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高定杰‖麦仁杂谈

高定杰‖麦仁杂谈

时间:2019-06-03 21:56:46

相关推荐

高定杰‖麦仁杂谈

麦仁杂谈

亲戚从乡下来,带来了新打的麦仁,当晚煮食,虽吃出了一点新鲜感,但却没能吃出记忆中童年时的那种麦香。我知道,这并非是麦香与昔日有异,而是味蕾被这些年的美味佳肴给宠坏了。

回想儿时,麦仁汤堪比今天的山珍海味,吃一顿麦仁汤,不亚于今天吃一顿大餐,因为那时的麦子非常珍贵。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生产队分小麦,平均每人29斤半,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即使全部磨成白面,也不足30斤,这在现在连作为点心零食也不够,但当时白面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才能打打牙祭,平时都是作为玉米面、红薯面和豆面的添加剂或者说调和剂,想吃麦仁汤,那是极大的奢华了。

据说,吃麦仁汤最初是源于一种保命的权宜之法。春季来临,家里储粮已罄,田间新麦未熟,青黄不接,“大麦未救饥,小麦渐擢芒”,“前望麦熟一月期,老稚相劝聊忍饥”,这些诗句就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农村称此时为“荒春上”。穷苦人家吃糠咽菜,勉强捱至麦子灌浆之时,所有能裹腹之物已被吃尽,环顾四野,田间只有尚未成熟的小麦,饥饿难耐之下,有时只得煮食少许青麦,以保全性命。这无奈之食的麦仁汤,记载和见证了从前的苦难,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每每想起总让人黯然伤情,扼腕叹息。

而有一则故事不仅使人伤情,简直令人心碎。故事说,汉光武帝刘秀早年遭王莽追杀,在邓州城东二十五里处,饥肠辘辘的刘秀晕倒在村头,被一善良的詹姓人家救起,詹家倾其家中仅有之麦为其做了一碗麦仁汤。后刘秀君临天下,食遍世间美食后忽然想吃落难之时的麦仁汤,然御厨无论怎样努力都做不出皇上想要的麦仁汤的味道。龙颜大怒,杀了御厨,传詹家人进宫,但詹家四兄弟陆续入宫,也未能如皇帝之愿,接连被杀。最后詹家老太太面君,悲愤之余,幽幽地说道:“万岁爷,肚饥好下麦仁汤啊!”一句话警醒梦中人,刘秀方知错杀了好人。为超度亡灵冤魂,皇上下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开始做道场法事七七四十九天,此间,老天为之动容,雨也下了七七四十九天。传说中的这个村庄就是今邓州市腰店镇麦仁店村,至今这里还流传着“入沾(詹)不入沾(詹),八月十二三”的农谚。

皇帝味觉的记忆有误可以草菅人命,让人不寒而栗,以至于每当提到麦仁,我脑海中总会同时出现刘秀、麦仁店、入沾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也总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真谛。

作为普通人,我们对麦仁的味觉记忆有误是不会酿成大祸的,我们更多的是对麦仁的那份情感。农人对麦仁的情感是最真挚的,试想,从种子下地到麦子收获,需要漫长的八个月,这几乎接近人类孕育生命的时间,这期间,农民们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寄托了多少的希望!

身为农民的儿子,我对麦仁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不饱是人们的集体记忆,尤其是我们一群十来岁的半大孩子,饿狼似的,从早到晚都在为吃而寻寻觅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树上结的,地里长的,只要我们力所能及,没有不亲口尝食的。而在我们的食谱中,最简单易得的还是地里长的,在野地里烧烤小麦、红薯、玉米、黄豆,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不过,这要与生产队的护青员周旋,是有风险的。有一次我们正在烧烤麦仁时被抓,不仅家长被扣了工分,我们还被学校点名批评。但这次吃的麦仁却成了我一生中最香最难忘的食物,因为我忘不了母亲在责骂我时流着疼爱的泪,更令我永志不忘的是,那位下放到我们学校的右派老师在我挨批后,送给我一本叫《高玉宝》的书,鼓励我好好学习。从此,看书成了我最大的爱好,书籍陪伴我度过了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名曰勤工俭学)的学生时代,且读书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因不良的偷食行为而收获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因祸得福,这让我对麦仁多了些除食欲之外的特殊感情。

如今,农村早已仓廪充盈,城市更是丰衣足食,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但麦仁并没有被遗忘,它与红薯、红薯叶、芝麻叶、野菜等,成了人们热捧的绿色保健食品,这是人们在腻歪了大鱼大肉后的自然回归,也是老年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麦仁,是卑微而又伟大的,它曾在过去那困苦年代里救人于水火,又在今天这辉煌盛世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它是人类无私的朋友,对这样的朋友,我们不能忘记,绝不应该忘记!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

高定杰,河南邓州人,网名端立易水,市作协会员,工作之余喜欢摆弄文字,以修身养性和文友间交流为旨,偶有拙作散见于纸媒和网络平台。

如果觉得《高定杰‖麦仁杂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