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抑郁症青睐四类人

糖尿病抑郁症青睐四类人

时间:2019-06-14 06:17:54

相关推荐

糖尿病抑郁症青睐四类人

1/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而抑郁患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在中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之和约为25.2%。案例患者女性,5年前被家庭医师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制定了饮食、药物和自我监测血

1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症

1/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而抑郁患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在中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之和约为25.2%。

案例

患者女性,5年前被家庭医师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制定了饮食、药物和自我监测血糖的治疗方案。3个月前复诊时,患者诉头痛、失眠;实验室检查示,血糖控制欠佳。医师建议其行眼部检查,并将药物加量。2周后,患者看起来更加疲惫,其丈夫说患者半年前开始不愿与人交谈且脾气暴躁,对节食和服药的依从性很差,2个月内体重增加5 kg。

进一步检查示,患者情绪沮丧,不易高兴,不能忍受家庭成员的扰乱。糖尿病使其感觉精疲力竭且自觉治疗无望。患者不愿坚持节食和服药,此外,其性生活亦出现问题并常与丈夫发生争执。患者自觉无人理解她。基于上述情况,医师为其开具了抗抑郁药。服抗抑郁药2周后,患者情绪和睡眠均好转,并逐步恢复了工作和定期服药。1个月后,患者脸上再次出现笑容,体重亦降低2 kg。经10周的抗抑郁治疗,患者完全从抑郁症中恢复正常。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显示,其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且控制良好。

糖尿病与抑郁症

抑郁症状和重度抑郁障碍(MDD)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而早年发病的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养成如久坐和吸烟等不健康行为,因此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目前,约有2/3的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患者未被正确诊断为抑郁症,或得到恰当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社会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未婚、缺乏社会支持和女性。糖尿病和抑郁症互为不利因素,研究显示,基础抑郁程度越重的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高;抑郁症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是糖尿病并发症数目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即使治疗成功,糖尿病患者5年后抑郁症状的复发率仍高达80%。抑郁症状与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并发症多发相关,其中,糖尿病并发症所引发的代谢问题和功能性损害会引发或加重抑郁,并降低患者对抗抑郁药物的反应性。此外,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患者较单纯的糖尿病患者对治疗建议的依从性差。

筛查与治疗

筛查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抑郁症的常规筛查;对已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糖尿病症状及危险因素,其中包括血糖失调、饮食、运动、吸烟和药物依从性。可选用贝克抑郁量表(简单的自我报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DSM-Ⅳ中MDD的诊断标准进行筛查。

治疗 改善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能会改善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增加自我监测和降低医疗成本。相反,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低、医疗成本增加。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患者有效。其中药物治疗首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非典型抗抑郁药物;由于可增加体重、影响心脏传导和体位性低血压,一般避免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药物。须注意,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所用的心境稳定剂有增加体重的作用,并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锂盐须经肾脏排泄,对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则应密切监测其肾功能的变化;此外,亦有锂盐可导致高血糖的病例报告。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依从性差者),要评估其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并综合考虑耐受性、偏好和方法的简便性,制定合理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案,以增加依从性。应对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患者进行教育,监测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对未诊断为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应加强对其糖尿病症状和危险因素的关注,监测如久坐和肥胖等不健康行为的出现。

2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易并发精神抑郁症

国内一项针对糖尿病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精神抑郁的状况比较普遍。

研究者通过对68例、年龄在39~72岁、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抑郁自评表"测定抑郁指数,结果发现:有45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占总病例的66.2%,其中属中重度抑郁者15人,占1/3。

糖尿病并发抑郁状况主要表现为:(1)情绪低落,占100%,有晨重夕轻的特点;(2)思维迟缓,即记忆力降低,大脑反应慢等,占86%;(3)活动减少,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常个人独处,占85%;(4)伴有焦虑,占82%;(5)睡眠障碍,早醒为其典型表现,占80%;(6)性欲减退,占66%;(7)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占61%。

糖尿病并发抑郁是十分有害的,原因是抑郁状况可与糖尿病相互作用,相互加重。糖尿病会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加之糖尿病发展的最终趋势多会引起其他重要脏器组织(如肾、心、血管等)的并发症,不少患者由此常会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这种负性情绪可引起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儿茶酚胺过量分泌,以及脂类代谢紊乱等,不仅使血糖升高,治疗的依从性下降,还可加速并发症发生,对病情和预后都有不良影响。反过来,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加重,又会导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观等,同样又会加重患者的抑郁状况。严重抑郁除易致糖尿病病况失控外,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不过,有关专家认为,糖尿病性抑郁是可以预防的。首先,患者要学会精神调摄,心境要放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平时多参加-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体育运动,这有助改善心情。同时,病人家属应多疏导、鼓励、安慰,并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本常识及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第三,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可适当用些抗抑郁药治疗,如5-羟色胺抑制剂等等,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心梗

研究显示,%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发生急性心梗很难发现,应特别注意保护心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而且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到。而且,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还指出,70%到80%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防治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在我国这个数字仅有15%左右。

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就应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进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如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以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4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甲亢

宋女士今年40岁,是一名公司职员。两年前,她在单位体检时,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随后,宋女士便一直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血糖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前不久,宋女士出现了心悸、盗汗、消瘦及浑身无力等症状,她以为是糖尿病导致的,于是便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宋女士被确诊患了“甲亢”。对此,宋女士感到很困惑,她不明白的是,自己的症状明明是糖尿病的表现,怎么又多了甲亢呢 ?

其实,像宋女士这类的患者还有很多。据统计,临床上有23%~38%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甲亢。不过,像宋女士这种情况究竟是糖尿病合并甲亢,还是甲亢合并糖尿病,目前还不太好分辨。由于甲亢和糖尿病均属于代谢性疾病,因此,专家认为这两种疾病同发是二者存在共同的遗传缺陷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并发甲亢,不仅会使糖尿病的症状加重,还会出现心慌、烦躁、发热、盗汗、脉快、消瘦及手颤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及心力衰竭。这是因为,甲亢患者的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会加速胰岛素的降解,导致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使糖尿病加重。那么,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应如何进行治疗呢?

糖尿病并发甲亢的患者应坚持两病同治的原则,同时应以治疗甲亢为主。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治疗甲亢主要是使用药物治疗、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治疗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使用药物治疗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是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复发的几率也比较高。而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进行治疗能让患者的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其甲状腺功能可在3~4个月内恢复正常。不过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几率较大。此外,对于症状较重、甲状腺明显肿大的成人甲亢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甲亢的同时,患者还要根据病情适当地进行降糖治疗。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可直接口服降糖药进行降糖。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及非磺脲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双胍类药物会加剧患者消瘦的症状,而胰岛素增敏剂(如文迪雅)会加重甲亢患者突眼、浮肿等症状。因此,糖尿病并发甲亢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上述两种药物进行降糖治疗。此外,由于甲状腺激素易使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会降低降糖的效果。因此,糖尿病并发甲亢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降糖的同时,要适当加大药物的剂量。待甲亢得到控制后,患者还要及时地减少降糖药的用量,以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要根据实际病情和机体的需要量,适当地摄入高热量食物。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稳定血糖。在平日里,患者可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钙含量丰富的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由于甲亢患者的代谢速度较快,因此,此类患者每日的饮水量要达到2000~3000毫升,这样才能补充患者在大量出汗及高代谢状态下所消耗的水分。此外,甲亢患者在初愈阶段,还应进行药物、饮食及精神方面的综合调理,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防止甲亢的复发。

5糖尿病患者应预防脑部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栏目综合 糖尿病脑病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则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严重则可能出现脑血栓、脑中风及老年痴呆等情况。

胰岛素分泌不足易加速老年痴呆

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高血糖,长期慢性高血糖可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加上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可致脑血流量减少。脑血流量的降低可使大脑接受和处理信息(整理)的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大脑加速老化。所以,有研究得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危险性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倍。

血糖过低损害大脑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紊乱往往随着低血糖的发作而迅速出现,而恢复过程却相当缓慢,通常在血糖恢复正常后40~90分钟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如果血糖低于3.0mmol/L时,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伤,而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损伤程度是不同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最易受到损害。

低血糖感受性损伤是严格控制血糖的最大障碍。在日常血糖检测中频繁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提示该患者正在发展为低血糖感知功能性减退。此外,低血糖还可以诱发情绪的改变,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对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恐惧。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会使认知功能的损伤累加、对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慢性后遗症。

如果觉得《糖尿病抑郁症青睐四类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