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如何更快更好的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技巧?

如何更快更好的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技巧?

时间:2019-04-08 13:18:30

相关推荐

如何更快更好的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技巧?

这是一篇早期文章,首发于刚进血透室时候的一些不成熟的总结,现在再次编辑发布,有不妥之处,多交流学习批评指正。

在血透室上班,少不了对内瘘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动静脉内瘘管理是医务人员和血透患者共同关注的重点,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就离不开对血管通路的保护。

而血透患者,一周三四次的规律透析,接触得最多的是自己的管床护士,每次上机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后穿刺,和下机时合理的拔针按压,都是一个总要的工作内容。

摸索中成长,不断自我总结和进步

动静脉内瘘是将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种安全并能长期使用的永久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内瘘和移植血管内瘘,而目前国内最多的内瘘是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术,是将动静脉吻合使得静脉扩张、管壁肥厚——这一过程即内瘘“成熟”,一般需要4~8周,至少也应在2~3周以后,NKF-DOQI推荐内瘘成型术后1个月使用,国内透析通路使用指南建议术后2~3月后使用。

成熟的内瘘血流量充足,震颤感明显,动脉脉血管充盈扩张,管壁肥厚。这些都是进行开瘘穿刺前的评估重点,而动静脉内瘘穿刺又是每个血透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工作技能。

中高年资的护士,由于经过长年累月的穿刺积累,穿刺经验丰富,因此也经常成为晚生小护士的救星,同时也是病人的福星。

而低年资的血透室护士该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穿刺技能水平,也应该成为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每个新进人员必须摸索中成长,不断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过程。

那么,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主要包括哪些?

总的来说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主要包括: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制作动静脉内瘘部位及,方法及原则

动静脉内瘘制作的时机及功能评估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我们今天要着重介绍的就是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内瘘的正确使用与穿刺护理。熟练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因穿刺技术带来的内瘘并发症,新建内瘘和常规使用的内瘘在穿刺技术上也是不同的,需要血透护士认真把握。

说有成功的穿刺都离不开穿刺前的充分评估和准备:

首先是内瘘评估,检查内瘘皮肤有无皮疹、发红、淤青、感染等,手臂是否清洁;仔细摸清楚血管走向及深浅,感受震颤是否正常;合理摆放穿刺用物及取合适体位;正确手卫生及消毒。

其次是选择穿刺点,一般距离吻合口至少3㎝以上,针尖呈离心或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穿刺点间隔5~8㎝,针尖向心,如果穿刺点位于同一颗血管至少相隔8~15㎝,以减少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非特殊情况切忌定点穿刺,现在采用最多的是“阶梯式穿刺”,这样的优点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整颗血管受用均匀,粗细均匀,减少动静脉瘤或血管狭窄的形成机会。

再次是进针角度,一般是针尖和皮肤呈30~40°、针尖斜面朝左或右侧进针,使得针和皮肤和血管的切割面较小,减轻穿刺疼痛体验,同时保证穿刺成功率及治疗结束后伤口愈合速度。

而新内瘘穿刺技,新进血透室尽可能不去触碰,可在一旁学习中高年资老师的穿刺技巧,在评估的时候也多伸手摸摸感受一下。

穿刺技术的相关注意问题(接地气的)

新进血透室护士要想尽快尽好掌握内瘘穿刺技术,一方面需要将在实习中或是病房工作中的静脉钢针穿刺经验加以糅合,结合内瘘特点摸索穿刺技巧,在穿刺之前一定要充分评估,切忌盲目下针,内瘘比不得静脉输液,如果穿刺失败轻则给病人带来许久的疼痛体验,严重则可能导致内瘘毙掉,所以内瘘评估及穿刺无小事。

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穿刺的经验及教训,比如前期可以记住管床病人的内瘘特点,有的是瘢痕体质血管充盈粗直,有的血管细直且深,有的已形成动、静脉瘤,有的弯曲可穿刺距离短等等。总结每一次失败的经历,进针深浅,针尖是否贴壁等等。

压脉带是每个血透室新护士的护身符,多用压脉带捆扎评估血管,在有相对把握的时候进行消毒穿刺,不要自以为一些血管充盈就迅速上手进针,刚开始穿刺都要充分评估,选择有把握的血管节段进行穿刺,同时经常总结穿刺的心得。

最后,祝愿大家每次都两针成功,减少自己不必要穿刺失败,也减少患者穿刺疼痛体验。

资料参考:

肖光辉 等《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手册》

文艳秋 等《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

新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推荐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中心及以上老师无关

配图/网络

文字/血透室古戎

如果觉得《如何更快更好的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技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