梦槐字之植,江陵人。

在明人所选东坡诗文集中,此书有一定代表性。

此书首二卷,收本传及王宗稷撰东坡年谱。正文五十卷,附《苏长公外记》二卷(王世贞撰),《外记逸编》一卷(璩之璞编)和《集馀》(明潘允宜编)。正文卷一至四十二为各体苏文,卷四十三至四十九为苏诗,卷五十为苏词。可谓大型苏集选本。

明万历间原刻本,卷首有陈继儒序,并为之校订。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清代未见翻刻。1955年台北新兴书局据万历刊本影印,并妄改书名为《苏东坡全集》。

其万历原刻本,日本"静嘉堂"存一部, "内阁文库"存二部, "尊经阁"存一部;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存二部,全。

11.《苏长公密语》六卷

明李一公选,六卷四册,天启问朱墨套印本,中华书局图书馆收藏。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苏长公密语》十卷六册,其《善本书目》著录为"明吴京辑评,明天启间朱墨套印本"。据悉收颂、赞等一四八篇,此六卷本篇目多,卷数多,疑为李一公评选本之增补本。

据李一公所撰序,此书于东坡文"姑略其论、策、奏疏诸文之显易窥者,而独取颂、偈、铭、赞、记、传诸文之最沉密者,时密密佩服不置。既乃遍辑诸名公评选附录参证"。此书初稿作为评选者"余家密谛","从未轻以示人"。及二儿年长,课余"出是编授之",其书方得以传世。原序写于明天启元年(16)。定名"密语",盖兼"文最沉密""密密佩服"与用作家庭教育的教材,长期密不外传诸意。

是书卷首有本传,像赞(黄庭坚作)及东坡自评文一则。后附诸家评语(朱文)。

卷一收诗赋(二诗七赋)九篇,卷二收铭二十八首,卷三收颂(七)、偈(九)共十六首,卷四收赞二十七首,卷五收序七首,卷六收记二十首。大抵皆短文小品。

卷首顶格书"苏长公密语卷×",次两行并列署"姑熟古繁李一公■生甫选,三衢杜承仕邦用甫校"。正文墨印,朱笔圈点,加旁批及眉批(朱文)。篇末有总评(朱文)。中缝上标"东坡密语";中标卷数、文体类别,下标叶数。半叶八行,行十九字。各篇自为起讫,不接排。版刻疏朗而精致。

评语辑自王基俞、李卓吾、钟伯敬、茅鹿门、郑孔肩、陈眉公、钱文登、姜凤阿等。

12.《苏文奇赏》五十卷

明陈仁锡选评。仁锡(1581-1636年)字明卿,号芝台,长洲人。天启二年(16)进士第三,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魏忠贤冒边功,仁锡不给世券,颇重气节。"仁锡讲求经济,有志天下事,性好学,喜著书,一时馆阁中博洽者鲜其俦云"。《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此书《四库总目》卷一七四列为别集存目,《提要》云:

《苏文奇赏》五十卷,明陈仁锡编。是编取《东坡七集》分体选录,一以时文之法批点之。至于《志林》之属,亦皆摘录,不知是固不以文章论也。《飓风赋》乃苏过之作,后人误题其父,仁锡因而录之,亦漫无考证矣。

是书今有明崇祯四年(1631年)刊本。卷首有陈仁锡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日本的"内阁文库"、"东洋文化"(东京)均有收藏。北京几家大图书馆亦存明刊本。

13.《苏文忠公文选》六卷

明闵尔容选。

共收苏文九十一篇,以论居多。此书取材于茅坤、钱毂二家的苏文选评本,加以综合利用。沈闱章为之序。有明末乌程闵氏刊朱墨兰三色套印本传世,原刊本今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存二帙。

14.《苏长公文燧》

明陈绍英编选。

此书选东坡文二百三十七篇, "以子瞻之文,任取无穷,而学人取之,不徒为宿火困则可耳"。是以取名"文燧"。

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刻本,题"苏长公文燧",署"武林陈绍英生甫选定"。半叶九行,行二十字,中缝上署"苏文燧",中记文体类别,下记叶数。原刊本存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

15.《苏长公文集》六卷

明张溥编选,吴伟业评点,明末刊本。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太仓(在今江苏省)人。幼嗜学,与同里张采共以学齐名,号"娄东二张"。崇祯间创复社,以"吾嗣东林"自矜。诗文敏捷,名高一时。《明史》卷二八八有传。

书前有吴伟业序,赞誉苏文"如海",其师张溥有感于"大海洋洋,谁涉其涯",遂选定是书。而张溥在《叙苏长公文集》中,称颂苏轼为"宇宙第一人物",苏文为"宇宙第一文字",标明本书选材标准,在于宣扬"忠孝节义"之"正气"。

据《苏长公宇宙第一文字总目》,该书卷一收论四十二首,卷二收策三十四首,卷三收表二十八首,奏议五首,■子十一首,状五首;卷四收启十九首,札二十六首;卷五收赋七首,序十首,传三首。记二十四首;卷六收杂著十七首,铭十三首,祝文四首,祭文三首,碑文四首,跋六首,赞十六首,墓志铭一首,颂一首。

卷首顶格题《苏长公文集》,次行署"张溥天如父选定",此下并列署"吴伟业骏公父点次,吕一经子传父参评。"文题低三格,正文顶格。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中缝上署"宇宙第一文字",下标类目(文体);下列卷叶数。正文有圈点及旁批,天眉一栏有眉批,文后有总评。

该书所收诸家评语颇为庞杂,有采自宋人晁补之、吕东莱、邵博《闻见后录》者,有采自明代著名学者李卓吾、杨升庵、唐顺之、茅坤、谢叠山,钟伯敬、王基俞者,也有些不很知名的评点者如:耿楚侗、吕子傅、王浚川、雷何思,方三山、姜凤阿,张闻韶,朱鲜民、黄葵畅、吴骏公、余尔锡、朱傲大等。粗略统计,所收评点涉及三四十人,多为平庸之见,偶尔亦有发人深省者。

此书刻印不精,故其资料虽富,然流传不广,传刻不多。

中华书局及日本"东洋文化""(东京)藏有是书明末刊本各一帙。

二.专题性选本概述

16.《苏沈良方》

宋苏轼、沈括(1031-1095年)合撰。括字存中,钱塘人,寄籍吴县。登嘉佑八年进士,熙宁中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坐议城永乐事,谪均州团练副使。后复光禄寺少卿,分司南京,卜居润州以终。《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按《宋史·艺文志》医书类有沈括《良方》十卷;又有《苏沈良方》十五卷,注云;"苏轼沈括所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只有《苏沈良方》而无单行的沈括《良方》,尤袤《遂初堂书目》亦如此。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有沈存中《良方》,注云:"或以苏子瞻论医药杂说附之。"又于《苏沈良方》下注云:"括辑得效方成一书,后人附益以苏轼医学杂说。"《四库总目提要》对此做如下解释:"盖晁氏所载《良方》,即括之原本;其云"或以苏子瞻论医药杂说附之"者,即指《苏沈良方》。由其书初尚并行,故晁氏两载,其后附苏说者盛行,原本遂微,故尤氏、陈氏遂不载其原本。"(卷一○三子部医家类)

原本久佚,今通行本《苏沈良方》是据明《永乐大典》所载,掇拾编次而成,凡八卷,卷首沈括序。《四库提要》据以著录。

另据《增订四库简目标注》及邵章《续录》,此书尚有如下主要传本:(1)明兰格钞本十二卷,可证《大典》本之脱误,书存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 (2)闽复聚珍本;(3)清武英殿聚珍本,不佳;(4)乾隆吴郡程永培刻本;(5)六醴斋刻十卷本; (6)《艺海珠尘》本;(7)清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十卷本; (8)日本宽政十一年(1799年)风月堂孙助刊本, (9)明刊插图本。

此外,明朱睦桔《万卷堂书目》及晁瑮《宝文堂书目》等均著录《苏沈二内翰良方》,当为同书异名。可证迟至明中叶(正德、嘉靖间),其书尚存。

关于此书内容评价, 《四库总目提要》云:

史称括于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今所传括《梦溪笔谈》,末为《药议》一卷,於形状性昧,真伪同异,辨别尤精。轼杂著时言医理,於是事亦颇究心。盖方药之事,术家能习其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叉往往未经试验。此书以经效之方而集于博通物理者之手,固宜非他方所能及矣。(卷十九子部医家类)

这里从医理与实效两方面对《苏沈良方》做出较高的评价。

但是,有人也对该书的验方提出怀疑或批评,陆以湉《冷庐医话》云:

书中苏合香丸、至宝丹等素称神效,而统观全书,热药居多。至若止吐软红丸之用信砒、巴豆,治惊辰砂丸之用腻粉、龙脑,尤为峻厉,岂可轻视。又小柴胡汤为伤寒少阳症主方,而此书以为赤白痢尤效,且谓"痢多因伏暑,此药极解暑毒,凡伤暑之人,审是暑喝,不问是何状,连服数次即解"。是欲执此方以治一切暑喝症也,不又为基散子之贻祸于世乎?(参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卷三十)

众说不同,当由今日医家详考。或据此书而赠苏轼以"医学家"桂冠,似当慎重考虑。

龙的传人按:在“晁”后补入“瑮”字;在“陆以”后补入“湉”字。

17.《东坡志林》

此系东坡笔记文集,其版刻丛杂,书名不一,内容亦颇有出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东坡手择》三卷,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者也。"直谓一书二名。而《宋史·艺文志》两处著录《儋耳手择》,一署苏轼,一署苏辙,又不知它与《志林》或《东坡手择》三卷是否相同?

今按苏轼元符三年(1100年)《与郑靖老书》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传》十三卷。甚赖公两借书籍检阅也。"《志林》与学术专著《书传》并提。反观通行本《志林》有"史论"十三篇,则此书似非"随手所记"的杂感,而是计划写成史论专著的,后因北归病逝而未完成。今存十三篇,皆"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黄庭坚的《豫章集》卷二十九《跋东坡叙英皇事帖》云:"往尝子东坡见手择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手择袋盖二十余,皆平生作字,语意类小人不欲阐者,辄付诸郎入袋中,死而后可出示人者。"由此可见,"手择"之名乃苏轼自定,皆手书墨迹不轻示人者。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提要》泥于《礼记》"父没而不敢读父之书,手择存焉尔"之语,以为必其身后子孙之所命名,非也。""其编次出于后人,或亦有所增补,而非零星■辑者也。"性质与上述《志林》不尽相同,乃记人,记事,记避,记梦等小品。

大约在东坡死后,有人将以上两部分文字汇同另外一些苏轼的笔记杂谈,合编一书,取名为《东坡志林》或《东坡手择》了。此书流传过程中,又时有增删,形成今存版本繁复的混乱情况.今将该书主要传本概述如下:(1)一卷本:

宋左圭《百川学海》本,明成化刊《东坡后集》本,存《史论》十三篇;清马俊良辑《龙威秘书》五集所收《志林》一卷,皆笔记小品。

(2)五卷通行本(卷五史论与一卷本同):

明万历赵开美刊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涵芬楼据赵开美本校印,丛书集成据《学津讨原》本重排,较流行)。又焦竑评明刊朱墨套印本,中华书局校点《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3)十二卷本:

明万历商溶《稗海》本,皆笔记杂谈,比赵开美刊本前四卷增二百条,然亦有赵本有此本无者。

(4)其它:

《说郛》本,明钞本等。

龙的传人按:在“焦”后补入“竑”字。

18.附: 《苏米志林》

明毛晋编,虞山毛氏绿君亭刊本,三卷六册;中有《苏子瞻志林》二卷四册。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有原刊本二帙。

是书掇苏轼琐言碎事集中所遗者编为二卷,又以米芾轶闻编为一卷。大概与《苏米谭史》互相出入。《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史部传记类列为"存目"。

19。附: 《苏米谭史》一卷, 《苏米谭史广》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史部传记类存目,《提要》云:"明郭化撰,化字肩吾,宣城人,始末未详。《谭史序》题辛亥,盖万历三十九年也。是编杂采苏轼、米芾轶事可资谈柄者,各为一卷;又广苏轼事为四卷,米芾事为二卷--皆摭拾小说,无他异闻;又皆不著所出,弥难依据。"

20.《仇池笔记》二卷

《四库总目》卷一二○子部杂家类著录:

旧本题宋苏轼撰,今勘验其文,疑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云:"杜甫诗固无敌,然自"致远"以下旬甚村陋也。"绝不标其本题,又不举其全句,其为偶阅杜诗,批于"致远终恐泥"句上之语,显然无疑。他可以类推矣。又如《蒸豚诗》一条,记醉僧事;及((解杜鹃诗》一条,解杜鹃有无义--亦皆不类轼语,疑并有所附会窜入。然相传引用已久,亦问可以备考证也。

此书传刻颇多,择其要者列举如下:

(1)南宋曾髓《类说》本一卷一册,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全。

(2)《东坡杂著五种》所收二卷本,即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e02年)海虞赵开美刊本,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及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部均有收藏。原版久佚,后有翻刻。卷首有赵开美序。书内与《东坡志林》互见的篇目,仅存标题,下注"见《志林》"字样,疑为明人所改窜。

(3)明白鹤山房兰格钞本,二卷一册,即《增订四库简目标注》邵章续录著录之本,今在台湾东大图书馆。(4)陶宗仪《说郛》百卷本所收,即(<四库提要》所谓"删节不完"之本。

(5)《唐宋丛书》本,不足,见邵章续录。

(6)《龙威秘书》本,见邵章续录。

21.《东坡诗话》

《郡斋读书志》及《文献通考》著录《东坡诗话》二卷,《宋史·艺文志》与《通志·艺文略》著录苏轼《诗话》一卷。可见此抟成书甚早,传本不一,然非苏轼自撰。《郡斋读书志》小说类称之为"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当属实情。

按南宋建安本《分类集百家注东坡诗》中多次引用"先生诗话",《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四引书亦有《苏公诗话》之目,均指此书。

此书今有《说郛》本,收三十余条,远不足以饱人意。日人近藤元粹"因就《东坡志林》中钞出其系于诗耆,命曰《东坡诗话补遗》",刊入《萤雪轩丛书》中。

22.《东坡尺牍》的多种传本

明茅维刊七十五卷本《东坡全集》的第五十至六十一卷收《东坡尺牍》。陈继儒从中选出一百四十六篇,■为二卷,经海阳黄嘉惠校定,收入《苏黄小品》而刊行。明末刊本无序跋,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单鱼尾,上题《东坡尺牍》,下记卷叶数;书眉处有评语。

明朱睦桔《万卷堂书目》著录《东坡尺牍》二十卷,与《苏长公二妙集》所收《尺牍》卷数同,疑同出一源,即将茅维刊全集本东坡尺牍抽出单行。

清《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收《东坡先生翰墨尺牍》,其提要云。"此书与全集尺牍类颇有出入,乃单刊别行本,犹山谷集外之有《刀笔》也。"另据《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原书半叶十六行,行二十八字,左右双栏,上下单边,小黑口,双鱼尾。密行细字,乃元刊之精者。此本下落不明。

清道光八年(1828年)纷欣阁刊《东坡先生翰墨尺牍》八卷,四册一函,首都图书馆有此本。此外清道光二十八年群玉山房重刊《苏东坡尺牍》八卷,亦藏首图,清周心如校。

日本米■图书馆有明治十三年(1880年)刊《大苏手简》四卷,题青人黄静辑,未见。

此外,北京图书馆还存有《东坡尺牍》王纳钞本一部。

23.《东坡题跋》的多种传本

明茅维刊七十五卷本《东坡全集》中,收苏轼各种题跋将近六百条,见该书卷六十六至卷七十一。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六卷,即从茅维刊《东坡全集》中抽出单行。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

阮氏《范氏天一阁书目》在集部杂著类著录《东坡题跋》四卷,《词牍》四卷;《山谷题跋》四卷,《词牍》四卷,明刊本。此即所谓《苏黄小品》本。明海阳黄嘉惠校刊.序称:"苏黄二公之风流在小品。……陈眉公(徵君)谓二公之最妙在尺牍、在题跋,在小词,当合之另行。余因取而并采诸评■雅者附之。"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尚有原刊本。

此外又有《苏黄题跋》五卷本,其中《东坡题跋》■为上下二卷。卷上收一百八篇,卷下收八十二篇,另有补录十六篇。通行者为清同治十一年印本。卷前有乾隆丙午(1786年)曹吴霞序。系以清盱眙吴棠"望三益斋"藏本石印。考其内容,即在明人所编《东坡题跋》基础上加工改制而成,不足为贵。

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清同治十一年潘伯寅藏钞本《苏东坡题跋杂书》四册一函。

24.《东坡禅喜集》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集部别集类存目,《提要》云;"《东坡禅喜集》十四卷,明凌潆初编。先是,徐长孺(益孙)尝取苏轼谈禅之文,汇集成编(按,原编九卷)。唐文献(元徵)序而刊之。朦初以其未备,更为增订(按,增十七则,重新编次,■为十四卷)。万历癸卯(1603年),潆初与冯梦祯■吴阊,携是书舟中,各加评语予上方。至天启辛酉(16),与《山谷禅喜集》并付之梓。"(括注为引者所加)

今日本"内阁文库"存九卷本《新刻东坡禅喜集》,题"明陈继儒编,杨尔曾校",按陈继儒乃序作者,编者仍应题徐长孺,《日本现存宋人文集目录》著录有误。北京图书馆有明万历刻本《东坡先生禅喜集》附《禅喜纪事》,二册。

今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均有十四卷本《东坡禅喜集》,即凌氏朱墨套印本,刊予天启元年。

首都图书昭有该书钞本(不全);日本"尊经阁"有元禄刊本。

现存诸本中较有名的是凌氏套印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等书所著录的都是此本。该本卷首有陈继儒、陆树声题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中缝上题"东坡禅喜"下记卷叶数,文体类目低一格,文题低二格,正文顶格。正文有朱笔圈点及旁批,天头有眉批,文末时见总评,皆朱文。卷首署"真空居士冯梦祯批点,即空居士凌潆初辑增"。卷末有冯、凌二人万历癸卯(1603年)的题识、凌氏天启辛酉(16)跋及唐文献的一篇跋。

全书十四卷。卷一颂(三十首),卷二赞(七十六首),卷三偈(十九首),卷四铭(十八首),卷五书后(八首),卷六记(十五首),卷七序(一首),卷八传(一首),卷九文(三首),卷十疏(二首),卷十一杂文(二首),卷十二书(三首),卷十三杂志(十三则),卷十四禅喜记事(三十二则)。评语主要采自王基俞、李卓吾、袁石公、陈眉公、茅鹿门、钱鹿屏等人的评选本,而又颇有所变更。眉批改总评,总评改眉批,旁批改眉批,以及评语出处的张冠李戴,均属常见。所收评家虽多,却非集大成者。这与茅维对《分类集注东坡诗》的窜改如出一辙,盏明末文风所致。故《四库提要》谓之:"朦初喜取前人小品,以套版刻之,削劂颇工,丽无补艺苑。"

25.《东坡养生集》十二卷

明末清初王如锡编。如锡字武工,江宁人。

此书卷首有王思任、邱象升序,据序可知书成予明末崇祯间,而予清康熙中由象升批点行世。

此书分饮食、方药、居止、遂览、服御、翰墨、妙理、调摄、利济、述古、志异等十二门,收录东坡诗文小品中有关闲适颐养之作,多数不是苏轼的代表作品,故《四库总目提要》讥之曰:"使轼仅以此见长,则轼亦一明季山人而已矣,何足以为轼乎!"(卷一七四集部别集类存目)

今有明崇祯八年序刊本,存日本内阁文库。未见别本流传。

26.《东坡酒经》一卷

原载《东坡后集》卷九"杂文"类,明人摘出别行。

27.《杂书琴事》一卷

原载万历间茅维刊七十五卷本《东坡全集》之卷七十一,明人摘出别行。

28。《广成子解》一卷

题苏轼撰,见《郡斋读书志》及《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总目》不收。今存明嘉靖刊本,明范钦《二十种奇书》本,百二十卷重编《说郛》本,《艺海珠尘》本,《道藏精华录》本等。台湾另存钞本及影印本。

三、地域性选本纪要

29.《东坡守■西集》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集部别集类存目,《提要》云:

明阎士选编。选字立吾,绥德州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史。

是编乃士选为莱州府知府时,采苏轼在胶西诗文刻为一帙;以尚有挂漏,及官按察史时补完之。其王宗稷《年谱》,亦仅摘录熙宁八年己卯(1075年)轼到密州,及十年丁已(1077年)自密移知河中府,复改知徐州一段。盖借轼以重胶西也。胶西在今山东省胶县。此书近世未见传本,惟北京图书馆存明刻本一册,仅诗集二卷,文集陕。

30.《黄楼集》二卷

明鲁点编,胡廷宴补。点书成于万历甲辰(1604年),廷宴补刊则在丁未(1607年),乃书帕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集部别集类存目,《提要》云:

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守徐州,值河决澶渊,南溢于泗,城几没。轼捍御百方,城以无恙。乃取土■水之义,即城东门为楼,垩以黄土,名曰黄楼。其弟辙及秦观皆为之赋,陈师道为之铭,轼亦有《九日黄楼》、《黄楼观月》诸诗,遂为古迹。点官徐州,因■轼诗文作于徐州者为一集,题日《黄楼集》,实非皆为黄楼作也。入之地理,名实不伦。

此书近世未见传本。

31.《苏公寓黄集》二卷、附录一卷

明文部郎陆志孝谪官黄州时,嘱文学五行父搜集苏东坡元丰三至七年0080-1084)谪居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所著诗文汇编一集。原书刻于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年),卷前有吴国伦、邹迪光二人序,卷末有陆志孝校跋。正文署"嘉禾陆志孝校梓"。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铭有原刻一帙。

32.《寓惠录》(《苏文忠公寓意集》)

宋绍圣元年甲戌(1094年)六月二十五日,苏轼行抵当■时,告下,落左承议郎,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十月二日到惠州贬所。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四月十七日出告身,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在儋州)。前后在惠州谪居四年。

明方介卿创编的《寓惠集》,辑录东坡在惠州期间所作诗文而成。自明正德间至清初,此书翻刻约十版,迭经修订,内容、卷次亦多所变更,书名亦有改标《寓惠录》者。所收以诗为主,文则包括赋、表、启、书牍、文、记、颂、说、赞、铭、疏、杂著、戏笔、墓志铭、祭文等;词(诗馀)仅四首。在以地望为标志的东坡诗文选本中,此书是编选较好的一部。但所选诗文亦有前后重复及非惠州所作者。

今将此书传刻情况筒述如下:

(1)《寓惠集》十卷,明正德中惠州太守方介卿辑,广东布政司左布政罗荣序,正德七年(15)首刻。

(2)嘉靖五年(1526年>二刻本:广东巡按御史涂相首倡,揭阳主簿季本赞助,惠州太守顾遂(德伸)重梓。

(3)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三刻本:广东左参议翁溥、广东佥事施雨出面,命惠州教授余世忠重校,惠州推官骆居敬付梓。从此改书名为《寓惠录》,将旧本十卷■为四卷。翁、施有序。

(4)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刻本:惠州太守姚良弼亲自校订,命归善令胡位重梓。姚氏有序。

(5)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五刻本:广东按察司张子弘、参议许高谋其事,由张存义和唐德瑞等作序并■订正文,重刻于世。

(6)万历四年(1576年)六刻本:此为惠州官刻兰印本,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单鱼尾。卷前有万历丙子仲春望日惠州知府李几嗣撰写的《重刻寓惠录序》,卷尾有归善令林民止写的跋。《艺风堂藏书续记》卷六曾予著录,原书今存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销,中有缺卷。此本较前印诸本又增添了度岭诸诗。

(7)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年)七刻本:惠州太守陛岭东道徐时进作序重刻,日本"内阁文库"藏此本。

(8)万历四十七年(16)八刻本:戴■校订并作序,日本"内阁文库"存此本。

(9)崇祯初年九刻本:邵武司理黎遵指叉对旧本重加校订,更加详密,璧水园板,向称善本。后来郭之奇(崇祯戊辰进士),何运亮(崇祯癸未进士)又重梓,对黎校本微有更改。

(10)清顺治五年(1648年)十刻本:卷首有陈应相、郑钦陛、叶维阳序,修撰人姓氏,凡例,总目。一函六册,今首都图书馆有此书。

33.《苏文忠公居儋录》五卷

明陈荣选辑。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陈氏自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王昌嗣重修。

卷首有胡桂芳万历乙未所撰序,及王昌嗣顺治辛丑所撰序,讲述编修此书的经过。胡序云:"儋故有公《遗思录》,然编次失伦,渔采太滥,览者病之。"后经陈荣选重加校理,"要在记公当时言动与所为诗文,垂之海外,以风百世,更其名曰《居儋录》,重纪实也。"卷末有陈荣选跋。

全书凡五卷。卷一为东坡年谱,概述苏轼一生行实,撰者不详,另有同苏轼有关的古跻简介八条,东坡在儋耳言行录十六条。卷二为表二首,书二十九首,记、铭、说、歌、赋各两篇。卷三收诗四十五首。卷四收诗四十六首。卷五附录《东坡祠记》及《载酒堂记》,录名人■坡诗十四家约三十首。

内容庞杂,有重复再见者,有并非居儋时诗文而误入集中者(如《和子由渑池怀旧》诗),编次亦极凌乱。刻印极粗,疏于校订,多所窜改。是典型的书帕本。北京图书馆有此书重修本。台湾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有残帙,类明万历间原刻本。又《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善本书目》有康■刻本,今未见。

34.附: 《宋苏文忠公海外集》二十二卷

清樊庶编注,北京图书馆藏清刻本二部。收集苏轼自绍圣元年(1094年)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期间,谪居海外(惠州、儋耳等地)所为诗文,汇编而成。

四、伪作小考

35.《东坡问答录》

题宋苏轼撰,疑为后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赵开美《东坡问答录题辞》云:东坡以世法避戏佛法,佛印以佛法■戏世法。二公心本无法,故不为法缚。而诙谐谑浪,不以顺逆为利钝,直是滑稽之雄也。彼优髡视之,失所据矣。《四库提要》谓此书"所记皆与僧了元往复之语","极为猥亵"。书中有所谓"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的无稽之谈("的对"条)。佛印环叠字诗,秦少游、东坡妹的叠字诗,东坡的长亭诗,更是"词意鄙陋,亦出委巷小人之所为"(《四库提要》语),本不足取信。然今人时有征引宣扬者,甚觉荒诞,亦厚诬坡公矣。

此书今有如下传本:

(1)明万历三十年(16)海虞赵开美刻本,即《东坡杂著》五种本,北京图书馆、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均有收藏。

(2)明万历间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

(3)丛书集成本(据陈本排印)。

36.《艾子杂说》

题宋苏轼撰。疑出自伪托。

全书记述艾子言行近四十条,文字拙劣,不类轼之所为。

今有明万历间赵开美刻《东坡杂著》五种本;重编一百二十卷《说郛》本,《五朝小说》本, 《丛书集成》本。

37.《渔樵闲话录》上下篇

旧题宋苏轼撰,疑出于伪托。然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已著录此书(《渔樵闲话》,无"录"字)。《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四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提要》云:"疑宋时流俗相传有是书,而明人重刻者复假轼以行耳。"

此书今有百卷《说郛》本及百二十卷《说郛》重编本,明万历三十年(16)海虞赵开美刻《东坡杂著》五种本,明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龙威秘书》本,《丛书集成》本。今录赵开美撰《渔樵闲话录引》于后。

尧未《渔樵问答》,字字名理;老坡《渔樵闲话》,旬句名喻。非理则不入,非喻则不启。吾谓二书为一经一纬,噫,理者其糟粕耶,喻者未尝非筌蹄也。醉浓饱鲜,是在得其旨而已。

赵本中有脱漏,分上下二篇,设为问答,录史传杂事。书中引及唐人小说,盖成书较早。

38.《东坡杂纂》二卷,续一卷题宋苏轼撰,疑出于伪托。

万历间赵开美刻入《东坡杂著》五种中,原刻在北图。此外又有百卷《说郛》本及百二十卷《说郛》重编本,《古今说海》本,《忏花盒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39.《物类相感志》十八卷

《四库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提要》云:"旧本题东坡先生撰,然苏轼不闻有此书;又题僧赞宁编次。按晁公武《读书志》及郑樵《通志·艺文略》皆载《物类相感志》十卷,僧赞宁撰。是书分十八卷,既不相符。又宁为宋初人,轼为熙宁元佑间人,岂有轼著此书,而赞宁编次之理!其为不通坊贾伪撰售欺审矣!且书以"物类相感"为名,自应载琥珀拾芥磁石引缄之属,而分天、地、人、鬼、鸟兽、草、木、竹、虫、鱼、宝器十二门,隶事全似类书。名实乖舛,尤徵其妄也。"

按《永乐大典》引此书处颇多,且与今通行本有异。此非东坡所著,似可定论;然书借东坡之名而广为流传,亦属事实。视为宋初编定之类书,自有其重要资料价值,唯不必将书中论述与东坡相连。

此书传世本,除四库据以著录的浙江巡抚采进本外,尚有明万历间陈继儒刻《宝颜堂丛书》本,百二十卷《说郛》重编本,《唐宋丛书》本,《五朝小说》本及旧钞本等。

40.《物类相感志》一卷

《四库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提要》云:

"旧本题宋苏轼撰,凡分身体、衣服、饮食、器用、药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鱼、杂著十二门,共四百四十八条,皆疗治及禁忌之事。疑十八卷之本,即因此本而衍之也。"传本参见上述。

41.《格物粗谈》二编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提要》云:"旧本亦题苏轼撰,分天时、地理等二十门,与世所传轼《物类相感志》大略相似。后有元范柠识,断为后人假托。他书亦罕见著录,惟曹溶收入《学海类编》中。盖《物类相感志》已出伪作,此更伪书之重僵也。"

如果觉得《刘尚荣:东坡文集选本考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