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征文选登:再访赵都古迹 感受南宫碑体书法文化

征文选登:再访赵都古迹 感受南宫碑体书法文化

时间:2022-11-25 04:57:29

相关推荐

征文选登:再访赵都古迹 感受南宫碑体书法文化

再访赵都古迹,感受南宫碑体书法文化

作者:王露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段,《汉书.地理志》注释: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邯郸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三千年来从未更名,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不仅留下一千多条成语,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当你在畅游这些古迹时,还会发现邯郸另一文化特色——南宫碑体书法。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寻访赵都古迹,感受南宫碑体书法文化。

丛台远眺

赵都古迹,首屈一指当属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之地,台高三层,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登丛台曾留下:“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写雄才”的诗句。当你登临丛台第一层将会看到由李鹤亭先生手书的“武灵丛台”四字碑刻,古朴苍劲,字象凝重,仿佛在向你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千年风骨,岁月韶光。

继而向上登至据胜亭,回首翘望,“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个描金大字即会映入眼帘,亦是由李鹤亭先生手书,典故出自清代小说《二度梅》,讲述的是唐代肃宗年间,梅良玉和陈杏元历经磨难,终得夫妻团圆的故事。

鹤亭先生少聪慧,敏好学,后得清末着名书法家张裕钊入室弟子王洪钧亲自传授书艺,加之刻苦努力,成为王洪钧最为得意弟子之一。先生虽家境贫困,却性情旷达,一生弟子无数,最出色的弟子就有其子李守诚先生。

李守诚先生师古而不泥古,他的南宫碑苍劲浑厚,秀逸洒脱,将李氏南宫碑推向更加成熟的阶段。从据胜亭而下即可看到先生书写的丛台简介碑刻。

丛台简介碑及碑文

作为成语之乡,大家耳熟能详的负荆请罪和邯郸学步就发生在邯郸古城内,接着我带大家先到回车巷一游,曾经赵国蔺相如在此巷为大将军廉颇避车让路,后廉颇知其用心良苦,负荆请罪,演绎了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回车巷碑及碑文

在此巷口便有李守诚先生手书的《回车巷碑记》,详细记录了这一精彩故事。八十年代此碑落成时,正值书法学习热潮,在当时字帖奇缺的情况下,国内众多书法爱好者争先传拓,邯郸也因此掀起李氏南宫碑书法热。

学步桥美景

从回车巷北行不远即是成语“邯郸学步”典故发生地——学步桥。石桥横跨沁河,原为木桥结构,后因常遭水冲,于明万历年45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上19块栏板和18根望柱均雕刻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狮子、猴子等动物。桥旁广场坐落着一位古代年轻人在一对步履优雅之人身后爬行的雕像,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邯郸学步”这一典故,李白曾留下“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

学步桥碑及碑文

在桥头东北侧,立有李守诚先生书写的学步桥石碑,石碑与桥遥相呼应,在阳光风雨中见证着古城历史变迁。如今,夹岸杨柳成荫,河水清澈,已然成为邯郸旅游不可不到的一处景观。

赵苑插箭岭石刻和吕仙祠福禄寿碑

此外,邯郸黄粱梦、黄河碑林、神墨碑林、邯郸植物园都留下了先生所书碑刻和亲自书丹的碑记。美学家、书法理论家郗吉堂说:“李守诚的李氏南宫碑体虽脱胎于张裕钊,但顿豁陈目、别开胸襟、气象雄深、深涵宕逸,结构、笔法和文化寄托、审美导向、历史感受与时代感觉,已不再是张裕钊和他的南宫碑体所能拥有和包容的了。”因李老先生为书法事业繁荣做出的突出贡献,中书协授予其“贡献奖”。位于邯郸市高开区的李守诚书法馆,已筹备完成,不日即将开放,也将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处学习交流的平台。

李守诚老先生九十四岁高龄为邯郸植物园题写的园名

除了学步桥,邯郸还有一座古桥——柳林桥,位于邯郸市柳林桥村,据史料记载,此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桥身长二十余米,立有三十多根桥墩,桥墩上雕刻有石狮,形态各异,桥下有三大拱券,桥身两侧各有一个汲水兽,兽头朝向河中,预示洪水来临也不会淹没桥身,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柳林桥远景

历经几百年岁月,默默为人们的出行提供着便利。邯郸市政府为保护文物,依照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桥进行了修复,同年由李喜泰先生手书的《柳林古桥修缮记》石碑落成,立于桥头北侧,静静地为大家讲述这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柳林桥石碑

李喜泰先生师从其父李守诚先生,自幼临帖,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在继承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邯郸龙湖、滏阳公园、清泉公园等地标名均出自先生笔下,赵苑、邯郸植物园、元宝山、响堂水镇,等众多名胜古迹均有先生墨迹。

邯郸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许许多多历史古迹,而通过南宫碑书法的记录,又注入了更多文化内涵,每每闲暇之余,或独自,或约一二好友结伴游览,赏美景,观碑刻,我常常驻足于碑刻之前,与碑刻无言的对话,参悟着前辈是如何书写,也会用手指沿着字迹勾画,希望领悟到一些技法,让这些技法通过指尖的触摸,随着血液流淌入自己的内心。

南宫碑体自张裕钊先生创出之后,历经百年,方兴未艾,为历代书家所喜爱,孙中山、郑孝胥、林森、均为南宫碑体爱好者。自王洪钧先生将南宫碑体传承到邯郸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继承发展,越来越多的邯郸人爱上南宫碑体,学习南宫碑体,南宫碑体书法已然成为邯郸这座历史古城一张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文化名片。

(来源:南宫碑书协)

热爱文艺的你,快来长按

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如果觉得《征文选登:再访赵都古迹 感受南宫碑体书法文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