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哪些食物看帮老人应对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哪些食物看帮老人应对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时间:2024-04-02 18:32:08

相关推荐

哪些食物看帮老人应对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老年糖尿病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一些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特别有益,如全谷类食物、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等。这些食物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波动,降低血糖值,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需适量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并保持适量的运动,这些都对控制糖尿病有着积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放任型”“紧张型”两种倾向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前者你会听到患者说“我的空腹血糖才大于7(毫摩尔/升),算什么,我家邻居张大爷血糖都10、12了,照吃照喝,几年了也没见怎么样嘛”,或是认为,“反正人老了,糖尿病治不治不要紧”;还有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则整天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结果搞得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各种小毛病不断。哪些食物帮老人应对糖尿病?老年人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下。

1老年人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糖尿病大多为2型糖尿病,仅有极少数属1型糖尿病。而全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的约占50%,其中近一半的病人未予以及时诊断。2型糖尿病是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1.胰岛素抵抗

(1)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肌肉摄取葡萄糖能力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2)老年人膳食纤维素摄入减少,相对高热量低消耗,易形成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力下降。

(3)老年人释放的胰岛素原比青年人多。其抑制肝糖分解作用仅为胰岛素的1/10°

(4)老年人肌肉和内脏非脂肪成分相对减少,均促使胰岛素抵抗,并引起代谢性高胰岛素血症,形成临床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即X综合征(腹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久之引起胰岛功能衰竭。

2.胰岛素分泌不足

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改变、肥胖、高脂血症及胰岛β细胞本身的老化、胰岛功能障碍、靶细胞膜上受体数目减少、结合力下降,血糖轻度增高。长期、慢性持续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及(或)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下降,最终导致糖尿病。

2哪些食物帮老人应对糖尿病

1.苹果。芬兰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经常吃苹果和富含槲皮素食物的男子死于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比例要比一般人低20%。其他槲皮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还包括洋葱、番茄、绿叶蔬菜和浆果等。

2.肉桂。美国人类营养研究中心发现,每天吃一匙肉桂能使人体更好地将血糖转化成能量。在连续40天摄入肉桂提取物后,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血糖升高不那么显着,心脏健康状况也有明显改善。

3.柑橘类水果。糖尿病患者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较低。虽然吃维C片补充得更快,但柑橘脂肪含量低且富含纤维,是更好的选择。

4.深海鱼。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因此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阿拉斯加大马哈鱼、沙丁鱼和太平洋鲭鱼,可以帮助他们降低体内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好胆固醇的水平。

5.高纤维食物。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每天摄入的纤维从24克增加到50克,血糖水平会明显降低。你不必费心计算不同食物的纤维含量,记得多吃水果、蔬菜、豆类、糙米、全麦通心粉、麦片和面包就可以了。

6.豆荚类。包括鹰嘴豆、菜豆和小扁豆等,具有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高蛋白的特点,可以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豆荚类的纤维可以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阻止血糖峰值的出现。

7.绿茶。研究显示,由高脂肪食物、缺少运动、水果蔬菜摄入过少导致的慢性炎症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影响身体利用血糖的能力。绿茶、橙汁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它是强大的“消炎战士”。

8.坚果。经常吃坚果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这也许和坚果中含有的三烯生育醇有关。但坚果的热量较高,因此不宜多吃,每天两汤匙即可,可以撒在麦片、酸奶、蔬菜或沙拉上吃。

3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国外报告,65岁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IGT,即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的患病率为10%~20%。

2.老年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 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

3.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如高血糖高渗状态,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

4.少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其他表现 如体温低、多汗、神经性恶病质、肌肉萎缩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4老年人如何预防糖尿病

①闭眼站立:双手叉腰、闭眼,单脚站立,另一条腿要屈膝,同时脚离开地面,使其小腿靠在站立腿的膝部。站立的时间最好可以超过一分钟。注意:锻炼时需要靠近扶持物,防止摔倒。

②顶着东西走直线:在地面画一条直线,头顶放一本书或者其他物品,沿着直线走,保持平衡不要让东西掉下了,锻炼多了可以逐渐改为圈线。

③做瑜伽:平时可以的话,多做一些瑜伽的动作。比如单腿抱膝式:双脚并拢直立,重心转移右腿,呼气,慢慢抬起左膝,双手环抱左膝并拉近身体,收紧腹肌,尽量将腰背部伸展开,不要含胸,如果可能,尽量将站立腿伸直。保持这个姿势尽量长的时间。呼气,将手脚放回原位。换做另一侧。

老人运动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老人不像中年人那么骨骼的柔韧度下降,稍微不小心摔倒就可能导致残疾,所以说老人运动要注意安全,另外建议老人运动时最好结伴而行,既可消除孤单,又能预防糖尿病。

5老年人糖尿病怎么办

治疗目标是良好地控制代谢,预防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关键是控制高血糖,同时也应注意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对老年糖尿病人进行降糖治疗时,又必须防止低血糖,因老年人常有肝肾功能减退、摄食减少、应急能力下降、并发其他消耗性疾病,或服用与降糖药有协同作用的其他药物等,而易于发生药物性低血糖,后者又可导致跌倒、心肌缺血、脑梗死,甚至昏迷、死亡。故对于老年人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仍存在分歧,有人建议为了防止低血糖,应对老年人放宽血糖的控制标准。但多数学者认为,除非对那些非常高龄或寿限不长的老人以及单独居住、就医困难或有严重痴呆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其余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仍应严格控制血糖,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HbA1c<7%,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糖尿病的治疗应当是长期的、综合性的,具体治疗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1.糖尿病教育和自我防治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核心,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通过教育,应使病人了解到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正确掌握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认识到代谢控制不佳的严重后果,对自我病情进行初步的观察,学会血糖检测、低血糖的识别和处理等基本技能,以达到提高糖尿病治疗和检测的依从性,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目的。

2.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未达正常者可加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3.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要注意运动方案的个体化。运动的时机以进餐后1h为好,但可灵活掌握。由于老人易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因此不宜做剧烈运动。

4.药物治疗 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达到满意的控制时,应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中使用的降糖药主要有五大类: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及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其临床情况(如体重、疾病进展阶段等)和药物的药理特性选药。老年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故首选口服降糖药,对于肥胖且血糖轻度升高(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病人,宜选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而非肥胖者及血糖较高者则应选用磺脲类药物,磺脲类可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以控制血糖。因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残存B细胞功能缓慢下降,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往往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老年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时必须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病人如用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仍不能将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血糖过高(>16.7mmol/L),有高渗性危险者;有急性并发症者;有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者;拟手术者(尤其是大、中型手术):胰岛素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合用,使血糖达到稳定控制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由于使用胰岛素引起的体重增加和心血管方面可能存在的副作用(高胰岛素血症)。比如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在晚餐前加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常能有效控制全天血糖。对老年人选用降糖药时必须考虑各种药物的安全性。

(1)磺脲类:是常用的降糖药,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一般可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3~5mmol/L,降低HbA1C约20%,但存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失效的问题:副作用主要是易引趁低血糖,尤其是长效制剂,如格列本脲(优降糖)和氯磺丙脲,危害性更持久。因此.对老年人应选用短效制剂,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等:新近研制的格列美脲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心血管钾通道、血管及心脏的影响较小,故对老人比较适宜。

瑞格列奈,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受体位点不同,起效迅速、代谢快,进餐时服用,不进餐则不服,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因服药方式灵活且减少了由误餐或用餐推迟导致的低血糖,适用于老年患者。

(2)双胍类:可减少糖异生,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不会引起体重增加,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还可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性。主要副作用是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尤其是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的毒副作用较少,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一般可耐受,对肥胖型病人适用,但亦有引起乳酸中毒的危险性,所以,80岁以上老人、开肾功能不全、合并较重的心肺疾病者均不宜使用。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分为不吸收型和可吸收型两类,分别有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可吸收型亦不经代谢而从肾脏快速排泄,通过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而降低肠道的糖吸收,减缓餐后血糖高峰形成,使血糖趋于平稳,亦有益于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脂血症。这类药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对老年人和肥胖者尤为适用,对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者可作为一线用药。亦可与其他降糖药合用。不良反应主要为腹胀与肛门排气增多,从小量开始服用,可逐渐耐受。对有胃肠疾病及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4)噻唑烷二酮类: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酰甘油,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该类药物有曲格列酮、赛格列酮、帕格列酮、罗格列酮和恩格列酮。由于曲格列酮可致严重的旰损害,因此,目前英国和美国FDA已禁止使用。该类药物可显著减轻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5)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使用得当,可成功地控制代谢,改善症状。许多地方已推广每天注射2次中效或预混胰岛素的方案,或与口服降糖药交替或联合使用。胰岛素的主要副作用是易引起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后者可通过合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药加以改善。新的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半衰期短,引起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小,使用灵活方便,对老年人较为适用。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的应用使病人对胰岛素的依从性显著提高。血糖水平是调整胰岛素剂量的依据,一般3~4d调整1次,每次不超过8U。

1)适应证: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②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③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为围手术期。④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⑤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2)注意事项:①老年人应用胰岛素时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监测的指标定最佳剂量。②必须对血糖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剂量。如活动量大时,血糖可能降低,胰岛素应适当减量;若有感染、各种应激情况下,血糖可能升高,应适当加量。③正确的监测方法:不能仅依靠空腹的血糖、尿糖;根据用药时间:如应用短效胰岛素则应观察注射后4小时的血糖、尿糖,中效胰岛素应观测注射后10~12小时的血、尿糖的变化;每天记录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4次血糖、尿糖;查尿糖时应先排空膀胱尿液,待半小时留查尿糖;老年人肾糖阈增高,尿糖不能作为调整用药的参考指标。

3)胰岛素用法:掌握胰岛素的种类和胰岛素开始作用时间、最强作用时间、维持时间。虽然这些时间只供参考,但对调整、观察、掌握胰岛素的应用非常重要,否则调整胰岛素就很盲目。老年人对胰岛素敏感,易发生低血糖。用药及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在降糖治疗时还应注意其他药物对降糖药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的影响,有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还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只有对老年患者血糖的严密监测,熟悉各种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才能保障降糖药物安全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5.并发症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1)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去除诱因。大量补液纠正脱水(可达体重的12%以上),开始以等渗生理盐水为主,若血渗透压过高可用低渗盐水(0.45%),并检测血糖、血钠和血浆渗透压,及时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小剂量胰岛素(0.1U/kg体重)静脉持续滴注,使血糖每小时降低3.9~6.1mmol/L。降至13.9mmol/L时改为皮下注射(每3~5g葡萄糖用1 U胰岛素),1 次/4~6h。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感染、心衰、。肾衰等。

(2)酮症酸中毒:去除诱因。大量补液纠正脱水(可达体重的10%),补液以生理盐水为主,当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1)时可改用5%葡萄糖溶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点滴,同上。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感染、心衰、肾衰等。

(3)乳酸性酸中毒:去除诱因;吸氧;纠正低血压或循环性休克及心衰;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生理盐水和等渗碳酸氢钠(1.25%),力争在2~8h内使血pH恢复正常;小剂量应用胰岛素,同上;静脉滴注美蓝1~5mg/kg,2~6h作用达高峰,并持续14h,具有促进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作用。

如果觉得《哪些食物看帮老人应对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