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患者要小心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要小心脂肪肝

时间:2018-06-11 18:13:43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要小心脂肪肝

对于普通人来说,遇到腹痛一般都会认为只是普通的胃肠道疾病,但若是糖尿病患者常有腹痛现象的话就要特别注意了。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痛的几种情况。腹痛,当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

1糖尿病患者莫名腹痛不可小视

对于普通人来说,遇到腹痛一般都会认为只是普通的胃肠道疾病,但若是糖尿病患者常有腹痛现象的话就要特别注意了。下面让小编为你讲讲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痛的几种情况。

腹痛,当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其病因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有效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导致有机酸和酮体的过度堆积,早期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糖尿病症状,如全身无力、多饮、多尿;病情在酸中毒失代偿后迅速恶化,伴随着严重的消化、呼吸系统症状以及轻微的神经系统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晚期时会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反射迟钝,甚至嗜睡以至昏迷。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就是腹痛,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和漏诊,从而耽误抢救时间。因此,医生应注意鉴别,患者出现无名腹痛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友上腹痛要做CT查胰腺

胰腺“隐居”在胃脏的后面,毗邻肝、胆,胃、肠。大名鼎鼎的胰岛素就由它生产。胰岛功能正常不正常,能不能消化糖,正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正因为如此,糖尿病患者得防范有没有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者可能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会出现损害,得留意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专科常见疾病,老年患者相对较多。因为老人脏器功能退化,老年人之中也有不少糖尿病,常有糖尿病合并慢性胰腺炎者。陈汝福提醒,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消化不良、上腹腰背部疼痛得上医院照CT,看是否有胰腺疾病。反过来讲,慢性胰腺炎患者也得每年定期检测血糖值,出现糖尿病人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时要查明是否有糖尿病。

如果中老年人突发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腹痛、腰背痛、厌食等症状,应进行B超检查。即使无糖尿病史,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也要提高警惕,密切随访,谨防胰腺癌的发生。

另外,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如果未能及时发现治疗的话,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的血管及神经病变,继而导致肠蠕动失常、肠道内细菌异常繁殖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从而引起腹泻或便秘,或者两种交替的功能紊乱,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长期如此就影响到肠胃健康。

2糖尿病患者应重视心梗

研究显示,75%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发生急性心梗很难发现,应特别注意保护心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而且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5到。而且,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有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常有感觉减退,发病时常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还指出,70%到80%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防治心血管疾病,但目前在我国这个数字仅有15%左右。

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就应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进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如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以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3糖尿病患者要小心脂肪肝

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不超过15%,而2型糖尿病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却高达45%以上。

“这两种疾病都属于代谢紊乱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闫爽教授介绍,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大多脂肪超标,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几率很高。这类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多会出现脂蛋白合成障碍,致使大部分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堆积在肝内形成脂肪肝。脂肪肝不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等状况,还会增加患者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据《胃肠病学》杂志最新报道,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是没有该病的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治疗,若无冠心病,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和治疗原发病的方法,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空腹血糖应低于6.0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8.0摩尔/升,老年人可适当放宽。

具体方法是:1.膳食要均衡,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有助清除肝内脂肪,尽可能减少糖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总脂肪量不超过总热量的%—%,还必须禁酒;坚持适量锻炼,减肥,加强脂肪的消耗,从而改善糖尿病,并使脂肪肝消退;合理用药治疗脂肪肝,警惕毒副作用,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糖尿病患者还要保持心情开朗,少气恼,培养情趣,注意劳逸结合、作息规律。

4糖尿病患者小心耳鸣问题

目前在中国,虽然没有认可的流行病学资料数据,但据保守估计患耳鸣的人群占人口总数已达10%-15%。而且有报道显示:我国耳鼻喉科门诊以“耳呜”来就诊的病人大约有10%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糖尿病耳鸣患者也将会越来越多。

耳鸣的症状:是指在无任何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时,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的感觉,即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美国听力学会对耳鸣的定义为“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叫铃声”。

糖尿病耳鸣主要指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了上述耳呜症状,在排除其他引起耳鸣的原因后,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耳鸣。糖尿病耳鸣属于主观性耳鸣,常表现为高音调、双侧性,并且此类病人经常合并有耳聋、眩晕等症状。

5糖尿病患者不该拒绝胰岛素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的发展突飞猛进,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患病人数超过9200万,患病前期人数高达1.48亿以上,每天新增糖尿病例约3000人。在调查中发现,糖尿病的未诊断率为60%,有近80%的受访者血糖控制不达标,并且因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致命率约80%左右。我国防治糖尿病形势严峻,需要引起重视。

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很多患者把使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视为“最后一招”,认为用上胰岛素就是走到绝境了,一旦用上胰岛素就停了不了,必须终生依靠胰岛素。

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还可以起到保护胰岛细胞,恢复部分胰岛功能的作用,部分患者通过胰岛素的强化治疗,甚至可以达到暂时停用所有降糖药单用生活方式就可很好控制血糖的效果。胰岛素绝不是洪水猛兽,不会依赖成瘾,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刻意回避胰岛素治疗而坚持口服药,不仅花更多的钱,也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有的人则会担心使用胰岛素会闲置胰岛,导致胰岛的功能进一步下降。其实这种认识不对,人体的胰岛是24小时持续分泌少量胰岛素来满足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这个分泌被称为“基础分泌”。在进食后,由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迅速升高,胰岛受此刺激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分泌被称为“餐后分泌”。这两种分泌模式构成了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模式。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很差,就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弥补自身分泌胰岛素的不足,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是相对固定的,当其作用不足时,仍然需要自身(整理)的胰岛分泌胰岛素,也就是说自身胰岛素并不会被完全闲置。

患者在使用胰岛素之后不能停下来,是因为胰岛功能的自行衰退不能被有效阻止,因此并不是使用胰岛素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而是身体胰岛功能的衰竭导致患者必须长期使用胰岛素。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要小心脂肪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