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时间:2023-10-04 06:22:36

相关推荐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各成-家,但是,孔子的儒家学说却总是碰钉子。孔子听说老子的道家学说很有威望,很想去了解一下。

于是,孔子借游说的机会去见了老子。他带了几个学生,到了“道德宫”,见门关着,便上前问道:“里边有人吗?"

门打开,出来一个小孩,看着孔子一行人,警惕地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孔子连忙上前,自我介绍:“我叫孔丘,此来是为了求见老子的。”

小孩听了,点头说:“你先等着,我进去通报一声。”说完,小孩回身进去了。不一会儿,那孩子出来说:“老师不在家,明天再来吧。”说着把门“哐当”一声就关上了。

孔子师徒被弄得面红耳赤,只好返回。

第二天,孔子又领着学生来到“道德宫”。大门敞着,孔子很高兴。可是,进门一看,二门紧闭。

孔子敲门,又出来一个小孩,他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哦,我们是来求见老子的。”

“是求见,还是求教?”

“求见。”

“求见? 不得闲。”说罢,小孩就要关门。孔子一见,急了,改口说:“别关,别关! 求教的! 我们是来求教的!“

小孩眯眼往孔子背后一瞧,说:“求教? 哪有求教带这么多人的,分明是来挑衅的! 老师正在睡觉,没工夫搭理你们,有事明天再说。

于是,孔子再次铩羽而归。

到了第三天,孔子对学生们说:“这样,今天我一个人去求教老子,前两次怪我学礼不知礼,连求见和求教都分不清。”

孔子一人来到“道德宫”,只见宫大开,遂上前施礼,说:“孔丘特来求教。”

话音刚落,出来两个小孩,正是前两天见到的那两个。只见二人以礼相迎,带领孔子进去了。

孔子见了老子,连忙躬身说道:“孔丘特来求教。”

老子起身还礼:“久闻孔先生的大名,请坐。”

于是,二人攀谈起来。

老子问他:“孔先生如今研究什么学问啊?”

孔子回答:“正读《周易》。古人也读这书。”

老子说: “嗯,古人读《周易》,有用。可你现在读它有什么用呢?

“我在追求仁义。”

“那么,你追求仁义这么多年,可得到些什么道理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研究了二十七年,没得到一个真正能行得通的道理。”

老子听孔子这样说,笑道:“既然这样,那么,我就跟你讲讲我的心得吧。光讲仁义是不行的,还必须讲“道’,有了‘道’才能有‘德”,用‘道德' 近‘仁’,‘仁' 则近之。你如果愿意追求‘道德' 的话,我就把我研究的‘道德' 给你讲一下。”

孔子当即虚心求教。于是老子便一五一十地开始讲了起来。二人从天明一直聊到天黑。从此,孔子每天都去听老子讲道。“道德宫”门前的那条小巷则被后人称为“问礼巷”。

人们往往喜欢高姿态地表现自我,殊不知,低姿态才是良好的心态。心态放低了,有一些看似艰难的事情,做起来就会顺理成章,其实为人处世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就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赞同。

孔子所处的时代,儒家和道家是学术上的竞争者。如果孔子不放低姿态,老子是不会跟他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的。所以,老子问他:“你追求仁义这么多年,可得到什么道理?" 孔子说没有得到真正的道理。老子因此知道他是真的来求教的。

如果当时孔子说:“我有一些心得体会,想要和你探讨。”老子必然不会与他聊下去。求教就是求教,要有求教的态度,要是摆出一副欲争辩和说服对方的样子,那就必然让人心生戒备与厌恶。这种情况下,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是很困难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了解这一点,因

此总是一副大师模样,就像老师对待学生或家长对待孩子,要求对方接受自己。

将心比心地说,谁能喜欢别人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如果一个人高高在上地对你的行为指指点点,你的感受肯定不会太好。哪怕对方是真心好意,要是摆出施舍的样子,也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放低姿态,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同与好感,不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而且使双方更容易沟通,更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

说话的智慧

对于很多人来说,放下身段、放低姿态实在是人生中难以达到的境界。也正是这个缘故,身份、地位越高的人,若能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与别人交流,就很容易使人钦佩。无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你是幸福还是不幸,永远不要忘了表达自己的谦虚,放低自己的姿态。

如果觉得《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