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泛滥的“不插管全麻……”

泛滥的“不插管全麻……”

时间:2021-02-06 06:43:01

相关推荐

泛滥的“不插管全麻……”

大量实施不插管全麻,我们有没有跳过麻醉安全,过度强调舒适化?

为满足手术需要,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传统理念中全身麻醉均需要气管插管控制气道。

术中麻醉医生最善于调控心脏与呼吸功能,插管全麻相当于掌控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在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时插管隔离气道与消化道,能避免了严重的误吸,让麻醉医生更加安心。

但随着舒适化医疗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有创操作需要麻醉医生的参与,甚至一些无创但不配合的检查也离不开麻醉医生,如MRI、眼科检查等。近年来,这些手术外麻醉呈爆炸性增长,由于操作或手术时间短,更多的麻醉医生选择了“不插管全麻”。

原则上,麻醉医生给予任何镇静或强效镇痛药物,都可称为全身麻醉。不插管全麻,意指应用全麻药物达到镇静镇痛的效果,同时保留自主呼吸与保护性反射,也就是说不插管全麻是处于完全清醒与插管全麻(包括喉罩全麻,下同)的中间状态,患者意识状态决定了镇静的深度,可为嗜睡或意识丧失。

临床麻醉中,实施不插管麻醉的操作或手术,包括胃肠镜检查、人流手术、肿瘤射频消融术、不配合的无创检查(如CT、MRI、眼科检查等)、短小的有创检查或操作(宫腔镜、穿刺活检等)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有创手术(慢性疼痛治疗等)。

种类繁杂、数量庞大,不插管麻醉俨然已经成为麻醉科实施最多的方式!

患者想要舒适、外科需要患者配合,导致了需求量急剧增加。大量实施不插管全麻,我们有没有跳过麻醉安全,过度强调舒适化?简言之,我们有没有实施不插管麻醉泛滥?

在我看来,大量鲜活的麻醉意外就在身边,而不插管麻醉引起的呼吸抑制太过常见,无法控制的气道让麻醉医生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术中付出的精力超过插管全麻,但却只有插管全麻的1/6的收费标准,是谁让我们每天面临这样多的风险,却效益极低?

我无意吐槽,但思考着一点点改善的可能性。现今的医疗环境,拒绝患者或外科的要求并不现实,但麻醉科应有统一的原则,需要的插管的寸步不让,侥幸心理终会有一次让你刻骨铭心。

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可以实施不插管麻醉的情况,欢迎大家讨论:

1. 手术时间最好10min以内,最长不超过20min;2. 仰卧或侧卧位;3. 非头部手术,麻醉医生能掌控气道;4. 禁忌预估有困难气道、通气或插管困难者;5. 禁忌对镇静镇痛耐受力明显下降者,如老年人、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营养不良、意识障碍或昏迷等。

若不满足以上条件者,建议局麻或插管全麻;一旦实施不插管全麻,需严密监控呼吸,备好插管及抢救设备,严重的麻醉意外大多数是因呼吸抑制造成,麻醉医生需要加倍看护警惕。一点小体会,与大家共享。

本文首发:麻醉逻辑

本文作者:江建峰

责任编辑:李欣慧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如果觉得《泛滥的“不插管全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