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定西的家具 定西旧家具市场

定西的家具 定西旧家具市场

时间:2021-03-09 06:43:24

相关推荐

定西的家具 定西旧家具市场

大家好,我是陇东秦源,近几年一直在家忙种药材,没有出太远门。今天,亲戚出嫁女儿,作为娘家亲戚送亲到定西市渭远县。车程4个多小时到达渭远县城,由于男方家居农村,我们一行人按排吃饭,晚上暂住恒晟酒店休息。亲戚招待热情,住宿环境舒适。一切热情满满[赞]!

然儿,经过一番闲聊过后,各自回到自已的房间却总没有睡意。躺在舒适的床上,面对挂顶和墙壁上的水墨画,没有往日的疲劳和睡意。这是不是长期在家住惯的原因,或者新环境的不习惯,不得而知。几次翻手机几番欲睡,平时在家10~11点睡觉模式不知哪儿去了。

夜深了,几经辗转。为了明天返程,还是装睡吧[捂脸][捂脸]……晚安!朋友们[鄙视][ok]

#上海头条#武夷路风景在东段

路龄己过90岁的武夷路,东起延安西路西至中山西路,南北走向的定西路将其分为西烟火东雅致两场景。

西段最有名的莫过于沪西体育场,记忆之中对面还有小小的射击场,尔后体育场新建筑建成,乐购在此经营了若干年,曾经人头攒动风光过,也因为购物去过无数次。后改为上海国际体操馆,曾有人在此开过音乐会也有人在此说清口。如今旧的上海国际体操馆已拆除,新的球型体操馆及附属建设正在建设中。

东面两侧早先则是叫三泾北宅和三泾南宅的棚户区,北宅有座年岁已久且香火不盛的三泾庙。当四周棚户区都改成住宅区后,三泾庙依然还在。随着两旁住宅变了模样,各类与民生相关的店铺也应运而生,有XX之声大饭店,也有各类小店铺,不缺烟火气。

若论历史沧桑感当属武夷路的东段,路旁的梧桐树林立,两旁小洋楼栉比鳞次,随便拐进一条小弄便见异国风格的建筑,466弄为时建于1930年的汤山村,欧式三层高级住宅,船王包玉刚曾在2号住过。这条路上127号为比利时领事馆,早先是造纸公司疗养所,里面的树枝已越过高墙耸立在半空中,而155一1号则为法国总领事馆文化处,路上高鼻子蓝眼睛不少见。

最热闹的莫过于那座皮肤病医院,里面建筑尽是小洋楼,进出看病的人很多,若要做个门诊小手术有时当天就可手术完回家。这条路基本很安静,唯有96路公交车穿行而过的沙沙声。

除了近定西路口有家经营多年的ⅩX山庄饭店颇具规模外,也只有一些门面狭小的商店。如今一不留神此段路竟然成了网红地,精致的建筑和店铺也应运而生。早先小菜场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地,闻讯而来的人也赶来打卡。

说完东西两段路,再说中段一商场的囧闻,开张多年生意总是背,先开家具店生意很清淡,转开超市没几年又撤柜,再开"夜上海",可夜晚依然灯火黯淡好多年,如今分割成小商铺,想必生意定会转运起蓬头。

离开距离武夷路相距250米住地已多年,隔天真想去走一走,看看那个小菜场摇身变成网红地究竟怎么红。

我的家事(8)

大妈去世后还有两段小插曲,都是小时候听父亲说的,时间已搞不清,应该是通渭问题被国家发现以后。一件是在部队的大妈的弟弟回家探亲,到院子里时,父亲正在煮马蹄蹄(椿树的复叶叶炳),灶台就盘在檐台上,烟熏火燎的,父亲招呼舅舅到房间里坐下后,盛了刚煮好的马蹄蹄,热情地招呼舅舅吃,舅舅“淌了两股眼泪”。起身把父亲领到街上的饭馆,买了雪白的馒头让父

亲吃。“我到现在还记恨饭馆里的人话多。”父亲吃了两个馒头后,舅舅在饭馆里人的劝阻下就再不让父亲吃了。“挨过饿的人肠子薄,可不敢多吃面食。”另一件是郭岔姐逃荒到定西后,被一户人家收留,他们的儿子在部队服役,这户人家收留了姐是想让姐给他们做儿媳。当时姐已被父亲许配给了郭岔,后来姐回家要介绍信,郭岔姐夫家的一个亲房正好是干部,便阻挠着不开介绍信,加之父亲认为姐既已许配郭岔,现在又另配别家是“昧良心”的事,便坚持着没让郭岔姐再去定西。郭岔姐夫后来便一直记着父亲的好。

后来在当时襄武公社(现黑石头一带)工作过的三叔听说了带着大姐和二姐寡居于酸刺湾的母亲的事后,就央人说合,父亲就带着哥哥离开朱川李家湾的家,来到酸刺湾和母亲重组了我现在的家。父母重组家庭后,父亲一直务农,也偶尔为人盖个房,做个家具什么的。父亲一生喜欢做媒,说是为自己积阴德。记得小时候听人取笑父亲,说父亲到人家去串门时,一见到大姑娘就要问人家有没有婆家。父亲刚到酸刺湾时,邻庄有一户人家的童养媳不想去婆家了,就天天去大队里闹,干部不胜其烦。我们庄里有个孤儿正好和这个童养媳年龄相仿,干部便有意撮合他们二人,但邻门近口的,又都怕惹麻烦而不愿出面,刚到酸刺湾的父亲便在大队干部及孤儿本人的请求抑或煽动下做起了媒人,这下便同时惹怒了那个童养媳的婆家和娘家,几次要揍父亲,都被父亲跑掉了。我们村子在黑石头赶集,赶集时要途经童养媳所在的这个村子,父亲很长时间便不敢去赶集。后来我常听这人人前人后地说他一辈子要记父亲对他的好。但他报答父亲的行为却并没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倒是包产到户后的一件事却让我见识了人性之恶。队里分给我家的一棵柳树长在他家地埂上,他几次催着让父亲砍树,终于有一次和父亲争吵几句后便拿起铁锹追着要打父亲,当时已年逾古稀的父亲拚命逃跑,当时父亲惊恐的眼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想,父亲当初为了给他说媒而逃避童养媳婆家人的追打时也许也是这样惊恐的眼神吧。

父亲为人开朗,但胆子特别小。父亲性格耿直,有看不顺眼的人事当场就说,一点不给对方留面子,为此没少得罪人。父亲去世后庄间人评价父亲,“这个老汉是个直肠子,但不聚毒(记仇),他把人惹了自己却不知道,人家正生气哩,他却去和人打招呼,没事人一样。”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教导我做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他还教导我做人要直率,和人打交道要“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心”。千万不要耍花花肠子,他说,“人有鬼鬼心,天有盘盘路。”人做的每一件事“天爷都给他记着哩。”父亲是在二零零二年古正月初二离世的,享年八十七岁。他走得很安详,没有任何疼痛,就象睡着了一样,这也许是冥冥中老天爷对父亲为人的认可。

#定西头条#陇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告

(第44号)

11月20日,陇西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经风险研判,现就有关防控措施向广大群众提醒如下:

一、11月15日11时30分至55分到过巩昌镇大坑市场圆兴水产店的同时段人员;12时至12时20分到过大树巷农贸市场宠物狗交易区的同时段人员。

二、11月16日12时至12时30分到过巩昌镇西大街新金茂对面杜氏扯面馆的同时段人员;12时35分至13时40分到过桥南家居建材城1号馆的同时段人员;16日13时50分至14时20分、17日16时至16时40分、18日14时20分至15时在金泰润园小区门口至小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秋千附近活动的同时段人员。

三、11月17日15时至15时35分到过巩昌镇供销商城衣世界男装区的同时段人员;15时40分至15时50分在供销商场门口蜜雪冰城900423店购买饮品的的同时段人员;17日12时至21时30分、18日8时30分至13时30分到过晟大蓝新衣汇的同时段人员。

请以上时段有相同活动轨迹的所有人员第一时间向居住地所在村(社区)、单位进行报备,积极配合落实集中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如因瞒报、漏报,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有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就诊,并主动告知7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陇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月20日

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我的头也越来越大。

要过春节了,一想到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我的头就大了。我现在在城里带孙子,老家无人居住,“铁将军”把门。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提前回老家。家人都是临近除夕才回家,而我得提前回家打扫卫生。光扫雪倒雪就得忙几天。想想那庄前庄后庄里的雪,实在令人后怕,只有狗脚印,连个人脚印都没有的雪,何时能够打扫完?再想想那冰冷的屋子,怎么住人?

除了扫雪,还要扫房扫地。不住人的房子,家俱被尘土覆盖,蜘蛛网罩满房间,这四五间房实在不容易清扫完毕。睡热炕是我们的传统风俗,但是,长年不睡人的炕,一见热就会反潮,几天不能睡人。我家10口人,要睡4间房,4个炕,我都得提前填热(填热就是烧热,我们把烧炕叫填炕)。炕要不反潮,得填四五天,可家人回来也就住四五天的时间,就又各奔东西了。这杂七杂八的活都得我一个人干,你说我头不大吗?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不在城里过年,非要回去呢?

咱长话短说,回家过年才有年味,走亲访友,一笔带过。主要还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家里逝去的老人,不过,过年都得坐纸,从除夕夜一直坐到正月初四,才能送岀。光就这一个原因,你也得回家过年。

#微头条日签# #定西头条# #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

#结婚门当户对重要吗# 我家地处古老而繁华的小镇,小镇的繁华热闹胜过二十里外的县城,每逢赶集县城的人骑着自行车,前头搭着娃,后头挂着老婆,逛完集娃在前头扶着车把,后座一头是老婆一头是货物,满载而归的人海里,成就了我人精的舅舅。

我家在下街,舅家在上街,上街的人比下街的人富,上街的铺子小而精贵,下街的铺面很宽人却稀拉。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小镇,过去的生意人各显身手,开始开店倒卖,定西的洋芋贩到兰州,兰州的布料拉到小镇。我特别喜欢赶集的日子,放学后跟着拥挤的人群慢慢的往前挪动,那种感觉超兴奋,带着浅浅的虚荣。赶集的大多是山里人,牵着骡子驼着粮食,卖掉余粮买回去各种日用品。

舅并排租了十间铺面,油坊,醋房,杂货铺,舅妈卖时装,我姥爷守着油坊兼顾醋房,剩余的铺面我舅收购各种土特产,大到手工地摊,手擀毛毡,麦子、玉米、土豆中药材,他啥都收,一年四季铺子里烧着火盆,熠熠生辉的炭火上面架着罐罐茶,山里老汉进来喝一杯,山里大婶进来拿一块桌子上的馍,舅家的碟子里常年都有瓜子馍馍,就是他收购价比别人低两分钱,纯朴的山里人还是愿意围着火盆数着到手的丰收。

我舅就这样发起来了,他陆续买下了相邻的几家铺面,盖成了一座楼,然后租给商场,租给银行,租给买糟豆腐的(我们那儿的特产)租给开诊所的,楼上租给卖家具的租给卖灯具的,他只留了油坊醋房给我姥爷守着,守着繁华守着日子。

我舅开始上西安下广州,搞批发,那时候东部市场刚建成(服装批发市场)他买下了三间铺面,我舅发家了。

我舅有钱后,生意更好做了,眼界宽了见识也广了,他买了房,一套两套三、四套,最后买下两层旧小楼,拆迁时他分了十九套房子。

舅舅有钱后,结交的圈子和我们不一样了,亲戚来往都是高规格,他花大钱请客吃饭,但是谁也别提跟他借钱,亲戚邻舍也进不了他的王国。

我姥爷生了我妈姊妹三个,我舅是抱来的孩子,虽然姐弟情深,但是金钱关系很清楚。

我们不沾,也没机会沾,每年的年节见个面吃个饭再也没什么交集,尤其姥爷去世后,更加成了亲戚。

五年前我舅离过婚的老三女儿给他们带回来一个帅气的女婿,举行婚礼时我们见过。表妹不止离过婚,不足一米五的身高穿着恨天高的鞋子也够不到女婿的下巴,但是她紧紧挽着女婿的胳膊。

婚房是舅舅给表妹的房子,房子很大,表妹不愿意做家务,刚好她新婚丈夫的妈妈是做钟点工的,表妹便给婆婆开工资,专心做家务。

其实这样也蛮好,只不过表妹婆婆牵挂老家的儿子,一月总要回一次老家。

表妹爱屋及乌,婆婆回家也让她想带什么带什么,高兴带什么就带什么。

现在的舅妈早已经脱胎换骨成了优雅的夫人,她是美容院的金主,是老年大学优秀学员,是旗袍秀最靓的一朵花。

她刚好遇见,刚好看见亲家从女儿家里带东西出来,她放过了亲家,却没放过女婿,等女婿送他妈妈上了车,女婿心里已经有了风雨欲来无处可躲的怕。

要来的总归要来,终究没躲过一顿训斥:你妈妈大包小包带回去的是什么,城里东西乡下用得上吗,家里什么东西是你置的,是你的,你怎么就不懂自己身份。

女婿听到不懂身份,心里已经是强压怒火,但是他得强压着,他没房没钱工作两年的他,除了一月四千多的工资,可谓是一无所有。

他妈妈早给老家的亲戚邻居说了:儿子找了个城里媳妇,媳妇家特别有钱,媳妇倒追的我儿子……。

女婿的妈妈没说错,是媳妇倒追的她儿子,却忘记说了媳妇是离过婚的,大她儿子十来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父母都希望儿女的日子好,日子幸福。

我舅妈开始给表妹洗脑:必须拿捏死,钱少给一点,买衣服买老气一点的,别让他看起来比你年轻气盛,他住咱家房子,开咱家车子,就要听咱家的话,你要厉害一点,千万不要让他们娘两控制了你。

一般女人爱的时候不顾尊严,到手后的占有和反噬,比正常恋爱门当户对结婚的更加严厉。

婆婆回来后,媳妇的脸就没那么好看了,她这个钟点工成了真正的钟点工,儿子这边做完还得去亲家去烧饭。舅妈的理由是:亲家啊,你过来给我烙几张老家的烫面饼,我老娘想吃(舅妈八十多岁的老娘)。

烙好饼收拾完厨房,吃完饭又忙着收拾客厅,没钱的人眼里都是活,有点活干反倒舒服点。女婿的妈妈不好意思坐在蓝玫瑰金丝绒的欧式沙发上,忙完坐在老太太常坐的小马扎上和老太太说几句话。

临走,老太太说:亲家,明儿你有时间再来昂,我想吃家里的菜饭。

乡下老人在城里想吃家乡饭的心情都理解,但是每天两头跑,做完厨房又忙客厅,后来我舅妈辞掉了家里阿姨。

女婿的妈妈拿着儿媳妇一月给的两千块钱,做着两家人的保姆。

女婿大概有了气,变得不爱说话了,变的不爱回家了,虽然他妈妈为了他忍着让着,女婿依然是不说话,不互动。

尤其表妹撒娇发嗲时候,女婿直接是厌恶的样子。

表妹就去告诉她妈:你给我婆婆找个活让出去干,守在家里影响我俩感情,我不想让她干保姆了,丢人。

1941年夏的一天,正午的太阳炙烤着晋冀边大地,武工队员单景祥和战友们在路上埋了20颗拉火雷,他看见近两百多名外村村民被绳子捆绑在一起走向本村,日伪军紧跟在后。

单景祥于198月出生在河北平山县单杨村。八路军进军晋察冀后,单景祥于1938年3月3日参加中国共产党,加入武工队,同时任单杨村村长。

为反击日军"扫荡",在八路军的指导下,地雷战在村里展开。194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十来个日伪军和两个日本兵组成的小扫荡团伙进了单杨村。当一个日伪军快要踩上踏板雷时,有鬼子发现了守雷人单景祥,绕过村道就向他冲过来。

单景祥从腰间拔出驳壳枪,往后一甩,扣了扳机。接着跑了十几步,身后没有了声响,他回头一看,鬼子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那一枪正好打在了鬼子的额头中央。他捡到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步枪,没有来得及卸子弹夹,后面的日本鬼子放枪了,他撒腿又跑。

1941年夏的一天,正午的太阳下,两百多名村民,四五人一行,被绳子捆绑在一起,走在村道上。这是前一个村的老百姓,被日军抓来开路的。紧跟在后面的是伪军,最后才是日本兵。

被绑的村民也很害怕,但在日伪军的推打之下一群人逐渐接近了单杨村埋雷区。单景祥知道,这是敌人第三次用老百姓当挡箭牌了。前两次,老百姓被炸死了好几个,令他和武工队员们伤心难过,这一次他们已有准备,给日军准备的是拉火雷,取代了踏板雷,争取只炸鬼子。

单景祥和队员们在路上埋了近20颗拉火雷,这是他们从兵工厂领来的,只要一拉铁丝,其中一根引线断了,埋下的雷全都爆炸。

单景祥藏在柴禾垛里,手上紧紧拽住拉线,他感觉压力极大,千万大意不得啊,一会他的手心就渗出汗来。队伍过来了,老百姓让过去,伪军还是不拉,日本鬼子的队伍过来了,单景祥猛然拉线。

“轰!从路这头到那头,一串炸开,轰声不断,尘土啊飞得老高,看不到人,只听到一片片惨叫。

绑在一起的老百姓拼命往前面跑,已经有武工队的人在前面等待接应他们。没炸死的日本兵只是朝四面的房屋和山坡上开枪。

粮食早藏起来了,家具等都在鬼子来之前搬到隐蔽的地方去了。日伪军把炕上的席子卷起来,立在炕上从下面点着,火苗飘起来,一会儿房顶上燃了。140多户的房屋只剩下了20间。

单景祥感觉,在平山县,日本人怕了青纱帐,更怕了拉雷,认为地雷有鬼附在上面。日本人就派了工兵来捉鬼,密密麻麻的白色小旗插满了单杨村的土路,一直延伸到村口。

单景祥和队员们看见日本鬼子派遣专门的工兵,手上拿着长长的探雷器,如果指针指向一个地方,那就是下面有雷了,工兵就在那里插一面小旗。单景祥决定报告兵工厂另想办法。

一次,鬼子工兵将地雷挖出来装到汽车上,汽车开动没多远,“轰”的一声爆炸了,鬼子工兵死伤三四个。单景祥知道,这是硫酸雷爆炸所致。单景祥这次埋硫酸雷极为小心,因为硫酸遇见炸药就会马上爆炸,根据地兵工厂想了一个绝招,把地雷的盖子打开,在地雷口子上放上一片蜡纸,再倒上几滴硫酸,然后再把盖子盖好。敌人将地雷挖出来放在车上,车子一颠簸,硫酸就从蜡纸旁边流进雷里面,引起炸药爆炸。

日伪军疯狂报复,村子里有些家庭是整家整家被日本人杀害,单景祥统计一年之间村子里就死了130人。

1942年9月,单景祥拿着手枪,怀里揣着菜刀,单武生提着手枪和铡刀,9名身手敏捷的青年悄悄接近单杨村边的碉堡。猫在单景祥前面的队员,踮着脚尖走近站岗的日本兵,突然一个鱼跃从背后将他扑倒,日本兵还没来得及叫出声,已经被卡住脖子,几刀就捅死了。

鬼子们住在碉堡的二三楼,通道上设了一块只能从上面开启的木板。单景祥让两个队员踩着桌椅从碉堡的枪眼溜进去,打开了木板。4名队员上了3楼,单景祥等5人留在2楼,照着日本兵的脖子一顿乱剁。几个鬼子惊醒大声叫喊了起来,去扯脚边的枪。武工队几个人跑出碉堡,甩了几颗手榴弹。

附近鬼子岗楼的机枪响了一夜,但是他们不敢出来,因为碉堡不远处埋着地雷,单杨村的地雷让鬼子们防不胜防。

单景祥等9个武工队队员无一人牺牲,在夜色的掩护下,安全返回各自家中。第二天,日军从县城来了几辆大卡车,把日本兵运走了,这个据点被撤销。

1943年,单景祥武工队员身份暴露,无法再当村长,全家转移,他被护送到晋察冀根据地。这时他虽然24岁了,但脖子细细的,脸瘦瘦的,1.85米的个头,只有100来斤。组织安排单景祥任区合作社杂货股股长,负责从敌人的封锁区购买日常生活物资。

抗战胜利后,单景祥参加华北野战军,于1954年转业。1979年底,单景祥从甘肃定西电力局离休。和,先后获颁抗战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纪念章。,单景祥高龄103岁,在甘肃定西平静地生活着。

如果觉得《定西的家具 定西旧家具市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