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吗

时间:2018-05-05 21:28:03

相关推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吗

随着中国经济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但和GDP一起上升的还有人们血糖指标。大家也知道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而其中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就是其中一种比较难以治理的。可大多数人因为对其缺乏认识,往往

1糖尿病可以诱发哪些眼部疾病

随着中国经济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但和GDP一起上升的还有人们血糖指标。大家也知道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而其中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就是其中一种比较难以治理的。可大多数人因为对其缺乏认识,往往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失明。那糖尿病可以诱发哪些眼部疾病呢?

糖尿病可以导致各种眼部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将严重威胁病人的视力,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引起致盲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它也是我国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盲和低视力患者不断增加,给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致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眼内出血。通常所说的出血都是发生在视网膜上,是由于视网膜上非常细小血管因糖尿病的影响而发生堵塞,然后长出不正常的容易出血的血管,发生出血,使视力慢慢的下降。如果病人此时忽视治疗,将会在本来没有血管的玻璃体内,也长出一些新的不正常血管,如果这些血管出血,很容易一下子就扩散开来,使玻璃体内充满了血液。这样一来光线就不能通过玻璃体到达视网膜上,使病人失明。如果这些细小血管形成血管纤维和出血形成的疤痕对视网膜的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将会导致永久性失明。这些细小血管的生长还能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致病人发生剧烈眼痛。

因此,糖尿病人应该认识糖尿病性眼病的严重性,积极预防糖尿病性眼病的发生。首先,要根据专科医生的指导控制好血糖,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为一切这些严重的眼病都是由于高血糖所致。其次,就是一旦有了糖尿病就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时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和作及时治疗,防止各种严重后果的出现。一般首次发现糖尿病,就应该到眼科,找专门看玻璃体视网膜的眼底病医生就诊,有经验的眼底病医生会根据你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制定一个详细的随访和治疗方案。如每年随访观察;或保护视网膜血管的药物治疗;对较严重的病人,需及时采取视网膜激光治疗以保护视力;对于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防止失明。

2全方位解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项研究表明,当我们从外界感知事物时,90%以上的信息是从视觉通道传入的。人们经常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它”来比喻一样东西的宝贵,可见良好的视力对人是多么的重要.眼睛在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和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加渴望拥有健康的眼睛,良好的视力。但遗憾的是,人们对眼病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下面介绍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些问题。

视网膜病变是否为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状态的变化、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盲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病变,累及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小血管扩张、微血管瘤。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病变。新生血管的出现为不良预兆。新生血管容易破裂致使视网膜前和玻璃体积血,血凝块机化后,由于纤维组织牵拉,造成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可分为非增殖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两大类。后者以新生血管生长为特征,还伴有玻璃体积血、纤维组织增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预后不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主要症状?

多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除了有多饮、多尿、多食和疲乏、消瘦等全身代谢障碍的症状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视力无影响。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若黄斑区受到侵犯,可有视野中心暗影、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表现。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则出现相应部位视野的缺损。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变异常,以及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病变早期最先出现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较大的血管病变,并有血管外部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是怎样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造成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失明者高于非糖尿病病人10~25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在过去最高达30%,自应用胰岛素后,随着治疗措施的改进,病人寿命的延长,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至50%,甚至更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患病时间长、血糖控制不理想、妊娠、高血压、肾病,其他因素有肥胖、高血脂、吸烟、贫血等。

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方法是什么?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可动态了解病情进展、估计预后和为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方法是应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注入血管后随着血液进入眼底,在蓝色光波激发下荧光素钠发出黄绿色荧光,此时通过电脑可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各种特征性形态。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作用在于:

1. 医生用检眼镜观察不到的视网膜病变可通过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出来。视网膜的一些早期病变,肉眼可能看不到或疏漏,往往造成漏诊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眼底血管造影可以充分显示病灶,使患者得以明确诊断。

2.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以了解眼底全貌,对病情的动态观察起到重要作用。

3.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以用来鉴别微血管瘤、出血等,以排除其他眼底病的可能。

4.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还可判断有无非灌注区新生血管增生,为激光光凝提供客观依据,对估计预后也有重要价值。

5. 眼底血管是全身血管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全身血管的情况和糖尿病对全身微循环的损害程度,反映了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吗?

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失明者高于非糖尿病病人10~25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在过去最高达30%,自应用胰岛素后,随着治疗措施的改进,病人寿命的延长,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至50%,甚至更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患病时间长、血糖控制不理想、妊娠、高血压、肾病,其他因素有肥胖、高血脂、吸烟、贫血等。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状态的变化、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红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盲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病变,累及视网膜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早期表现为视网膜小血管扩张、微血管瘤。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病变。新生血管的出现为不良预兆。新生血管容易破裂致使视网膜前和玻璃体积血,血凝块机化后,由于纤维组织牵拉,造成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可分为非增殖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两大类。后者以新生血管生长为特征,还伴有玻璃体积血、纤维组织增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预后不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症状:多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除了有多饮、多尿、多食和疲乏、消瘦等全身代谢障碍的症状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视力()无影响。

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若黄斑区受到侵犯,可有视野中心暗影、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表现。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则出现相应部位视野的缺损。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变异常,以及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病变早期最先出现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较大的血管病变,并有血管外部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

4糖尿病患者当心眼部病变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的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糖尿病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为严重。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

有研究报道:10%的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9年发生眼底病变,近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已经存在严重的视网膜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也越来越大,病史者有50%发生眼底病变。

据统计,糖尿病眼病导致失明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5倍,因此提高对糖尿病眼病的认识迫在眉睫。

1.了解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高血压可大大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故应嘱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血糖,戒烟、戒酒,积极治疗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危险因素,避免这些因素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底水肿。

2.要认识到糖尿病会危及眼睛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糖尿病眼病知之甚少。临床医师往往着重关注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对患者的教育,多限于糖尿病的原因、分型、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血糖监控等基本知识,以及心、脑、肾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而对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关心较少,很少建议患者要定期到眼科检查。有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缺乏眼部并发症的防治教育,即使在视力下降后,也很少被建议定期到眼科检查。

殊不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长期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就会引起眼部并发症。而且,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眼部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最终导致失明。

由于糖尿病眼病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其发生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效果也更佳。

3.重视眼部检查

自确诊之日起,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定期接受眼科专业医师的有关检查,这是及时发现早期的眼部病变,减少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检查的间隔时间视眼底病变的有无及病变的轻重而定,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如果眼底发现有渗出、水肿和出血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应2~3个月随访1次并及时治疗,妊娠糖尿病妇女应每3个月检查1次。

4.了解糖尿病眼病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进一步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并发症,即使控制血糖,全身状态有所好转,也不能使眼部的病理过程逆转,必须配合眼部治疗才能使病变稳定。有些患者虽然知道糖尿病会引起眼部病变,也感觉到视力有所下降,但并不抓紧到医院检查治疗,认为只要血糖控制了,视力就会有所好转。有的患者甚至撇开西医的诊断和检测方法,服用中药治疗。中药虽有改善眼内微循环、助眼内出血吸收的作用,但当眼内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只能延缓并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

5.了解预后,做好心理准备

长期受糖尿病困扰,若又被告知患有会致盲的眼病,对患者的精神打击极大,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如果并发玻璃体出血,一个有正常视力的眼睛,数分钟内就会变得只有光感,这种突发的视力急剧变化,更会让患者不知所措,导致情绪极度悲观,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患者对糖尿病眼病的预后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5糖友需警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近日,北京同仁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全国巡回讲座来到兰州,国内著名眼底病专家、同仁医院首席专家、眼科中心副主任魏文斌教授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为来自全省各地的百余名眼科医生进行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新进展的讲座。

魏文斌教授表示,目前,糖尿病发病率连年增长,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国内糖尿病发病率为9.7%(城市),保守估算,全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人。在糖尿病所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因其危害性大、致盲率高,已成为继白内障、青光眼之后第三大致盲性眼病。

“糖网病早期往往无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而一旦有症状,病情已较严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甘肃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燕振国认为,糖尿病患者勿因视力好就忽视眼底检查。许多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眼底已经有了病变,例如早期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后极部散在微血管瘤和小点状或小片状出血,视网膜静脉充盈扩张、轻度迂曲。随病情发展,除了微血管瘤和点、片状出血外,同时出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病变往往波及黄斑区影响视力,如果未引起重视,病情继续发展恶化,最终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如果觉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