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被“形式主义作业”折腾疯了?剧场效应:这六点 请家长深思

被“形式主义作业”折腾疯了?剧场效应:这六点 请家长深思

时间:2020-09-03 22:19:17

相关推荐

被“形式主义作业”折腾疯了?剧场效应:这六点 请家长深思

《半月谈》中一篇关于形式化作业的文章迅速传遍网络,瞬间引起很多家长共鸣。各种无奈,各种委屈,接踵而至。不少家长内心无奈哭喊:“快被小学老师折腾疯了!”

可是,我有几问:

家长各种抱怨和抵触之时,老师是否轻松?老师是否愿意以折腾家长为乐?每一项作业,考察的是什么?家长可有用心琢磨过?每一项耗时耗力的作业,是否都是必做作业?如果是选做,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情不愿地去做?除了语数英主科作业以外,其他作业真的都是形式化不重要的作业吗?有没有可能是素质教育的雏形?老师评选出家长包办作业贴在墙上时,只是为了班级颜面,还是鼓励家长包办?形式化作业问题,不是大家一抱怨,一吐槽,握握手,共共情就过去了。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思考得更深入一些。

(一)家长一边提倡素质教育,一边认为主科之外的事都是浪费时间

有没有一些家长,对语数英的作业格外重视,对其他作业都抱怨是在“浪费时间”?我想,这样的家长不是一部分,而是大部分。

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永远是主科,永远是英语、语文和数学。学校老师也是如此,经常占用《科学》、《海洋》、《劳动》等副课时间去讲主科内容,我们学校的校长无奈,经常到每个教室巡逻,禁止老师随便占用副课时间。但是,依然屡禁不止。

我们都不愿意孩子成为一个只会读书考试的人,都希望孩子具有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观察动手能力。

可是,我们平时的做法,是否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比如:

收集各种颜色的树叶,观察不同,制作手工艺品;学习雷锋事迹,制作手抄报或写学习感想;制作本单元思维导图。我想问一下,哪一个在你们眼中,是形式主义的作业?

在我看来,每一项都有它的意义。

作业1,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促进孩子了解大自然,这类作业基本是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作业。作业2,可以让孩子通过伟人事迹,了解“诚实”、“奉献”的品质。作业3,可以锻炼孩子们思考、总结、提炼重点内容的思维方式。这三项作业,如果家长怀着接纳和支持的心态,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孩子的乐趣和收获,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二)是“美”重要,还是“内容”重要?

坐标青岛。两个孩子,哥哥四年级,妹妹二年级。

陪伴孩子的小学时光已经四年了,老师也会留幻灯片制作、拍小视频、思维导图、手抄报的作业。但是,绝大多数时候,这些作业都是“选做作业”。

偶尔要求必须要做,偶尔孩子们对哪个感兴趣,主动要做。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负责“提供支持”,偶尔帮忙,大部分都是孩子们独立完成。

在我心中,“内容”比“美观”更加重要!

比如手抄报。

孩子学习了雷锋的事迹,明白了助人为乐的道理,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这个更重要。而不是手抄报中图画得多漂亮。毕竟这是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让孩子学习品质。不是单纯地想要提高孩子的美术水平。

再比如思维导图。

我专门买了慕娜美,就是为了画思维导图。但不是为了孩子买的,而是给自己买的。我自从学了思维导图,深深喜欢这个思维方式。孩子们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时间。如果时间足够,你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愿意配几个色就配几个色;但若与入睡时间冲突,来不及,那么你就全部用签字笔画,不分颜色,不画图形,只需要把一二三级分支和关键词语写上即可。

思维导图,不是画得越美、字写得越多,就代表越好。

思维导图越精炼,越代表着更多的知识装进了你的大脑,而不是记录在纸上。

每一个分支上,能有一句话就绝不用多句话;能用一个关键词,就绝不用完整的一句话。

我认为“内容”更重要,所以如果因为我们太过精炼,配图非常简单,而没有被老师表扬或者认可,我并不会感到失落。

我也会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而不是形式。

比如下面这个思维导图,如果没有美术功底的人,即使照着样图画,也要画上小半天,还不一定画得这么好看。

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当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已经得不偿失了。

(三)是“小红花”重要,还是“掌握知识”重要?

无论是手抄报,还是思维导图,我们家的两个孩子都难有上榜、评优的机会。

因为:

我愿意旁观,只提供必要支持,孩子们大多独立完成,质量和水平自然没法与“家长”相比,落选很正常。重“内容”、轻“形式”,是我一直认同的,也是我不断对孩子引导的。重“掌握知识”、轻“奖励”,同上。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我经常和她一起做手工,那个时候需要培养她的自信心。从老师的认可中,我的鼓励中,她的自信心足够了,就慢慢不再完全依靠外界的表扬和奖励了,那便是“做自己”的开始。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手抄报我就不怎么帮忙了。偶尔她不想画,我会从网上找模板打印出来,她自己填色填内容。

我会对他们说:“这些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道理你们懂了吗?会了懂了就足够了,这项作业的作用已经实现了。至于奖励和加分,是老师鼓励给做得好的学生,我们有当然高兴,没有也没什么可失落的。毕竟,我们在形式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确实没那么多。”

不知道其他孩子如何,我的两个孩子都能接受这样的引导,不再纠结这些作业的评选结果。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我的做法仅供参考,如要照搬,还需衡量孩子的心理状态。

(四)剧场效应:家长是始作俑者,老师推波助澜

我们两个孩子的幻灯片制作、拍小视频、思维导图、手抄报等作业,都是选做作业。孩子们如果不爱做,不感兴趣,我们就不做了。然后,我们看到老师在群里表扬做的同学,无论是发奖状还是发礼品,我们都淡然接受,不去嫉妒,也不去攀比。因为这是我们的选择。

选择我们想做的,做我们选择的。选择我们能承担的,承担我们的选择。比如这次防疫作业,两个孩子都没参加。既没有拍小视频,也没有做手抄报。但是孩子们对疫情的了解,我心知肚明。我和老公经常在饭桌上谈起,孩子们也会问一些问题,我们还会经常看新闻,孩子们也从中知道了不少信息。所以,这个作业,做与不做,没那么要紧。

但是,父母或孩子要是选择做这项作业,还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和加分,那么就不要去抱怨老师要求过分,耽误孩子时间,耽误自己时间。认认真真做,期待上榜即可。

其实,退一步讲,如果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到“只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不给孩子代劳”这一原则,每一个家长都不帮孩子做这些作业,那么所有的孩子交上去的就都是自己做的。如此,家长之间不会形成攀比风,孩子更不会因为没有家长帮忙就永远也评不了优。

这就是缩小版的“剧场效应”,始作俑者就是“家长”。

一个班里,第一次留手抄报作业,一个家长帮孩子做了,老师给评了个第一名。然后,第二次,三个家长帮孩子做了,前三名都是他们的;到了第三次、第四次,很多家长都开始帮孩子做,最后拼的就是家长的水平……

这个剧场效应中,家长是始作俑者,但老师也不是无辜的,老师成了推波助澜者。

如果第一次,老师批评了那个家长帮做的孩子,评选了孩子独立完成的作品,那么以后孩子都会独立完成,无需家长包办。家长也不会让更多同类的作业折腾疯的。

一位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孩子凭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疫情相关的手抄报,老师却说不合格,影响班级整体评优形象,让孩子重做。然而,展板上的优秀作业有些明显是家长代劳的。

老师这种评价机制一味追求结果,打击孩子自主完成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下,老师便不只是推波助澜,而变成了始作俑者。如果老师因为家长没有能力帮忙或者不去帮忙,就对孩子差别对待,那便更有违师德了!

(五)家长抱怨的形式主义,也许是素质教育的雏形

去年有这样一个事件:

幼儿园老师留了一个钓鱼的作业,一位爸爸带着孩子去钓鱼,鱼钓上来了,结果爸爸却一不小心踩到河里,被湍急的水流所冲走。作业完成了,爸爸却再也回不来了。

这事出来以后,很多家长批评幼儿园作业的形式主义。说是幼儿园的作业,害死了爸爸。

我还真不觉得这是个形式主义的作业,这个比每天让家长们画疫情走势图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首先,钓鱼就是个生活体验。幼儿园留这项作业,让爸爸从工作和游戏当中走出来,陪着孩子去河边,融入大自然,体验钓鱼过程,挺好的。其次,成人应该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合理选择钓鱼地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我承认,这是一个悲剧,谁也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家庭。如果没有这项作业,这个爸爸不会如此离开。

但是,不能因为如此,就否定了所有的主科以外、貌似不重要的那些作业。

因为,也许我们否定的不是一项作业,而是孩子素质教育的全部。

如果没有这件事,我们看到国外父子俩没事悠闲地去湖边钓鱼,很惬意。会说着人家多自由,多会体验生活之类的。

回观我们自己的生活,总是以工作繁忙、做家务太辛苦、追剧打游戏太没时间为由,不带孩子们出去做各种体验,仿佛这些都是闲事,唯有学习各个学科知识、奔波于各个特长班之间,才是正事。

喊了那么多年素质教育,为什么一直执行不起来?

我想,不单单是教育系统的原因。

(六)真正的形式主义要摒弃,但不可一叶障目

“每次做幻灯片展示至少花费一上午,2月份每天都要画一张疫情人数统计图,一画就是两个小时。”一位家长说。疫情防控期间,各小学的公众号上纷纷推出小学生战“疫”手抄报、短视频等作品,形式多样,创意十足。可谁知道作品背后,是无数家长付出的时间和心血。

疫情人数统计图:如果老师想让孩子们学会统计图,做一次两次即可。若每天都做,而且每天都花费好几个小时,便过分了。

短视频:如果让孩子们了解疫情,更不用非要花样百出地拍出各种小视频。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除了为丰富学校的公众号之外,没什么大益处。

简单重复化、机械化、套路化的作业,无论是语数英还是其他内容,都需要考虑必要性。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郭建鹏等教育专家认为,不能过分依赖和要求技术化成果呈现,而应考量学生实际能力,以提升知识水平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不应鼓励家长代做作业的风气,杜绝形式主义之风吹进学校。

专家指出,当下一些小学作业超过学生认知能力,学校评比导向、家长攀比心理更加重孩子负担。形式主义的作业设置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不利的,甚至成为亲子关系绊脚石。

学校,应更注重技能的提高、具体知识的讲授以及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培养;

家庭,应更注重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荣伟教授建议,应进一步厘清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责任,优化家校合作。学校是教育学生学习的主体,父母配合时,若发现难以执行,应及时沟通反馈,灵活处理。

对此,我非常赞同。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所以,我们不要站在对立面,而要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希望作业形式灵活而丰富,让孩子们在乐趣中有所收获,事倍功半;

希望学校和老师们能注重能力培养,而非形式化;

希望家长能及时与老师沟通,优化家校合作,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如果觉得《被“形式主义作业”折腾疯了?剧场效应:这六点 请家长深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