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时间:2023-06-14 04:13:36

相关推荐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一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在恢复至静息水平之前,会经历一个缓慢而小的电位波动称为后电位,它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动作电位是由刺激引起细胞产生的去极化过程。而且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使去极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对于同一类型的单细胞来说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形状和幅度将保持不变,即使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也不再增加,这种特性称为动作电位的全或无(allornone)现象,即动作电位要么不产生要产生就是最大幅度;②动作电位可以进行不衰减的传导,动作电位产生后不会局限于受刺激的部位,而是迅速沿细胞膜向周围扩布,直到整个细胞都依次产生相同的电位变化。在此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幅度始终保持不变;③动作电位具有不应期。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绝对不应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期间,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相当于负后电位出现的时期;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出现的时期。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性通透,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

3.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在不同的膜电位水平或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Na+通道呈现三种基本功能状态:①备用状态:其特征是通道呈关闭状态,但对刺激可发生反应而迅速开放,因此,被称作备用状态;②激活状态:此时通道开放,离子可经通道进行跨膜扩散;③失活状态:通道关闭,离子不能通过,即使再强的刺激也不能使通道开放。细胞在静息状态即未接受刺激时,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当刺激作用时,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多数通道开放的时间很短,如产生锋电位上升支的Na+通道开放时间仅为1-2ms,随即进入失活状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通道才能由失活状态恢复至静息的备用状态。通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细胞是否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与不应期有密切联系。

如果觉得《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