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时间:2022-11-30 06:59:02

相关推荐

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最新资料报道,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10.6%,糖尿病正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顾名思义,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临床主要表现。乍看

1糖友切莫小看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最新资料报道,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10.6%,糖尿病正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顾名思义,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临床主要表现。乍看起来,这似乎与血管病变的发生没有相关性;但事实上,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并且有高黏度和高聚集性的特点,致使血流缓慢,这可能造成管腔狭窄和微循环障碍,很容易导致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临床上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脏、神经组织及足趾等部位,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仅仅重视血糖的高低,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更应该引起重视。可以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微血管并发症才是对他们身体损伤最为直接和严重的。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为糖尿病特异的并发症,其主要特征是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微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脏、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临床上常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心肌病变、糖尿病足为主要表现。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微血管并发症?

高血糖和高血压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高压力、高滤过造成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尤其是血管壁较薄的微小血管更容易受其影响。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80%合并高血压。如果二者并存,则明显加速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同时,高血压也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互相影响,糖尿病肾病也会加剧血压升高。高血压本身可以导致高血压视网膜和肾脏病变,在合并糖尿病的情况下,还可以加重糖尿病视网膜和肾脏病变,和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一样,有效控制血压同样也可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ukpds研究,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

因此,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样重要,都需要严格控制,才能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

微血管和人体营养有何关系?

大动脉就像一个管道,负责运送新鲜血液及营养物质;大静脉负责回收陈旧血液和代谢废物。由于,大血管壁厚营养不能通透过去,所以,他们不进行运送物资的交换,不给细胞直接提供营养。

血液到了微血管后,在微循环中流动。由于毛细血管壁很薄,直接贴近细胞,所以微血管中的血液就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交换给细胞。可以说,微循环是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微血管也叫营养血管。

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把营养素带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细胞有了营养才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把身体内的器官及组织比作大片的“农田”,那么,微循环就像田间纵横交错的“水渠”。农田中的植物得到了水和养料才能旺盛的生长,“水渠”就负责向“农田”输送养料,同时将人体内代谢废物运出体外。微循环出现了问题,细胞就会缺乏营养,直接影响到各个组织的功能。

糖友容易出现哪些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通常会引起全身微血管病变,导致某些对微血管依赖性比较强的器官,出现了营养缺乏而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1、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通常是微循环的改变引起的。眼睛的微循环特别丰富,从眼睛可以看到人体微循环的状况,这一点是其它器官不具备的。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引起的典型微循环障碍,早期出现视物模糊或者视疲劳,晚期发展为白内障、失明。

2、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会导致肾组织缺血、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肾小球动脉阻力增大,入球动脉阻力增高,超滤压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损害将形成蛋白尿、水肿(浮肿)、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还将导致末端循环障碍,末端循环障碍又导致身体末端的神经细胞营养的缺乏,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等。所以说,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

4、坏疽和感染(伤口不易愈合)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有多种,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微循环障碍导致营养物质的缺乏,以及免疫细胞(白细胞)运行通路受阻。细胞如不能获得营养就易出现感染。如果此时,免疫细胞因为“道路不通”,不能到达该部位及时进行修复和消炎,最终可能导致坏疽,即足部细胞的死亡及伤口不易愈合。

5、容易忽视的是,骨骼的营养也是主要依靠毛细血管来提供的。微循障碍骨骼营养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如果关节滑囊微循环障碍,将导致软骨的代谢减慢,引起骨性关节炎。微循环障碍时,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

3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危害大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糖尿病大血管的并发症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预防呢?

保持血脂健康很重要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的疾病。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

在脂肪调控方面,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疾患。

所以,在积极的控制血糖以及恢复胰岛功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保持血脂健康。

血脂和脂质代谢异常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质是各类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的总称。

高脂血症通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等异常增高。异常升高的这些脂质通过某些机制沉积在细胞内以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等严重后果。血液中的这些脂质都是不溶于水的,只有与一种或多种大分子的蛋白结合成为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运转,参与体内的代谢。

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血浆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并且其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所以我们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坏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不断携带外周的胆固醇进入肝细胞内降解,促进外周胆固醇的清除,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故被称为好胆固醇。

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甘油三酯的升高和高密度胆固醇的下降。

如何保持血脂健康?

要保持血脂健康,其实就是要降低甘油三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要降低血脂,他汀类以及烟酸类的降脂药物可以做到,但是,降血脂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所以,许多人比较担心由此造成的副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肾损伤。

那么,有没有新的方法来保持血脂健康呢?答案是肯定的,调节性营养素和针对性营养素的合理组合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与血脂密切相关的营养素有很多,常见的有卵磷脂类,绿茶提取物类、膳食纤维类、鱼油(EPA)类,银杏叶提取物类等等,无论哪一类营养素,都有不少相关论文和实验证明其降血脂的确切功效。但问题是,血脂的异常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如食物摄入的不均衡;自身内分泌失调合成的太多;或是自身消耗的太少等。针对不同的原因,各种不同成分调节血脂的机理不同,适用情况也不同。如果我们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调节血脂,其结果就是“天天降血脂,血脂可能还是天天高”。

4了解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住院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

“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伴发疾病:冠心病患者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75%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中国冠心病人群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下肢动脉病变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直接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 8%有严重视力丧失,且其患病率随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在亚太地区的患病率较高。国内研究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病率为34.7%。

糖尿病诊断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5糖尿病患者服阿司匹林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性心脏病简称“糖心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和心脏自主神经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性心脏病不易发现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患者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呈非特异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他们有的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发绀等;多数经常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如胸闷、憋气、胸骨后疼痛。糖尿病性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专家提醒,糖尿病对心脏的损害是缓慢的,患者同时可能合并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的感觉不明显。实际上,心脏病的疼痛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只有疼痛了患者才知道去看病,如果在此之前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旦发生一次严重的疼痛,就可能是心肌梗死。更糟糕的是,可能一点疼痛的警告都没有就被心梗索取了性命。

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最大危害是心肌梗死,为了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糖尿病性心脏病在二级预防中除了要注意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改善自主神经病变之外,还必须常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可大大降低糖尿病性心脏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的心血管风险降低35%~41%。

预防原则:

一、小剂量服用,每次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毫克~100毫克,于早饭时或早饭后1次顿服。

二、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药,最好是终身服用。

三、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胃肠道反应,特别是要防止上消化道出血。最好每半年查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每年查一次胃镜,必要时可加服奥美拉唑20毫克,清晨次顿服。

四、避免与甲磺丁脲、优降糖等快效、强效的降糖药合用,防止诱发低血糖反应或低血糖昏迷。尽量选用作用比较温和的二甲双胍或是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二三代磺脲类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小剂量阿司匹林与这些口服降糖药合用是比较安全的。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积极控制血糖,还要定期到医院做心电图、心功能等检查,积极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

如果觉得《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哪些糖尿病并发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