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白领不吃早餐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白领不吃早餐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时间:2024-08-06 04:32:27

相关推荐

​白领不吃早餐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现在,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中年人患病的也越来越多。吃早餐是个让很多现代人纠结的话题。明明知道应该正点吃饭,可起床晚、怕麻烦、忘了买等原因,常常让人“牺牲”了早餐。很多白领都因为早上晚起等关系而不吃早餐,其实这是不对的。​白领不吃早餐容易得糖尿病吗?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1糖尿病人应注意哪些

1、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忌食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比如:白糖、红糖、葡萄糖、糖制品、甜食、果糖、蜂蜜等。

少食:土豆、芋头、奶油、猪油、羊油、黄油、花生、瓜子、动物内脏等。

宜食:粗杂粮(荞麦、豆麦、燕麦片、豆制品等),苦瓜也是很好的。

食物尽量多样化,宜粗不宜精。多食蔬菜、粗粮等,少吃油脂,盐及剌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芥茉等。

2、坚持锻炼,增大消耗,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血糖的控制,增大了消耗,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长期坚持可明显减缓病情的发展。

3、定期监测血糖,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很必要。

总之,控制血糖水平在一个正常范围,防止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白领不吃早餐容易得糖尿病

早餐的能量很重要

很多人都在家里放一些零食,以备不时之需。而早上起来后,时间不是很充裕,往往顺手拿起零食作早餐,方便快捷。

专家指出,用零食充当每天三餐中最重要的早餐,非常不科学。零食多数属于干食,对于早晨处于半脱水状态的人体来说,是不利于消化吸收的。而且饼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但很快会使人体再次感到饥饿,临近中午时血糖水平会明显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引起各种疾病入侵。

新的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当心糖尿病找上门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让其隔一天吃一次早餐,而午餐、晚餐的进食情况保持不变,并对他们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进行了详细监测。结果发现,与吃过早餐相比,在没吃早餐的日子里,参试者的平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要明显升高。胰岛素反应上升了28%,葡萄糖反应上升了12%,分别属于中度和轻度升高的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参试者的体重是否超标,上述情况都会出现。

胰岛素和血糖的同时升高,说明人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代谢血糖的能力下降,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而这种现象,正是糖尿病的早期报警信号之一。如果长期如此,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不吃早餐造成热量摄入中断,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由于午餐和晚餐要把缺失的热量补回来,很容易进食过多,导致血糖反弹性升高,使血糖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全天的胰岛素调节。此外,有研究发现早餐缺失的营养,难以通过其他方式补充。因此,无论多忙,早餐不能省。

早餐宜选择的食物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鸡蛋、牛奶、香肠、豆浆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果汁、蔬菜、水果等。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面包、馒头、花卷等。

富含水分的液体食物:米粥、牛奶、豆浆、果汁等。 开胃、增加食欲的食物:果汁、番茄汁、酱菜等。

3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

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糖尿病人千万不要限制喝水。

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少吃或者不吃,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

4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小儿患糖尿病后,在早期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当病情持续恶化,小儿体内的90%的胰岛素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糖尿患儿由于机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自身消耗过多,虽然多食但仍然消瘦。这些孩子除有多尿、多饮、多食外,还伴有消瘦症,即三多一少。而成人糖尿病虽有三多症状,但很少有消瘦。由于遗尿症在幼儿年龄阶段相当普遍,因此很可能被家长忽视。小儿遗尿症专科门诊对尿床的患儿必作尿液常规检查,为的就是筛除隐藏在遗尿症中的幼儿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起病急,一般在3个月内可被确诊。在小儿患糖尿病后约半数的孩子以酮症酸中毒为表现,而且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越重。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及神智模糊、嗜睡,甚至完全昏迷等,三多一少症状反而被忽略。同时有脱水、酸中毒。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长、节律不正。呼吸带有酮味。

小儿糖尿病各年龄段的孩子均可发病,从刚出生3个月的额婴儿,到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以5-7岁年龄段的儿童较为多见。家长要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一旦孩子出现了糖尿病症状,则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5糖尿病认识八误区

误解1: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饱食或高糖饮食、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激(如高热、严重外伤、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等)及药物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等)等。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病等等。因此,必须多次复查血糖及通过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应激因素以及其他可引起血糖升高的疾病才能最终确诊糖尿病。

误解2: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有些人在偶尔的检查中看到自己血糖正常就以为自己不是糖尿病,其实未必。有些人空腹血糖虽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却很高,同样也是糖尿病,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因此,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以避免漏诊。

误解3: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必须尿中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血糖浓度虽高但无尿糖,医学上称之为“肾糖阈增高”;反之称“肾糖阈降低”,即血糖浓度正常,尿糖却呈阳性。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不能正确反映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不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误解4:儿童糖尿病均为1型糖尿病

过去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都是1型(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剧增,儿童2型(旧称“非胰素依赖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多。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常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营养过剩,活动少,而喜欢长时间静坐看电视、玩游戏等有关。现任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卡夫曼是一位小儿内分泌专家,他指出,2型糖尿病已是美国儿童的一种流行病,在过去中,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了33%。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明显上升。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青少年糖尿病协会第30届年会上,国际医学界人士对儿童2型糖尿病这个日趋严重的问题也深表关注。

误解5:成年期发生的糖尿病肯定是2型糖尿病

人们一般认为,到成年期才发生的糖尿病应该是2型糖尿病。殊不知,还有一种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所谓“1.5型糖尿病”,它的学名叫“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英文简称为LADA)。它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呈阳性。但它起病又具有迟发、隐匿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须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所以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目前估计,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对于这部分患者,应争取早期确诊,尽早使用胰岛素,以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误解6: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

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导致当前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所谓“环境因素”是指“多吃少动”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过剩及肥胖。所谓“进食糖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可引起糖尿病”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相反,糖尿病患者对糖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宜过低,它所提供的热量在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应达到55%~60%为宜。事实上,目前我们饮食结构存在的问题是,脂肪和蛋白质类的食物摄入过多,而糖类食物(主要指米、面等淀粉类)摄入相对不足。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以及增加运动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当然,我们并不提倡多吃白糖等单糖,吃得多了,容易导致热量过剩及肥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白糖、红糖等单糖,因为单糖极易吸收而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损的胰岛更不能负担,加重病情。

误解7:血糖恢复正常就说明彻底痊愈了

有一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就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也就是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临床症状暂时消除。

误解8:控制糖尿病把血糖降下来就够了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除了高血糖以外,多数患者还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体重超标、高尿酸血症等多项代谢紊乱,仅仅控制血糖,并不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要求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即在血糖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将血压、血脂、体重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切不可只注意控制血糖这个单一指标,而忽略其他指标异常的问题。

如果觉得《​白领不吃早餐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