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惠州市名医 名中医”风采展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惠州市名医 名中医”风采展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时间:2019-12-16 10:53:10

相关推荐

“惠州市名医 名中医”风采展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坐落于市区西子湖畔,从1950年建院至今,走过了近70年的杏林风雨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溢满枝头。它不仅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在“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21位,在“广东省域医院3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2名,还有14个专科入围“全国地级城市医院16个专科30强”。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春华秋实。6月,在市卫生健康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惠州市名医、名中医”培养工作的通知》中,“惠州市名医”(第三批)、“名中医”(第四批)共40名来自14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市中心人民医院共有10位医生获“市名医”“名中医”殊荣。

这次,让我们走近“名医”,看看他们如何在门诊、病房、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各显神通”。他们是医者,是学者,也是师者。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尽心尽责为患者,源于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他们面对荣誉,也曾遭遇不解,但始终前行在行医路上……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他们不负时代使命,在每一次的望闻问切中开出一张张治病良方;他们与时代共发展,在每一次的妙手回春里为医学的发展插上了人文关怀的翅膀;他们奔赴各个战场,治已病、防未病,守护全民健康,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医疗发展的日新月异与卫生体制的新变革,市中心人民医院将继续德术并举,朝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目标不懈奋斗!

创伤外科主任黄玉良

“白求恩式好医生”造福患者

“医德高尚 技术精湛”……患者为黄玉良送来的感谢锦旗不计其数。在创伤外科,许多患者都对科室主任黄玉良念念不忘,逢年过节时常为黄玉良发来祝福。28年的临床工作中,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黄玉良一直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待每一位患者,坚守救死扶伤的使命。

无怨无悔奔赴在急救第一线

曾经,一名101岁的老人因右股骨颈骨折被送至医院,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黄玉良说服了老人的家属接受手术治疗,为老人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据悉,整个手术过程只用了40分钟,出血量不超过100ml,患者术后恢复很好,其家属对黄玉良百般感谢。据了解,近年来黄玉良在临床上对高龄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曾获得中国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惠州市第一届“惠州医师奖”、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

而早在,黄玉良便筹建成立了医院创伤外科,更新了创伤急救模式,是全市把创伤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骨科专科病区一体化管理的创始人,使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及术后康复一体化,大大地提高了创伤急救水平。

在8月惠东平海特大交通事故、7.6特大交通事故等救治现场,黄玉良及其创伤急救团队忙碌的身影始终在前线。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黄玉良一直奔赴在全市重大事故的院前急救第一线,无怨无悔,随时候命。

言传身教提升科室诊疗水平

此外,他还一直积极交流推广创伤骨科的先进技术。

多年来,黄玉良受邀出席各城市创伤骨科相关论坛及讲座,在不同的城市进行交流分享。

担任创伤外科主任来,黄玉良几乎每天随叫随到,在规培带教上更是不遗余力。

在他看来,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新技术并不一定要取代传统技术。对他而言,以最小的创伤为患者解除病痛才是治病救人的终极目标。

因此,他言传身教,既教会年轻医生以一线前沿的先进技术造福患者,也展示传统技术的优势所在,让年轻医生的成长得到了巨大提升。

黄玉良正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解除着一个又一个伤者的伤痛,也让科室的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神经外科主任祝刚

18小时连续作战创造生命奇迹

这个战场,血管众多、神经密布,每个部位都与人体各个器官神秘地联系着。每次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行走,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从医24年,他用精湛的医术,勇闯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他曾经创造了18个小时不吃不喝连续作战切除巨大脑肿瘤的个人记录,也曾带领科室团队创造了医院神经外科有史以来难度最大、历时36小时的巨大四脑室及脑干旁肿瘤切除手术记录,这些患者最终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就是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祝刚。

脑动脉瘤栓塞手术居全省前列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第一致死因素。而脑动脉瘤是最为凶险的脑血管病,破裂出血后总死亡率60-75%,很多患者在家中死亡,只有部分患者有机会到医院抢救。

这种疾病起病急、变化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十几二十年前,惠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都只能开颅手术抢救。

祝刚自到中山大学附一院进修学习归来后,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动脉瘤,患者不需开颅,只要在大腿根部股动脉穿刺一个针眼就能完成手术,极大提高了惠州地区脑动脉瘤救治水平,做到与国际接轨。因此获得惠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至今,由祝刚独立主刀完成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例超过600例,其他神经介入手术200多例,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近200例,成功抢救了近800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命。

这样的手术记录,在市脑动脉瘤栓塞手术首屈一指,在省内业界同行处于先进行列。“我认为医生的责任是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们都难以相比的。

医生创造的是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是用手术刀雕琢修复的世界上最独特的艺术精品。”祝刚说道。

专注练就“一招鲜”

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服务

作为学科带头人,祝刚深知“学科的壮大比个人成绩的出彩更重要”。

他通观全盘,以高远的格局提出了亚专科建设构想,强调每个医生都必须“术业有专攻”,通过细分亚专业,搭建平台,使每个医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形成某一领域专长,专注练就“一招鲜”,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

这一招为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先机。

目前神经外科已经形成了“脑血管病,垂体瘤,脊髓肿瘤,颅底肿瘤,颅脑损伤,神经外科重症,功能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面积痉挛、癫痫)”等多个亚专业群。

祝刚告诉记者,医海无涯、医道无边,唯有不停地前进探索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更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为惠州及周边领域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儿科主任张坤尧

“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是他,成立惠州市第一个新生儿专科,挽救过无数危急患儿的生命。是他,首次建立全市第一个、广东第三个新生儿转运网络,让新生儿转诊更加顺畅。还是他,组建全市第一个儿童重症监护专科病区(PICU),满足了全市儿童手足口病和重症儿童救治的需要。这个“第一人”,便是儿科主任张坤尧。在张坤尧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儿科现拥有医护人员175人,病区设置床位200张,年门急诊约4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达11000人次,以优质的医疗服务于儿童健康事业,科室综合实力省内超群。

从医32年从未请过假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一天几十名患儿的接待量仅是他工作内容的其中一小部分。

其余的,还有科室管理、临床带教等工作。“我想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儿童好了,社会发展才会更好。”张坤尧告诉记者,从医32年,他从未请过假。数据统计,他个人年服务门诊病人量近20000人次。

寒来暑往,张坤尧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为患儿解决病痛。因此,他也更深知儿科医生的责任与不易。

“我们不仅要看好孩子的病,还要安抚家长的心。”张坤尧解释,由于患儿病情的变化,加上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清晰表达身体的病痛,有时也不懂得配合治疗,一旦病情出现变化,家长由于不了解可能会对医生有看法,进而对医生的医疗行为产生质疑。

对此,张坤尧指出,医生在诊疗中沟通与技术同样重要。他呼吁家长,医患应该是生命共同体,而不是敌对状态,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勇气。

德艺双馨护航儿童健康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坤尧更积极为学科的发展献计出力。

他始终认为,儿科不能靠药物、检查或者耗材来发展业务,儿科发展需因时制宜,儿童保健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儿科医生,应以儿童健康为中心,孩子的健康需要医生的技术和品德来保障。”德艺双馨,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是张坤尧及其团队不懈的追求。

急诊内科主任王国标

“急诊急救永远在路上”

“医生,孩子高烧将近40℃,精神很差,麻烦快点帮我看看。”

急诊科门口,急救车呼啸而至,早已等待在门口的医护人员快步上前,将担架抬进急诊科。然后,观察病情,插管抢救。

……这一幕幕,都是急诊科每天的“危急时刻”,也是急诊科主任王国标每天的战场。据悉,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交通事故的增多以及季节更替,急诊患者越来越多。数据统计,急诊内外儿科每日急诊量超过1000多人。而在这个每天上演生死时速的急救战场上,王国标一坚守便是27年。

协调团队作战

确保第一时间妥善救治患者

工作多年,王国标太清楚急诊科医生的不容易。“急诊科患者突发性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家属期望值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给医生的信息有限。

而家属由于担心焦虑、情绪激动甚至会破口大骂、动手。”

王国标向记者讲述了急诊科的特性,这种情况不仅要求医生技术过硬,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因此,急诊科也成为了抢救任务重、管理任务也最重的科室之一。

作为科室管理者,他不断强化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定期就某个事件或危重症抢救的案例进行集体讨论,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王国标深知,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保证所有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方便医患沟通。

大力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科普

惠及6000余人次

王国标介绍,绝大多数意外及伤亡的发生都发生在院外,存在“救护空白期”和“医疗空白期”,有刻不容缓的救治时效性。

在专业医务人员不在现场的情况下,唯一能给伤病员提供救治的就是现场的目击者。身为急诊人,王国标深感急救技能培训责任的重大。

自开始,王国标一直与全国500多家医疗机构同时举行“急救白金十分钟”科普宣传活动。

到目前为止,以王国标为主要核心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团队”共派出了近50名急救队员,以其专业的急救知识、实用的急救技能,先后走进惠州市市直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等进行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培训,接受培训的公众达6000余人次,受到政府部门和惠州市民的高度赞扬。

在王国标看来,急诊急救永远在路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属于过去,它将作为自己新的起点,更努力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肾内科主任石咏军

仁心仁术 家国情怀

27年来,她默默奉献,以仁心仁术为病榻上的患者消除病痛。她刻苦钻研,从未止步不前,1992年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毕业工作6年后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攻读中山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为呵护患者生命提供了更好的知识保障。她就是肾内科主任石咏军。

每日五毛治疗费底气何在?

熟悉石咏军的同事都知道,她秉承病人至上原则,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全面负责肾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在代谢性因素在CKD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保护的系列研究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据悉,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恶化可以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石主任,真的非常感谢您。”

曾经,科室接诊了一名因肾功能受损的中年女性患者,患者伴有肌酸激酶升高、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过详细检查和仔细的分析病情后,石咏军为患者加查了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肾脏损害。为此,石咏军为患者进行了甲状腺激素治疗,每天的治疗费用仅需0.5元。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因,可能导致尿毒症,患者最终可能要接受透析治疗。”石咏军表示,这需要医生具备严谨的临床思维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者学者师者三者皆优

从医20多年来,石咏军一直刻苦钻研医疗技术,从医者到学者,她的角色切换自如。

近年来,石咏军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2项,获惠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硕果累累。

她不仅是医者、学者,也是一位师者。自开始,石咏军还承担起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一职,指导临床医学生的教学工作。

“医学需要传承,通过培养本专业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为惠州乃至周边地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能力”石咏军告诉记者。

同时,她还承担着社会职务。作为惠州市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她利用政协平台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搭建惠州市医药卫生界科研协作平台的建议》等与医院乃至惠州市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相关的提案近10个。

目前,部分提案已推行。

自从医第一天起,仁心仁术、家国情怀便已扎根石咏军心中,她始终不忘初心,履行着医者、学者、师者的使命,为我市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医学影像科主任蓝博文

传道授业 引领学科

蓝博文,医学影像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也是惠州市第七届市管拔尖人才。从踏出校门开始就与CT设备、影像片打交道已30余年。他始终秉承仁心仁术的理念,在临床上带领科室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学影像服务。在蓝博文的带领下,医学影像科成为省重点临床专科,下分CT、磁共振和普通放射三部分,每日CT就诊量约370人次,磁共振约90人次,普通放射约750人次,解决了大量临床疑难病例。

规培带教创新模式

作为学科带头人,蓝博文深知,除了诊疗水平的提升,还有医学的传承。

“年轻医生的成长是能够造福我们的后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蓝博文表示,作为一名医生,他更有责任做好临床带教的工作。今年1月,他受邀赴美国哈佛医学院,参加广东省放射医学分会“登峰计划”学习交流。

据了解,此次学习交流活动是广东省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的一个具体项目,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临床专科人才。

此行受益匪浅,回到医院后,蓝博文对科室全体医生的业务学习和规培带教提出了新的模式。

教学临床相长,带领科室结硕果

“我们不能光看影像,也要了解临床。”在科室办公室里,蓝博文开始了他的科研教学时间。

这样的安排每天无一例外,教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氛围尤为浓厚。为了做好临床实习教学,他充分做好带教准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年轻医生们的兴趣。每周一开展PPT形式的阅片会,由科室的年轻医生轮流担任主讲人,全科一起讨论病理结果;周二至周五例行疑难病例讨论;每周三晚上为规培生授课,基于不同年级学生分层进阶式授课;每月进行两次病理随访汇报,截至目前已积累1300多例病理证实资料;每月开展一次业务学习,主要跟踪临床及科研前沿进展。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快速成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蓝博文的带教下,科室医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快速成长,团队也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

胃肠外科主任

甲状腺外科主任陈超

“医生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他在临床一线开展胃肠外科、甲状腺外科诊疗和临床研究教学30余载,用仁心仁术从死神手中挽回无数生命;他孜孜以求,攻克一个个治疗难关,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奋勇前行。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胃肠外科,科室主任陈超用30余年践行了德医双馨之道。

提升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

从成为医者的那一刻起,陈超便以百姓健康为己任,抱定“有志者事竟成”的决心和毅力,脚踏实地,级级攀高……

如今,他已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硕果累累。从甲状腺癌、胃癌及大肠癌的规范化根治,到腹部急危重疑难疾病的诊疗,陈超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手术处理及再处理能力;他和他的团队成员一起推进了惠州地区消化道肿瘤的诊疗水平,其中胃癌、结、直肠癌及甲状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均接近国内领先水平。

众多肿瘤患者慕名而来,诊疗辐射范围包括香港、深圳、东莞、河源、汕尾等地。

人文关怀指导医疗实践

“医生不是工程师,不是纯科学家,应该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理念。

病人到医院,不是躺在一个冰冷的流水线上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应该得到温暖与友善的关怀。仪器只是帮助认识疾病的手段而已。”

陈超说,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被引入之后,很多人觉得去医院看病和大夫之间的沟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仪器和一堆堆的化验单。

他认为,作为医生,首先要关爱患者,然后才是诊治病痛。诊治一定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因为他的健康,不仅关系生命,更关系到生活质量、家庭幸福等问题。

“医学是人学,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陈超始终以人文关怀指导医疗实践,把每一次治病当作是和患者的一次合作。

重症医学科(ICU)主任凌云

生死竞速 全力救治

重症医学科,医院里离死亡近、重生也近的一个地方。这里收治的病人大多病情危急重,对于科室主任凌云来说,如何从死神手中将患者的生命拉回,是他每天争分夺秒的工作。因为他深知,每一名患者对一个家庭而言意味着完整与幸福,所以他全力救治。

勇挑重担,打造省重点医学专科

2001年,医院决定成立全国刚刚起步、在惠州市还完全空白的ICU,这份重担落到了凌云身上,也使他开启了神经内科和老年病科后的第三个专业——重症医学。

为了科学合理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ICU,他自学,也到广州、中山等地参观学习,更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从布局设计、量尺寸,到画图纸,在两栋楼的结合部合理安排7张病床,都是凌云一手完成。

ICU开科后,凌云和团队一起打基础、重实效,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很快就承担起全院重症病人的救治,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目前已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层流病房,病床也增至15张,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医学专科。

以身作则,提升重症病人救治能力

组建重症医学科来,作为科室带头人,凌云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

他深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推动学科高水平发展,提升全市重症病人救治能力。临床中,他始终奔赴一线,冲锋在前,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救治。

,惠州市发现了中国第1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感染者。彼时,中东呼吸综合征已在韩国广泛肆虐,人民恐慌。凌云意识到这名高度疑似MERS病人的危险性,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制定防护流程。

经过30天的精心治疗和防控,取得病人治愈、医务人员和社会零感染的完全胜利。

在临床实践中,凌云3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把无限的真情和全部精力倾注在医疗事业中,使无数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重获生命。

“在重症监护室,生死竞速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尽医者本分,全力救治,让患者有所依靠。”凌云说道。

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陈志云

“对待生殖患者更要讲究医德”

“不仅要医术好,还要品德好,不要把患者当成商品。”陈志云向记者道出了她心中的“名医”标准。从医27年,在辅助生殖岗位上干了。是她,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创立了我市第一个生殖医学中心。的发展,在陈志云的努力下,该中心也成为国家地级市生殖中心。

生殖医学中心必须“真材实料”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陈志云就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陈志云参与筹建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建成了惠州市第一家生殖医学中心。

在陈志云与团队的精诚合作下,该中心不断勇攀现代生殖医学高峰,夫精人工授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不断开花结果,填补了我市人工助孕技术的空白。

精湛的医术、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团队,是陈志云始终追求的目标。在她看来,生殖医学中心与其他科室的不同之处在于,健康孩子的出生才是中心实力真正的检验标准。

为了让更多患者圆梦,陈志云不仅努力提升诊疗技术,在科室管理上也卯足劲严格把控。

在她看来,生殖医学中心必须“真材实料”,任何一个小纰漏都有可能造成大影响。

“不要把患者当成商品”

陈志云指出,二孩政策后,很多高龄女性也急切地加入到备孕行列。

不孕不育患者,可能会遭到来自家庭及自身的各方面压力,奔波求医、备受煎熬。作为生殖医学中心主任的她更倍感责任重大。

“一般患者来到生殖医学中心,感觉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医生说出的话、开出的药患者都会当成‘宝’。”

作为医生,不要把患者当成商品。在陈志云看来,对待这群患者,更要讲究医德,找出病因,对症治疗,为家庭带去希冀。

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轶群

“识病要精审,遣药需精灵”

在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中医战线上,还有一位独挡肿瘤和疑难杂病中医综合诊治的“名中医”,他就是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轶群。他跟随全国名老中医林丽珠教授专科学习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善用养阴解毒汤、健脾补肾法等中医辨证施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减轻患者放化疗后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他视病人如亲人,考虑到患者就诊需要,经常利用周六休息时间出专家门诊,热心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中医师最重要的就是识病、遣药

曾经有一名宫颈癌患者在进行了子宫全切术、化疗等治疗后,因抵抗力下降出现双下肢严重肿胀、紧绷,影响日常生活,四处求医效果均不理想,抱着一丝希望,患者走进了李轶群的诊室就诊。他安慰患者“我一定好好研究,尽力诊治”。

通过望、闻、问、切的一系列细致检查后,李轶群考虑到患者的症状是术后淋巴管堵塞回流障碍所导致。因此,他为患者给予益气扶正、祛瘀散结、攻补兼施、辨证施治。

用药治疗仅半个月时间,患者的肿胀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李轶群看来,中医师最重要的就是识病和遣药。“识病要精审,遣药需精灵。诊治疾病必须谨慎而尽心,务求专心致志、精心思虑、反复推敲。”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关乎全民健康

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逐渐推广,市民对中医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李轶群告诉记者,通俗的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部分,治未病对全民健康起着关键性作用。

中医药是国家传统文化,推动着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医工作者要有民族自尊心,一定要牢牢掌握中医学的精髓,同时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襟怀。学习不止是为了充实,更重要的是为了超越。”

他时刻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推崇“中医特色、时代气息”观点。

李轶群认为,中医学必须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努力撷取相关的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才能在挑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传承发扬岐黄之术,才能真正解除病患疾苦。铁肩担道,任重道远。李轶群以其冷静的心境、谦逊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始终兢兢业业,为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如果觉得《“惠州市名医 名中医”风采展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