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一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

时间:2022-11-01 14:07:44

相关推荐

一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的原因

1、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2、病毒感染: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3、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yao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总之,遗传的易感性加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奇B4病毒感染.直接或间接造成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腺β细胞的破坏,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防范措施:

一些研究表明,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并且在他6个月以后才添加辅食可以略微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为了预防I型糖尿病的发生,家长应为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喝糖分多的甜饮料,少吃高热量的快餐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春、秋冬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受到病毒的侵袭和化学毒性物质的刺激。患了感冒及各类炎症时,要积极科学地进行治疗。

|1型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糖:正常人从肾小管滤出的葡萄糖几乎被肾小管完全吸收,每天仅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32~90mg),一般葡萄糖定性试验不能检出。糖尿通常指每天尿中排出葡萄糖>150mg。正常人血糖超过8.9~10mmol/L(160~180mg/dl)时即可查出尿糖,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老年人及患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升高,血糖超过10mmol/L,甚至13.9~16.7mmol/L时可以无糖尿;相反,妊娠期妇女及一些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时,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亦可出现糖尿。糖尿的检查常用的有班氏法(借助硫酸铜的还原反应)和葡萄糖氧化酶等。班氏法常受尿中乳糖、果糖、戊糖、抗坏血酸、先锋霉素、异烟肼及水杨酸盐等药物的影响,呈现假阳性,且操作比较不方便,现已渐被淘汰;葡萄糖氧化酶法由于酶仅对葡萄糖起阳性反应,特异性较强,但当服用大剂量抗坏血酸、水杨酸、甲基多巴及左旋多巴亦可出现假阳性。尿糖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一般仅用作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和提示可能为糖尿病而需进一步检查的指标。尿糖的影响因素除考虑肾糖阈及某些还原物质的干扰外,还常受尿量多少及膀胱的排空情况等影响。

(2)尿酮:尿酮体测定提供了胰岛素缺乏的指标,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将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进一步行血酮体测定和血气分析。尿酮体的测定采用硝酸钠与乙酰乙酸反应,形成了一种紫色物质,提示尿酮体阳性。但以硝普钠为基础的反应不能测出在酮体(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中在数量上占主要部分的β-羟丁酸。有报道使用含巯基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时,可产生假阳性;而如尿标本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则可产生假阴性。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其他急性疾病或严重应激状态时,以及妊娠期间,或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时,应进行尿酮体检查。

(3)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测定可敏感地反映糖尿病肾脏的受损及其程度。在糖尿病肾病变早期,24h尿蛋白一般<150mg,且呈间歇性。严格控制血糖可使尿蛋白消失。运动后尿蛋白可明显由小到大。Mogensen认为运动试验是糖尿病肾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试验。

2.血液检查

(1)血糖:血糖增高,多数为16.65~27.76mmol/L(300~500mg/dl),有时可达36.1~55.5mmol/L(600~1000mg/dl)或以上,血糖36.1mmol/L时常可伴有高渗性昏迷。

(2)血酮:酮体形成定性阳性。但由于血中的酮体常以β-羟丁酸为主,其血浓度是乙酰乙酸3~30倍,并与NADH/NAD的比值相平行,如临床发生酮症酸中毒且血以β-羟丁酸为主而定性试验阴性时,应进一步作特异性酶试验,直接测定β-羟丁酸水平。

(3)酸中毒:主要与酮体形成由小到大有关。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乙酰乙酸和丙酮可与硝普钠起反应,而β-羟丁酸与硝普钠不起反应。大多数情况,DKA时,血清中有大量的乙酰乙酸与硝普钠起反应。本症的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pH可在正常范围内,当失代偿时,pH常低于7.35,有时可低于7.0。CO2结合力常低于13.38mmol/L(30%容积),严重时低于8.98mmol/L(20%容积),HCO3-可降至10~15mmol/L。血气分析碱剩余增大,缓冲碱明显减低(<45mmol/L),SB及BB亦降低。

(4)电解质:应注意血钠、血钾、血磷和血镁的测定。

(6)血肌酐和尿素氮:常因失水、循环衰竭(肾前性)及肾功能不全而升高。补液后可恢复。

其他辅助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常和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所以眼底检查一旦发现视网膜病变就要警惕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存在。依据病情可选作B超、心电图等检查。

|1型糖尿病超5年要防肾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这一疾病,大家开始更多的关注糖尿病肾病的病因,通过了解病因来治疗和预防它给广告大人群带来的病痛。

引发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有哪些?

1、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病因之一。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也会出现肾脏病变,而且患者不同个体间系膜细胞GLUT1菜单达及调控上的差异也会导致患者易患肾脏损害。

2、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重点是表现在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这里所讲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肾小球基膜Ⅳ型胶原信使糖核酸增高;压力的增高;高血糖的影响等等。

3、高血糖症的损害:研究证明,高血糖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将可能会开快车该病病症的发生发展;与之相反的是,良好的血糖控制将会明显的延缓该病病情的发生发展

4、受高血压的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虽没有直接关联,但原有病程中至微量白蛋白尿期时或高血压的血压升高后确能开快车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使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加重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

糖尿病肾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1、蛋白尿 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临床蛋白尿,只有用放射免疫方法才能检测出微量蛋白尿。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惟一的表现为蛋白尿,蛋白尿从间歇性逐渐发展为绵亘。

2、水肿 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水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水肿。若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水肿加重,多为疾病进展至晚期表现。

3、高血压 在1型无肾病的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较正常人并不由小到大,2型糖尿病病人伴高血压较多,但若出现蛋白尿时高血压比例也升高,在有肾病综合征时病人伴有高血压,此高血压大多为中度,少数为重度。

4、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进展快慢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病人轻度蛋白尿可持续多年,但肾功能正常,有的病人尿蛋白很少,可快速发展出现肾病综合征,肾功能逐渐恶化,最终出现尿毒症。

5、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病人,可有轻度的贫血。

6、其他脏器并发症表现 心血管病变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累及自主神经时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几乎100%合并视网膜病变,但有严重视网膜病变者不一定有明显的肾脏病变。当糖尿病肾病进展时,视网膜病变常开快车恶化。

|1型糖尿病饮食要求

1、注意饮水1型糖尿病人千万不可限制饮水,尤其是正在减肥的病人更应保证水的供应,可喝矿泉水、白开水、苏打水、茶水或无糖咖啡等;吃饭前喝一杯水可有饱胀感,能起到少进食的作用。

2、少吃多餐1型糖尿病饮食时宜少吃多餐。每天多吃风顿饭,每顿少吃一点可以减少餐后高血糖,有助于血糖的平衡控制。

3、严格限制蔗糖及甜食:不吃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饮料。

4、食物宜粗不宜精: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及豆类、蔬菜,以绿叶菜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

5、糖尿病人一旦感冒,要由小到大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打胰岛素的患者。在空腹、饭前、饭后、餐前、夜间等时间点都应该检测。

6、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如果因为饭量销价,餐后血糖销价,应该减少餐前胰岛素注射剂量,基础胰岛素剂量保持不变。如果因为发热等应激状况,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应该由小到大基础胰岛素的剂量。

1型糖尿病人适当运动适量饮食,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讲解了,希望大家注意每天的饮食,饮水也是需要注意的,每天的零食使用也要注意,饭量的多少应该注意观察,积极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觉得《一型糖尿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