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中国宏观调控思路: 从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

中国宏观调控思路: 从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

时间:2023-05-01 02:54:50

相关推荐

中国宏观调控思路: 从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供给侧”跟“需求侧”就像硬币的两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比较侧重于“需求侧”。现在,中央明确要把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侧,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则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而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淡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过去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的拉动。说白了,就是依靠需求侧发力。如今,消费占比过低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供需结构性失衡、错配的问题浮出水面。

一、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供给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我国长期对“供给侧”管理疏忽,造成今日生产无法满足需求;传统的大量中低端消费产品生产过剩,卖不动;高端消费品造不出、造不好,逼得国内消费者只能海外扫货。

首先,我国供需矛盾升级,产业结构问题突出。一方面,我国中低端产业占比较高,高精尖产业占比较小,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占比较高,新型制造业、服务业占比较小是不争的事实,出现了制造业通缩,高度过剩的产能难以消化,旧供给难以满足新需求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过去以“投资率高、对外依存度高、消费占比小”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受到了冲击,表现为: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投资增长有限,投资回报率呈现下降趋势;二是进出口出现“衰退式顺差”,增长持续疲软,主要源于国外消费市场萎缩的同时,以美、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再工业化,也使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三是消费难以在短期内提高,消费结构也亟待调整。以上形势都要求我国在供需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重视供给侧的管理。

其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性问题突出。从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的数据看,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凸显。在全国经济增速整体回落的过程中,部分省市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而部分省市却出现了塌方式的质变。另外,我国人口的区域分布和劳动力的分布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镇化率还有待提高。针对区域结构问题,未来政策应该更加偏向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区划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

最后,资源占据、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的重视不够,致使经济中相对高端的产业偏少、资源消耗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滞胀危机后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来看,依靠的主要是以信息业为核心、“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长足发展。所以,增加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的投入和资源的有效分配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另外,“僵尸企业”对劳动、土地、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占据,所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的问题也需要重视。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手段三个方面。政策目标,就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最终就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就是针对供需错配的问题,注重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让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政策对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配置及其组合,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精神,靠企业科学管理来实现。二是企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就是说资源要更多地配置到优质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全社会的效率才会提高。三是产业间要素配置的结构,也就是通常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让资源更多地流向有需求、有前途、效益高的产业和经济形态,比如说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从工业流向服务业,从传统产业流向新兴产业等等。政策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手段和扩大需求的政策有所不同,主要不再是扩大投资、扩大财政支出、扩大货币的发行,结构性改革的手段主要是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激励创新,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减少政府不正当干预等,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就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简政放权,降低电力的价格需要改革电力体制,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就要改革财税体制和养老保险体制等。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首先,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不达标的企业以及“僵尸企业”坚决予以关停,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其次,充分发挥创新引擎的推动作用。对于日用消费品生产行业,转变生产模式,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企业能够钟情于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通过技术或渠道创新,挖掘出隐性的市场需求,进而催生出新的业态。再次,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五大政策支柱”、“五大重点任务”。“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问题、“三农”问题、生态问题、基础设施等都是短板。)。

如果觉得《中国宏观调控思路: 从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