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大全8篇)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大全8篇)

时间:2020-11-13 06:14:31

相关推荐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大全8篇)

中药炮制的论文题目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需要。总结需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改进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剧本片段,可以让您了解到不同戏剧作品的风格和魅力。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成本会计》是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要课程,《成本会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内容,熟练运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独立组织、完成成本核算,具有较高动手能力。因此,《成本会计》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职业类学校在《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职业类学校在《成本会计》教学方面,存在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造成学生学会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相互脱节,实际教学效果与培养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的预期目标相距甚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的《成本会计》实习教学存在不足。《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习教学是成本会计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职业类学校讲授《成本会计》课程时,往往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实习教学,教师按大纲讲课,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只传授理论知识,轻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成本会计》教学计划中理论课课时比例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而且实习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而且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性。如何加强《成本会计》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成为《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中心。

(2)现行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目前,各类职业学校《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大多学校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理论课,完成理论课教授以后,让学生集中时间进行模拟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完全脱节,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能与模拟实训内容相融合;学生毕业前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短时间实习,由于本地区企业较少,可供学校选择的企业不多,学生实习过程中很难接触到成本核算的内容,即使接触到了相关内容,由于实习计划不切合企业实际,也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实训的内容与企业的核算内容大相径庭。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块的教学方法,存在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割的弊端,造成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感觉《成本会计》很抽象难懂,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整体的把握,得到的只是知识的片段;《成本会计》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割裂,造成学生只会做练习过的成本核算内容,不能将成本会计核算的每个步骤串连成一个整体。到单位实习时,学生就无从下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3)现行的《成本会计》实习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匮乏。现行的《成本会计》实习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没有独立的系统,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专业实习就是简单安排学生到接纳单位“镀金”,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三者中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造成学生的专业实习缺乏目的性;加上有些单位成本会计业务少,会计处理方法简单,会计业务水平不太高,使《成本会计》的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做好职业学校《成本会计》实习教学的对策。

针对现代《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成本会计》自身的特点,为改善成本会计的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案例教学法。职业类学校学生基础一般较差,学习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乏对工业企业实际生产流程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进行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实习专题,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授的内容分为简单、一般、难点。简单、一般的.内容学生易于掌握,针对成本会计中的难点内容,教师应广泛收集有关企业的相关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从企业背景、核算原理、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将抽象的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以案例引导、启发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2)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成本会计》的实习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运用案例教学增加学生对抽象语言的理解,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其理解相关学习内容,我们可以把相关实训课题通过画面、流程图、动画等手段模拟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过程、重点的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等内容相对枯燥,课堂讲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好的实习内容,应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制作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必定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像“成本会计对象”“产品成本构成”“生产费用分类”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布置学习内容,把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以思考题的方式写出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巡视课堂,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先学后教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成本会计》的实习教学实践中,除了采取以上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应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社会调查、课题设计等实践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内容根据“岗位适应性、行业载体、核算为主兼顾管理”原则进行取舍,以增加实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坚持理论教学和“成本会计岗位实训”有机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合理设计《成本会计》实习教学体系,依据《成本会计》实践工作岗位需求,确定适合的实践工作岗位,加大实习教学。这样,一定能培养出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成本会计人才。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为使部分师范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应发生相应改变。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同样重要,知识的学习应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技能的培养要着重使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实践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国务院提出,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建设中国高校的分类体系,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先从现有的本科高校划出一部分,推动它们逐步地、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技术技能型人才。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种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符合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人才本身对基本知识掌握熟练并灵活运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

我国部分师范院校要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改变培养目标。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一直以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要发生变化,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一、学:理论学习要注重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两部分,教育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教育基本理论。

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不是说只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不能盲目地削减理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由理论的特点决定。

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首先,理论为人们提供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改造。个人被历史文化占有,从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存在。正是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变化着的、发展着的世界图景,正是历史文化规范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其次,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再次,理论为人们提供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规范,从而塑造和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在现实的价值矛盾中,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具有“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对个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理想等具有“导向”和“规范”的作用[2]。

理论本身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理论具有历史性,是人类以往对世界认识的结晶,它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反观现实的实践活,对现实生活有指导作用。第二,理论具有时代性,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第三,理论具有系统性,它是概念的逻辑系统,反映实践活动,并引导实践活动使实践自我超越。

理论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批判性地反思实践活动并规范性地矫正实践活动,在反思、批判和矫正的基础上,促进世界的发展。理论对实践的规律性把握有利于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缩短”并且“减轻”实践过程中的“阵痛”,以尽可能少的代价促进自己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发展。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论教学不能缺失。

但是理论学习的内容应与过去有区别,不能面面俱到,要进行科学的选择。由于大学里的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还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之社会发展迅速,大学里学的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存在部分知识过时的现象。因此,教育类课程的理论局限于那些最基本的理论,凡是与客观实际有紧密联系的不能作为纯理论知识讲。基础知识,就好像房子的地基一样,是基石,是最初的东西,是决定上层建筑牢固的根基。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大学里同样适用。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技能和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同时获得健康正确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更有利。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要紧密联系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这次改革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

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不能不考虑时代背景、教育背景的变化。教育基本观念和教育的价值取向要适应时代变化。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培养未来的教师首先要将最基本的和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

二、做:教学强调实践性。

教育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获得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专业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设计教学、组织管理、表达、教育教学机智、反思、研究、创新等多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要使未来的教师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3]。

(一)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全过程。

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教学理论流派之一,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方法。要求选取蕴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习者的主动性统一起来,目的在于克服教材内容的繁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强调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条原则,即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接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这种知识有助于学习者举一反三。

比如,讲“教学”这一章。传统讲授方法是按照教学与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顺序[4]。另一种是将教学这部分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讲教学概述、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5]。这样讲顾及了知识的系统性,但存在很大弊端。第一,不易形成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性了解。第二,容易导致遗忘。第三,不利于系统知识的运用。

运用范例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选择一两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将教师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文字和视频资料一一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每个环节进行讨论、评价,并想想如何做自己该怎么办,将每个环节中所蕴含的教育基本理论一一讲解。对于没有亲自接触过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学生来说,观摩和模仿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眼看看一线教师是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又是如何辅导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用理论解释实践,用实践展现理论的运用。如果有两个典型案例,则两个案例之间可以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引发思考,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二)模拟课堂。

模拟课堂是师范教育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指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教学活动中,由一名学生扮演教师,其他学生扮演中小学生,共同完成完整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6]。

模拟课堂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模拟教学一般包括环节模拟、专题模拟、试讲和微格教学四种形式。环节模拟时间短,操作简单,但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教学的思维。专题模拟边学习理论边练习,有利于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理论视野,但不利于教学技能的全面训练。试讲,时间有限,特别适合发现学生缺点,不适合培养学生全面的教育教学技能。

采用微格教学培训教师,效果显著,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单个技能的训练使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记录学生教学行为能直观、形象、及时地做出反馈,但分解教学行为的做法并不科学,有效实施需要时间保障、设施保障和师资保障,而这些在某些条件下难以做到。模拟课堂让学生完整地上一堂课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给学生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理论是实践的高度浓缩,掌握了实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对世界的普遍性解释,能指导我们举一反三。理论来自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学得好,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实践出真知,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强调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综合素质优秀又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成为各高校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对二外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作了阐述.

作者:林梅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00刊名:南北桥英文刊名:sourthnorthbridge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二外英语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竞争力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对中药材的进行炮制之前,一定要清楚的认识中药材的性质。对含有毒性的中药材的炮制,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2]。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

2净制法。

主要是指药材通过净制的处理过后,使毒副作用祛除。例如:白首乌的外皮含有剧毒,经过加工之后,大大降低了何首乌的毒性。又如:巴戟天的木质心中含有大量的铅,祛除木质心过后,使铅的含量大大降低。再如蕲蛇:因头部有个毒腺,并且含有大量的溶血性毒和出血性毒[3],当人畜被咬伤之后,即内脏出血,所以必须要祛除该蛇的头部,祛除毒性。

3水制法。

水中祛毒,毒性溶解于水中,降低毒性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洗、泡、漂、浸、润、水飞等。下面介绍两种。

浸泡法。

水飞法。

药材通过反复的研磨,使其成分溶于水的毒性被祛除,从而达到祛毒的目的。例如:雄黄,有效成分as2s2是不溶于水中,但是剧毒成分的as2o3则溶于水;经过水飞制成了极细的粉末,并反复的操作,使其有毒成分逐渐溶于水,降低毒性。一般雄黄:水=1:500以内,水温大于90℃,除去as2o3的效果最好。

4火制法。

借助外力火处理药材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广泛的,常见的方法有:炒、炙、煅、煨等。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法。

清炒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性温,味较苦、辛;有毒。将干净的苍耳子放进锅内,使用中火清炒,直至成焦黄色即可,然后碾去刺,筛干净。该药经过清炒之后,毒性降低,止痛、祛风湿,并且还能通鼻窍。槐花炭190℃以前制备的,其止血作用随制炭温度升高而增强,以190~195℃制成的槐花炭止血作用最强。所以有些药材清炒时,对温度的掌握很重要。

米炒法。

米炒主要是为了矫正臭味,降低毒副作用。例如:斑蝥,性热,味辛;含有大毒。将米放进锅中,中火加热直到冒烟,再放斑蝥混合清炒,直至将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祛除米、头、足、翅,晾干即可。炮制后的斑蝥,降低了毒副作用,气味也得到了矫正,并可以内服。

该方法包括多种:酒炙法、醋炙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

醋炙法。

该方法能够引药进入肝脏,从而增强活血止痛的功能,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缓和药材的性质,还能矫正臭味。例如:延胡索,性温,味苦、辛;归于脾脏和肝脏;能活血、止痛、行气等。用定量的米醋读延胡索进行闷润,直至米醋被吸收完,然后将延胡索放进锅内用文火炒干,然后取出晾干即可。一般醋炙法100千克药物,用米醋20~30千克,最多不超过50千克。

蜜炙法。

该方法能够降低副作用,矫正辛臭气味,润肺止咳、益气补脾,缓和中药材的性能等。例如:甘草,性平、味甘;先用水稀释蜜,再将稀释好的蜜汁倒入甘草中,搅拌闷润,放进铁锅中使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的时候再取出晾干即可。蜜炙后的甘草性温,调和诸药,和胃益气等。蜜炙法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5水火共制。

利用水和火共同炮制药材,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毒副作用。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煮、蒸、淬等。

将药材放进适当的容器之中,加上适量的清水煮,用以祛除药材的毒副作用。例如:川乌,该药材毒性较大,通过蒸或者是煮4~6h之后,能够降低毒性。清半夏在炮制的过程中先清水浸泡(夏7天,冬14天左右),日换水1~2次,泡至稍有麻辣感,再加白矾煮透,或加白面制团切薄片干燥,即得清半夏。

将药材煅烧红后,迅速将其放进凉水或者是在醋中,使其达到酥脆。例如:醋淬自然铜(每100千克自然铜用醋25~30千克)。

6小结。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是多样化的,因减毒机理的不同,所采用的炮制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炮制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药材的疗效;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毒副作用;减缓药材的性能;改变药材的作用趋向;便于储存;服用方便等。总之,是为了提高中药材在临床上的使用。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本文就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一、教辅手段——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静态信息动态化,有利于反映生产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药厂gmp车间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很少有实地参观考察的机会,而使用影像资料可以生动直观地反映生产过程,轻松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的直观认识。使用影像资料可生动直观地再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配以解说等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且逻辑性强,印象深刻。利用flash动画模拟制药设备运行状况,有利于讲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讲解压片机的构造和原理时,用flash动画表现压片过程中上冲、下冲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压片的细节过程有一定认识,再用录像展示压片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抽象概念直观化,有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

中药药剂学授课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新剂型比较抽象,实践教学中又不能涉及,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往往难以理解,利用图片则可形象展示其外观或内部构造,有利于抽象概念的掌握。如利用实物照片展示纳米乳剂的透明外观及普通乳剂的白色浊液,进而指出纳米乳剂因其质点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而使光线可透过形成透明外观,可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再如用图片展示微囊、脂质体等药物载体的结构或其电镜照片,形象而直观,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口述描绘。

(三)信息量大,可灵活调整,容易跟踪学科前沿,形成对教材的补充。

由于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又受篇幅所限,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研究动向。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通过查阅文献或结合自己的科研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如靶向给药中的受体途径,近年来病理学的研究特别是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诸多的受体途径,教材中均未涉及,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科研动向。

(四)可形成网络课件,打破授课的时空限制,形成良好互动。

目前很多高校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材料上传至网络,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复习相关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言,就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就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对在课堂授课中不善于表达个人疑问的学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亦可在网络平台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出的意见对授课进行适当调整,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中药药剂学课程直接与生产实际相关连,实践性强。为弥补欠缺生产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药品生产企业拍摄的常用中药制药设备工作运行以及常见剂型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资料逐步补充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理论课教学相对抽象、空洞的现象有较大改观。

(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本课程组成员承担着国家支撑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在科研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经验教训结合相应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基础的科研素质的养成。针对本课程属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发展较快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现有的学科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信息,每学年与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授课对象有近80%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掌握的本行业的相关信息、动态介绍给学生,对学生就业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构建较为完善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验证性实验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强调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和手技,达到合理安排、规范操作的效果;设计实验突出综合性、创新性。除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以外的三个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训练达到基本掌握能根据处方特点、要求以及临床需要,进行中药新制剂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中药制剂工艺条件、稳定性的考察和优选。

四、充实“综合技能培训”的内容。

“综合技能培训”(中药药剂部分)主要是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前,对其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常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及调试、保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主要针对与中药生产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结合实例介绍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管理程序、基本运营情况以及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技巧等,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使学生对中药生产企业管理运营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对学生毕业前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迷茫甚至恐惧心理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四问”教学法。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质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四问”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授课中还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出疑点式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上课时,适时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导向式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在较为关键之处,提出彼此相关的问题,连续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探究和总结;提出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在教学中变换思维角度,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开拓新思路,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设计互逆式问题,启发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逆向思考,使学生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引入pbl教学法,并形成自己特色。

我们在中药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了题目为“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的pbl教学,先由主讲教师制定出pbl教学法实施计划,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课讲授的中药制剂的浸提、分离、纯化、浓缩的单元操作及浸出制剂的制备内容,每组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处方,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制备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中药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座谈,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结语。

在培养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中药学高水平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2]时军等.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14(12).

[3]王晓颖.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讨教改关键之教师因素[j].海峡药学,,23(3).

[4]王英姿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j].齐鲁药事,,31(1).

[5]沈岚等.中药制剂分析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j].药学教育,,23(6).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历代中医临床用药均要求有些中药要去心,所谓“心”一般是指根类药材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芽。实际上还包括根的枯朽部分、花的花蕊、部分果实的种子、种子的胚及鳞茎的茎等。版《中国药典》也要求中药巴戟天,莲子,地骨皮等在中药炮制中必须去心。这对于各中药饮片厂在制订去心中药的生产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时,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现仅就巴戟天,麦冬,远志三药为例报道如下。

1中药去心的目的。

去掉非药用部位根据本文查阅的有关历代医药文献,对历代炮制方法要求去心的几十种中药进行分析,其中绝大部分是出于去掉非药用部位的目的。“心”作为非药用部位有必要去掉。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历代医药文献对此记载不多,仅有几种。如莲子心、莲子肉,虽然同出于莲子。但莲子心(胚芽)以清心为主,而莲子肉以补脾涩精为主。两者作用不同,应去心分别入药。还有如花椒(果皮)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其“心”即椒目(种子)行水平喘;连翘(果实)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其“心”即连翘心(种子)清心安神,利小便。等均应分别去心使用。版《中国药典》亦要求莲子去心、花椒去目,但并未要求连翘去心。

消除药物副作用历代医药文献基本上都认为“去心”可以消除药物副作用。如梁代陶弘景谓:麦冬“汤浸,抽去心,不尔,令人烦”;宋代唐慎微称:麦冬“温水洗,去心用,不令人烦,惟伤寒科带心用”;明代李时珍云:巴戟天“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雷曰远志“凡使远志,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等都说明古人认为“心”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令人烦”的不良反应,影响药物疗效,故必须去“心”。

净制法巴戟天,晋代始载有“去心”。麦冬,汉代始载有“皆微润抽去心”;清代载“去心”。远志,南齐始载有“去心”,唐代有“捶破去心”;宋代有“去心,取上粗皮用,用之打去心”;明代有“去心取肉”等净制法记载。

切制法巴戟天,梁代始载有“捶破”;宋代始载“去心,用无灰酒煮五七沸以来,却晒”,“去心面炒”,“盐汤浸打去心”;元代有“剥肉,酒浸,炒干”;明代有“去心,用无灰酒煮五七沸以来,却晒”,“去心面炒”,“盐汤浸打去心”;清代有“去骨,酒洗”等。

巴戟天近年来,全国各地尚有“盐制”“甘草制”“酒制”等炮制方法。版《中国药典》仅收载远志和制远志两种规格。《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要求“去心,切段,干燥”。其作用生用解毒消肿,甘草制主要用于安神化痰,蜜制主要是补脾益气,安神化痰。麦冬:全国各地尚有:“润透去心,带心轧扁”等记载。

麦冬近年来,全国各地尚有“润透,去心”,“带心轧扁,朱砂拌匀”,“清炒至微焦”,“米炒黄至微焦”,“蜜制”等炮制方法。现行《xxx药典》规定:“洗净,润透,轧扁,干燥”。其作用,朱麦冬以清心除烦为主,酒浸制其寒,米炒治滑肠等。

远志近年来,全国各地尚有“蜜制”,“朱砂制”,“炒制”,“麸制”,“炒炭”,“蒸制”,“生姜制,甘草制”等制法,并未提及到去心。但中央电视台却专题报道:中国中药的龙头企业,北京同仁堂在生产某中成药时,为严把质量关,还专门采用人工净选去掉远志中令人心烦的远志心。其质量意识实在难得可贵。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潘懋元先生认为,一般将人才类型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指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则是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季诚钧认为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法》第16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标准定义为:“合理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必要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综合前人观点,笔者认为学术型人才是以掌握科学知识、研究客观规律、揭示技术原理为主,人才按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以掌握技术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为主,人才按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合格的基本素质和具有一定特长,一是按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进行培养,使其具备现代工程师的综合素质;二是不苛求学生成为全才,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条件,在某一方面形成明显优势,形成特长。所以应用型人才特色是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特长突出。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别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是相对于科学知识,更注重技术知识;相对于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创新;相对于某学科知识纵向精深,更注重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相对于实践验证理论,更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相对于升学深造,更注重就业导向。所以衡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基本标准与类型标准的有机统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巩固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又多起来。和,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把中俄合作推向高潮(,中俄互办语言年)。正如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王铭玉所说的那样,伴随着(中俄)两国经贸、科技往来的逐渐正规化,以及双向需求的旺盛,第三次俄语热潮正在到来。这次俄语热是一次理智的回归,它不会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几年即逝,而将是长期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确定:“前中俄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到两国贸易额提升到亿美元”的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双边关系在未来将有一个稳定向上、加深和拓宽的过程,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培养既通晓俄语又精通经贸业务人才是市场所需。中俄经贸往来的增多,社会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承之加大。但是不同以往的是现在的中俄合作在领域和深度方面都有了变化,中俄合作从农业、林业、纺织业、食品业等领域深人到文化、科技、旅游、会展等各个层面,合作的多领域、深层次对新时期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外贸行业目前是吸纳俄语毕业生最多的。一般毕业生进入公司以后,要兼做业务员、跟单等,除了俄语外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一定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

所以从整体上说,俄语的社会需求较好,但是高校俄语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首先从数量上说,我们每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有五、六千人,加上留学回来的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不超过万人。这有点跟不上日渐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俄语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学校由于资金、课程设置等原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掌握的是“哑巴俄语”,一到实际场合就表达不好,有些学生虽然上过经贸课程,但却不能在实际贸易环境中很好地运用出来,这样质量的“人才”即便岗位再多,也会面临就业危机。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复合专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同规格,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从总体上我们至少可以把俄语的复合专业划分几个大方向,比如综合性大学可朝向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理工科院校可朝向某一科技专业,外语院校可以朝向俄英双语、语言、文学等。各地区院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走出自己的路子。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地处政治与文化中心为背景,在复合型专业与方向课程上多以外交、外事管理、高级译员和文化交流为主;上海外国语大学则以上海建成为经济、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复合型专业和方向课上多以经济、金融、贸易、管理、广告经济法等方向为主;这样我们可以为国家输送各种专业的复合俄语人才,也会减少因俄语办学口径窄引起的人才拥挤现象。

为了满足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发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和经济学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我们创办了商务方向的俄语专业,从20开始招收俄语专业本科生,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至今现已有135名俄语学生,专职教师5人,俄语外教2人,特聘教师3人。专职教师中有两人是博士学位,硕士三人。副教授职称2人。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除了专业基础课外在专业核心课方面我们围绕商务、经贸知识开设了经贸俄语、俄语函电、商务谈判、国际贸易课程。这些经贸俄语类课程,使学生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

首先,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属于哪种类型是由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所决定的。虽然在学校和人才方面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但目前我国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混淆不清。很久以来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是语言文学研究型的人才,注重语法和文学教学,这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的初、高中已基本取消了俄语基础教学,所以俄语专业毕业生到中学担任教学工作的机会几乎为零,有些虽然进到地方中学任教,但基本已改科教其它课程了。所以传统的俄语教学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这无形中就导致俄语教学按知识类学科的方向发展,这脱离了学生目前就业所需,这也是俄语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按照课程理论外语为工具学科的分类,我们应把俄语教学界定为以培养俄语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侧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四、商务俄语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

目前国内高校“经贸俄语”课程的开设存在以下难点:

1)是无章可循,此课程虽然已经在高校中开设有,但至今在全国性的专业俄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设置有关该课程的内容,并且大纲也是多少年前制定的,各校只是按照“地方性法规”行事。

2)缺乏课外实践平台。“经贸俄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是离不开课外的实践活动。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只有在黑龙江、吉林、新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俄语学生这种机会相对多一些,其它地区俄语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学生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感觉,不知道课上的内容在何时、何地能用上。

3)“经贸俄语”课程学时偏少甚至致使课程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4)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现有的经贸俄语专业的教师可以分为3类,即纯俄语语言类教师、经贸俄语类教师、经济贸易类教师。俄语专业教学在我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和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对于经贸俄语专业来说,有充足的师资来完成俄语语言教学。绝大多数的经贸俄语专业教学也都是由从事俄语语言教学的教师来完成的,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俄语语言知识,但国际贸易知识却相对薄弱,因此造成重俄语轻经贸的现象。这些教师通常只是进修相关的几门经贸课程,并不具备系统的国际贸易知识。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的俄语教学方法一样,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机械地讲解,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课堂上仍采用大量讲解、填鸭式灌输的老方法,过分强调单词讲解和语法分析,而忽略了经贸俄语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还有有些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未来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往往具有盲目性。其结果是使得经贸俄语专业的毕业生俄语的基本功底较好,对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也有了解,但在经贸实践方面却很欠缺,毕业后不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掌握了不少经贸知识,但是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出真正的高级经贸俄语的复合人才,必须引进专业的经贸课程的教师,这样才能拥有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商务俄语教学改革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改革目标,要贴近实际、建立校企共建的培养环境;实施学校主导,多方合作的培养方式;突出项目载体,做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能力导向,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

2.课程体系要涵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应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课程应包括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理论来指导实践。课程之间要优化整合、避免重复,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着重向商务俄语方向发展。

3.在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广泛利用社会有效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级合作、国际合作来借力发展。设计出“社会实践+校外实践+校内实践”的三类项目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在师资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师资队伍多元化。

4.学习评价多样化:考试考核方法多样;打破以往单一“闭卷笔试”模式,注重学生俄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口语表述”可以在第一学期就进行,可将基础俄语课程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平时课堂上也应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避免“哑巴外语”,避免学生“语法知识”与“口语能力”不同步,避免学生再次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让学生们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应本着考试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原则。

【参考文献】。

连娟,兰宜生。中俄贸易发展的新问题及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进入贸易大国行列后对中俄贸易的透视.西伯利亚研究,,32(1)。

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思路.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

唐光彤,胡守信。外贸俄语强化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孙玉华,刘宏。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外语与外语教学,(1)。

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摘要:

中药炮制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研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传统特色学科,与中医临床医学紧密相连,医药结合可提高中医生临床工作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中为中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中药炮制学的选修课程实践,浅谈对中医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中医学;教学实践。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炮制会对中药药性产生影响,不同炮制方法对该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则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规格、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门学科,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等考试的科目之一,和中医临床紧密相连[1]。自古以来,我国的名医大家都是药学与医学兼备,如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他们不仅在医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药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们大多从事制药和医疗两大实践,并涌现出不同医学流派,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争鸣。不同医家采用的炮制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医疗实践验证疗效并改进炮制方法,真正做到医药结合,在他们的著作中多处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并运用中医思维模式阐明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2-3]。

中药炮制正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据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归纳和总结药物炮制前后药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针对性的变化,从而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炮制和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医生只有熟悉系统的中药炮制理论,才能根据临床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中药炮制品。随着学科划分日趋精细,中医药人才培养从师徒相传到院校培养,加之课程安排的限制,目前年轻中医生普遍存在“医不知药情”的现象,很多中医生不能很好地在临床中使用中药炮制品,因此,在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是十分必要的[4]。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已认识到中药炮制的重要性,部分院校已在临床专业开设了《临床中药炮制学》这门课程,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在我校将该课程列为教学计划的情况下,笔者自开始尝试在中医临床相关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选修课程,最初开课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中医临床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中药学专业不同,而中药炮制学教材和授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使中药炮制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中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在临床上如何应用中药炮制品,另外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有一定关系。后来,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积累也逐渐丰富,比如丰富教师自身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调研,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参考《中药采收加工学》和《中药调剂学》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如此,在课堂上既可以与临床专业的学生形成共鸣,进行互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3-7]。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中药炮制学开课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增加学科外延内容。

选修课程刚开课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出勤率低。通过调研,学生认为授课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所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适当增加其学科外延内容。如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等内容。比如介绍人参、三七时,会介绍到人参、三七的采收期、产地加工、炮制等内容,如人参一般5~6年采收,特殊品种如石柱参需12~采收,一般8~9月采收,产地可加工成红参、糖参等。临床应用时,人参味甘,味苦,性平,可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等,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多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三七一般种植3~4年采收,7~8月采收者为“春七”,翌年1月采挖者为“冬七”,两者相比前者质量更佳。巴戟天除了介绍净制的重要性之外,采收期也非常重要,巴戟天以种植5~6年后采挖为宜,采收时间以秋、冬季为好。采收不当会影响到药物药效成分的积累,进而影响临床功效,还和当地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临床应用时巴戟天除了生用之外,还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生用具有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肾虚兼风湿之证,盐炙后引药归肾,温而不燥,补肾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甘草制后增加甘草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产地中药材加工方法内容时,介绍到硫熏工艺部分学生反响较大,针对学生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效果较好。介绍处方调剂内容时,会介绍毒性药物的保管、处方调剂的特殊要求等。如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毒性中药需特殊保管,包括专库、专柜,双人、双锁保管的基本要求,开具毒性中药的处方剂量,处方保管要求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扩展,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改善。

2另类方解。

课程的考核方式尝试过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但都不尽人意。论文更多的机械的拼凑,毫无新意。后来的考核方式仍然以论文为主,但是论文的要求有所变化,要求学生任选一中医方剂,从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四个方面对方剂进行方解,另外可根据临床或当地特色炮制方法展开讨论。学生提交的论文以自选方剂进行方解为主,从处方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调剂要求几个方面解释处方。比如学生自选大承气汤进行分析,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为泻下剂,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传统方解多从中药功效方面进行解释,如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本科程所谓方解主要从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医方剂。如分析大承气汤方中药物了解到大黄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不同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不同,如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湿热黄疸等;酒炙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多用于目赤、咽喉肿痛等;熟大黄,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热有淤血者。醋大黄与生大黄相比泻下作用减弱,以消极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滞等;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缓泻而不伤正气,逐淤而不败正。从各药特点分析结合大黄承气汤主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该方应选用大黄饮片中的生大黄。再如厚朴药材的采收期较长,一般选择15~树龄的植株,树龄愈长皮愈厚,油性愈足,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期为5~6月,此时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组织发育旺盛,薄壁细胞富含水分,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疏松,易剥离,采收时可采用环剥的方式。采收后的厚朴如为川厚朴,还应进行“发汗”。厚朴味苦、辛,性温,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但是生厚朴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一半内服不生用,姜炙后可消除对咽喉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多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等,故调剂时处方写厚朴应调剂姜厚朴。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从另一角度加深对中医方剂的理解,更有利于将来的临床工作。学生论文中,部分学生在方解中配以饮片和原植物彩图,少数学生对方剂的配图采用手绘,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用心,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改观。曾有一位学生的论文为“跟师心得之特别的当归”,来源于临床跟师过程中,老师用到炒当归,老师解释原因为生当归活血养血,炒当归偏于养血。带着疑问,学生查阅《中国药典》、《中药炮制学》、《刘涓子鬼遗方》、《神农本草经疏》等书籍以及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归常用为生当归、酒当归,除此之外,还有土炒当归、当归炭,甚至有油炙当归等。经查阅文献了解到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当归酒炙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归土炒后既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痛;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对当归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并对炒当归的使用意图谈了自身的理解。如此论文,来源于临床最后应用于临床,颇有意义。

3开放性试验。

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要求开设实验课程,所以,根据实验条件和课程容量,安排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在开放性实验课上,一部分是实验室准备材料,另一部分使学生可以自带实验材料做一些自己想做的饮片和炮制方法。比如曾有学生对蛋黄油的制法特别感兴趣,就自带鸡蛋到实验室,完成教学内容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将鸡蛋煮熟,后用干馏法加工蛋黄油,最后将加工后成品带回,如此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在正式接触临床前可以自己加工饮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学生会自带西瓜,借用实验室芒硝来制备西瓜霜,虽然最终实验并未成功,但是学生真正体会制药的不易,将来在临床上对药物的理解自然会更深一层。开放性实验的主要部分是教师演示药物的炮制方法后,学生选做自己感兴趣的饮片和炮制方法。如炒莱菔子,老师演示完炒莱菔子的方法后,学生现场体会药材的气味变化、质地变化、颜色变化,再联系理论课所学内容,学生就明白为什么临床消食会用炒莱菔子。再比如炒王不留行,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味中药,首先它的现象是最直观的,教师演示完炮制方法后,学生可以直观的问道王不留行爆花的香味,所谓的“逢子必炒”无需过多解释,炒王不留行也是学生基本都会选做的一味中药。通过这样引导性而非强制性的实验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所做内容都是自发、主动的去做。实验小结中有的学生会写到“中药炮制很神奇,每一味药就像一个人,酒炙、醋炙……就像许多要经历的事情一样。经历了快乐的事,人会变得开朗;经历了悲伤的事,人会变得抑郁……药也是这样,经历了炮制方法不同,塑造出的药性也会不同。”除了感慨学生的文采之余,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此外,笔者不禁深思,中药炮制在中医药的大环境中是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如果脱离传统文化谈中医药,一味追求现代研究可能会顾此失彼。

4小结。

中药炮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炮制不明,则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中药炮制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涉及专业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抽象、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等特点。同时作为一门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但这门学科又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合理设计授课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增强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其学习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为中医学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课程中尝试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受到学生欢迎,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和学生更多的交流,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总结经验,在学生具备中医学基础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中医临床用药必须炮制,从而重视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和作用,促进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研究。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5]。

参考文献。

[2]李红伟,田连起,张振凌,等.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1(13):97-99.

如果觉得《中药炮制与应用论文范文范本(大全8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