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有禁忌 不能立刻蹲坐休息

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有禁忌 不能立刻蹲坐休息

时间:2019-04-07 03:52:23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有禁忌 不能立刻蹲坐休息

随着第34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赛,一支由1型糖尿病患者组成的队伍同其他参赛选手一起冲出了起跑线。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患者很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与常人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

1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有讲究

随着第34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赛,一支由1型糖尿病患者组成的队伍同其他参赛选手一起冲出了起跑线。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患者很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与常人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多,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什么呢?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有哪些?下面小编为你解答。

糖友运动锻炼能降血糖

到了冷天,糖尿病人的血糖就会比其他季节偏高。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为新陈代谢减慢的关系,也会出现血糖偏高。研究表明,运动锻炼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运动锻炼是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进行30分钟的运动后,血糖可降低12至16%。临床研究发现,运动能使胰岛素消耗减少,减轻胰岛细胞的过度负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对自身和外来注射的胰岛素不敏感,通过运动使体重减轻后,可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机体的血糖值,从而使胰岛素的用量减少。通过运动还能使糖尿病人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糖友运动过度小心乳酸中毒

专家指出,糖尿病人的运动有讲究,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运动过度可能会引起乳酸堆积,严重者会发生乳酸中毒。剧烈运动会让身体产生一种应激反应,为了适应这些大量突然又刺激的运动,身体会分泌很多激素,其中便存在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它会使血糖更高,出现一些急性并发症,尤其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当病人出现过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后,若不注意,一些急性并发症可能又再出现。

糖尿病人的代谢能力不如正常人,再加上服用二甲双胍,运动强度大了就会感到腿脚酸痛,严重的还会引起乳酸中毒。因此专家建议,测一测乳酸水平,及时调整运动方式很有必要。糖尿病人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配合小强度的力量锻炼,才可以获得更好的锻炼和降糖效果。

不同类型糖友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

1型糖尿病或老年糖尿病适合于散步、太极拳、体操、跳交际舞、下楼梯、平道骑自行车等低强度的活动。老年包括心血管疾病者,散步是一种健康方式,尤其饭后散步,简单易行,不受场地、设施的限制,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能交流感情,放松身心。

肥胖的2型糖尿病,可进行慢跑、上楼梯、登山、坡道骑自行车、滑冰、游泳及排球、乒乓球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形式。轻度糖尿病或严重肥胖需减肥的年轻者,可适当采用高强度或对抗性运动,如跳绳、快跑、体育比赛及重体力劳动。家务劳动不能完全代替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琐碎、累人,但实际消耗热能少,无法代替规定时间、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将家务安排适宜的同时,仍要拿出单独的时间体育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运动,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是不适宜进行运动的。运动要适度,不要过量运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运动量过大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造成脑供血不足、昏迷等严重后果,反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梗等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死亡。

2部分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的确,糖尿病患者如果进行适量的运动是对患者有好处的。可是,并不是多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

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不稳定的,而运动时是要消耗大量能量的,进而会导致患者的血糖发生变化,导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就比如晚期的糖尿病患者身体各个器官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他们的身体机能不可能对运动做出正常的生理反应。所以此时剧烈的运动会加重患者的负担,反而使病情加重,病情恶化。

以下患者绝对要禁止进行运动

1、尿病造成自主神经病变,并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末梢神经病变,但足部感觉不敏感者。

2、有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其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0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00mmHg 。

3、尿病并发严重身体感染要禁止剧烈运动。

4、有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或有血管瘤者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量,比如举重,头部剧烈摇动等。

5、者有严重脑血管病变及晶状体浑浊、有较重白内障的患者。

6、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患者。

7、往有心肌梗塞史、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间歇性跛行患者,经常有一过性缺血性发作者。

3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的最佳时间:饭后一小时

糖尿病人群适当运动,对于血糖的控制,病情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专家表示,虽然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很大帮助,但是运动的时间、强度、方式等都需要有所助注意。

运动宜在早、午、晚饭后1小时左右开始

运动时间相对固定,如每次都是晚饭后或早饭进行,以利于血糖控制稳定。每次运动时间应不少于30~45分钟,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每天1~3次;每周可3~5天。

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通常用心率衡量运动强度为运动中的脉率(次/分)=170-年龄。

如情况好,可逐渐增加,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00-年龄,另外,还可根据自身感觉来掌握,即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举例说明,一名60岁男性病友,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脉率为170-年龄=170-60=110(次/分)。

而且不同强度运动消耗能量比较,比如,步行30分钟约消耗能量100卡,每天步行30分钟,一年内可减轻体重约4公斤;快走、骑车、游泳每小时可消耗300卡;跳舞每小时消耗330卡;球类活动每小时消耗400~500卡;滑雪每小时消耗600卡;划船每小时消耗1000卡甚至更多。

运动与饮食要相配合,定时定量。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运动减体重亦缓慢进行,每周减重1~2斤,要随身携带糖果或糖尿病专用葡萄糖片及时防止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患者运动结束后应注意

结束时不要突然停止,应逐渐放慢节奏,做10分钟左右的恢复活动再坐下来休息。必须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应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适应程度不断增加运动量,做到持之以恒,每周保证至少3次运动。为防止发生意外,运动时要随身携带记录有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的糖尿病病情卡。注意心率的变化及自我感觉,如感觉身体状况不好,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找他人救助。随身携带几块糖果,以防备发生低血糖时及时补充糖分。

运动结束后应立即更换汗湿衣服,以防感冒。天气炎热的夏季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性过多饮水(易感疲劳,增加胃的负担)。做好运动记录,应定期监测运动前、运动后和运动中的血糖值的变化。如有不适,请医生或专业护士进行运动处方的相应调整。

不宜参加运动治疗的人群

1、1型糖尿病、胰岛素严重缺乏的病人。这类人群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肝糖原和肌糖原会加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容易产生酮体,严重时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人(整理),如酮症酸中毒,伴发急性感染的时候。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眼底出血倾向的病人。运动后由于血压升高、血流加速,会发生或加重眼底出血。

4、糖尿病肾病病人,运动可以使肾血流量减少,尿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加重肾脏病情。

5、心、肺功能不全,有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这类人运动时血压上升,心脏缺血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或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甚至有猝死的危险。

4运动虽好 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的确,糖尿病患者如果进行适量的运动是对患者有好处的。可是,并不是多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下面赶紧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哪些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糖尿病运动吧。

1、严重的1型糖尿病

即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在未应用胰岛素很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运动不仅不能促进肌肉对糖的利用,而且能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使脂肪分解增加,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2、伴有肾脏并发症者

运动会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蛋白,加重糖尿病肾脏病变。此类患者不适于进行运动治疗。

3、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者

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者,运动能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此类患者运动前应作严格的体格检查,即使允许参加适量运动,也应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严密观察运动反应的各项指标,并在医生在监护下进行,切不可超过自身负荷能力。

4、严重视网膜病变者

运动会加重眼底病变,增加出血的危险。

5、糖尿病足患者

运动会加剧肢端缺血、缺氧,加重足部病变。

6、急性代谢紊乱的患者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运动会加剧代谢紊乱的程度。

7、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下列情况者为绝对禁忌症

各种感染、肝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新发的心肌梗死、严重心律不齐、早搏、2-3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肺心病、换所功能障碍等等。

8、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下列情况为相对禁忌症

运动后加重的心律不齐、左右束支传导阻滞;装有心脏起搏器者;最近有脑缺血病史者;严重静脉曲张,过去曾有血栓静脉炎者;神经、肌肉、关节活动障碍者;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及受体阻滞剂者。

5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更科学更健康?

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谓是百益无一害。通过运动,不仅可促进机体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增加代谢;还能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降低患者体重。但怎么运动,对糖友来说是门大学问,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糖友锻炼有三大好处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说,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剂“良药”。只要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就能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具体来说,运动有以下几点好处:

1、降血糖。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2、提高药物疗效。这一作用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体现更为明显。研究发现:运动减少体内脂肪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也随之减轻,从而提高了降糖药物的疗效。

3、有助于增强糖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情不好不但阻碍患者积极就医,还会引起血糖的波动。而参加锻炼的糖友,因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心情相对更好,对病情的控制也更有效。

快走最容易坚持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锻炼方式,总的来说,最好选择低阻力、高重复性、低负重的运动方式,快走是最佳方式,此外,也可选择慢跑、骑脚踏车、游泳。但切忌选择举重,伏地挺身,尤其是有视网膜出血者。

糖友锻炼应持之以恒,最好每天都动动。建议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如果是从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以内,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有效。

如果实在不能保证每天运动,也可以将每周5次减为3—4次,但为了达到最理想的健身效果,最好达到每周中等强度锻炼2.5小时。

如何吃药有讲究

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曾指出,糖尿病患者在锻炼时,一定(整理)要注意锻炼前、中、后的血糖变化,否则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如果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应在锻炼前适当吃点含糖零食;血糖值为5.6—13.9毫摩尔/升,通常最适宜锻炼;若大于等于13.9毫摩尔/升,就应放弃运动,等血糖下来后再考虑。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觉身体摇晃、神经紧张或恍惚,此时应停下来,立即补充饮食,提高血糖。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锻炼不能与服药相冲突。比如,晨练前最好不要吃药,以防出现低血糖,可带点糖果、饼干,随时充饥,或者干脆在早饭后再锻炼。其他锻炼时间的选择,也最好在饭后1—2小时,因为患者服药通常在饭前,饭后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同时也不易伤害肠胃。

当然,也可选择安全性相对比较高的降糖药,如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增敏剂太罗。太罗每天只需服一片,就能提供24小时血糖稳定控制。因为太罗是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持久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不但不会造成低血糖,还能延缓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对“糖友”、尤其是“喜欢运动的糖友”不失为一种上佳选择。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有禁忌 不能立刻蹲坐休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