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两手抓”

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两手抓”

时间:2020-01-12 06:29:30

相关推荐

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两手抓”

乙肝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持久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缓解肝病。“持久”两字反映了慢性乙肝治疗的长期性。临床上,很多乙肝患者没有认识到长期治疗的重要性,“见好就收”,导致病情反反

1乙肝抗病毒治疗强调三个方面

乙肝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持久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缓解肝病。“持久”两字反映了慢性乙肝治疗的长期性。临床上,很多乙肝患者没有认识到长期治疗的重要性,“见好就收”,导致病情反反复复。

也有因为发生了药物耐药而中途停药的。比较极端的例子发生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身上,一些患者在较长时间的治疗后发生耐药,没有及时处理或自行停药,结果引发了重症肝炎,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保证抗病毒治疗长期有效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教授谢青从医院和药物的选择,患者遵从医嘱的能力以及治疗方案选择三个方面给患者开出了“处方”。

能否遵医嘱很重要

医生在为患者确立治疗方案时,患者的依从性是十分关键的考察要素。依从性强的患者,可以按医生要求更多地了解疾病的特征、药物的特点,一旦确立方案后比较容易配合医生,为长期治疗提供了保障。而依从性差的患者,用药比较随意,对医生信任度也不高,治疗中断的概率大。要加强患者的依从性,一方面医院和媒体等相关机构要加大乙肝疾病的科普宣传,让患者了解乙肝治疗领域的现状和进展;另一方面患者要有主动获取疾病知识的愿望。只有患者与医生信息基本对称后,患者对医嘱的执行力才会加强,坚持用药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良好的依从性对患者的好处非常大。有关数据也表明,坚持治疗,病情得到稳定控制的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比未有效控制的人群低。

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目前,口服抗病毒药物有多种选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核苷初治的乙肝患者选择抑制病毒能力强、耐药低的药物能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从长期来看,也可避免药物耐药后导致的后续治疗成本的增加。坚持使用高效、低耐药的药物可有效阻止或延缓乙肝进展,避免病情反复,使患者重返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岗位,同时拥有较高的生活品质。我们也看到部分病人由于经济状况不佳,有些治疗方案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所以,患者在与医生沟通确立治疗方案时,也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否支持该方案。

选对医和药

选对医院 医生的正确诊断和用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随着《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在感染科或者肝病科医生中的深入宣传,越来越多的专科医生认识到了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所以,患者治疗应首选专科,那里的医生对治疗方案的把握和药物特性的了解都较全面。

选对药物 近年,感染科病房收治的乙肝患者呈下降趋势,而门诊的乙肝患者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大部分患者通过医生开出的药物加上门诊随访就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医生在确立用药方案时,应向患者介绍不同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安全性、是否耐药等特点,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乙肝病毒载量、经济情况和患者依从性等方面给一些建议,最终由患者来选择药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核苷类似物中各药物耐药率是不同的。拉米夫定耐药率较高,治疗1年的耐药率为14%~32%,5年耐药率为60%~70%;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乙肝,2年的耐药率为21%,治疗e抗原阴性乙肝,2年耐药率为9%;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的耐药率为0.3%,其后逐年增加,4年耐药率为29%;恩替卡韦是目前抑制病毒较好的药物,耐药发生率较低。由于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进行,发生耐药后必然要加药或者换药,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体内病毒载量高,选择强效抑制病毒、耐药率低的核苷类似物更好。(摘自《大众医学》)

(

2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两手抓”

近年来,乙肝治疗领域的新进展不断涌现,受到了广大患者关注。如何才能抓住乙肝长期治疗的关键环节呢?强效快速抑制病毒以及早日实现e抗原血清转换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真正实现康复治疗的目的。

我们知道,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鉴于乙肝病毒高载量(HBV-DNA阳性)和e抗原阳性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在于强效、快速抑制乙肝病毒载量,使乙肝病毒HBV-DNA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尽早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

注重整体,寻找长期治疗理想方案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首先应该具有可靠的疗效,即快速、强效抑制病毒的能力和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目前抗病毒药物大致分为两类,即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以往的治疗经验表明,干扰素在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有优势,核苷(酸)类似物则以强效病毒抑制见长。新一代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应兼顾这两方面的优势,以便为慢性乙肝治疗带来新选择。

科学指导,提高耐药管理认知率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还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比如在遗传毒性、致癌性、肾毒性等方面提供安全的治疗策略。此外,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应具低耐药性。

客观地说,耐药是所有核苷(酸)类似物的共性,但广大患者需要认识到,耐药是可以进行管理的。对于耐药应当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近年来,慢性乙肝治疗路线图的推出,已为临床医生针对患者疗程中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指导,进而大幅度提高了有效性和降低了耐药性。

(

3专家指正乙肝治疗常见误区

由于乙肝病程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认识误区和思想波动。对此,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一一作了解释。

误区一:有人害怕乙肝病毒会在吃饭中传染。很多家庭怕传染,吃饭时让表面抗原阳性的家庭成员分开吃,很多小孩子从小就被这样对待,性格受到了很大影响。

专家指正: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感染主要分几种方式:垂直传播(婴儿出生时母婴传播)、不安全的注射与输血、性接触等。因此,吃饭和正常的社交是不会传染乙肝的。

误区二:吃饭不好、恶心、呕吐,就是肝出了问题。

专家指正:实际上我们说肝炎病毒是“隐形杀手”,因为它不像心脏、肺那样出现问题就会有一些明显的症状,百分之七八十的肝炎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便有也不是肝炎的特异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耽误了病情。

误区三:很多人觉得肝炎治不好就不去治了,或到非常严重了才治。

专家指正:肝炎病毒虽然大多数不能完全清除,但是是可以控制的,经过抗病毒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机会。

误区四:害怕耐药,很多人因为耐药就不治疗了。

专家指正:耐药是很多药物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不能因此就不治疗。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病人要定期检查,如果用药半年病毒不能下降到一定程度的话,一般不能下降到每毫升血10000个病毒以下,就要考虑加药或者换药,不等耐药出现就抢先处理。不能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量,停停吃吃对病毒施加的压力不够,就很容易耐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性低的药物。今年3月24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亚太肝病研究协会第十八届年会上公布了恩替卡韦五年临床实验的结果,公布数据说108名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博路定 (恩替卡韦片)长达五年,93%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在临床研究的第五年中,没有新的耐药情况发生,五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

误区五:进行抗病毒的药物治疗时,DNA一转阴就马上停药。

专家指正:口服的抗病毒药的疗程是没有确定的,按照实践的经验,至少要治疗两到三年。这是因为临床显示,12%的e抗原阳性的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一年后,e抗原可转阴或转换,但这些患者还要坚持治疗至少一年后可停药。而大部分乙肝患者则需要长期治疗。

(

如果觉得《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两手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