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时间:2020-06-09 01:47:58

相关推荐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眼病。一般说来,约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并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长短、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控制情况有关。

1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激素及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微血管是指介于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小于100~150µm的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网,是组织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联合被破坏,造成小血管的渗漏,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主要的发生在视网膜及肾脏,是致盲,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1、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大量糖渗入基底膜形成大分子多糖,使基底膜加厚,蛋白联结键断裂,基底膜结构松散多孔隙,因之血浆中蛋白质等容易漏出血管壁,纤维蛋白等沉积于血管壁中,引起微血管囊样扩张,早期这种功能改变是可逆的,若病情持续发展,血管壁受损,微血管基底膜增厚,造成血管径变细,血流缓慢,易致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内皮细胞损伤和脱落,血栓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发生闭塞,而致新生血管形成,同时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脆性改变易发生渗漏或出血,若新生血管破裂,可发生玻璃体出血,出血性青光眼。

2、组织缺氧

高血糖引起红细胞中糖化血红蛋白增加,带氧血红蛋白分离困难,红细胞的可塑性降低,引起组织缺氧,微血管扩张,微血管壁增厚,对输送氧和营养物供给组织细胞不利,组织供氧不但取决于血液流量,而且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有关,红细胞的2,3-二磷酸甘油酯(2,3-DPG)与血红蛋白(Hb)结合,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使氧易于解离,当血糖升高时,红细胞中产生过多的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阻止2,3-DPG与Hb结合,于是Hb对氧的亲和力增强,使氧不易解离导致组织缺氧,由于组织缺氧,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内皮细胞肿胀分离,外皮细胞消失,引起血-视网膜屏障崩解以及管壁的溶纤维蛋白功能下降,血中之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红细胞凝集作用增强,引起血栓形成,可使血管堵塞,血流停滞,组织缺氧。

3、血流动力学改变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被糖基化,使其变形能力减低,使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腔,红细胞糖基化及血浆蛋白成分的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血液黏度增高,血浆内活性物质减少,正常红细胞在通过小毛细血管时需要变形才能穿过,而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硬度由于糖酵解而增加,变形能力减退影响其通过,并可损伤毛细血管壁,切应力与血液黏度密切相关,高切应力可使血管壁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内皮细胞变形并拉长,最后消失。

因而使管壁对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渗透性增高,微血管病变的早期现象是,微血管动力学变异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增高,随后血浆蛋白外渗增多,蛋白质从血管内漏出到视网膜深,浅层分别形成硬性渗出和软性渗出,纤维蛋白也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内,转变为不易降解的糖基化产物而影响血管的弹性,血管弹性正常时,才能使小动脉不断地改变其口径来控制腔内压力,血管弹性不良则失去对血流的控制,使血流量较大的黄斑部发生水肿,黄斑水肿常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在血流自身调节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全身血压的改变将增加视网膜血管的灌注压,使已受损伤的血管渗出增强,同时也增加了对内皮细胞层的切应力,所以高血压可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生和发展。

4、遗传因素

关于糖尿病眼并发症遗传素质的研究从三方面着手:①是孪生子;②是系谱分析;③是遗传标志,孪生子调查结果显示,在37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和31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单卵双生子中,分别有35对和21对患有程度相似的视网膜病,在两个IDDM系谱调查中,先证者患肾病的同胞中83%有肾损害,先证者无肾病的患者则仅有13%患肾病;以上发现支持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必须强调不可排除外环境因素,家庭的营养模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差异等,总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和肾病可能是由多种遗传因素引起的多基因疾病。

2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对GR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相关的血液学异常在发病中的详细作为有待阐明。已知高血糖症引起多种生化和生理改变,相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减少、基地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减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失代偿。

引起本病的病因,近代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有微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则与血管壁的病变、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液动力学障碍等有关。

中医病因认为有三:

①饮食不节。平日饮食不节,多食酒肉厚味,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不力,并因此酿成内热。日久,使体内津液干涸,所以发生消谷引饮,水液偏渗于膀胱,因而出现多饮、多食与多尿的三多症状。

②情志失调。喜、怒、思、忧、恐五志、情志失调,可以化火,内火旺则伤阴耗液致使津液干涸,从而发生消渴。

③恣情纵欲,房室不节则伤肾,肾虚阴亏则火旺,所以消耗津液而出现三多症状。根据以上论点,提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阴虚与燥热,而且二者往往互为因果。

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分类不同,病因也各有不同。

1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

2、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2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妊娠型糖尿病

1、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2、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3、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

4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而糖尿病的出现,就把食给剥削掉了,使得糖尿病患者是“衣带渐窄总后悔,为伊消得人肥胖。”糖尿病这么可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揭开糖尿病这层薄薄的面纱。

1型糖尿病病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 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2型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以上是内容是有关糖尿病病因的相关内容,通过上面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糖尿病的病因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糖尿病的迹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身体健康。

5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患上糖尿病时间非常痛苦的事情,在饮食上和生活上需要注意很多的事情,感觉生活失去了自由。很多患者感到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就患上了这种疾病呢?下面是对糖尿病的原因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3、活动不足: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4、饮食结构: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5、精神神经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 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其机制在于病毒进入机体后,直接侵及胰

岛 β-细胞, 大量破坏β-细胞,并且抑制β-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最终引发I型糖尿病。

以上就是导致糖尿病的常见的原因,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但是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和治疗,不要让疾病变得严重的时候再去治疗,这样是不明智的选择。

如果觉得《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