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全麦+天然 10种食物标签不可靠

全麦+天然 10种食物标签不可靠

时间:2019-05-14 17:05:50

相关推荐

全麦+天然 10种食物标签不可靠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等说明物,可能是厂商最常用的误导性小花招之一。当你在超市里放下一盒食品,转而拿起另一个标有“无脂肪”或“全天然”的盒子时,你可能已经上当了。厂商经常打出漂亮的擦边球。毕竟,消费者对食品标签存有不少误解。美国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近59%的消费者搞不懂食品标签的真正含义。下面列出了若干种最常见和最具误导性的字眼,看穿它们,就能在超市里作出更明智的选择了。

盘点:10种“误导”标签

1、全天然:不要被这个词愚弄,它并不意味着其中所有东西都来自大自然。“全天然”是商家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完全没有给“全天然”下过具体定义,只要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质是合格的,食品制造商就不会惹来麻烦。

“一些标注‘天然’的产品里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而公司会争辩说,因为它们都是玉米里的成分,是健康的。”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立法主任史蒂芬·加德纳说,“这可不正确。”

2、全麦:喜欢购买健康面包和饼干的消费者,会比较留意标签上是否写着“全谷物”、“100%全麦”。全麦包括玉米、糙米和燕麦,比精致粮食含有更多的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因为在精制过程中被去掉的部分,很多对健康有益。

不过,并不是所有颜色较深的面包、饼干都意味着健康。它们中有些是用焦糖着色的,并非全部由全麦制作,比高度精制的白面包优质不到哪儿去。真正的全麦面包中有很多小粒麦麸,肉眼就能看到,口感粗糙。如果遇上口感细腻的“杂粮”面包,你就得看看成分表上更多的内容了。

3、未添加糖分:对特殊人群来说,这个标签很有意义。比如需要特殊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就会优先选择这类产品。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糖。包括水果、牛奶、谷物和蔬菜在内的食品中天然就有糖分,因此,就算这些商品中没有人为添加糖分,它们仍含有天然糖。另外,不加糖的产品中仍可能有其他玄机,比如含有麦芽糊精。这种碳水化合物能提高血糖。

4、无糖:无糖并不意味着这一产品含有更少的热量,其实它的热量可能反而更多。每100克或l00毫升固体、液体食品中,只要糖含量小于0.5克,即可称为“无糖”,而它们可能还包含着其他形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

这类产品往往含有糖醇,它虽然热量低(每克含有约2卡路里热量,是糖的一半),但能引起腹泻,久坐时可不要吃下很多糖醇。

5、无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对心脏不好,理想的摄入量是零。“实际上,号称不含反式脂肪酸的产品其实不是零含量,而是每100克或l00毫升产品中含量小于0.5克。”加德纳说,“而如果消费者吃下两份产品,也会得到累计的效果。”仔细看看配料表,如果出现“氢化油”这个词,那就意味着反式脂肪酸仍然存在。

6、增强免疫力:这是制造商爱用的误导性词汇之一。只要产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制造商就会使用这样的字眼,来给商品扣上一个“健康产品”的光环。事实上这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因为如果厂商更明确地指出产品有医疗或药理作用,就会触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联邦贸易委员会这类机构的严格审查。

曾有一宗围绕维生素产品Airbone的诉讼官司,最终以厂商支付2330万美元调解费收场。原因是该产品的标签写着“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且作为防感冒药销售,结果又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自己有效。

7、不含脂肪: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误导性标签。自从人们认识到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危险,市场上就开始充斥这类吹捧“不含脂肪”的产品。但实际呢?有时所谓的无脂版和全脂版含有几乎同样多的热量。“不要以为自己可以随意吃,因为包装上号称不含脂肪的,可能有大量糖;号称无糖的,可能有大量脂肪。” 托布-迪克斯说。还是检查标签上的卡路里含量比较保险。

8、源自真正水果:这类产品的包装上,往往印满了花花绿绿的各色水果。不过就算是标注“用真正的水果制成”的产品,也不意味着含有包装上的所有水果种类。制造商都会列出商品所包含的一系列成分,比如脂肪和胆固醇,但不见得会透露水果和谷物的比例。今年,美国加州有一名女子对Fruit Roll-Ups公司提起了诉讼,因为其产品是“梨浓缩”制成,其中却有草莓味,而又不含草莓成分。

9、不含胆固醇:不要从字面意义上看待这个词。它并不意味着“丝毫没有”胆固醇,而是每100克或l00毫升产品中含量少于2毫克;相对的,低胆固醇产品中则应该少于20毫克。

胆固醇由肝脏产生,说明只有动物产品如肉类、奶类、蛋类和黄油中才可能包含它。而有些以植物为基础的产品(如玉米油),也高调宣称其不含胆固醇,这就纯粹是凑热闹了。因为其他植物制品也都不含胆固醇。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少于300毫克。

10、有机:“有机”,听起来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一个词,它有着“全天然”的味道。不过它的“含金量”往往只是在培育过程中没有或极少使用化肥、杀虫剂,而并不是健康的同义词。有机食品也同样有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糖分的风险。

读懂食物标签 做个精明消费者

看配料表:含量大的原料排在前

食品的营养品质,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规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例如,某麦片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而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可想而知。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蔗糖,麦芽糊精,核桃……”其营养品质应当会好得多。

看食品添加剂:排名不分先后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成分的标注越来越严格。按国家标准,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都须在配料表中注明,即便消费者不认识也没关系。通常我们会看到“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添加剂()”的字样,而冒号后面或括号里面的内容,就是食品添加剂了。因为添加剂的使用量都非常小,低于1%,所以它们“排名不分先后”。

按规定,食品添加剂不能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而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这样,消费者可以从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剂”一词后面看到一些自己平日看不懂的名称,比如“柠檬黄”、“胭脂红”,和颜色有关的是色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和甜味有关的是甜味剂……看得多了,也会慢慢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熟悉起来。

看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但如果按净含量来算,很可能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贵。

例如,一种面包产品的价格可能令你心动,产品的净含量写着120克,而另一种写着160克,两者体积也差不多大。但是实际上,前者可能只是发酵后更为蓬松,但从营养总量来说,显然后者更为合算。

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够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虽然没有过期意味着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口感,但毕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同时,保质条件也极为重要。比如一种瓶装牛奶或一包豆制品,包装上标明在4至6摄氏度下能储藏5天,若在室温下存放,很可能一天之后就坏掉了。消费者必须注意食品包装上对储藏条件的说明。

看认证标志和产地信息

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标志、ISO认证标志、QS标志等。

QS标志是所有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在超市销售。有机、绿色和无公害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符合相关标准,特别是在农药残留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这不代表营养品质更好。原产地标志代表产品出自最佳产地,能达到这个产地所出产的知名农产品的应有品质。ISO认证标志代表着企业的管理质量,表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强,有利于预防生产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出现,但与营养价值没有关系。

如果觉得《全麦+天然 10种食物标签不可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