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

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

时间:2021-07-29 23:19:10

相关推荐

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

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真的吗?专家说:其实糖尿病性硬肿病是糖尿病皮肤病中的一种,发生的几率并不大。现在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选择中医治疗是最为常见的。

1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患者怎样去选择呢

现在治疗糖尿病最为常见的还是药物治疗,目前在糖尿病的药物市场上比较混乱,各种药物共存,会给患者的选择带来很大的障碍。患者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睁大慧眼,进行正确的选择,不可陷入误区。

1、价格高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很多患者选药的标准就是价格高,但是这种药并不一定对自己有效。不存在哪种药更好的问题,科学的说法是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

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停止现阶段有效治疗,而去寻找灵丹妙药。殊不知,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们与糖尿病长期斗争的智慧结晶,是经过严格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2、不用过于担心副作用。虽然糖尿病药物的副作用是比较大的,但是要对此正确看待。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因此,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可以正确的选择药物关系着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所以在对待选药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在选药时,不妨多向专家进行请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选择,不可存在头脑过热、盲目看价格等情况。

2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

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真的吗?专家说:其实糖尿病性硬肿病是糖尿病皮肤病中的一种,发生的几率并不大。现在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选择中医治疗是最为常见的。

本病类似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 冷流肿、冷肿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腠理不密,卫外失固,风寒湿邪乘隙侵入,与气血相搏,以致营卫失和,经络痹阻而发病。病程迁延日久,阳气不足,失于温煦,寒湿凝滞不化,阻滞肌肤而硬肿难消。其临床表现为起病于颈肩后部,逐渐波及面、颈前、胸背及臂。

病变处皮肤僵硬、肿胀,压之不凹陷,似木板样或软骨样,表面光滑,境界不清。皮损处无炎症,无色素改变,毛发不脱落,感觉无异常。患者常自诉面胀、颈厚、凝肩、头部转动受限。舌肿胀可致吞咽困难。

中医治疗糖尿病硬肿病:

一、中医辨证论治

1.风湿痹阻:治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症:颈肩背等处皮肤僵硬,肿胀发亮,捏之不起,压而不陷,关节痛,身体倦怠,舌质淡红,苔白,脉沉。

方药:羌活胜湿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藁本10g ,防风10g,川芎10g,蔓荆子10g,黄芪10g,桂枝10g,赤白芍各10g。

2.阳虚寒凝:治则:温阳散寒通络消肿

主症:病程日久,皮肤硬肿蔓延,皮色不变,肢体活动不利,如绳所缚,畏寒腰冷,表情淡漠,舌质淡苔白,脉沉。

方药:阳和汤加减:炙麻黄6g,熟地12g,制附子10g,鹿角胶(烊化)10g ,桂枝10g,当归12g,丹参15g,泽兰10g,仙茅10g,防己10g,威灵仙10g。

二、外治法

1.伸筋草洗方:伸筋草30g,透骨草15,祁艾30g,刘寄奴15g,桑枝30g,官桂15g,苏木10g,穿山甲15g,草红花10g。将上药碾碎,装纱布袋内,蒸后热敷患处,或煎汤浸泡患处。1次20分钟,1日2次。注意勿烫伤皮肤。

2.熨法:熨风散药末适量,用赤皮葱连须250g,捣烂后与药末和匀,以醋拌炒极热,布包熨患处,稍冷即换。1次20分钟,1日2次。

三、饮食治疗

1.红花酒:红花30g浸入黄酒250mL中放置1周,每晚饮用25mL。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散寒。

2.当归羊肉汤:当归9g,仙茅18g,菟丝子15g,布包,与切碎的羊肉60g同煮至肉烂,去布包加调味品食之,1日1次,7天为1疗程。功效温肾散寒、养血补虚。

3.五品粥:生苡米50g,赤小豆50g,大芸豆30g,白扁豆30g,高粱米40g,加水煮烂成粥,每日早晚各食1小碗。功效健脾利湿消肿。

4.黄豆芽:黄豆芽炒食或作汤。含丰富的植物蛋白、亚麻油酸、维生素B族、维生素E。有利湿消肿、润肌活血之功效。

(4)自我调护

避风寒,注意保暖;适度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健康小贴士:

硬肿病以皮肤硬化、非凹陷性肿胀为特征。非糖尿病性硬肿病常发生在感染以后,多为链球菌感染,经数月或1~2年内可自然消退。

糖尿病性硬肿病则病变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几乎无自愈倾向。据国外统计糖尿病患者中硬肿病的发生率约为5%,多见于成年肥胖、病程长、病情较重、有血管病变及高脂血症者,女性多于男性。

通过上述介绍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的内容有所了解,相信大家对糖尿病性硬肿病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如果出现糖尿病性硬肿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3治疗糖尿病选择中医治疗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临床上没有特效药的。导致许多晚期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一些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医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下面给大家看看祖国传统中医是怎么样面对怎么情况的?

中医专家指出,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及其并发症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临床上不仅有良好的疗效,方便易行,无毒副作用,价格适中符合广大人群的需求,甚至许多情况下是西医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中医药都可发挥良好作用,更主要的是广大人群对长期服用的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存在惧怕心理,而愿接受中医药治疗。

当然,各种治疗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不论病情轻重,不求其适应症范围,单纯,甚至盲目地追求单一的一种治疗都不会收到良好效果,有时还会耽误病情,带来不良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时,古代中国人民所患的糖尿病类型与当代具有很大区别,以生活方式改变而导致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低,而且,在没有胰岛素供应的时候,患者很少能够存活长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所以,那个时候中医所获得的验方、偏方或治疗理念,并完全适合目前流行的2型糖尿病患者。

通过中医专家给我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特别是对于辅助降糖以及控制慢性并发症与合并症方面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4糖尿病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

糖尿病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很多的,科学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病情的康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方面也越来越丰富了。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缺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身体情况跟不上脚步。糖尿病就是一个的例子,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达3000万,而且人数逐年的增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的发病率短时期内无法逆转,若要控制这发展势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就很重要了。

糖尿病患者需提高疾病认识。要认识到糖尿病虽然是种慢性疾病,可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的长短,是个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总之,不良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发病的罪魁祸首,并呼吁广大糖尿病患者要改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同时积极的参与、配合糖尿病的规范治疗,做到早期有效干预和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

1、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和超重

新增加的糖尿病病人,很多都跟肥胖相关,专家解析要从体重指数和腰围来衡量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干预糖尿病的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要控制体重,要做到既要关注血糖,也要关注病人在治疗过程当中体重的变化。

2、早干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

提醒新旧糖尿病患者都必须尽早对病情进行干预措施,要狠抓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必须要持之以恒的保证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药物治疗,尽早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3、双目标:兼顾血糖控制和心血管保护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既要在近期控制好血糖,又要考虑远期如何减少病人并发症;对糖尿病病人而言,必须要做到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据解析,短期要达到糖尿病控制的目标;长期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或者其他严重并发症,从而减少致残率或死亡率,目前糖尿病治疗提倡的是以降糖为核心,兼顾干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就选择降糖药而言,要选择一款既有降糖的作用,又有一定的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的药。

提醒: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需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否则后果很严重,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影响寿命甚至生命。

5如何选择好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患上糖尿病都会让病人很担心,但是一旦患上了糖尿病就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好的治疗方法对病人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选择好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确是治疗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选择好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呢?下面就是专家的介绍。

运动疗法也是属于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之一。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治疗糖尿病要适当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温馨提醒: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是看自己的病情如何,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才是最重要的,祝您早日康复。

如果觉得《治疗糖尿病性硬肿病可以选择中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