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控制得了坏情绪 才能控制人生

控制得了坏情绪 才能控制人生

时间:2023-01-16 05:12:30

相关推荐

控制得了坏情绪 才能控制人生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美国心理学协会称,缺乏自控力是完成目标的最大绊脚石。

童年时期的自控力,对一个人成年后影响巨大。

人的自控力虽带有先天性,但后天的影响、教育、自身修养更为重要。

澳大利亚着名的心理学家迈克尔•霍顿在《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一书就为我们指出孩子失控的前因后果,并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失控行为。

迈克尔•霍顿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研究儿童心理学已有25年之久,至今已成功帮助数以千计的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问题。

他根据自己多年来针对儿童及家庭的心理治疗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办法,带领父母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转变不良行为。

下面,让我们一起剖析儿童行为问题的背后,让孩子走回正道,健康快乐成长。

1

孩子的失控,总是从情绪化开始

前段时间,在公园里围观了一群小朋友拍集体照。

拍摄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还算配合,只有一个小女孩一直在闹别扭。这位小女孩不小心摔倒在草坪上,漂亮的公主裙上沾上了泥土,她就开始大声哭闹。

她妈妈一直在安慰她,拍照不影响的,让她继续配合。

但是小女孩一直哭闹不肯配合,折腾到最后,妈妈带她去卫生间清理裙子才安静下来。

儿童的失控,总是从情绪化开始,并且不断激化。

父母之所以无法缓解孩子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误以为孩子的情绪反应处于和自己同一水平。

作为成年人,我们已经具备复杂的认知能力,而孩子的大脑仍然处于发育状态,他们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

在小女孩的眼中,裙子脏了是天大的事,她只想要自己漂漂亮的,但妈妈却觉得孩子应该换位思考,脏了可以后期处理。

妈妈和孩子的认知和情绪都不在一个层次里,争吵便发生了。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明白孩子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

在书中,作者提到孩子处理情绪能力的年龄局限及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方式大致如下:

1岁的孩子会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5岁的孩子通常会以自己为中心;9岁的孩子有了“公平”的概念;12岁的孩子能够进行换位思考。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们的心理机能也会变得更加活跃灵敏,他们的心智也会发育得更完善。

当我们与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提醒自己:这不是两个同等能力个体之间的个人偏好问题,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还无法达到我们的水平。

2

带情绪的沟通,情况会更糟糕

长久以来,我们作为父母被灌输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如果孩子表现不好的话,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和他沟通,需要耐心地沟通。

但是很多爸妈实践下来发现,好好沟通真的太难了!

因为孩子总有一百个理由让你火冒三丈,好好沟通每次都会演变成争辩,甚至是狡辩。

一位妈妈曾在微信群里吐槽:考试前一天,儿子回到家一如既往地玩iPad,她让儿子先准备考试再玩,不料儿子反驳说,自己为什么不能先玩再准备考试。

第二天英语模拟考,儿子才刚过及格线,一些很简单的单词都错了好几个。

妈妈很生气,责骂他只顾着玩iPad,没有认真对待考试,而儿子更有骨气,反驳说自己已经背过单词了,觉得自己考得还可以。最终妈妈搬出“家长”的权威,没收了孩子的iPad。儿子也表示,不给玩iPad以后都不背单词了。

许多家长总是想通过所谓的“沟通”来告诉孩子家里到底谁说了算,他们通常会把自己激烈的言辞、情绪激动的说教,说成自己很努力地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情绪过载”的状态。

人类有六种接收信息的渠道: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内感受性知觉。这些感觉为我们的大脑不断输送信息,如果管道里的信息泛滥成灾,有些信息就会丢失,无法被处理。

孩子的信息管道比成人窄小得多,当我们不停地说教、唠叨的时候,就很容易使这些管道处于过载状态。孩子也会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我们的愤怒上,以至于无法觉察自己的情绪。

想让孩子学会自控,父母先要做好情绪管理,他们才有机会反省自己并学会应对处理这些情绪。

让孩子学会自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本书中,作者提到,大人们尽量保持立场一致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1.如果孩子的行为烦人却并不严重,我们可以忽略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行为面前,我们要有意识地忽略而非反应过度,首先大人要克制自己,做到能观察情绪却不被情绪所控制。

当然,在孩子的挑衅下克制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孩子真的触及了你的底线,你可以试试这么做:

控制自己的身体,深呼吸,让心跳慢下来;停顿下来,想一想再回应;学会反问自己,这是我自身的问题吗?或者先离开并冷静,尽量不要用发脾气的方式去让孩子和自己达成一致。

平和的教养意味着父母要时刻保持冷静,而非用情绪针对孩子。

2.如果孩子有“大问题”,我们就要向孩子释放信号,并试图转移他们注意力。

当孩子不能控制他们的情绪和冲动时,就需要有局外人引导他们的行为,信号就像灯塔所起的作用那样,孩子可以依据我们发出的信号来暂停自己的行为,进而反思,调整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数数的过程来完成,数一的时候举起食指并等待,数二举起食指和中指并等待,数三,举起三个手指并把孩子送回自己的房间。

我们在传递信号时应当坚定,不能用威胁的方式。在数数的过程中,不要说任何话,留给他们反应的空间。

3.情绪引导,是孩子学会自控的重要工具。

想象孩子当下的体验,同时鼓励孩子把他们的情绪看成一个学习的机会或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当小鱼儿发脾气的时候,胡可总是先说三个字“我知道”。

小鱼儿哭闹着要玩具,胡可说:我知道你很想要,不能拿回家你很难过,但我们之前说好了,只能买一个。

小鱼儿从水堡出来因为害怕而哭泣,胡可说: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你很勇敢啊,你坚持下来了。

每次这么说,小鱼儿都能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我知道”三个字,意味着共情和接纳。

多数孩子都在父母反馈出他们感受时有良好回应,找到合适的语言去描述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愿意听你说话。

4.主观能动性调动孩子的自控力。

鼓励孩子持续做某件事的最好方式,是让他相信自己有足够能力做好这件事。不要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行为就去奖励他,而是要帮助他们用不同的步骤把这个行为连接起来。

当我们引导孩子保持做某件事时,要记住两点:

第一,要让他们觉得做好这件事并不难;

第二,你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动力把这些行为保持下去,并为自己能做好这些事有成就感。

就像小朋友刚到幼儿园,老师会给孩子解释怎么放书包、储存物品,把这些事分成简单的小事,逐步引导孩子,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习惯。

他们开始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被期待的,于是会自觉学会做许多类似的小事。

当孩子学会基本技巧之后,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保持动力,不断地练习直到内化为习惯,自控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要想孩子愿意按我们的期待保持自控力,我们就要用耐心陪伴、尊重和理解一点点浇灌。

和孩子一起做过的快乐的事,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是维系我们之间亲密关系的重要基础。

俞洪敏曾说过,真正成功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考出了多高的分数,上了多好的学校,找到多高薪水的工作,而更在于我们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特质。

自控力,正是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品格特质之一。

育儿即养己,从今天开始,和孩子一起学着自我控制,一起成长,一路修行。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侵权删除

如果觉得《控制得了坏情绪 才能控制人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