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初与琴识之二 说说古琴的那些形制 脸盲症慎入

初与琴识之二 说说古琴的那些形制 脸盲症慎入

时间:2019-03-22 17:49:58

相关推荐

初与琴识之二 说说古琴的那些形制 脸盲症慎入

霸气侧漏、王者气象——伏羲式

伏羲式的造型浑厚,琴首微圆,其项自肩上阔下窄与琴首一体,琴腰为内收双连弧形,整个造型简洁大方,自唐代出现此样式以后,历代均有伏羲式名琴问世。伏羲式为样式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原因有二:一是故宫博物院藏的九霄环佩是专家考证传世古琴中最古的一张;二是大多琴谱在列举古琴的样式时,总是将伏羲式放在首位介绍,以彰显其古,本文也遵旧法,首先介绍伏羲式。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张名为“九霄环佩”的唐琴,此琴便为典型的伏羲式。此琴杉木制,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龙池、凤沼均为方形,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字,是为琴名。腹内刻款:开元癸丑三年斫,为著名雷氏所斫,此琴也是专家认定为传世古琴中最古的一张。另外,同名为“九霄环佩”的伏羲式唐琴还有三张,一张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在藏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张为私人藏琴,三张均为国家级重器。

正气浩然、圣人气度——仲尼式

又称为孔子式、夫子式。仲尼式琴首为常见的方首,琴颈、肩处内收一斜下的圆弧,腰部内收一方条,除此之外,别有变化。整体简洁大方,弧度有圆有方,颇具儒家处世之道。此样式是历代存世古中最多的一种样式,《中国古琴珍粹》一书共录入了109张老琴,其中仲尼式便有62张;《今虞琴刊》一书所载二百余张古琴,仲尼式十占其八,可见此样式流行之甚。然而从存世的唐琴来看,仲尼式在宋代以前并非十分流行,因为现在明确认定为唐琴的仅有一张,且为晚唐所制。只是宋代以后理学兴起,崇孔思潮加甚,才出现了仲尼式一霸天下的局面,至此才成为诸多样式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此样式之所以流行,原因大致有三:一因美观;二因易造;三因寓意。仲尼式琴体美观,符合大众审美心理,所以琴人多数爱之;又因其简洁,所以斫琴难度不大,对斫琴师的要求不高,以现在的古琴为例,普通的练习琴多为仲尼式,所以易造也是此种样式流行一个原因;三是仲尼式寓意丰富,其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琴为文人修身养性之器,其样式一旦与孔子有所牵连,便更得几分文人之爱。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琴万壑松琴便为仲尼式的标准器。此琴桐木制,通长128、5厘米,肩宽20、2厘米,尾宽14、5厘米,厚6、2厘米。龙江、凤沼均为方形,龙池上方刻楷书“万壑松”三字。仲尼式是古琴中最常见的一款样式,它是属于圣人造琴的一类,由于它的名字叫 “仲尼”,所以会让人马上联想到孔子,谁也说不清这种式样是否是孔子设计的, 但是以“仲尼”命名的确很恰当,因为它是在所有琴里最简捷的一种,只在琴体的 腰部和头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通体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他的简捷而流畅、含蓄而 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

古朴大方、外王内圣——神农式

神农式属于圣人造琴一类,是否就是神农所创,传说炎帝神农氏制作生产工具过程中得到启发,将桐木挖空、削平、取三尺六寸五分作为琴长,将麻搓成长短粗细不同的五根线作为弦,分别称之宫商角徵羽,这便是五弦琴又称神农琴。虽然并没有可考依据,但可以肯定这种式样是非常古远的,该类琴上部从琴肩部位起弯直接连到琴头,下部大致在燕足部位起一个弯,非常简洁。神农式很多人和伏羲式分不清楚,其实神农式比伏羲式少了一个弯,因此看起来更加古朴一些。

妙手偶得、大巧天成——灵机式

汉代梁銮所创。史书记载梁銮作琴:于两额旁各生二寸,腰旁作峻形,有大声。常挟耕于霸陵,每耕罢鼓琴,有群鸟伏于地下,曲毕鸟散,耕者怪之。日习其弄,鸟集如初。这个款式的古琴人们常常和前面讲的伏羲式以及后面要讲的凤嗉式搞混,说实话,友霖刚接触古琴的时候也是严重的脸盲症,傻傻分不清,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记住上弯还是下弯,弯一次还是弯两次。说得好别扭,弄得好像自己都不是直男了。

艺高胆大、造型迥异——师旷式

又称“月琴式”,相传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师旷所制。师旷(前570年前后),字子野。春秋晋国杨邑(今山西洪洞师村)人。活跃于春秋晋国悼公、平公时期。师旷不仅音乐造诣高深,而且关心民生,以乐论政,具有高明的治国理念,后人尊之为“乐圣”。师旷式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造型奇特、音韵如磬。

凤凰归山、群仙来集——凤嗉式

凤嗉琴者,乃卫师曹所作也。于顶上缀二圆蝉,长七尺九,弦作三十九引,定六十七调。以琴谒卫灵公,公知其善,乃令教姬习之。姬习不成,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后归凤凰山。每鼓琴,有仙集于山顶。其实还有凤舌式、凤势式等不同的名称和款式,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字拿捏与描述能力,今天的我们真是无法企及,那就简单带过吧。

落霞续断、晚浪回复——落霞式

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曰:“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想为古代文人观晚霞之变化万端,登发灵感,据此以造琴形。“落霞”亦是古代名琴之一,汉郭宪《洞冥记》中有句曰: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落霞式”音色洪大,造型特点显著,琴侧为呈对称状的波状曲线。

隐逸于琴、飞瀑连珠——连珠式

连珠式相传为隋朝逸士李疑“连珠先生”所创,造型玲珑精巧而华美,项腰作连续三个半月形弯入,犹如连珠。明“飞瀑连珠”由连珠式改型而得。

雨打芭蕉、文人况味——蕉叶式

蕉叶式是属于文人造琴的一类,他的形状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曲折的线条象流动的音乐,优美的身姿表现着文人浪漫的情趣。蕉叶式是古琴中最难做的琴,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超越了它的难点,就会是一张声音和各方面指标都很完美的琴。相传为明刘伯温所创制,琴首无凫掌而有一叶柄,琴底仿蕉叶之茎,造型精妙秀美,琴音圆润雅致。其实在永乐大典中记载唐代就有蕉叶琴,只不过缺少实物流传。

大巧若拙、大工不工——正合式

古琴的样式,自明清以后,风格多趋向于华丽、繁琐,但唯有一种样式例外,那是正合式。“大巧若拙”一词在此样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琴首、颈、肩、腰等处,浑然一体,一线直下,无一丝变化,此样式若冠之以“素琴”再恰当不过。正合式为明代以后出现一种样式,因其造型素净、大方,也颇得琴人喜爱。

另外还有绿绮式、列子式、伶官式、子期式、霹雳式、号钟式、亚额式、秦琴式、响泉式、焦尾式、云和式、双月式、宣和式等多种古琴形制。按照《五知斋琴谱》的记载,古代流传下来的样式共有51种之多,真是佩服古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甚至猜测西方人的吉他,也许都是参考中国古琴的每一种造型原则创造出来的。这里要给智慧的祖宗们点个赞!

以上就是友霖整理的中国古琴形制的专题,其中插图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严格的形制规范以《故宫古琴》及《中国古琴珍萃》等专业古琴形制书籍中的实物描述为准。

如果觉得《初与琴识之二 说说古琴的那些形制 脸盲症慎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