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孤独症家庭干预-儿童的“鹦鹉学舌”式语言 家长如何干预?

孤独症家庭干预-儿童的“鹦鹉学舌”式语言 家长如何干预?

时间:2021-09-11 03:01:39

相关推荐

孤独症家庭干预-儿童的“鹦鹉学舌”式语言 家长如何干预?

“鹦鹉学舌”的许多孤独症孩子都存在的一种语言沟通障碍,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往往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

但只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灵活地采用补缺法、重音法、节奏提取法等方法,联系生活情景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各自感官刺激对孤独症孩子“鹦鹉学舌式语言”进行全方位的矫正,也能够使他们的语言得到快速发展。

家庭训练日记:

晓宏是一名6岁的自闭症儿童,别的小孩在他的年纪都已经开始上小学了,但是晓宏却连上幼儿园都很困难。因为晓宏都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没办法正常地和他人进行交流。

晓宏也总是别人说什么他也就跟着说什么,妈妈对此也十分着急。妈妈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教晓宏说自己的话。

大赛爸爸说:

语言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自身存在的主要的语言沟通障碍,其主要表现为语言运用能力的损害。鹦鹉学舌式语言也是其语言运用能力低下的重要表现之一。许多家长都十分苦恼孩子目前存在的语言障碍问题,孩子有语言,但不会运用,更没有主动语言,同时在与人交流时,也只会重复他人的话或是电视的广告词等。

孤独症孩子难以将语言与情景相结合起来运用是其出现鹦鹉学舌式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对孤独症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情景性的问题。目前解决孤独症儿童鹦鹉学舌式语言的主要手段包括维持注意力、激发儿童动机、示范与模仿、使用强化物等。

我们的建议:

1. 利用视觉提示 促进儿童发展

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学习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家长可以运用任务提示卡,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辅助孩子练习仿说。

家长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辅助手段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帮助孩子改正鹦鹉学舌式语言。例如:家长在与孩子进行对话练习时,家长在提问完孩子后,就可以运用图片来提示和引导孩子应该回答。

2. 运用节奏提取法 调动主动语言

节奏提取法是指将儿童需要掌握的语句或词语与音乐的节奏相结合,重复多次训练,逐渐去掉提示语言,通过音乐的节奏来引导孩子说出他要掌握的语句。

例如,训练“我要喝水”,家长就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拍鼓,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将这一句话跟着节奏说出来,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家长就可以逐渐减少辅读字数,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地跟着鼓声节奏说出这句话。

3. 善用补缺法与重音法 减少学舌式语言

补缺法是指将训练内容从最后一个字开始减少字数,直到孩子能够独立说出整句话重音法是指将儿童需要掌握的语句或词语用重音或大音量清楚地说出来,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仿说练习,经过多次反复训练促进儿童达成训练目标,促进主动性语言的出现。

例如:家长在教孩子说“我叫xx”的时候,家长在对孩子提问时,“你叫什么名字?”这句话应该是更加轻快的,后面然后再紧跟孩子要说的话,“我叫xx。”这句话应该更加洪亮、清晰,使孩子大脑能够立刻摄入后面的这句话并大声仿说。经过多次训练,最后形成定式,让孩子能够在听到“你叫什么名字”这句话之后能够立刻回答“我叫xx”。

如果觉得《孤独症家庭干预-儿童的“鹦鹉学舌”式语言 家长如何干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