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遗传_糖尿病能活多久_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糖尿病遗传_糖尿病能活多久_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时间:2023-08-25 08:44:57

相关推荐

糖尿病遗传_糖尿病能活多久_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糖尿病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人都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还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而糖尿病到底能活多久呢?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其实糖尿病能多的时间与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的。

1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子女都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他的发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即营养过多、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糖尿病既是遗传病,但又不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就绝大多数糖尿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较为复杂。

总的来说,在糖尿病中占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较1型糖尿病遗传的可能性更大。英国有研究观察200对单卵双胞胎20 余年后发现,其糖尿病的一致性(即双胞胎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

2 型糖尿病为90.6%,1型糖尿病为54.4%。同时,2型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的基因遗传,而是一个受多个基因影响,但每个基因影响强度不大的多基因遗传病。根据我们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来对1 100多个2型糖尿病家庭(6 000多家庭成员)的调查显示,其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病人亲属中高3~4倍。如果父母都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但发生率比较高;若父母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相对较低。

容易遗传的糖尿病除了2型糖尿病,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单基因突变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一个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里的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这个基因的变异,而且家里几代人都会出现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和2型糖尿病基本相似,而发病年龄都比较小。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预防该病的发生呢?由于糖尿病在家族中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父母亲和子女)间遗传危险性最大,所以一旦家中有人查出糖尿病,就需要对其直系亲属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就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进一步早期确诊糖尿病。因为,他们是一群容易得糖尿病的“危险人群”,虽然他们可能还未发病或还处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而自己毫无意识,定期检查能帮助他们早发现、早治疗。祝你健康。

2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的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宣传教育

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让已确诊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渐熟悉饮食,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让>50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 2小时的血糖筛选检查,使无症状的患者尽多尽早得到确诊和防治。教育内容中尚需包括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尿糖和血糖仪检测方法,必须注意胰岛素治疗者,还应学会无菌注射法,低血糖反应及初步处理等。

饮食治疗

适当节制饮食可减轻β细胞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症或幼年型(Ⅰ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药物治疗外,更宜严格控制饮食。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料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比例。

运动锻炼

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为本病有效疗法之一。除非病人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否则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多休息。对Ⅱ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励运动与适当体力劳动。但须避免过度疲劳和神经紧张的体育比赛,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α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

药物治疗分别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α-葡糖苷酶抑制剂(α- glucosidase 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将引入国内。至于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量临床试用阶段,本节从略。

在上述抗糖尿病药物中,磺酰脲类药系降糖药,可以引起低血糖反应,而双胍类和α-葡糖苷酶抑制剂则不引起低血糖反应,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

胰岛素

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地特胰岛素注射液。

按作用时间的特点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3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糖尿病患者应每餐摄入足够的全谷类食品,可用麦麸来代替部分主食。 这样有助于降低血糖。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目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症。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上升至4000~6000万。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使人致残、致死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做好饮食控制,是与糖尿病成功相处的基础。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果没有有效的饮食疗法做支撑,其他的治疗都会事倍功半。近年来,国外在糖尿病的饮食疗法上又有了许多新进展。

对糖的重新认识

美国纽约医院康乃尔医学中心教授伊沙多尔。罗生富医学博士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对单糖类引起血糖的升高通常很恐惧。目前认为,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进入血液的速度虽然不太一样,但差别并不如我们以前想像的那样大,糖类并不比淀粉类消化得快多少。真正的问题在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多少,而非主要在于种类的差别。因此,对一些单糖(如葡萄糖等)不必一点也不敢用。

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应小于10%

美国糖尿病协会提示,饱和脂肪酸对健康不利,易加重动脉硬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建议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应占总热量的10%以内,最好在7%左右。适当摄入对健康有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芹菜籽油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有利。对胆固醇仍应限制在每天300毫克以内。

对蛋白质的限制

虽然摄入蛋白质不会直接升高血糖,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仍不宜过多食用,每天70克左右即可。尿中有微量蛋白时,应进一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在营养师指导下按体重标准供给适量的低蛋白饮食。

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治疗

《美国营养学会》报道,糖尿病患者适当地补充维生素C可降低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C反应蛋白是人体出现慢性疾病的一种生物标志,与心脏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新的研究认为,与胆固醇水平相比,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更好的心脏疾病“报警器”。因此,建议每天通过膳食摄取维生素C500毫克为宜。

吃饭时喝牛奶有助于降血糖

日本国立健康和营养研究所临床营养管理研究室室长透露,进餐时喝牛奶或乳制品可抑制血糖值上升。以吃米饭为例,如果米饭中摄取的糖分导致血糖上升程度为100,吃饭前后食用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则可使血糖值上升程度抑制在70以下。

辣椒对防治糖尿病有益

牙买加《植物疗法研究》报道,辣椒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益。实验表明,服用辣椒素的狗比没有服用辣椒素的狗血糖明显降低,同时测得的血胰岛素浓度则明显为高。因此,科学家研究认为,辣椒中的辣椒素可能提高了胰岛素的分泌量,也有可能是延长了胰岛素的作用时间。

番茄汁可改善糖尿病症状

一项研究显示,番茄汁对糖尿病大鼠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发现,喂食番茄汁的糖尿病大鼠,其空腹血糖水平下降,糖尿病症状有较大改善。因为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能清除自由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吃一斤番茄可否达到实验大鼠的效果尚需进一步证实,但每天吃一斤番茄还是可行的。

麦麸有助于降血糖

哈佛大学医学院发表在《美国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谷类食品对糖尿病有预防作用,并可使血糖水平较低,机体不需要产生较多的胰岛素;而吃精制谷类食品则导致血糖水平加倍,机体需要较多的胰岛素调控,同时全谷类食品中的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对降低血糖、减轻症状也很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每餐摄入足够的全谷类食品,可用麦麸来代替部分主食。

桂皮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美国农业研究处科学家成功地从桂皮中提取出可以促使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的化合物——— 甲基羟查耳酮聚合物,使葡萄糖的代谢提高了20倍。他们建议,在每天的饮料或流质食物中加1/4到1匙的桂皮粉,认为这样对2型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同时,健康人吃桂皮粉也可预防 2型糖尿病。

豆豉、食醋降血糖

日本专家研究发现,豆豉可以降血糖,其中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阻止小肠内的一部分酶发挥作用,抑制人体吸收糖分;名古屋专家发现,食醋也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因此,建议在糖尿病膳食中,增加使用豆豉和醋的食谱。

编者按:以上部分研究有的还处于实验阶段,作者仅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如果您想尝试,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选择,同时,一定要监测血糖。

4导致糖尿病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也成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疾病。一般人会认为吃的糖多就会患上糖尿病这以错误观念。就会忽略其中内在的一些原因。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上糖尿病的,在病发的过程中很容易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还会致残甚至致死。那么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引发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目前人们认为,一型糖尿病患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的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有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糖尿病基因的人容易患糖尿病,但没有环境因素的侵害还不致于患糖尿病,如引起一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使胰岛受到破坏,胰岛尚能修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可使病情减轻。如果胰岛又受到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坏,这次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从此不能再分泌胰岛素了。

同样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便导致二型糖尿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以上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的知识,相信大家都对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希望大家能在平时生活中对糖尿病要加以重视,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一旦患上糖尿病,那可是终身性疾病,要一直的治疗和服药。切不可自行停止治疗。祝您健康!

5糖尿病能活多久

相信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会关心这类问题。糖尿病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演变成糖尿病肾病。而患者认为糖尿病肾病就是不死的癌症,没有治疗的必要了,这种消极的想法对后期的治疗是很不利的。那么到底糖尿病肾病是否会影响人的肾功能呢,是否是死亡前的一个信号呢?这时候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呢?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五到十年年,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此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这个主要依据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采用的治疗方式。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患者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如果觉得《糖尿病遗传_糖尿病能活多久_糖尿病会不会遗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