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实用糖尿病学读书笔记-第28章-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实用糖尿病学读书笔记-第28章-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时间:2023-10-11 11:43:05

相关推荐

实用糖尿病学读书笔记-第28章-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目录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意义

糖尿病的教育内容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血糖监测

尿糖监测

尿蛋白监测

眼底监测

血脂监测

膀胱功能监测

糖尿病患者足部的监测和护理

血压和体重的监测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

注意事项

五架马车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意义

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不完全取决于医生的医疗水平以及药物应用,而更多地依赖患者的密切配合。病因的复杂性、治疗措施的综合性和个体化都需要得到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觉性和主动配合,以达到良好的代谢控制,才能避免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糖尿病教育已经被视为糖尿病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99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向全世界宣布,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是“糖尿病的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就是指对糖尿病的无知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指出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环节。

①糖尿病并不可怕,它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

②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应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思想准备。

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与病情控制的好坏(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吸烟、体重等)有密切关系,故患者应长期控制好病情。

糖尿病的教育内容

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向患者介绍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症状、先兆、诱发因素,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的概念,控制好病情与并发症的关系,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及预后情况,让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的严格治疗糖尿病。

基本饮食教育: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而重要的首选疗法之一。饮食治疗既要控制饮食又要合理膳食。要让患者掌握标准热量的计算,食物成分的选择,定时定量进食的重要性,加餐的时间和必要性。

运动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在体力活动方面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根据病情调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中要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用药治疗教育:包括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使患者了解药物的种类、作用时间及特点,如何选择以及服用方法。患者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可保证药物的最佳疗效,同时又可避免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自我监测及护理教育: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患者对病情的自我监测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懂得自我监测的意义,并学会一些监测的方法。监测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通过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包括血糖监测、尿糖监测、尿蛋白监测、眼底监测、血脂监测、膀胱功能监测、糖尿病足监测及血压体重的监测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

(1)SMBG: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SMBG的频率时间点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病情决定。初始治疗阶段,血糖控制较差或不稳定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控制满意而稳定者可一到二周监测一次。病情重或发热、腹泻等应激情况下应增加监测次数。

(2)HbA1c:HbA1c是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无论是1型糖尿病的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还是2型糖尿病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等大型临床试验,均已证实以HbAlc为目标的强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3)GA: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中葡萄糖与血浆蛋白(约70%为白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其结构类似果糖胺(FA),故将GSP测定又称为果糖胺测定。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约17~19天,所以GSP水平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4)CGM: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可根据病情变化和胰岛素的注射次数而定。检测血糖至少每日2~4次,当血糖>12mmol/L,每日查4~7次血糖。新诊断的、使用胰岛素泵或强化治疗的患者,每日检测4~7次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开始每天测4次血糖即三餐前和睡前,待血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时一周内可检测3~4次。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8.0mmol/L

尿糖监测

尿糖监测简便易行,费用低且无创伤。

目前尿糖测定多采用试纸法

尿标本的留取

亦可将一天的尿量分为四段

尿糖测定的目标保持尿糖阴性

应用尿糖测定时需注意

①它不能反映确切的血糖水平及其精确变化,不能预告将要发生的低血糖反应。

②尿糖测定只能定性反映尿中葡萄糖浓度,要结合尿量才能真正反映尿糖的丢失和血糖水平。

③尿中排出糖量的多少与肾糖阈值有关,当肾糖阈值发生变化时尿糖定性也会随着改变。如肾糖阈升高(如老年人 和有肾病者)或肾糖阈降低(妊娠时)及伴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常致膀胱不能完全排空,残余尿增多)等。在上述情况下尿糖不能反映血糖水平,必须以监测血糖为主。

具体操作:每餐前30分钟排尿弃掉,临饭前排尿测定。如果血糖控制很稳定的患者,4次尿一般应是“- ”或“±”。此法可以用来调节食量的增减,也对调整治疗药物提供依据,尤其对胰岛素剂量调整有帮助。如饭前尿糖监测一直保持阴性,则应监测饭后2小时尿糖,它能反映出糖负荷后胰岛素储备能力如何。如果饭后2小时尿糖也是阴性或加减号,说明糖尿病控制得比较满意,如果出现“+”~“++”就要减少饮食的份数或增加胰岛素剂量或加服降低餐后血糖作用的药物。

尿蛋白监测

有无尿蛋白是了解糖尿病肾病的依据。

最能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是测定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微量白蛋白尿是指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若大于200μg/min则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眼底监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失明。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均应扩瞳后做检眼镜检查

血脂监测

糖尿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主要是血清TG升高和HDL-C降低以及小而密LDL升高。血脂异常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一般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

控制标准如下:

膀胱功能监测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此并发症约占糖尿病的26%~87%,有糖尿病神经病变者约80%有糖尿病神经性膀胱。

监测方法:有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时应及时查尿常规,膀胱肾脏超声波检查可发现有残余尿和肾盂积水。正常膀胱容积400ml尿,超过400ml有尿意感。如尿量大于500ml仍无尿意可考虑有膀胱功能的异常。

糖尿病患者足部的监测和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发生几乎均由大小血管病变所致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三个主要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大血管病变在糖尿病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皮肤坏死的最终原因是微循环功能障碍所引起。为预防糖尿病性下肢坏疽,除了积极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外,应避免各种诱因。

血压和体重的监测

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30%~5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发生高血压。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动脉硬化和肾脏病变,因而更易患高血压。应每月定期检测血压一次。

糖尿病患者应每月测量体重一次,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成人体重应不超过也不低于理想体重的10%为好。

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

重复多次注射同一部位,易有局都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故应轮流交换注射部位。胰岛素可注射在前臂外侧三角肌、大腿内外侧、腹壁及臀部等不同部位。吸收胰岛素快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

注意事项

①为准确抽取胰岛素,应选择能容纳所需计量的最小的注射器。

②查看胰岛素瓶上的有效期,不用过期的胰岛素。

③短效胰岛素应始终保持澄清样液,其他类型的胰岛素在混合后应保持均匀的雾状。

④抽取在注射器内的胰岛素,最好立即注射。如果注射两种胰岛素混合液,应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取长效胰岛素。

⑤注射时用70%酒精消毒皮肤,待酒精干后拿起注射器,捏起皮肤,迅速将针头刺入皮内,一般注射角度为45°~90°

⑥注射后不要用力揉注射部位,避免胰岛素吸收过快。如使用胰岛素注射笔,针头应该在皮下停留数秒钟使胰岛素完全吸收。

⑦胰岛素制剂于高温环境下易分解,引起失效。因此储存时应避免受热及阳光照射,且不能冰冻。因此胰岛素须保存在2~8℃的冰箱中。未开封的胰岛素在2~8℃时可保存30个月;已开封的动物源性胰岛素可保存3个月,人胰岛素室温在25℃时瓶装可保存6周,笔芯可保存4周。

如果觉得《实用糖尿病学读书笔记-第28章-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