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更健康

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更健康

时间:2020-04-19 10:15:39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更健康

时刻关注血糖健康,多多普及糖尿病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推荐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更健康的内容,关爱身体健康从每天做起!

1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更健康

据美国网站报道,科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白米和白面包等淀粉类食物会增加人们患糖尿病的风险。其中每天进食300克(6两)以上白米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78%。报告同时指出,适量进食全谷类食物有助降低风险。

糖尿病是要从饮食和运动上注意,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宜吃的水果苹果、梨、桃子、橙子、柚子、荔枝、樱桃、杨梅、黑巧克力、蓝莓。五谷杂粮:小麦、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大豆、黑豆、薏米、绿豆、豌豆、豇豆、扁豆、豆腐、豆腐皮。水产类:青鱼、泥鳅、蚌、蚬、蛤蜊、海参、黄鳝、田螺。

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苏普里亚·克里什南表示,在日常食谱中增加纤维含量,就能减少这种风险,这并不困难。他说:“人们只要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或者多食用些葡萄干小麦片、燕麦片等粗粮,他们每日进食的纤维量就会从低级升至中级,这相当于把患糖尿病的风险减少10%。”

美国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拉奎尔·维里嘉斯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6.4万人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研究,记录了他们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研究过程中,有1608名受访者患上了糖尿病。数据显示,常吃白米、白面包和面条的人患病几率尤其高,其中每天吃超过300克白米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每天吃200克以下白米的人高出78%。

2粗粮防癌降血糖不科学

吃粗粮可防癌,吃粗粮可降血糖,很多人都觉得天天吃粗粮就会一点病也不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表示,粗粮吃过量不仅容易发胖,还会有其他不良影响,解放军454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癌症预防专家张丽玲也告诉记者,要想预防疾病、身体健康,五谷杂粮是得常吃吃,但具体吃什么吃多少也得分年龄体质,而粗粮防癌降血糖的说法也并不完全科学。 金陵晚报记者 王文文 适量吃五谷杂粮可预防疾病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认为,五谷杂粮是每日饮食的基础,也是预防疾病产生的根本,所以除了米面,糙米、全麦、玉米、小米、大黄米、燕麦(包括莜麦)、大麦、高粱、荞麦等谷类,以及大豆之外的豆类,还有薯类、含有淀粉的坚果和种子都应当纳入主食,每天吃一些。

解放军454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癌症预防专家张丽玲告诉记者,高热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膳食结构是促发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某些肿瘤的重要原因,但她也表示,并不是说从此舍弃大米,光吃粗粮,“五谷杂粮也有药性,有的人可能反而适合吃精白米面。防癌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你要增强自身的体抗力,生活要规律等。”最好的饮食其实是平衡膳食,食物尽量多样化。

粗粮降血糖不完全科学

坊间有“粗粮可以降血糖”的传言,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科学。粗粮和细粮含有几乎等量的热量和糖分,对血糖都有提升的作用,只是粗粮里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使得糖的释放没有细粮那么快速和猛烈,只能说粗粮能延缓血糖的升高,而不是真的可以降血糖。相反纤维素还干扰药物吸收,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有些人误以为吃粗粮对血糖、血脂的控制有帮助,于是拼命吃,结果就造成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腹胀,不消化,也会引发肥胖。于康建议吃粗粮时要多喝水,如果多吃了一倍的膳食纤维,大概就要多补充一倍的水。

除此之外,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酸较多,每天摄入纤维素超过50克,而且长期食用,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甚至影响到生殖力。

6分粗4分细最为适宜

长期过量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得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量食粗粮,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研究发现,日常饮食以6分粗粮、4分细粮最为适宜,最好是粗细粮搭配食用。

另外谷物的植酸、草酸含量高,会抑制钙质,尤其抑制铁质的吸收,所以缺钙、贫血的人,更要会吃,例如,牛奶不能跟五谷饭一起吃,否则吸收不了钙质。而红肉所含的血基质铁,可不受植酸影响,有些人因为杂粮吃太多,贫血一直无法改善。女性也是一样,如有贫血问题,又喜欢吃杂粮,一定要补充红肉,一天的肉类来源有一半必须是红肉。

常吃玉米 既护肤又瘦身

有很多人上了餐桌,特别是应酬多的,只吃高蛋白的菜肴和蔬菜,认为这样既摄足了营养,又不会长胖,其实是错误的。高级营养师李敏告诉记者,主食吃得少,会导致脾不养而血虚、气虚,皮肤松弛,睡眠受影响。

这里推荐一道主食玉米。常吃玉米,既护肤又瘦身,还能延缓衰老。玉米除了维生素含量比稻米、小麦高外,还含有7种“抗衰剂”:钙、谷胱甘肽、维生素A、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其镁、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物高,有防治高血压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对延缓衰老十分有益。玉米和玉米油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还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煮熟或蒸熟的玉米营养更易吸收。另外,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一起吃掉,因为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但肠胃不好的人不要多吃,可用玉米粒做道玉米羹,也可用玉米面蒸窝头、做贴饼等。而玉米和豆腐一起吃,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小编提醒大家,粗粮对人的身体是有保健作用,但是不宜多吃,长期过量吃粗粮,会影响消化,使人体缺乏必要的营养。

3粗粮面包有助预防糖尿病

专家指出,糖尿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儿童患上了糖尿病。这与平时的饮食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有时候家长出于溺爱心理而不对孩子的饮食进行控制和引导,导致儿童出现一些肥胖病症,给糖尿病疾病提供了不少机会。

平时比较胖的儿童可以通过多吃粗粮面包来补充镁元素,降低II型糖尿病的出现,这是因为儿童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镁的偏低,通过补充血镁可以有效的保护胰岛素功能。现已明确,2型糖尿病的发病,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往往同时存在,而且在发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可能起更主要的作用,因此镁多的孩子胰岛素抵抗可能会较轻。镁的保护作用对胖孩子效果更明显,让孩子服用镁补充制剂或富镁食物,可以大大降低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生。

粗粮面包含有比较丰富的纤维素,比较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是比较有效的肠胃清洁员,尤其是当吃过鱼等荤食之后比较适用。除了粗粮面包,含镁多的食物还有全谷类、坚果类及绿叶蔬菜,如玉米、高粱米、粟米、大麦、荞麦、黄豆、黑豆、绿豆、赤小豆、蚕豆、桂圆、香蕉、苋菜、苜蓿、黄花菜及牛奶。

专家强调,我们可以发现胖儿童易患上糖尿病疾病的原因主要是体内对镁元素的缺乏所导致的,所以在平时的饮食过程中妈妈可以通过对孩子饮食的监督,多食用含镁较丰富的食物,变着花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了。

4糖尿病血糖不稳怎么办

糖尿病病因是因为得糖尿病后长期对血糖控制不好,渐渐的就会对血管、神经造成严重的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在四分之一左右,此病早期症状可能没有,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视力减退、视野变小、所看物体变形。所以对于眼病是不能忽视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血管病变之一,是由于患糖尿病数年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退化所致。其病变的特征是眼底出血、脂质渗出、新生血管形成和结缔组织增生,它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的患病率与糖尿病病程、血糖的控制有关,经常出现于长期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病后,超过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是中央视觉丧失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发生到最后,就可能出现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增殖膜等,直到失明。以上就是糖尿病病因,如发现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5糖尿病的血糖监测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可以让患者以及护理人员及时的了解病人的血糖变化,进而了解病人的糖尿病的病情变化。而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则更进一步,能够24小时不间断的对病人的血糖进行监控。

传统的血糖监测与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是不相同的,它的缺点是只能了解一个时刻的血糖的数值,对于了解血糖状态而言犹如盲人摸象,并不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真实的全天血糖状况。

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的仪器叫CGMS仪,这是一种专业的仪器,由专业人员操作,用于收集72小时糖尿病患者血糖动态变化资料。糖尿病患者在诊疗期间或在日常生活期间,佩戴CGMS探头,同时通过常规血糖仪检测4个指血血糖值,然后输入CGMS仪对其进行校正。另外,患者还要输入事件标记,记录日常生活的细节,包括服药、就餐、运动和其它事件,如低血糖的发生。CGMS仪每10秒钟从探头获得一次信号,将5分钟的信号平均值进行储存,每天储存288个血糖数据,3天(72小时)收集864个血糖数值。将动态血糖值下载,使用专有软件处理,打印出3天(72小时)的血糖数据864个,并绘制出不同颜色的血糖座标图、血糖控制状况图等,根据图及座标来分析其结果,医生可根据3天的血糖图来制定治疗方案。

由此可见,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与传统的血液监测相比非常的先进,对了解糖尿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非常有用。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糖尿病人可以选择使用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更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