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足护理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护理注意事项

时间:2022-12-30 16:59:59

相关推荐

糖尿病足护理注意事项

今年以来,广州雨水多,特别容易出现水浸街的现象,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另一个考验。在此,内分泌科专家提醒“老糖友”,平时要爱护双脚,下雨天更要注意避免脚浸水,一旦发现脚部出现皮肤破损、水泡、溃烂,需及时去医

1老糖友水浸脚需防糖尿病足预防糖尿病足需注意5点

今年以来,广州雨水多,特别容易出现水浸街的现象,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另一个考验。在此,内分泌科专家提醒“老糖友”,平时要爱护双脚,下雨天更要注意避免脚浸水,一旦发现脚部出现皮肤破损、水泡、溃烂,需及时去医院找专业医生治疗。

小溃疡早治避免坏死截肢

我国糖尿病人的发病率超过10%,全国有糖尿病人过亿,而糖尿病足正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糖友”中,糖尿病足的发生率约60%-70%。我们常说糖尿病足,却很少提糖尿病手,这是因为脚离心脏最远,它们最容易发生缺血缺氧的状况而不被注意。专家说,导致糖尿病足有两大原因:血管闭塞和神经病变。当糖尿病病人的病程比较长,加上血糖控制不好时,就容易引起下肢血管闭塞、缺血,继而神经感觉异常,出现双足的麻木,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也就是双脚不知疼痛、不知瘙痒、无法感知温度等一系列症状。

此外,雨天发生水浸街时,万一双脚泡在脏水里,也很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引起脚趾缝糜烂,或鞋袜摩擦后脚上出现水泡,此时若不及时处理,伤口难以愈合,会越烂越大,最终引起大面积的溃疡,导致脚趾坏死而不得不截肢。

糖友需挑鞋袜善待双脚

专家强调,得了糖尿病,鞋一定要特别挑选,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穿专门为糖友们定制的鞋或宽松一点的布鞋、白色的棉袜,这样的鞋柔软舒适、透气不夹脚,袜子还吸汗。其次,肖正华建议,“糖友”要注意保持脚的干燥。下雨天的时候,双脚被泡在不干净的水里,很容易发生感染真菌,加上广州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生糜烂。所以,水浸双脚后,回家应该立即洗净,擦干。每天晚上洗脚时,查看白袜子是不是有血迹,检查双脚皮肤是否完好,洗完后用毛巾擦干水分,包括足趾缝间,并且涂上护肤霜,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

视力不好的患者,晚上尽量少出门,避免因为深一脚浅一脚,绊倒摔伤而出现脚的局部挫伤。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夏天雨水较多,糖友更要注意避免沾染脏水等引发的感染。天气不好时尽量少出门;不要光脚走路或穿鞋,穿鞋前细心检查鞋内有否有小石子等异物。雨天出门最好穿双雨鞋,以保持足部干燥;回家后及时换拖鞋、清洗双脚等,不要长时间捂着。出现水疱、溃疡等不适时,最好找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而不要盲目用针挑,以免加重破损。

防糖尿病足注意五点

1、禁止吸烟

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如果已经吸烟的话一定要戒烟。

2、戒除不良的穿鞋习惯

注意:不要赤足走路,应该选择柔软舒适的布鞋、软皮鞋和运动鞋,穿鞋前要检查鞋里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缝或异物。最后,每年至少到专科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包括神经检查和血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隐患。

3、避免足部烫伤、保持足部润滑

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糖尿病患者对温度的感觉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因此冬天脚部取暖时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洗脚时水温要适中,一般不要超过40℃,洗脚前可让家人帮忙测试水温,如果用温度计则更好;洗脚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擦干,趾缝处也要轻柔地擦干。糖尿病患者由于泌汗神经损伤致出汗减少,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干燥,从而造成足部皲裂,可以在清洁双脚后使用适当的润滑剂或乳膏以保持足部皮肤润滑,但不要在脚趾间使用,也不宜用爽身粉。

4、每天进行足的自我检查

糖尿病患者可在清洁足部后观察双足包括足底有无红肿、水疱、伤口、裂口以及其他创伤等,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隐患,要尽早到医院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5、正确处理鸡眼、老茧及足癣

要注意正确修剪趾甲。不要自行用剪刀处理鸡眼及老茧,也不要用化学药物、强的腐蚀液治疗,应去医院找专业人员处理。如果有足癣要及时治疗,以免足癣诱发足部感染。趾甲不要剪得过深或过短,否则易引起甲沟炎。另外,应横剪趾甲,不要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或有角度,否则容易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

2糖尿病足护理:需常修脚 注意脚部血液循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非创伤性截肢50%是由糖尿病足引起的,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足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对自己的足部进行必要的护理。另外,发现糖尿病足的症状,就能够早期得到治疗,进而降低截肢(趾)率,提高糖尿病朋友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几个早期症状

1、凉麻痛

在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中,足部疼痛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可有刺痛、凉痛、灼痛、抽痛等,尤其在晚期症状更严重。随着病情加重可见糖尿病病人足部营养不良和肌肤失养的表现,如肌肉 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毛发脱落,肤色变黯、有色素沉着。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凉、麻、痛。由于神经病变患者早期主要是感觉的异常,如麻木、感觉迟钝、足部如踩棉絮感、异物感等;由于足部血液供应不足,故足部发凉也是糖尿病足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不少糖尿病足患者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要用棉物包裹。

2、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早期的血管病变既有大血管病变,也存在小血管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出现血供不足,肢端营养不 良,可见下肢足部皮肤营养不良,呈现蜡状,皮肤干燥缺乏弹性,毫毛脱离,皮肤温度下降,有色素沉着。肌肉萎缩、消瘦、指甲变厚变脆。肢端动脉搏动减弱甚至 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见血管杂音。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夜间休息痛,抱膝而坐,下蹲起立困难,逐渐发展出现静息痛。

3、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引起患者皮肤干燥,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并有脚踩海绵的感觉。由于神经引起下肢及足部肌肉萎缩,肌肉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脚趾间关节弯曲,形成拱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

4、混合型病变

所谓混合型临床表现就是具备了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但是,由于神经病变的存在,使得周围血管的疼痛不明显,或因痛性神经病变的存在, 和血管性疼痛很难区分。值得注意的是周围血管病变的疼痛会因为的体位的改变、血流的改变使疼痛的程度得到缓解,如间歇性跛行通过休息疼痛减轻,神经性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且不会随体味的改变而有所缓解。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

脚部的保护:除每日洗脚外,还要注意脚趾甲的清洁与修剪。修剪脚趾甲时要直剪,切勿弯剪,以免剪破甲床引发感染;也不要挖掘脚趾甲周围的软组织,以免感染。

修剪脚趾甲后,应锉平边缘锐利或突起部分,以免刺伤邻近的脚趾。长入肌肉内的脚趾甲可能引起感染,如果趾甲很坚韧并有畸形或增厚,应去请医生帮助处理。

鞋子的选择:应细心选择鞋子,以保证穿着舒适、大小适合、脚趾不受挤压。以旅游鞋或布鞋较好,不宜穿高跟鞋。如果脚趾挤在一起、走路时互相摩擦,可以在脚趾间填塞些棉花或羊毛,以防擦伤;如果感到鞋子磨脚,应先检查脚部有无红肿、水疱或擦伤,然后检查鞋子的相应部位,并设法处理鞋子突起或不平的部分。穿新鞋尤其是新皮鞋,要循序渐进,第一天最好只穿1小时,以后每天增加1小时。

有汗脚的糖尿病足患者:可撒些中性、无刺激性的粉剂或淀粉于脚趾间,也可撒在鞋内或袜子内。勤换鞋袜也是办法之一,最好每天中午换一次鞋子与袜子。

脚部有鸡眼或胼胝者:可以敷贴鸡眼膏,最好请专科医生处理,不要自己去撕扯,或用刀子切割、挖掘,也不要随便请非医务人员切、挖鸡眼与胼胝。在鞋内置一软的鞋垫,有利于防止鸡眼与胼胝。

患有甲癣或足癣:容易引起皮肤裂伤。甲癣与足癣应请专科医生治疗,自己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一些商业性药品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

脚部发生肿胀或感染:应及时休息,直至痊愈。如果继续走路,可能促使病情加重与发展。经常在水平位抬高患肢,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脚部循环不好的患者:可以经常短时间抬高下肢,如每小时抬高数分钟左右,每天坚持脚与腿部运动,也可以改善局部的循环。如果因病不能坚持运动,则可以在床上活动脚和脚趾,做上下左右或环形绕圈活动,也可以试着用脚尖踮地站立。坐位时,不要将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或是将膝盖压膝盖,这样不利于血液循环。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接受综合性诊疗措施,抑制病情的恶变,促进恢复,减少病残。糖尿病足治疗并没有什么特效的疗法,它提倡早发现、早治疗。

3预防糖尿病足 糖友秋冬季注意足部保暖

家住江苏的张先生今年47岁,患糖尿病十多年,近来发现两足活动不便,感觉迟钝,足部发生小外伤时也不察觉。医生说张先生得的是糖尿病足。他听说严重的糖尿病足是要截肢的呀!张先生想知道该症平时应注意些什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令人痛苦的足病,多发生于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糖尿病者。

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治疗足部溃疡、感染外,自我护理方面应注意:

1、每晚温水洗脚,浸泡15分钟,先用手测试水温,以免因感觉障碍而发生烫伤。

2、不赤足行走。

3、穿鞋大小适中,不穿趾间夹带的拖鞋。

4、冬季足部注意保暖,可穿羊毛袜,皮肤干燥可涂些羊毛脂。

5、注意坐相,不要长时间两腿交叉,以免压迫神经和血管。

6、不要吸烟。

7、每日查看足部和趾间有无水泡、抓伤或皮损,若足部起疱,不能擅自挑破,应请专科医生诊治。

4糖友注意:雨天穿雨鞋防糖尿病足

今年66岁的孟先生患2型糖尿病多年。前几天,老人有事外出,没想到半路上竟然下起瓢泼大雨,他的鞋袜完全湿透。回到家后,孟先生觉得脚有点痒,还起了几个小水疱。最初他并未在意,可几天之后,水疱不但没消下去,反而比以前更大了,有些甚至开始破裂、流水。他匆忙去医院就医,被诊断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达20%左右。长年累月的高血糖,可逐渐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同时,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块,出现下肢血管闭塞,引起下肢组织缺血性病变,出现脚部水肿、发黑、坏死、腐烂等症状,严重时形成坏疽。此外,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末梢病变,容易出现感觉障碍,趾端神经变得迟钝,对冷热、疼痛等各种感觉反应不敏感,极容易受到烫伤、外伤等的伤害。一旦出现感染,会直接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意呵护双脚,任何生活细节都不可忽视。比如,每天洗澡或洗脚时最好观察一下,足部有无细小的擦伤、磨破等;修剪指(趾)甲、厚茧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剪得太深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夏天雨水较多,糖友更要注意避免沾染脏水等引发的感染。天气不好时尽量少出门;不要光脚走路或穿鞋,穿鞋前细心检查鞋内有否有小石子等异物。雨天出门最好穿双雨鞋,以保持足部干燥;回家后及时换拖鞋、清洗双脚等,不要长时间捂着。出现水疱、溃疡等不适时,最好找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而不要盲目用针挑,以免加重破损。

53大因素致糖友得糖尿病足 预防糖尿病足关键看六招

近来因为天气寒冷,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症发病率最高的尤属糖尿病足,在此,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一病区中医学博士刘颖介绍说,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及患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所谓糖尿病足,特别是糖尿病足溃疡的早期,主要是以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并发症为基础。

糖尿病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微细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卫生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糖尿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肢坏疽,称为“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因此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哪些因素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1、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常常伴随高脂血症,血糖、血脂异常及其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出现管腔阻塞,冬季寒冷的天气使血管痉挛加重供血不足,从而产生溃疡,并且难以愈合。

2、保护性感觉缺失: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周围神经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常引起肢端感觉异常,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痛、温觉减弱或消失,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重要易患因素。周围神经病变常引起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觉迟钝、痛温觉减弱等,使足部保护性感觉消失,形成典型的无知觉足,有无知觉足不能感知外来伤痛并作出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因而容易受伤。自主神经病变也与糖尿病足的形成有关,自主神经病变可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上皮肤干燥和痛觉减退,皮肤易开裂,发生蜂窝织炎或深部组织感染,造成足部皮肤溃烂,肢端坏疽。

3、足部损伤因素:糖尿病患者多数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损伤,如烫伤、冻伤、抓伤、擦伤、磨损伤、修脚伤、碰伤、修甲伤,损伤后感染无疑是导致糖尿病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一旦足部有微小的皮肤伤口,极易感染,形成难愈性溃疡,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肢体坏疽,患者面临截肢。

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1、控制血糖达标是减少糖尿病足的前提。

2、定期下肢血管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管狭窄的情况。目前主要是采用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测出血管狭窄的情况。

3、做好足部日常护理。生活中不要穿硬的鞋子,鞋底不要太软太薄,以防硌伤足底;不要穿太紧的皮鞋;洗脚时水温不要太高,最好别超过40℃;发现下肢麻木、感觉异常、指尖针刺样疼痛,要及时应用药物治疗末梢神经炎,最好请专科医生诊治;剪趾甲更要小心加小心,因为稍有不慎造成皮肤破损,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4、经常做足底按摩。可以缓解足部缺血缺氧的情况,但手法要轻缓。

5、饮食上要控制高糖指数饮食的摄入,减少血糖波动。按时服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好血糖,平时拒绝油腻饮食和高糖指数的饮食,适量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6、血脂的调控也是十分必要的。脂代谢紊乱是造成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所以也要控制好血脂。

如果觉得《糖尿病足护理注意事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