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当身体有这5种“表现” 要小心了 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当身体有这5种“表现” 要小心了 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时间:2023-09-04 03:41:13

相关推荐

当身体有这5种“表现” 要小心了 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很多以前并不常见的疾病越来越多,而且也面临着年轻化的趋势,比如现在的,高血糖、糖尿病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了,现在得这个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年龄也越来越低。就在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三十岁才出头,竟然也得了糖尿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是什么?

一提到糖尿病,从字面上看,不少人第一感觉就是:糖尿病是和吃糖多了关系吗?

首先明确一下,糖尿病的发生与吃糖太多肯定有关系的,是造成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但并非100%会发生糖尿病。这是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的: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身体的器官,比如: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这里需要提醒一下,说到糖,我们总会简单的理解为白糖、冰糖、红糖、点心,蜜饯这样的甜食,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营养学上,除膳食纤维以外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被归类为糖,包括我们常吃的大米饭、土豆、水果都是或多或少含有糖类的。糖类是给机体提供能量的必需物质。我们人体一天中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均来自糖分的分解供能。可以说每个人每天都必须摄入糖类,包括糖尿病友。但在摄入量上,需要严格的控制。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

哪些征兆跟糖尿病有关?

过去我们讲糖尿病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但实际上这都已经到发病期了,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一些情况,你在早期表现的一些症状,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相关表现。

1、打呼噜

许多人会认为,打呼噜是睡的香的表现,其实不然。睡觉时,打鼾严重的人患有呼吸暂停综合症,这种情况会导致人因为呼吸暂停出现憋醒的状态,于是乎整晚休息不好,导致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感染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增高。时间久了,就容易患糖尿病。解决的方法,一是在睡觉的时候采用侧卧,二是看看是否有鼻腔问题,比如鼻息肉等,如果有需要手术治疗。

2、血压高

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谓是疾病的难兄难弟,都能造成人体脏器的损伤,而且还可以互相影响。糖尿病可以通过加速动脉硬化和增加血容量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对身体的损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时候,同时也应该控制血压。

3、牙周炎

血糖高了以后,会影响到人的免疫功能 ,增加全身的感染机会,所以不仅能造成牙齿的炎症,也会引起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等。所以,如果有人发现有牙周炎,容易反复,那么可以去医院检查自己的血糖,也许能找到病因。

4、肥胖

肥胖跟许多疾病有关,为什么胖子容易得糖尿病呢?其实原来也简单,一般来讲,普通人需要一定量的胰岛素来搬运血糖,而胖子就需要加倍,这样胰腺就是在超负荷运转,时间一长,胰岛功能受损,胰腺罢工了,糖尿病就出现了。

5、40岁以上

糖尿病跟年龄也是相关的,这跟人体的衰老有一定的关系。从统计上来看,一般人到了20-40岁,之间的患病率在3.1%左右,是比较底的,但是40到60岁就要增加一倍,达到6.8%。60岁以上这个患病率就可以高达12-15%了,所以说当年龄40岁以上,就要小心糖尿病了。

附一张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可以做一个检测,如果您的得分大于等于25,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需要及时到医院做糖耐量的检查:

如何预防、改善糖尿病呢?我们常说少吃多动,但到底应该怎么吃呢,又该如何运动呢?

1、少糖,高纤维

在饮食方面,首先要减少糖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尽量不食用含糖碳酸饮料、添加糖的调味品和加工食品,增加粗粮的摄入,比如燕麦、藜麦、糙米、荞麦、山药等。

2、规律运动

在运动方面,施行333有氧运动方法,每周3天,每次30分钟以上,心率超过130左右;如果身体适合,可以进行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胰岛素阻抗,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有研究显示,当每周消耗的热量超过 2000 大卡时,可以加强胰脏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稳定血糖。

3、体重控制不超标

有研究显示,肥胖者每减轻 1 公斤,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16%,所以控制体重很重要。那么体重多少算是不超标呢,可以通过BMI指数来判断。

体重指数 BMI = 体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即 kg/m2,介于 18.5 - 24 之间,是理想体重范围。

按照这个公式,那么如果一个人1.7米,那么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06斤-140斤之间。

如果觉得《当身体有这5种“表现” 要小心了 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