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失控的滴滴:以为问题出在流程 其实问题出在人

失控的滴滴:以为问题出在流程 其实问题出在人

时间:2024-07-03 22:32:53

相关推荐

失控的滴滴:以为问题出在流程 其实问题出在人

滴滴没有吸取教训,滴滴问题可能并不是流程上的,而是文化上的。

在滴滴,一个员工离职时用硬盘拷走了电脑上的一些资料,公司都发全员邮件警示。要知道,空姐顺风车遇害时,滴滴内部可并没有这么重视。

这一次,乐清的姑娘出事之后,我和互联网圈的朋友探讨了很久:

有人认为是顺风车这个业务形态天然不靠谱,男司机坐等女乘客上车;也有人说顺风车只是背锅,都人脸识别了还敢犯罪的都是畜生;有人骂滴滴客服麻木,也有人认为滴滴宣扬高赔偿,是傲慢。

事后,滴滴下线了顺风车,干掉了顺风车的负责人,公开回应「深感自责和愧疚」。“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看到这个解决方案,我叹了口气:

滴滴太相信流程和机制,实际上,解决问题的绝不仅仅是流程和机制,而是人!

包括滴滴在内的所以企业,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流程再完美,也要靠人来完成。而在文化冷漠的机构里,流程只会成为推卸责任的工具。西方有一句很玄学的管理学名言:

你的战略,被你的企业文化当早餐吃了;你的运营流程被文化当午餐吃了;其他你的所有东西都是文化的晚餐。

你可以制定一系列优秀的战略,运营流程,公司规章制度,但说到底,能不能落实,取决于你的企业文化。

滴滴过于相信机制的力量,对啊,你有车辆监控,你有人脸识别,正常人谁会再铤而走险?但那种用微信转账来抢劫的无知无畏的犯罪分子,不是正常人,你的机制不能应对这些突发的非正常情况,你需要依靠人性。

不信任客户

我在不久前的文章里,谈过企业文化如何在客户、工作以及员工身上的体现,而滴滴,恰恰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

Sean Ye:让人厌恶的企业文化,是怎么炼成的?

滴滴不信任乘车的客户,也不信任司机。

更过分的,它利用这种不信任机制盈利。

对于乘客而言,当你有急事需要联系司机时,平台总是以不能泄露司机隐私而阻止你,因为它不相信你是有问题需要找司机帮忙,它担心你是找司机麻烦;别说普通用户,就算我在滴滴工作的朋友,手机落在滴滴快车上,一样是拿不回来的。

滴滴客服,在乎的就是投诉处理率,并不在乎乘客是否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对于司机而言,它也不信任,我曾围观了一位滴滴专车司机电话投诉客服。一向都是五星点评的他,莫名其妙吃了一个一星,说他绕行,可是他走的路线是有记录,那条路明明是最近最合理的路线。他想找乘客沟通,当然也是隐私问题无法解决,他强调自己过去一向服务周到,也无法改变一星的结果。

滴滴的规定是:只要得差评,司机就会被扣钱。

那位司机愤怒的对客服说:

我知道你也是照章行事,我不为难你。但你上级说我该得差评,活该扣款,我不接受,麻烦请你转告他,他死全家。

当时在后座听到这句话的我,也是哭笑不得,司机只能用这种方式表现愤怒了吗?

但同时,我也会想:当客户投诉的时候,是100%不会拿到返现的,但是司机被投诉的时候,会被扣钱。这钱也不会多,滴滴赚这钱,实在是把乘客和司机都给恶心到了。

一位虎扑用户讲述了他在Uber做客服的经历:

如果乘客投诉没上车就扣款,Uber发现乘客过往无欺诈记录,就给退款;如果司机再投诉,搭载了乘客,钱却被扣走了,Uber再查司机履历,如无欺诈记录,再给司机补款,这钱是Uber出。

Uber选择相信用户,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但如果证明你辜负了信任,那对不起,咱就不合作了,国外,Uber甚至上线了功能,专门检测追踪饮酒乘客。

而滴滴选择不相信用户,之前已经有乘客投诉这个司机骚扰,但滴滴选择不相信。你要证明自己确实被骚扰,确实有家人失踪才行,怎么证明?警察受理了。而警察来电也一样,你也要证明自己是警察之后,我们才提供证据。你要证明自己确实服务周到没有绕行,否则就按照规定扣钱。

你可能会问:

不对啊,滴滴也选择了相信,它选择相信那个自称乘客没有上车的顺风车司机凶手,它选择相信了随手给一星说绕行但无根据的乘客。

为什么呢?

因为选择相信凶手,就不需要提供任何后续服务,就可以结案;因为选择相信给一星的乘客,直接扣司机钱就行,免去了对峙分析路线的麻烦。

它根本不是选择「相信」,它是选择「省事」。

不授权员工

在乐清女孩失踪的这段时间里,滴滴客服的表现很糟糕,以至于大家都在诟病,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要没了,你还在走上级流程,你还在等上级回复……

这不是冷血吗?

在我看,这倒算不上冷血,而是不肯担责任,既然流程说,我要汇报上级,那我就汇报呗。按流程办事总不错的。

按照滴滴自己的说法,顺风车业务在3年间有10亿多单(平均每天近百万单),投诉、要求提供司机联系方式的事情,就算只有1%,每天也有万余次。

我相信,也会有「热心的滴滴客服」提供过司机信息,结果可能并不是乘客所说的问题,可能导致了司机的投诉。

那这是谁的错呢?

在我看来,谁提供不实信息,就是谁的错。如果来电宣传家人上了车失踪,结果根本没有这种事情,就应该封禁来电者的滴滴账号。如果司机带人绕路,有骚扰,就应该封禁司机。

但在滴滴,大概率倒霉的是热血的客服,谁让你不按流程办事呢?

所以滴滴客服挨骂的概率超高,乘客骂、司机骂、而自己的上级也在骂。

而为了安抚乘客,安抚司机,滴滴客服手里又有什么工具呢?Uber的客服可以免单,可以放下所有工作,追踪某一辆车,而滴滴的客服,除了繁重的工作KPI之外,他们能动用的资源可能就是几张滴滴抵扣券,还不能超过10元。

这活,换我,我也不干。

有一家火锅店,反复被拿出来作为企业标杆宣传,它叫做海底捞。甚至有一本书,写的就是《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总让人称道的是它的服务。服务员可以送瓜子,送水果,甚至整桌免单。

大家身在外企互联网企业的可以想一想,你们的总监有免单权吗?

以我咨询公司的体验来看,即使是总监,甚至是业务总经理,也没有免单的权利。

免单权,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权利,是公司信任的体现。很多公司强调,员工需要有当家作主的责任感。英文里常用Ownership这个单词,企业希望员工在做每一个决策时,都能以公司的利益为重,都能考虑这个决定对公司的公众形象的影响,而非仅考虑对自己个人的影响。

但责任感和权力是相对的,你只给几张优惠券的权力,只给着微薄的薪资,没有所谓的期权股权,还指望客服带着企业主人公的意识去捍卫公司的形象,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滴滴,无论是客服的权利,还是客服的自由度,甚至是客服的薪资福利,滴滴都没法舔着脸要求他们有所谓的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不要洗脑要求得来的。

是你的企业文化里,如何对待你的员工,如何授权你的员工得来的,如果你的员工全员持股,一个恶性事件会让公司股价暴跌,作为员工/公司股东,他一定会从公司的形象出发。

如果你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承担责任,授权给他们解决问题,那他们就会有动力站出来帮助乘客,帮助司机,跳过一切流程,也要保护用户利益,因为他知道:

作为员工,他动用权力保护用户利益;那么作为企业,你也同样会保护他。

所以,当看到滴滴的回复是:

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

我很不赞同这种说法。

首先,我相信绝大部分人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好的公关,不应该用体系内的陌生词汇来忽悠受众,而应该尽可能用大家听得懂的人话来分享自己的做法,说服受众。

其次,从体系,到分级,到流转的机制,我没有看到一个关于企业文化的说法,没有看到一个关于授权员工的说法。

没有人,没有人性,再合理的体系和机制都只是一纸空文。

我很喜欢的管理学作家Simon Sinek的一句话,送给滴滴:

先有开心的员工,才有开心的客户;有了开心的客户,才有开心的股东。次序不能乱。

企业使命是一回事,即使是作恶的企业,也有着美好的企业使命。

三鹿集团宣称「一直以高度地责任感、使命感,确保每一袋产品安全优质」,百度的使命一度是:「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但也挡不住魏则西事件的发生。

滴滴的使命是「让出行更美好」,但在外界看来,一条条生命的逝去,并没有让大家的出行体验更美好。

滴滴的使命,正在被它的企业文化所吞噬。

谁应该对这种糟糕的企业文化负责?点两个名字,程维、柳青,尤其是柳青,如今她领导的战略部,嫡系部队,已经渗透到各个团队,几乎全面接管。

好事归你,坏事也归你。

天底下哪有负责成绩不负责问题的领导?

在Uber企业文化也会出问题,也有性骚扰和狼性文化,而最后出来挨枪子被赶出董事会的是创始人卡兰尼克。

而滴滴呢?

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

我的职场live:

掌握这十招面试技巧 成为面试达人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

推荐更多千赞回答:

简历丨加薪丨跳槽丨面试丨性骚扰丨离职

职场女性 | 企业文化丨职业规划 | 职场潜规则

如果觉得《失控的滴滴:以为问题出在流程 其实问题出在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