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寿命的奥秘(五):人的自然寿命有定数

寿命的奥秘(五):人的自然寿命有定数

时间:2020-08-09 02:05:46

相关推荐

寿命的奥秘(五):人的自然寿命有定数

欢 迎 关 注 醫 师 疗 法

05

人的自然寿命有定数

(接上文)自然寿命是指在没有遭遇意外伤亡的情况下,可以活到的最大年限。人类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这是一个大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很关心的大问题!这样的大问题靠短期的研究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不过,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文明,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对于人的很多大问题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现代人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关于人的大问题,只要我们肯放下现代人的优越感与傲慢心,虚心地到我们祖先留下的文明宝库中去寻找,都能找到明确答案,这其中就包括人类的寿命问题。

(一)所有动物的自然寿命都有定数

地球上有无数的动物,每种动物的寿命都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其固有的寿命发生延长或缩短的变化,只要斗转星移的规律不变,所有物种的寿命就不会改变。

在这一点上,人与所有的动物是一样的。自从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诞生以来,其自然寿命就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如前文所述,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古代人的寿命比现代人要短,也就是说,现代人的自然寿命与五千年前乃至一万年前都是相同的,因为日月与地球的运行规律亘古未变。

动物的自然寿命很容易研究出规律,只要认真跟踪观察一批动物就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因为所有动物都是遵循自然规律而生存的,除了自然灾害外,很少有意外死亡。

与动物相比,人类的自然寿命就不那么容易得出结论了,因为人类自己所制造的意外伤亡远较其他物种为多,如战争、刑罚、自杀、交通事故、医疗意外等人为剥夺生命的现象都是只有人类才会发生的事,给人类寿命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西方人发明的仅仅以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的所谓“平均预期寿命”的研究并不能让我们看到人类自然寿命的真相。

幸运的是,在中国的上古时期,有一个“天下大同”的时代,帝王皆为圣贤,德泽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这种状态下观察人的自然寿命其实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实际上这种观察在那个时代就早已完成,并有了明确的结论,通过口耳相传及文字记载于各种经典里,留存于中国人的潜意识中。

(二)人的自然寿命:天年

关于人的自然寿命,我们的古圣先贤特地造了一个专有名词:天年。汉字的“天”有多重含义,这里的“天”代表“自然”。“天年”这个专有名词的出现,意味着咱中国人对人类自然寿命这个问题早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可靠的结论。

天年有多长呢?答案是100岁以上!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记载。流传到现在的《黄帝内经》已经被分成了《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和《灵枢经》(简称《灵枢》)两本书,在这两本书中都明确记载了“天年”。

《素问》开篇就提出了“天年”的概念:“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说,上古的人都可以活到天年,即安然度过百岁。可见,百岁就是人的天年,并强调上古的人比较容易活到天年,这一点与我们现代人认为上古的人寿命不到二十岁的说法完全相反。

《灵枢》专门有一篇题目就叫做“天年”的文章,不仅明确了天年即百岁这个概念,还详细记载了不同年龄身体脏腑、气血及行为的变化特点,反映出中国上古时代已经对自然人的一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观察: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

黄帝问道:人的寿命通常都在百岁左右就会死去,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人在10岁的时候,五脏基本发育完备了,可以化生出足够的气血,故好动,喜欢蹦蹦跳跳地跑(古时的“走”字就是现在“跑”的意思);20岁的时候,血气很旺盛,形体肌肉开始丰满起来,故喜欢快步走;30岁的时候,五脏安定,肌肉坚固有力,血气旺盛到极点,故喜欢走路;40岁的时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由盛极开始转衰,皮肤腠理开始疏松,面色开始失去光泽甚至长斑,两鬓开始出现斑白的头发,故喜欢坐;50岁的时候,肝脏的功能开始减弱,故眼睛开始出现老花;60岁的时候,心脏功能开始减弱,容易出现忧愁、悲伤,血气不足,故喜欢躺着;70岁的时候,脾脏功能减弱,化生的气血津液不足,皮肤失去滋润易枯燥;80岁的时候,肺脏功能减弱,由于肺藏魄,藏不住魄则记性差,容易说错话;90岁的时候,肾脏极为虚弱,肾藏的精已所剩无几,其它四脏经脉也空虚了;100岁的时候,五脏都极为虚弱,藏不住神和精气了,没有精气神的形体单独存在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这个记载是多么生动!从十岁到百岁,每个阶段的生理特点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观察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不还是这样的规律吗?

10岁以下的小孩怎么也禁不住他喜欢满地跑动,到了40岁左右就容易出现白发,一般都从两鬓开始,50岁左右开始出现老花眼……这些特点自古以来就是一样的,我们的先哲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完成了这样细致的观察,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能不为我们的祖先感到自豪吗?在这样生动的具体记载面前,我们还能想当然地说那个时候的人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寿命吗?……

(三)依据天年制定人生规划

《黄帝内经》从医学角度阐述了人有百岁以上的自然寿命(天年),并详细阐述了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那么该如何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规划这百年的人生呢?《礼记》是经伟大的孔子删订、整理的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一部经典,在这部经典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礼记·曲礼》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这里同样是以十岁为一个年龄阶段,并且每个人生阶段都取了一个固定的名字,如十岁为“幼”,二十岁为“弱”……七十岁为“老”,八、九十岁为“耄”,百岁为“期”。再往后就没有名字了,为什么呢?因为再往后还活着的人很少。

《礼记》的这个记载与《灵枢·天年》的记载交相辉映,每个人生阶段的目标也与人的生理特点密切结合:

十岁的幼年时代,五脏化生的气血充盈全身,人显得天真烂漫,生理特点决定了他天性好动,对一切事物很好奇,故需引导他好好学习,建立正确的理念;二十岁身体已发育定型,故要行“加冠”之礼,作为进入成年的标志;三十岁血气旺盛到极点,故该娶亲生子了。

可见那时候的人是先成家,后立业,于是便有了“成家立业”这个词语,因治家与治国的原理是一样的,能治好家,才有资格入仕治国,故有了“国家”这个词语;

四十岁的时候身体的精气开始走下坡路,但人生经验和阅历却非常丰富,是治理一个团队的最佳时机,故适合进入仕途做官,治理国家;五十岁的时候,肝气开始衰弱导致肉眼视力开始衰老,但智慧之眼看问题更透彻,不会局限于表面,故治理国家更加得心应手;六十岁精气显得有些不足,喜欢躺着不喜欢动,但此时已有了自己的铁杆粉丝,故可以动口不动手,指挥手下干活;七十岁脾气开始虚弱,后天之本(脾)不足,化生的气血津液就明显减少,使精力不济,故成为进入老年的标志,该退休了;

八十岁以后,肺气虚,藏不住魄了,容易说错话,如果还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容易因说错话而给国家带来损失,但古人非常人性化,了解这个生理特点,故七十岁以后就会光荣隐退,八十、九十岁以后即使犯了错也不加刑罚,如同七岁的小孩不懂事犯了错一样对待,反映出社会对耄耋之年的老人有特殊的照顾;百岁的时候,精气神已基本离体了,需要依靠别人奉养、服侍终老。

《灵枢》和《礼记》分别从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角度描绘了人的一生,充分说明百岁为人的基本寿命,这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的时代就已是一个常识。附表列出了依据《灵枢》和《礼记》所记载的人生百年的生理特点和人生目标。

(四)长命百岁非妄语

中国从上古时代起就已完成了对人的自然寿命的观察,认识到人的自然寿命是百岁左右,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天年。

由于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常识,智慧的先祖们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个常识,将这个重要信息化作了吉祥语,在相互祝福时总会说“祝您长命百岁”,“长命”就是“寿命”的意思,按《说文解字》的解释:“寿,久也”,“长”与“久”是同义词。“长命百岁”(即寿命百岁)作为吉祥的祝福语从上古时候起代代相传,早已化入了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一直流传到现代。

只是近一百多年来大部分现代中国人被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假说冲昏了头脑(目前西方已有很多科学家提出“进化论”假说缺乏科学证据),以为真的一切都在“进化”,经过几千年的“进化”,现代人的智慧远在古人之上,认为几千年前的人就象是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懵懵懂懂,什么也不懂,于是对自己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经典,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糟粕,从来也不曾想到,“长命百岁”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是几千年前的古人早已观察到的真实现象,代表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到的自然寿命,而不是一个妄语!

我们在古圣先贤留下的文字和普遍流传的俗语中,随处可见“百岁”作为人的基本寿命这个常识。

如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家张仲景(明末以后尊称他为“医圣”)写了一部很重要的医书《伤寒卒病论》,其中记载的方剂成为流传到现代的方剂始祖,被称为“经方”。

在这部书的序言中,张仲景讥讽了当时很多人只顾追求名利,不注重研究医药及养生防病,“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一旦自己得了病怎么办呢?“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意思是说,由于自己对医药常识什么也不懂,只好将自己有百年寿命的宝贵身体随便交给一个“凡医”(水平很低的医生),任由凡医瞎折腾,让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这个现象与我们现代社会多么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谈及这个事情的时候,毫不经意地提到“百年之寿命”,从这个语气里不难体会出每个人本来都有百年的寿命,可见百年之寿在汉代的时候也是一个常识。

对于一个还活着的人,如果直接说“等他死了以后”如何如何,似乎显得不够尊重,因而中国人经常采用比较文雅的说法“等他百年之后”,为什么不说“等他七十之后”呢?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百岁才是人的基本寿命。以“百岁”为标志,还有一个“半百”的习惯说法,过了五十岁称为“年过半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过了五十岁,意味着寿命已过了一半。

既然从上古时候起就已经知道人的自然寿命有百年以上,为什么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岁寿星并不多呢?怎样才能健康地地活到长命百岁的天年?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欢迎阅读醫师疗法公众号文章

“上火”的原因与对策

养生的实质

感冒的前世今生(一)

感冒的前世今生(二)

健康的标准

寿命的奥秘(一):寿命流行说法的疑点

寿命的奥秘(二):破解“平均寿命”的误区

寿命的奥秘(三):古人寿命真的很短吗?

寿命的奥秘(四):正确解读“人生七十古来稀”

道行天下

润物无声

醫 师 疗 法

如果觉得《寿命的奥秘(五):人的自然寿命有定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