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盘点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生理病理因素

盘点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生理病理因素

时间:2022-08-05 17:46:41

相关推荐

盘点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生理病理因素

人体外周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Neut)、嗜酸性粒细胞(EO)、嗜碱性粒细胞(BASO)、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形态和功能,其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占比最多,它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并且成熟后的粒细胞仅有大约5%释放入外周血,其余储存在骨髓中。

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可根据其存在位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随血循环流动的循环池,另一部分为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边缘池。一般情况下,循环池与边缘池中的细胞各占约一半,保持动态平衡,但是当机体受到某些生理和病理因素影响会打破这种平衡。

接下来,让我们从生理病理角度去分析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原因:

1、生理因素:我们知道不同的检测时间点,严寒暴热,新生儿,妊娠这些生理因素都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增多,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常见的剧烈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正常人还是白细胞或是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剧烈运动和剧烈体力、情感刺激都能在几分钟之内增加血液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此反应类似注射肾上腺素和其他儿茶酚胺可增加心率和心输血量的原理, 它是由于边缘池的细胞转向循环池所致, 因此常被称为“去边缘池”。正常人在运动后即刻白细胞水平升高>1.50×109/L者占96.7%, 5 min后升高者5%。绝大多数受检者运动后即刻白细胞数升高至最高水平, 随后逐渐下降至运动后20 min恢复至原水平, 因此可以认为,以运动前至运动后20 min, 为最佳检测点。[1][2]

2、病理因素:

1)临床诸多因素,如过敏性休克,异体蛋白反应,病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血管扩张剂治疗(如组胺等),均可使循环池粒细胞转移至外周边缘池,导致循环中粒细胞减少。

2)冷凝集导致的白细胞假性降低:冷凝集多导致红细胞凝集,但偶尔也会有患者因冷凝集造成白细胞检测偏低,该类抗体大多数为IGM类抗体。

3)EDTA抗凝血有时可导致白细胞之间或白细胞与血小板之间发生聚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急性细菌感染使得白细胞之间的排斥力减弱等都可以导致白细胞的聚集[3], 造成白细胞假性降低。

3、感染导致的一过性白细胞减少原因分析:通常情况下感染可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的增多,但是在感染的不同时期进行监测可发现,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可能为增多或是减少。

1)骨髓粒细胞生成障碍(病原体感染时产生负性造血调控因子使得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2)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血液中的粒细胞可因多种病原体感染在发病短时间内出现减少,持续3~5天,可能为病原体直接作用或产生粒细胞抗体,使粒细胞被破坏,并且,病原体感染时粒细胞进入组织增加消耗加快);

3)感染时,粒细胞过多的转移至边缘池,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减少,但白细胞总数暂时变化不大,称为粒细胞的假性减少。[4][5]

4、白细胞的黏附:白细胞在循环池与边缘池之间的转化过程中,黏附于内皮细胞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1)白细胞稳定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是白细胞完成移行的前提,在此过程中主要是Mac-1 和 LFA-1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无刺激的情况下, 正常中性粒细胞几乎无黏附作用, 但用激活剂刺激后, 其结合于内皮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加。在此过程中,β-整合素分子不仅在白细胞稳定黏附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白细胞移行阶段也具有重要作用[7]。

2)当机体出现局部炎症时白介素1/6,TNFa表达上调,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和VCAM-1, 及白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和极迟反应抗原-4表达均上调[8], 从而促进了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并动员白细胞的炎症聚集。

5、白细胞流动分布的影响:

1)白细胞在微血管中的流动和分布状态,取决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力和壁切应力的相互作用。这两种力的相互作用不仅遵循机械动力学原理,而且,可通过复杂的生物信号系统进行相互影响和调节。血管直径对白细胞流量有着显着的影响, 在微静脉中白细胞流量与血管直径呈正相关。在正常状态下, 血流速度的下降,会带来白细胞流量明显增加。

2)当某些病理状态下:失血性休克晚期, 在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 白细胞流量反而明显减少[9]。这种白细胞流量和血流速度关系的反向变化, 可能与失血性休克晚期白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力明显增加, 造成白细胞大量附壁黏着, 使参与循环的白细胞急剧减少有关。

外周血白细胞分析的影响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检测者自身的生理和病理因素,以及抽血过程中和抽血后的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当然前者才是我们进行白细胞分析的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的依据。

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发现:

1)一般情况下下,白细胞在外周中存在与循环池和边缘池。当生理状态的改变后如剧烈运动,边缘池内的白细胞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入循环池,造成白细胞暂时性升高,且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

2)某些病理状态会造成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是升高或者降低,这将会受到炎症发展及自身造血的影响。

3)炎症会导致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的黏附,滚动,浸润。

4)正常状态下,白细胞流量与血管内壁的直径,及血流速度有相关性,当出现一些病理状态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发生改变,也会造成循环白细胞的减少。

【参考文献】

[1]杨锐, 魏文宁, 杨焰, et al. 血循环中白细胞边缘池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2(4):425-427.

[2]戴小辉. 血常规中白细胞的生理性变化[J]. 中国医药指南, , 6(3):65-66.

[3]王莉. 儿科病毒感染致一过性白细胞减少[J]. 工企医刊, , 21(5):76-77.

[4]杨坚. 50例白细胞聚集导致血常规检测时白细胞假性降低分析[J]. 吉林医学, (20):4510-4510.

[5]展蕾, 沈涛. 假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6(9).

[6]Tang J , Zhang J H , Klebe D , et al. AdhesionMolecules in CNS Disorders: Biomarker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 CNS &Neurological Disorders - Drug Targets (Formerly Current Drug Targets, ,12(3):-.

[7]静雅杰, 宋宝辉, 陈志鸿. β_2-整合素与白细胞黏附[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 30(6):53-55.

[8]何秀娟[1], 吕喆[1], 龙军[1],et al. 疡愈涂剂对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6).

[9]姜勇, 刘爱华, 赵克森. 微静脉白细胞流动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失血性休克时的变化[J]. 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2):117-117.

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目的,仅用于学习交流和分享。当内容涉及引用已发表的文献时,我们均在文章结尾【参考文献】处进行出处文献标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正或删除,谢谢!

联系邮箱:fulin@

如果觉得《盘点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生理病理因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