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袁放主任: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要点总结!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袁放主任: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要点总结!

时间:2023-03-04 16:26:26

相关推荐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袁放主任: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要点总结!

(-06-05)

文章来源:公众号【糖尿病家庭调养】微信号:jiankangbaizhen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有些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到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对我国十四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调查,发现我国二十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百分之9.7%,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达15.9%。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糖耐量异常,也就是说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多,因此。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

为什么现在的糖尿病变得越来越多?原因有很多,这里刘举其中两条。

1、 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等。

根据到的调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20%以上,比20到30岁的患者高10倍。据调查,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就会增加68%。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吃得多动得少,也就是说热量摄入多而体力活动少,导致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另外,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我们很多人都会去体检。

我国糖尿病流行有哪些特点?

1、 我国糖尿病主要以II型为主,占到了90%以上,I型所占比例不到5%,其他类型仅仅占0.7%。近年来,妊娠糖尿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达到了5%。

2、 糖尿病的发病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的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3、 没有被诊断出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定期查一查有没有糖尿病。

2、 血糖异常者:也就是说,曾有过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偏高的人,应警惕是否有糖尿病。

3、 肥胖者:体重超重的人群应注意了。

4、 有糖尿病病史者:比如说爸爸妈妈或者兄弟姐妹患了糖尿病。

5、 患某些疾病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此外,若女性比较肥胖,平时又有月经不调或生育困难的情况,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症,也容易患糖尿病。

6、 服用某些药物者:比如说患有精神病或抑郁症的人群,平常服用一些相关药物,这些药物就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以上种种,如果你占到了其中一两条,就应该到医院查一查。那么怎么样来评估一个人是超重还是肥胖呢?

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个体重指数,那么体重指数是怎么算的呢,我们往往是以身高(单位是米),体重(公斤)计算。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就是一个体重指数,我们用BMI表示。那么我们中国的话如果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属于超重,大于28属于肥胖。

那么,对于一个糖尿病高危人群,我们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去查一个糖耐量试验,也就是说通过口服75克的无水葡萄糖,然后再测一个空腹或者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便检测是否有糖尿病。我们常常这么认为,若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有些人是通过体检发现的,那么这种情况,建议测定两次的血糖,也就说空腹两次血糖,或者是空腹加餐及餐后血糖,都达到了上述指标,即为糖尿病。需注意的是,空腹血糖是指至少要空腹八小时以上所测的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反应三个月的一个总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反映的是此时此刻的血糖水平,波动会比较大。而糖化血红蛋白反应了一个时间段(三个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具有方便、结果稳定、不受饮食影响、依从性较好的特点。但是,我国由于这个检查手段没有统一,所以不足为糖尿病的诊断。

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吃药吗?

这个不一定。我们需要结合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不良生活方式、运动较少、肥胖等情况),可通过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或减肥等方式治疗。观察3个月,若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建议去医院就诊,医生会考虑使用降糖药治疗。

但是,血糖很高的部分病人往往没有任何感觉的,因此,他们并不重视治疗。其实,血糖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如果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可能会发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

治疗糖尿病的近期目标控制血糖,其目的是防止一些急性代谢并发症的出现,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远期目标是什么呢?

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建立比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自疗的一些个性化的指导。

治疗糖尿病有哪些原则?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五架马车”。即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健康宣教。这个五架马车,我们必须并驾齐驱,缺一不可。最新的指南里增加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1、饮食。部分糖友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血糖高了就少吃东西或不吃主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血糖。这种做法不可取!一个人的饮食量要吃多少东西,应该由营养师来决定,一般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工作量和运动量等等来计算每日需要的热量,也就是说该吃多少就吃多少。

2、运动。强调的是定时定量,至于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根据每个患者不同情况以及喜好来决定。但是有个地方我要强调一下,比如说你每天晚餐后运动半个小时的,这个量跟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

3、血糖监测。很多人用血糖仪监测血糖,那么,一天测几次或者多长时间测一次呢?一般来说,这要根据患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来决定。比如那些使用胰岛素的人,相对来说,测的会比较频繁一点。口服药物的,而且血糖控制也比较好的人,监测的频率会少一些。

自我监测血糖需把握哪些时间点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掌握空腹血糖一次、餐后两小时(每天有3次)、睡觉前等五个点。但是,并不是说每天必须测五个血糖,我们也可以一周测5个血糖,也就是说今天测空腹血糖、明天测早餐后两小时血糖、后天测午餐后两小时血糖等。如果一周五个点都能测到的话,相对来说,医生对病人血糖的整体情况就会掌握得比较好。

另外,如果这个人平常有低血糖的情况,或者有其他的不舒服,出去活动前后也可以临时测测血糖,看看血糖是高还是低。有些糖友空腹血糖特别高,但是平时血糖还可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加测一个凌晨两点钟的血糖,便于判断空腹高血糖是黎明现象引起的,还是因为夜间低血糖导致的一个反应性高血糖。因为两者之间的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血糖监测以外,我们有时也会建议病人每三个月来医院测一个糖化血红蛋白,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医生会做一些药物的调整,或者是控制程度的一个评估等。

仅仅监测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就够了吗?

还是不够的。因为糖尿病是一个累积到全身各个脏器的一个疾病。因此,我们除了血糖监测以外,还要关注其它一些方面的,比如血脂、血压以及尿酸情况等。更重要是还要关注一下,患糖尿病想和么多年,到底有没有并发症出现?如果出现,就可以及早治疗,效果会更好。

4、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和口服的降糖药等,这些药物的种类是很多的,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自身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以及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药物。千万不能听别人说这个药好,就去吃这个药,对他有效不一定就适合你。另外,盲目从网上购买一些保健品或老军医秘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在胰岛素治疗方面,我们不希望病人口服药物控制不好了才来治疗,没办法的情况下我们才用胰岛素。但是,有些新发的糖尿病病人,也就是说以前从来不知道的有糖尿病,体检才发现血糖很高的人群,针对这类患者,我们也会用胰岛素治疗。

新发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治疗有什么好处呢?

患者血糖很高,对自身胰岛功能是有损害的,我们用外源性的胰岛素把高血糖降下来,这样一来,自身的胰岛功能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了,这对患者以后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初发的糖尿病病人,我们也不是长期用胰岛素,而是短期使用。一般使用的时间是两周到三个月,如果能够坚持,最好是三个月。三个月以后血糖控制下来了,自身胰岛功能也恢复了,我们就可以改成口服药。部分病人不需要任何口服药,自身的胰岛素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好,也就是说不需要用任何药物就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一般来说,我们根据指南,空腹血糖保持在4.4到7.0之间,餐后小于10。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等情况来定。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1、 糖友比较年轻而且没有其它疾病,那么血糖控制标准会比较严格一点,空腹血糖在6以内,餐后在7或8以内。

2、 那些糖尿病病程有一定时间了,还合并其它一些情况,而且年龄较大(70岁以上)者,我们控制目标会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小于7,餐后两小时小于10就可以了。

3、合并肿瘤、冠心病等疾病,一般情况不是很好的糖友,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会放的更宽一些,空腹在7或8,或餐后在11或12都是可以的。尤其对一些高龄的病人,我们也适当的要求放宽,因为此时对他来说,低血糖的危害远远要高于高血糖的危害。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是怎样的?

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6.5%以内。如果一般的病人,我们达标的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内。除了血糖以外,血压最好控制在100/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血脂,我们更强调的是一个低密度脂蛋白,最好在2.6以下,如果患者合并冠心病或曾有心肌梗塞,应控制在2.0以下。

除此以外,有的时候我们医生还会增加一些调血脂或抗血小板的药物,我们要做到全面的控制。

再说一下有关低血糖的问题,即使血糖控制的比较理想,也会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血糖控制得越好,低血糖的风险就越大。如果病人的血糖小于3.9mmol/l,就说明已经存在低血糖了。低血糖怎么会发生的呢?往往与运动较多、吃饭较少或吃饭时间延迟、以及喝酒等情况有关。

低血糖反应有些什么症状呢?

往往有些人会感觉到心慌、手抖、出汗、没力气等等。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首先,如果你有条件或者身边有血糖仪的话,这个时候最好是测一个血糖,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血糖是低于3.9,或者甚至于四点几,但是你有症状了,那么,这个时候的处理,首先是吃一颗糖,或巧克力。如果在家里,这个时候也可以进食一点白砂糖,那么最快的方法是放在舌头底下。吃了以后,然后你看看跟下一次的时间,如果是超过半个小时,这个时候,最好是进食三片饼干或者进食点主食。出现过低血糖以后,你应该到医院里就诊,做相关的糖尿病药物的一个调整,避免下次再发生,或者你寻找导致此次低血糖的原因,下次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需提醒的是,糖尿病若遇到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或者有其它紧急情况,去医院就诊时,一定要告诉医生你有糖尿病,或者曾经血糖较高,这样以来,医生在治疗时就会注意。

糖尿病有哪些相关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血管、脑血管及外周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肾脏、神经及眼底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血糖越高,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就越大,两者是成正比的。那么大血管并发症呢,只是他出现的风险增加,但不一定说我控制血糖了。就可以明显地减少大小关系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我们最关注的是糖尿病肾病。这个筛查也很简单,确诊为糖尿病后,就应该查一下尿微量白蛋白。如果数值高,建议你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数值正常,也得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因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标志,早期发现后,在理论上是可以逆转的。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大量蛋白尿,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而进行性的向前发展。

糖尿病的眼底病变,我们建议患者到眼科去查眼底的一些改变,看看有没有视网膜的一些病变。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出现的话,是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等手段治疗的。但是如果到了晚期,它会导致新生血管增生出血,容易导致失明。

评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里面的一个神经病变,可以根据病人是否出现手脚麻木症状,(表现为双手像套手套一样,双足像套上袜子一样的麻木),以及结合神经肌电图(就是说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一个检查)来判断,如果肌电图也是异常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神经病变。

有些患者并没有出现双手双足麻木的症状,但是,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是减慢的。那么,这种情况我们往往考虑他存在亚临床(也就是没有临床症状)的一些神经病变。

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我们首先必须控制好血糖,因为只有血糖控制好了,大血管或微血管的并发症才可以减少。

有关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一些内容,今天就先讲到这里,祝愿所有糖友生活幸福!

获取更多糖尿病知识可以添加糖糖的微信号(tangguwen),添加时请注明地区(省级)和1型/2型即可通过。

如果觉得《浙江医院内分泌科袁放主任: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要点总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