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病人肢体麻木要及时就医 避免截肢

糖尿病病人肢体麻木要及时就医 避免截肢

时间:2022-09-06 08:08:55

相关推荐

糖尿病病人肢体麻木要及时就医 避免截肢

病例张先生确诊糖尿病已有三年了。最近半年来,张先生隐隐约约感到腿脚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表现,刚开始是脚发麻,紧接着,脚开始时不时地疼痛,范围从脚尖开始,现在慢慢地超过脚踝,有时甚至到达小腿肚的位置。在感到

1下肢麻木疼痛 糖友能做什么?

病例

张先生确诊糖尿病已有三年了。最近半年来,张先生隐隐约约感到腿脚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表现,刚开始是脚发麻,紧接着,脚开始时不时地疼痛,范围从脚尖开始,现在慢慢地超过脚踝,有时甚至到达小腿肚的位置。

在感到惊慌之余,张先生开始阅读糖尿病相关刊物,希望能搞明白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看书看报,张先生了解到,像他这种情况原来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该怎么应付才好呢?

分析:

对于张先生的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明确一下诊断,看看是不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所引起的症状。

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出现腿脚麻木不适、疼痛,最有可能的就是出现了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或者周围神经病变,前者是糖尿病引起了末梢循环障碍,而后者则是糖尿病引起了周围神经损害。

外周动脉病变常引起行走时的不适或疼痛,可以发生在下肢的各个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据统计,在大于70岁的人当中,就有1/3患有此种疾病,而吸烟和糖尿病大大增加了危险性,其中由糖尿病引起的即称为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它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动脉疾病,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而使血管壁变得僵硬。斑块主要由胆固醇、钙和纤维组织构成。当越来越多的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上后,动脉管腔就会变得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流动于其中的血流就会减少,而下肢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来维持正常的代谢。

在还没有去医院进行诊断之前,有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张先生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比如说,当他走路的时候脚会疼吗?通常走多远之后就必须得停下来休息才会缓解?当腿脚处于下垂位置时,脚部皮肤有没有发青发紫的表现?脚部皮肤的青紫是否会随着腿脚的抬高而消失?他的腿脚皮肤温度低吗?假如对上述问题中一项或多项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要高度怀疑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并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如果没有上述症状,那么张先生的腿脚麻木、疼痛很可能是另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造成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据统计,它威胁着一半以上糖尿病朋友的健康。这种疾病的表现常常为下肢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偶尔也会发生在上肢。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疼痛一般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甚至不堪忍受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

周围神经病变的晚期,经常出现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当然,周围神经病变也不全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要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必须经过一系列慎密的检查。而对于每个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每年都到医院进行筛查。

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这些并发症。必须避免血糖出现剧烈的波动,此外还应该注意避免血压过高,降低胆固醇,戒烟,避免饮酒过量。

对于已经出现腿脚疼痛的人来说,比如张先生,往往还需要用一些药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道听途说得来的药物、疗法、药方,在未经专业医师证实有效之前,不要轻易去尝试。张先生还是应该先去医院的内分泌或者糖尿病专科进行检查,由医生判断一下他的腿脚不适症状是不是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是由于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引起的还是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只有明确了诊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四肢麻木

有糖尿病患者诉说自己四肢麻木并有刺痛,以手指及脚趾尖端明显,有时候整个手脚都有这种感觉,无其它不舒服,在多家医院诊断不明,治疗也无效。后来病人检查了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发现均明显升高。因此病人患的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呢?患上糖尿病时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神经纤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包括能量及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神纤维肿胀以至变性,从而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象针刺样、烧灼样或蚂蚁爬等的感觉,通常以下肢较上肢严重,两侧肢体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典型时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有时表现为痛觉过敏,很轻微的刺激即感觉到明显疼痛,严重穿衣服及盖被子亦会觉得疼痛。患2型糖尿病的病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如喝水多、吃饭多、小便多及体重下降)却常常不明显,而主要表现肢体末端麻木、疼痛等,容易漏诊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治疗吗?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要早期治疗。主要是严格控制血糖,国外的大规模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另外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早期使用维生素B12类制剂特别是甲基维生素B12可收到部分效果,如联合使用维生素B1及B6则效果可能更好,但最好还是去医院看医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了可引起肢体疼痛外,还可引起肢体痛觉及温度觉下降,即对疼痛及温度的感觉功能下降。因此,病人通常对外伤所引起的疼痛及高温不敏感,很容易引起肢体损伤及烫伤。周围神经病变时,足部受力发生变化导致足部受力不匀,很容易发生足部损伤。同时由于糖尿病病人愈合能力较差,神经病变又可致肢体血管功能障碍而引起缺血。因此当肢体损伤或烫伤后很难愈合。这些损伤发易发生于下肢,如发生于足部则称之为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病人截肢的最常见原因。

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甚至未发生神经病变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肢体损伤。鞋袜要柔软舒适,最好不要穿皮鞋。定期修剪指(趾)甲,防止指(趾)甲太长而损伤皮肤,但修剪指(趾)甲时又要注意不要损伤手脚。注意肢体清洁卫生,瘙痒时要小心以免抓破皮肤。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另外还可穿特殊的鞋以改变脚部的受力,从而减少脚部损伤。

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肢体破损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尽快使伤口愈合,否则不但截肢的几率很高,而且还可能发展到危及生命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自己处理。临床上我们遇到的肢体损伤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而最终导致截肢病例不少,少数甚至失去生命,决不是危言耸听,希望大家警惕。

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有几点一定要注意:要严格控制血糖,防止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则要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并防止发生肢体损伤;一旦发生损伤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获得及时合理的治疗。

3糖尿病病人肢体麻木要及时就医 避免截肢

作者:丁鹤林(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

我在门诊诊断过一个病人,此人诉说自己四肢麻木并有刺痛,以手指及脚趾尖端明显,有时候整个手脚都有这种感觉,无其它不舒服,在多家医院诊断不明,治疗也无效。我让病人检查了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发现均明显升高。因此病人患的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呢?

患上糖尿病时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神经纤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包括能量及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神纤维肿胀以至变性,从而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象针刺样、烧灼样或蚂蚁爬等的感觉,通常以下肢较上肢严重,两侧肢体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典型时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有时表现为痛觉过敏,很轻微的刺激即感觉到明显疼痛,严重穿衣服及盖被子亦会觉得疼痛。患2型糖尿病的病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如喝水多、吃饭多、小便多及体重下降)却常常不明显,而主要表现肢体末端麻木、疼痛等,容易漏诊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治疗吗?

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要早期治疗。主要是严格控制血糖,国外的大规模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另外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早期使用维生素B12类制剂特别是甲基维生素B12可收到部分效果,如联合使用维生素B1及B6则效果可能更好,但最好还是去医院看医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了可引起肢体疼痛外,还可引起肢体痛觉及温度觉下降,即对疼痛及温度的感觉功能下降。因此,病人通常对外伤所引起的疼痛及高温不敏感,很容易引起肢体损伤及烫伤。周围神经病变时,足部受力发生变化导致足部受力不匀,很容易发生足部损伤。同时由于糖尿病病人愈合能力较差,神经病变又可致肢体血管功能障碍而引起缺血。因此当肢体损伤或烫伤后很难愈合。这些损伤发易发生于下肢,如发生于足部则称之为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病人截肢的最常见原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甚至未发生神经病变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肢体损伤。

鞋袜要柔软舒适,最好不要穿皮鞋。定期修剪指(趾)甲,防止指(趾)甲太长而损伤皮肤,但修剪指(趾)甲时又要注意不要损伤手脚。注意肢体清洁卫生,瘙痒时要小心以免抓破皮肤。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另外还可穿特殊的鞋以改变脚部的受力,从而减少脚部损伤。

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肢体破损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尽快使伤口愈合,否则不但截肢的几率很高,而且还可能发展到危及生命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自己处理。临床上我们遇到的肢体损伤未得到及时合理治疗而最终导致截肢病例不少,少数甚至失去生命,决不是危言耸听,希望大家警惕。

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有几点一定要注意:要严格控制血糖,防止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则要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并防止发生肢体损伤;一旦发生损伤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获得及时合理的治疗。

4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友别等发病才重视

大腹便便的王总是生意场上的高手,整日觥筹交错,一个月也难得在家吃上几顿饭,半年前他觉得自己老是口干,饮水很多,饭量也大增,人却不断“精兵简政”,半年下来竟瘦了10多斤,他原本以为是工作太辛苦之故,再加上最近生意不好做,也没把这当一回事。

不料前两天,他坐在车上忽然觉得双脚麻痹,脚趾头有针刺样疼痛,下车都有点不便,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到医院找我。根据他口干多饮、易饥多食、身体消瘦的情况,我建议他先查查血糖,微量血糖仪在20秒钟内就显示出结果,他的血糖高得惊人,初步证实了我的判断,我告诉他很可能是得了糖尿病,要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他这才回想起一个朋友曾见他吃得多又喝得多,说他“怎么像个糖尿病病人”的玩笑。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王总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根据他有脚趾疼痛等症状,我让他去做个肌电图,结果报告果然是“周围神经病变”。一向对自己身体很自信的王总见自己也戴上了“糖尿病”这顶“紧箍咒”,还得了什么“神经病”,不由得紧张起来。

糖尿病人为何会脚趾痛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就像王总近半年来总是觉得口干、饮水多,吃得多又饿得快,并逐渐消瘦一样。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脚麻痹和脚趾头痛多半属于周围神经病变,而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就是说,糖尿病会引起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往往已经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了。周围神经是指脑、脊髓以外的分布全身的神经,包括支配皮肤、肌肉的神经。当支配四肢的神经出现病变时,四肢末端(手指、脚趾、小腿等)感觉障碍最为常见,病人常常感到这些部位麻木或者觉得有蚂蚁在爬行的感觉,也有一些病人有烧灼样感或针刺样疼痛感,这种感觉多呈手套样或短袜样分布,多见于下肢且两边对称,上肢较少,即使有也较轻,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睡眠。也有的病人下肢尤其是双足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这是神经病变的另一严重表现,病人常可因此而发生烫伤或冻伤。另外,病人的触觉、压觉、位置觉等也可发生障碍,这类病人特别容易发生压伤、摔伤。当这些病人去医院检查时可发现有腱反射(尤其是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肌电图检查往往也有异常。

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又叫自主神经,心脏、血管、胃肠、膀胱、瞳孔等器官都是受植物神经支配的。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出现相应器官的功能异常,如病人安静时心率大于100次/分钟,而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由卧位突然站起后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同时伴有头晕、眼花、无力甚至晕厥等;深吸气和深呼气时每分钟心率之差小于15次;不明原因的长期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多为胃肠植物神经病变所致;有的病人发生尿潴留,膀胱胀得很大而又解不出尿来,而有的病人却正好相反,膀胱内有一点尿就被挤出来,即所谓的尿憋不住,两者都是由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统称为神经原性膀胱。除此之外,糖尿病还可引起运动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等。

中药疗效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血糖。血糖水平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明显的关系,血糖状态的不稳定对神经病变的恢复非常不利,血糖控制不好不仅对神经功能有损害,而且眼睛的视网膜及肾脏均可能出现病变或原有病变加重。相反,良好地控制血糖,肌电图检查结果也会好转。因此,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合理使用血糖控制药物,让血糖保持在理想水平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键之一。其次是使用一些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独到疗效。中药在降血糖方面远不及西药,但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方面是具有优势的,这无论是在临床上还是动物实验都得到了证实。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也就是通过望闻问切来选方取药。在给王总开了降血糖等西药后,我见他口干多饮,神疲乏力,双足麻痹,足趾刺痛,夜寐欠安,汗出较多,大便偏干,舌下静脉粗紫等情况,辨为气阴两虚,淤血阻滞,于是又开了以下处方: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赤芍30克,大枣5枚,徐长卿30克,淮牛膝15克,水蛭10克,肉苁蓉15克,桃仁15克。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王总双脚麻痹和脚趾头刺痛比以前减轻了许多。不过,在叮嘱他一定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做必要运动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建议他尽可能多吃点甲鱼和海藻、丝瓜等食物,以帮助活血通脉。

5糖友谨记吃好穿暖 冬季易引发神经病变

62岁的王先生近两个月来常感手足麻木,伴有刺痛感,这种情况在夜间更加严重,影响睡眠,并且下肢皮肤干燥、出汗减少。一开始他还以为是皮肤病,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原来得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天气骤然变冷,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更容易加重,引起血糖、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主任曾龙译指出:冬季糖尿病患者最易引发的是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尤其要“吃得好,穿得暖”。

神经病变最易发生

冬季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由缺血造成,天冷皮肤血管收缩,影响了血液循环。此外,冬季气候干燥,由于体内水份缺失,血粘度升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这时血管容易出现病变,从而引发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心脑血管病变。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主任曾龙译指出,冬季糖尿病患者最易引发的是神经病变。有研究表明,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也是糖尿病最常见、最复杂、最容易忽视的并发症。患上周围神经病变,人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会有所减慢,就像戴上了手套、脚套般,冷、热、痛等神经刺激就像隔靴搔痒,严重的即使受伤了也毫无知觉,这使得患者缺乏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很容易受伤。曾龙译主任说道,很多患者冬天喜欢用热水袋取暖,但感觉不到冷热,常常烫伤自己。如果身边有人,事先请他们仔细试温,避免他们受到外界伤害。还有一个患者,用指甲刀时把脚给剪破了,当时没留意,也没感觉到疼,等他发现时,整个脚趾都发黑了,最后不得不截肢。还有的人会感觉异常,比如四肢麻木,有刺痛感、灼热感等。

寒冷天还可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又易引起脑血管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堵塞或破裂。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根据国外2254例脑血管病例分析,糖尿病患者占20%~30%。

保暖饮食是自我保健第一步

曾主任指出,冬季即将来临,首先,糖尿病人应该做好保暖准备,寒冷可使体内的激素变化增加,致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等较严重并发症,故要注意按气候的变化添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糖尿病容易诱发足部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应要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不能冻伤;选择鞋子时,要选择软硬适度的,避免过紧、过硬;袜子也要选择宽松的棉质袜,如果足部流血受伤,穿浅色袜子更易发现。另外,患者尽量不要用热水袋,以免烫伤。

曾主任表示,冬季糖尿病患者运动较少,所以在饮食上更应该严格控制,避免吃得太多,也不能随意滋补,最好咨询中医,通过中药调理适当给予营养。不过,糖尿病患者可养成冬季多喝汤的习惯,如鸡汤、排骨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钙质,可溶性高,易于吸收,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体育锻炼的话,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

坚持寻医问诊勿乱自治

天气凉了,很多人开始用热水泡脚,网上也有很多推荐给糖尿病患者的泡脚保暖的中药方。曾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用热水泡脚,一定要控制好水温。40摄氏度以下的水温比较合适。“脚麻木便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脚麻木,患者很难对烫脚的水温做出正确的掌握,稍不注意会导致烫伤。并且,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循环较差,所以脚部伤口愈合能力差,极易发展成坏疽。”

糖尿病患者想要过好冬季,还是得坚持治疗,每日1次或数次血糖、尿糖检查,定期做血管彩超。平日,患者可以多注意自己的手脚,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足部受伤,如发红发黑、变干燥也许是缺血引起,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觉得《糖尿病病人肢体麻木要及时就医 避免截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