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吐蛔(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感染 蛔虫性梗阻)

吐蛔(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感染 蛔虫性梗阻)

时间:2022-03-24 10:01:02

相关推荐

吐蛔(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感染 蛔虫性梗阻)

吐蛔(胆道蛔虫、胆道蛔虫感染、蛔虫性梗阻)

刘云德着(此文发表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国际医着中出版发行)

[原案精选]

王 厥阴吐蛔,寒热干呕,心胸格拒,舌黑,渴不欲饮,极重之症。

乌梅肉一钱半 桂枝一钱炒黑川椒四分 白芍一钱 小川连三分 黄芩一钱生淡干姜一钱

周 三一两胁痛尤甚于左,呕吐蛔虫。年前好食生米。此饥饱加以怒劳,胃上不和,肝木来犯。试观幼稚,有食米麦泥炭者,皆里滞久聚,初从湿热郁蒸而得,宜和阳宣腑辛窜通络,湿去热走,腑络自和。

川连 干姜 桂枝 金铃子 延胡芦荟 白芍 枳实 乌梅丸服三钱。

程大病后,胃气极伤,肝木乘土,蛔欲透膈,脘胁阵痛,是上衰木克。古人以狐惑虫厥,都以胃虚少谷为训。

安胃丸(乌梅、川椒、附子、桂皮、干姜各一两;黄柏二钱,黄连五钱,川楝子肉,广皮,青皮各二两,白芍三钱。人参量加,如有邪者可勿用,再用川椒、乌梅汤法丸),人参、川椒乌梅汤化送二钱。

[编者发挥]

吐蛔,是指蛔虫因种种原因自口中呕吐而出之症。《指南》本门共集叶氏治疗吐蛔案7例,有邪入厥阴,引动肠中蛔虫上窜而吐出者;有胃气虚,纳谷少,蛔虫上窜求食而呕出者;有气分热盛致蛔不安而吐者;有肠中虫积,因饥饱劳怒致蛔上逆而吐者,等等案例。这些病案相当于今之蛔虫病、胆道蛔虫以及胆道蛔虫伴感染,有的则是因肠道素有蛔虫,而因外感、饥饱等因素诱发吐蛔者。叶氏治疗诸种吐蛔,以仲景乌梅丸为基础方,再针对病因予以辩证化裁。对于邪热内盛者,又当以清热邪,迳用温病治法,热清蛔自安。

笔者在叶氏的启发下,治疗吐蛔一症多有效验,兹举一二为证。

刘某,女,8岁。阵发性腹痛5天,吐蛔虫2条,腹痛拒按,按觉脐处有包块,质硬。大便数日未解,小便短少,渴不欲饮,舌黑少津,脉沉弦。此乃蛔积阻肠,胃气上逆之吐蛔症,故选乌梅汤合承气汤加减,安蛔通腑,使胃气逆,腑气通,则蛔安痛止。服药后腹痛减,未再吐蛔,但大便不通。后用巴豆仁研未,冲服一分。患儿只叫想大便,但登厕而便不出。查肛门,见为蛔虫阻塞,用钳子夹出大小蛔虫共120余条。后见患儿昏睡,乃五天未食饮所致,以豆浆、米粥调养三日即完全康复。

张某,男,12岁。腹部时疼时止3天,今日午后突发上腹钻顶样剧痛,呕吐蛔虫,痛剧时大汗淋漓。按之腹软,但剑突右下方有深压痛。腹痛止则如常人。舌上珠点,苔黄腻,脉弦数。此病中焦湿热致蛔虫钻胆之症,西医诊断为胆道蛔虫。逐用安蛔止痛,清热化湿之法,方以乌梅丸加减服一剂后痛减速,经上方加减续服二剂,诸症若失,随大便解出蛔虫,连续几天共约60余条。后以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脾胃善后。

陈某,男,9岁。腹部时痛时止半月余,其间曾吐蛔一次,腹痛以脐周为甚,胃纳不佳,时吐清涎,眠时眼半睁半闭,梦中磨牙。查巩膜有蓝色斑点。下唇粘膜见白色颗粒,舌面有珠红点,面部见白斑。如此蛔虫之征齐备,逐断为蛔虫病。用化虫丸加减(后以香砂六君子汤调补脾胃。

吐蛔一症,是蛔虫病所致,以农村儿童多见,成人则多见于胆道蛔虫症。蛔虫病发作时的主要症状是腹痛,以脐周痛,痛止如常人为其特点。吐蛔,既可见于胆道蛔虫症(蛔厥),也可见于蛔虫性肠梗阻,中医称的“关格”证。平时脾胃虚弱,蛔虫上窜求食,亦可出现吐蛔。

关于蛔虫病的诊断,古今医家积累了丰富而可靠的经验,其准确率,有时胜过查大便找早卵。如巩膜蓝色斑、唇粘膜米粒样白色颗粒、舌上珠点,面部白斑,舌两侧圆形红点,四周又见灰色米粒大小点环绕红点者,均为蛔虫体征,凡见一二、便可诊断的蛔虫病。

蛔虫病发作是宜安蛔,不宜驱虫,防虫乱穿,变生他症。安蛔(包括对蛔厥)以乌梅丸为主方,若无乌梅,可以食醋或阿斯匹林或山楂代之。盖蛔得酸则静,可使腹痛缓解。对于关格证,则当用攻下之法,大小承气合乌梅丸应果断投入,以便延误病机。胆道蛔虫合并胆道感染者,乌梅丸汤剂尚须加入清热化湿之品如菌陈、虎杖之类;若胆道蛔虫合并胆石症、中毒性休克、死虫停留胆道,则应中医结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蛔虫腹痛、吐蛔发作安蛔之后,一定要驱蛔,不然愈后常易复发。一般在症状控制后3-5天开始驱蛔。

如果觉得《吐蛔(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感染 蛔虫性梗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